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6.14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优秀教案第【1】篇〗小学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案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并会应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2、进一步稳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提高计算正确率。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提高计算正确率,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要自觉进展估算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情境:1、出示小猫钓鱼图,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2、如果蓝猫钓到了3条,黄猫钓到了2条,红猫钓到了4条,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学生列加法算式计算:3+2+43、第二天它们又去钓鱼了,每人钓到了2条,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学生列式计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2×3。
说说2×3表示什么意思。
4、第三天它们又去钓鱼了,蓝猫钓到了3条,黄猫钓到了0条,红猫钓到了4条。
问1:它们一共钓了几条?问2:蓝猫和黄猫一共钓了几条?(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0=3)问3:红猫比黄猫多钓了几条?(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0=4)5、第四天它们又去了,这一天它们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所以每人都只钓到0条鱼,谁能说说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1)一条也没有。
(2)0+0+0=0(3)你能把它变成乘法算式吗?学生跟同桌交流一下。
(4)0×3=0或3×0=0(5)谁能说说为什么0与3相乘会等于0?学生交流一下。
二、0与一个数相乘得0。
1、除了0与3相乘得0外,你还知道谁与谁相乘等于0吗?(1)学生交流一下,列出一些算式。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说说一些0与一个数相乘等于0的算式,如0×7为什么等于0。
(3)你发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发表意见,师板书:0与一个数相乘得0。
教案标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应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器。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乘法题目,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如20×5、30×4等。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规律,发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讲解: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如因数中间有0时,可以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应数量的0。
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应数量的0。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巩固计算方法。
5. 应用:让学生运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价、计算人数等。
6. 总结: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
2. 运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讲解、练习、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乘法运算中的零。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3. 小组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如102 × 3步骤一:将因数中间的零省略,转化为12 × 3步骤二:计算12 × 3 = 36步骤三:在乘积中间加上省略的零,得到最终结果 306(2)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如20 × 5步骤一:将因数末尾的零省略,转化为 2 × 5步骤二:计算 2 × 5 = 10步骤三:在乘积末尾加上省略的零,得到最终结果 1003. 活动环节:(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并总结规律。
(2)抢答游戏:教师出示题目,学生举手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2)教师批改作业,针对错误进行讲解。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基础,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可能会出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总结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规律。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乘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例题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2. 计算方法: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3. 例题:示范题目及解题过程4.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 拓展题:设计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优秀教案第【1】篇〗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材通过引导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后,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上每一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就要用0来占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探究,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0加一个数还得这个的数。
【教学设想】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进行体验、交流、如估算、口算、竖式计算等,使学生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与同伴之间可以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借鉴与欣赏;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寻找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出示开放性题目上,让学生乐于探究数学奥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创设情境,引出和0有关的问题。
师:(课件出示孙悟空和蟠桃)你想到了什么故事?2.引出例题5师:糟糕一不小心把桃子摘光了,可是王母娘娘已经派七仙女来摘仙桃了,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出示课件演示例5主题图)二、探索新知。
1、关于0的乘法。
(1)列式解决师:你能用加法来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吗?生:0+0+0+0+0+0+0=0(板书例5及算式)师: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呢?生:0×7=0 7×0=0(板书)师:“0×7”表示什么?生:7个0相加是多少?是0想一想:0 ×3=() 9×0=()0×0=()(2)、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汇报师生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6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章《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2.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规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子,如“200乘以50等于多少?”2. 讲解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如“20乘以5等于100,可以看作2乘以5等于10,再乘以10等于100”。
3. 演示讲解:教师通过黑板演示,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如“300乘以4等于1200,可以看作3乘以4等于12,再乘以100等于1200”。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1. 先算没有0的因数的乘积;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几个0,最终的积就有几个0。
2.5.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三年级的孩子,我感到一种责任和期待。
今天我要讲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三节内容:“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我手中的教材,详细地介绍了这个课题。
从乘法的意义,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孩子们将在这一节课中,掌握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理解数学的逻辑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会有点难以理解。
所以,我将重点讲解这个问题的规律,并尽可能地用简单的语言和例子,让孩子们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卡片,以及一些颜色鲜艳的贴纸。
我希望用这些教具和学具,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我用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这个课题。
然后,我详细地讲解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并用PPT和卡片,展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接着,我让孩子们进行随堂练习,我用贴纸作为奖励,激励他们。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大字写下了这个课题,并用彩色的粉笔,画出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
七、作业设计我给孩子们留下了一道题目:“20乘以50等于多少?”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期待着孩子们的作业,期待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我也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将这个规律,应用到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中。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学到知识,也希望他们能够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孩子们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
我用了大量的例子,通过PPT和卡片,展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当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实际上就是在乘以一个10的倍数,例如20乘以50,可以看作是2乘以5,再乘以10的平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法法则,现在我们来进一步探讨一下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如何进行乘法运算。
我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和计算器,学具则是每个人的练习本和笔。
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
例如,20乘以30,我们可以先计算2乘以3,得到6,然后在6后面加上两个0,得到600。
这就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
讲解完规律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亲自尝试一下。
比如,计算25乘以40,大家可以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大家练习的过程中,我会逐一解答大家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大家回家练习。
例如,计算32乘以50,48乘以60等等。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后,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规律呢?同时,也可以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这样一来,我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注意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的。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
这个规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我通过举例和练习,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这个规律。
我讲解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比如,在计算25乘以40时,我让大家先计算25乘以4,得到100,然后在100后面加上一个0,得到1000。
这个步骤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个步骤,才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结果。
5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材第66~69页)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是什么吗?
学生猜测。
师:在数学王国里的特殊数字就是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4。
师:你能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吗?先在小组里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例4情景图)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跟大家讲一讲?
生:图中有7只小猴子,把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都吃光了,问我们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因为每个盘子里都没有桃子,所以每个盘子里的桃子用数字“0”表示,7个盘子就是7个0相加,结果还是0,所以算式是0+0+0+0+0+0+0=0。
生2:我觉得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7个0相加就可以写成0×7=0(个)或7×0=0(个)。
师:想一想,0×3=? 9×0=? 0×0=? 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得0。
我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教学例5。
师:请看下面与0的计算相关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读完题后先说说你的想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5情景图)
生:求这个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计算8个604是多少,我们可以把604看作600,那么600×8=4800,所以应该比4800个还多一些。
师:到底是多少呢?尝试自己列竖式计算一下。
学生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算法:
师:十位上写几?为什么?
生:十位上应该是3,因为8与十位上的0相乘还得0,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3,所以十位上结果应该写3。
要适时给予竖式计算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
3.教学例6。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
一共花了多少钱?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3)先估计一下大约得多少。
280×3≈900,大约得900。
(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
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
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5)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第二种更简便。
(6)概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笔算下面各题。
207×8603×4305×9604×5708×3
390×4520×3190×7460×6230×4
(考查知识点: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
B类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哪个算式的得数大吗?
1+2+3+4+5+6+7+8+9+0 1×2×3×4×5×6×7×8×9×0
(考查知识点:与0有关的计算;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656 2412 2745 3020 2124 1560 1560 1330 2760 920 B类
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大。
教材习题
教材第66页“做一做”
1. 0 0 0 0 0 5 0 8
2.×+ ×- ×+(×、-)
教材第67页“做一做”
1.828 424 820 1632 1584 2628
2. 2520 1850 1170 1820 竖式略
教材第68页“练习十四”
1. 2124 3035 1236 1506 763 2436
2. 4040
3. < > < = > <
4. 108×4=432(名)
5. 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大。
6. 1280 2700 920 810 1900 3220
7. 1500×6=9000(米)
8. 1260 1590 1140 640 1400 1160
9. 230×8=1840(个)
10. 280 63 68 2800 630 680 发现略
11.
12*.7 6888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