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精心啊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7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儿童心里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室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 教师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室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策略,能力和品德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品德等。
3.人格的结构:1.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他有事最强有力的部分。
2.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实现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3.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他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4.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小学儿童6-12岁心里危机,勤奋对自卑。
主要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重要时间和影响,儿童必须要掌握重要的交往和学习技能。
这个时期孩子常常会将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如果孩子足够勤奋他们在这个时期中能够掌握大量的交往学习技能,如果不能掌握这些技能,孩子就会感到自卑这是老师和同伴是个体的重要社会他人。
5.埃里克森对教育启示:小学教育的启示,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活的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而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什么?A.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B.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C. 发展心理学研究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D. 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有年龄段的心理发展2. 发展心理学中的“发展”是指什么?A. 心理的静态变化B. 心理的动态变化C. 心理的绝对变化D. 心理的相对变化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认知发展B. 情感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以上都是4.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感觉能力逐步发展B. 性别角色行为形成C. 语言能力迅速发展D. 有意注意力发展5.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对事物的好奇心增强B. 开始学会自我控制C. 出现了性别意识D. 个性初具雏形6.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挑战包括()。
A. 自我意识的觉醒B. 情绪波动和情绪冲突C. 朋友关系的建立D. 身份认同的探索7. 成年期人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A. 自我认知成熟B. 情绪稳定C. 人际关系稳定D. 工作与生活平衡8. 老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A. 记忆力的衰退B. 智力的衰退C. 社交能力的下降D. 对死亡的恐惧9.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有哪些?A. 提高教育质量B. 促进个人成长C. 预防心理疾病D. 有助于社会政策的制定10.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A. 教育方法和策略的制定B.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C. 学生个性化教育D. 教育评估和测量11.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什么?A.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B. 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C.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
D. 发展心理学只关注正常发展,不研究异常发展。
12. 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A. 婴儿期:简单的感觉和运动能力。
精心整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着作BC.D.2.A.C.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伦理性原则5.A.B.C.D.E.6.A.B.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
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
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
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8.A.7岁)C.岁以后)9.第五,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10.心理发展的原因: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11.试述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的观点:朱智贤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观点。
儿童心理学理解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和情感变化的学科。
对儿童心理学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高教育者和家长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几个关键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和青少年期。
在这些阶段,儿童经历了身体和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交和情感的成长。
了解每个阶段的特征和需求,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儿童的发展。
1. 婴儿期(0-2岁):婴儿时期是人类生命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之一。
在婴儿期,儿童通过探索和互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非常强烈,需要安全、关爱和稳定的环境来促进情感和社交的发展。
2. 幼儿期(3-6岁):在幼儿期,儿童开始发展更多的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并逐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自尊心,同时提供愉快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3.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身体和情感上的巨大变化,他们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建立独立性。
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理解和支持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变得尤为重要。
二、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联系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儿童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
1. 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儿童在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来促进他们的成长。
这包括提供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提供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等。
2.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激励和鼓励,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有助于情感发展的学习氛围。
3. 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得到教育者和家长的支持和引导。
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可以帮助儿童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认知和社交能力。
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与环境的关系一、遗传及其作用(一)遗传密码遗传是指从亲生父母身上继承的并影响生长与发育的先天因素。
遗传的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二)遗传的作用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
关于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常通过孟德尔法和高尔顿法来探讨。
1.孟德尔法孟德尔法主要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
一般来说,该方法能查明单个基因或多个基因的作用,主要涉及一些遗传因素引起的精神性疾病,如染色体异常疾病、基因-遗传异常疾病。
(1)染色体异常疾病常见的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
患唐氏综合征会导致儿童发育中出现严重的身体异常和智力缺陷。
他们的肢体短粗,动作笨拙,生活不能自理,智力测验分数严重低下,智商为50-60。
②特纳氏综合征:这种病症常发生在女性中。
患有特纳氏综合征的女孩身体生长矮小,手指脚趾短粗,生殖系统发育不良,长大后不能生育。
她们在简单生活中能够自理,但社会适应能力有缺陷;她们智力低下别是数学和空间能力显得较差,学习成绩低下,很难完成小学学业。
③克兰费尔特氏综合征:这种病一般只出现在男性中。
患这种病的男孩长得很高大,易激动和暴躁。
他们大多数智力正常,但经常不能安静地学习,学习成绩常低于平均水平,行为举止简单粗鲁,难学习礼貌待人,言语交际能力也低于正常儿童。
(2)基因-遗传疾病常见的基因-遗传疾病有以下几种:①苯丙酮尿症:它是由来自父母的一对隐性基因引起的。
患有苯丙酮尿症的个体缺少可以代谢苯丙氨酸的酶,从而引起苯丙氨酸的积累,并转化为一种损伤神经系统的物质,导致严重的智力落后,其智商在20-80分之间。
②亨廷顿氏舞蹈症:异常基因是在第4对染色体上,一般发病较晚,成年以后才显现出来。
发病后神经系统不断退化,伴随有许多精神症状出现,如语言急促不清,行走如喝醉酒状,认知能力低下,甚至产生早发性痴呆症。
心理学在儿童发展与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在儿童发展与教育领域中,心理学的应用与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儿童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的途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儿童发展与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
一、了解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心理学在儿童发展与教育中的首要应用就是帮助我们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与引导。
比如,幼儿期儿童处于自我中心的认知阶段,教育者可以通过合理而温和的方式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促进儿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心理学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例如,通过对学习的意义进行解释和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此外,利用启发性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发现和矫正儿童的问题和障碍心理学应用在儿童发展与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发现和矫正儿童的问题和障碍。
通过心理学的评估工具和方法,我们可以对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他们在认知、情绪、社交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扰。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和教育方案,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实现全面的发展。
四、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此外,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育者提高教育管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
五、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最后,心理学的应用在儿童发展与教育中的效果是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通过心理学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可以针对儿童的个体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引导。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科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1.2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1.3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1.4聚合式交叉设计:将横断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
1.5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观察的结果。
1.6实验法: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7调查法:指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极其有关条件。
1.8问卷法: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1.9测验法: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1.10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2.1人格:是一个人行为系统,即动作的总和。
它是后天形成的,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
并且其中也有一些占优势的习惯系统。
2.2 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工作。
2.3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2.4顺应: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
2.5平衡: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2.6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2.7假设-演绎推理: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先提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答案。
2.8命题推理:指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做依据,只凭一个命题就可以进行的推理。
D】A.动物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1.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即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是自然学科又是社会学科。
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A】A.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B.基础学科和自然学科C.基础学科和社会学科D.应用学科和自然学科1.3.在我国近现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C】A.肖孝嵘B.黄翼C.陈鹤琴D.陆志韦1.4.1925年,陈鹤琴写出了【B】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A.《儿童心理之研究》B.《家庭教育》C.《儿童心理学》D.《实验儿童心理学》1.5.中国心理学会成立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C】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时间分别是【D】A.1962年、1978年、1984年B.1984年、1978年、1962年C.1962年、1984年、1978年D.1984年、1962年、1978年1.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D】基础。
A.科学思想B.教育思想C.社会思想D.心理学思想1.7.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
因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即遵循【D】的要求。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8.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这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B】所要求的。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9.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即要遵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A】原则。
A.伦理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10.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D】出生时间┃1985(年)┃1990(年)评价时间(1995年)┃10(岁)┃5(岁)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1.11.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B】学生年龄┃5(岁)┃10(岁)出生时间(1985年)┃1990(年)┃1995(年)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1.12.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A】评价时间┃1970(年)┃1975(年)┃1980(年)5(岁)┃1965(年)┃1970(年)┃1975(年)10(岁)┃1960(年)┃1965(年)┃1970(年)15(岁)┃1955(年)┃1960(年)┃1965(年)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1.13.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A】组别┃处理┃后测结果实验组┃√┃O1控制组┃×┃O2(√表示进行操作,×表示不进行操作)A.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B.事后回溯设计C.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D.固定组比较设计1.14.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C】组别┃前测结果┃处理┃后测结果实验组┃O1┃√┃O3控制组┃O2┃×┃O4(√表示进行操作,×表示不进行操作)A.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B.事后回溯设计C.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D.固定组比较设计1.15.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进行有系统地观察的方法叫【B】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1.16.观察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行为表现的方法叫【C】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1.17.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观察的方法叫【A】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1.18.按问卷设计的形式不同,可将问卷分为【C】A.个别问卷和团体问卷B.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1.19.按问卷对象的不同,可将问卷分为【B】A.个别问卷和团体问卷B.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1.20.根据测验方式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D】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1.21.根据测验材料性质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B】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1.22.根据测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A】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2.1.【C】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①②③④⑤⑥⑦ 1.1 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广义的包括动物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研究院是人类的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就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填空) 1.2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这本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3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使用方法:观察法) 1.4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学的著作----《衰老:人的后半生》---1929年霍尔出版(单选) 1.5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单选) 1.6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荣格(单选) 1.7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3.8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多选)答:①客观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⑤伦理性原则 3.9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10 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①持续时间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②成本低、费用低,省时省力③避免研究结果受到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3.11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3.12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①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②可以揭示出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③对于那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发展结果的问题,只有通过纵向研究设计,才能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 3.13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问题时,坚持伦理性原则这主要表现在:(简答) 答:①研究必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②研究者在事先或事后又让学生(被试)知情的义务,即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③研究者不能强迫学生(被试)完成实验或参与研究的全过程。即学生有权在研究过程中终止参与研究 ④对研究所获得的资料,研究人员应该做好保密工作 ⑤无论本人同意还是不同意,发表研究资料一定要采用假名的形式。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理论 1.1人格-----是一个人行为系统,即动作的总和。它是后天形成的,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并且其中也有一些占优势的习惯系统。 2.2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 答: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 第四阶段:潜伏期(6-11.12岁)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 2.3埃里克森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答: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 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 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 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 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 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 3.4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那四个?答:①成熟。指神经系统的成熟。②练习和习得经验③社会经验④平衡 3.5 适应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 3.6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答: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4.7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 4.8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4.9维果斯基提出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简答或多选)答: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并重新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组合,形成了高级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⑤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4.10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的观点答:①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②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③从“学习的最佳期限” 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1染色体异常疾病:唐氏综合症、特纳氏综合症、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1.2唐氏综合症,又称先天愚型,变现在第21对染色体中多一个染色体,导致儿童发育中严重的身体异常和智力缺陷。他们肢体发育短粗,体态动作笨拙,生活不能自理,智力测验分数严重低下,智商在50-60之间 1.3家谱分析法-----就是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识特征的对象的数目。 1.4 成熟----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 1.5 成熟的作用:答:①大脑皮层机能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②神经系统结构和技能的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③第二信号系统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
1.6第二信号系统的两个功能: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 1.7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可著名的成熟决定论,主张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2个,成熟和学习 1.8 布鲁芬布卢纳将社会环境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答:(1)核心子系统是家庭与父母(母亲>父亲>同胞)②中间子系统是托儿机构和伙伴关系。③外在子系统是社会网络和社会阶层④外在大系统是历史文化 2.9 个体发展的参数主要包括(多选、简答)答:①发展的时间。个体心理发展是由一定的程序,它既有一定的连续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阶段的种种特征是在一种特定时间或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②发展的速度。既有稳定发展的阶段,也有加速发展的时期③发展的稳定程度。④发展的协调性⑤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 2.10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多选)答:①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②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③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 2.11知识经验的内化要经历的过程(多选)答:①动作定向阶段②物质化活动的阶段③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④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3.12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 答:(1)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 ②需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 ③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 ④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⑤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矛盾,但是只有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4.13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4.14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要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的原因(简答)答:①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导致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也不完全相同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条件的干山,导致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存在差异③儿童生理发育的状况虽大体一致,但也因遗传、营养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有一定的差异 4.15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80页)答:①关键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抓住关键期内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实施正确的教育,会使教育取得最大的效果。②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③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矛盾冲突最突出的时期。④关键期是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 4.16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的具体表现(简答)答:①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的发展,它有着相对稳定的顺序。②心理发展受个体所掌握的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制约。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提高,需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一个要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④社会和教育条件虽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内有其相对的稳定性。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重点章节) 1.1脑的重量:新生儿—390克,是成人脑的25%;第一年脑增加速度最快,平均每天增加1克,到九个月时平均脑重达到660克左右。2-3岁,900—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6.7岁,脑重1282克左右,接近成人水平,达到成人脑重的90%;9岁,1350克;12岁1400克;20岁左右不再增长。 1.2大脑皮层,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1.3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答:①直接刺激---直接反应(7.8个月的婴儿) ②词的刺激---直接反应(8个月以后)③具体刺激---词的反应(1-1.5岁的婴儿)④词的刺激---词的反应(1.5岁以后) 1.4婴幼儿主导活动----游戏 1.5游戏的种类:(填空)答:①单人游戏与集体游戏(2-2.5岁)②创性游戏、教育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1.6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创造性想象而形成的游戏。它有明确的主题、目的、角色分工、内容丰富、情节多变等特点。是幼儿游戏的最高级形式。 1.7游戏的发展 答:①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强②独立性显著增加③计划性逐渐加强④组织形式日益复杂⑤内容更加丰富 2.8婴儿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是以具体形象四位为主,抽象概括思维开始发展。 2.9具体形象思维-----指幼儿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而不是凭借对事物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来进行的。 2.10婴儿言语的发生期,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答:①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②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③模仿发音—说话阶段(9-12个月) 2.11婴儿言语形成期,经历三个阶段:答:①单词句阶段(1-1.5岁),单音重复,一词多义、以词代句 ②简单句阶段(1.5-2岁),句子简单,句子不完整,词序颠倒③复合句阶段(2-3岁),词汇迅速增加,会说出完整的句子,言语表单内容丰富了。 2.12积极词汇-----指幼儿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2.13消极词汇-----指虽有些正确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2.14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无声地、简略的、压缩的、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的言语。 2.15情绪的发生:5-6周婴儿出现对人的特殊的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笑; 2.16恐惧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它的发展经历:答:①本能的恐惧(0岁开始)②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开始)③怕生(6个月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