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作业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67.50 KB
- 文档页数:12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孙裕⽣著作业部分答案答案请注意:1.本⽂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师2.⽤红⾊标记的是⽼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档4.此⽂档打印时可能会出现乱码的问题作业1⼀、邻⼆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答:以显⾊剂⽤量为例在7只50ml 的容量瓶中加⼊10-3mol/L 的铁标准溶液2.0ml ,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 ,分别加⼊不同体积1.5mg/L 的邻⼆氮菲0.2 ml 、0.4 ml 、0.8 ml 、0.6 ml 、0.8 ml 、1.0 ml 、2.0 ml 、4.0 ml ;加⼊5.0ml ,1.0mol/L ⼄酸钠溶液,⽤蒸馏⽔稀释⾄刻度,摇匀,以蒸馏⽔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如何配制成0.1g/L 的铁标准溶液?答: Fe + 4HNO 3 = Fe (NO 3)3 + 2H 2O+NO5.6g 0.5mol/L ×0.8L0.1mol 0.4mol1 ⽤天平称取5.6g ⽆杂质的铁粉2 ⽤量筒娶800ml ,浓度为0.5mol/L 的HNO 33 将铁粉与HNO 3反应,将反应后的⽓体通过4 将反应溶液移⾄1L 容量瓶中,⽤蒸馏⽔稀释⾄刻度线,即配成0.1g/L的Fe (NO 3)3溶液5 娶17.9ml ,浓度为0.1mol/L 的Fe (NO 3)3溶液,移⾄1L 容量瓶中,稀释⾄刻度线,即得到0.1g/L 的铁标准溶液作业2⼀、铁的质量浓度为5.0×10-4g/L 的溶液与1,10-邻⼆氮菲⽣成橙红⾊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为510mm 、⽐⾊⽫厚度为2cm 时,测得A=0.191 求a ;2 求k 。
答:1 已知A=abc则 a =A bc =0.192×5.0×10?4 =190L ·cm -1g -12 已知a=190L ·cm -1g -1且Fe 的摩尔质量为56g ·mol -1所以 k=a ×MFe=190L ·cm -1g -1×56 g ·mol -1=10640L ·cm -1·mol -1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作业3⼀、酸度(pH 值)的确定:答:去9只50ml 容量瓶,各加⼊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 2OH ·HCl ),摇匀,放置2min ,各加⼊2ml ,1.5g/L 的邻⼆氮菲溶液,⽤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不同体积(0.5 ml 、2.00 ml 、5.00 ml 、8.00 ml 、10.00 ml 、20.00 ml 、25.00 ml 、30.00 ml 、40.00ml )的NaOH (碱性)溶液,⽤蒸馏⽔稀释⾄刻度线,摇匀,⽤pH 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 值。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价环境质量B. 污染源控制C. 环境规划D. 环境管理答案:A2. 环境监测中,哪种污染物的监测是最为常见的?A. 重金属B. 有机污染物C. 放射性物质D. 微生物污染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A. 代表性B. 完整性C. 可比性D. 随意性答案:D4. 环境监测中,水样的采集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表面采样B. 深层采样C. 混合采样D. 随机采样答案:D5. 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多少微米的颗粒物?A. 2.5微米B. 10微米C. 50微米D. 100微米答案:A6. 环境监测中,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一般是多少?A. 0-10厘米B. 0-20厘米C. 0-30厘米D. 0-40厘米答案:B7. 环境监测中,噪声监测的单位是什么?A. 分贝(dB)B. 赫兹(Hz)C. 帕斯卡(Pa)D. 牛顿(N)答案:A8.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仪器不用于水质监测?A. pH计B. 电导率仪C. 光谱仪D. 风速计答案:D9.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臭氧答案:B10.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A. 氮氧化物B. 挥发性有机物C. 颗粒物D. 所有选项答案:D11.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C. 抗生素D. 所有选项答案:D12.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污染物C. 放射性物质D. 所有选项答案:D13.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最大?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氮氧化物D. 所有选项答案:D14.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氟氯烃D. 所有选项答案:D15.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C. 放射性物质D. 所有选项答案:D16.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污染物C. 放射性物质D. 所有选项答案:D17.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C. 抗生素D. 所有选项答案:D18.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最大?A. 颗粒物B. 氮氧化物C. 挥发性有机物D. 所有选项答案:D19.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塑料垃圾C. 石油污染D. 所有选项答案:D20.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污染物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C. 放射性物质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21.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水样的采集?A. 采样时间B. 采样地点C. 采样深度D. 采样工具答案:ABCD22.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样品的采集?A. 土壤类型B. 采样时间C. 采样深度D. 采样工具答案:ABCD23.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大气样品的采集?A. 采样高度B. 采样时间C. 采样地点D. 采样工具答案:ABCD24.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噪声监测?A. 监测时间B. 监测地点C. 气象条件D. 监测设备答案:ABCD25.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生物样品的采集?A. 生物种类B. 采样时间C. 采样地点D. 采样方法答案:ABCD26.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些污染物需要定期监测?A. 重金属B. 农药C. 抗生素D. 放射性物质答案:ABCD27.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些污染物需要特殊监测?A. 挥发性有机物B.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C. 内分泌干扰物D. 新兴污染物答案:ABCD28.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些污染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C. 抗生素D. 放射性物质答案:ABCD29.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些污染物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C. 抗生素D. 放射性物质答案:ABCD30.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些污染物对孕妇健康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C. 抗生素D. 放射性物质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31.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环境监测模拟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用酒精灯加热时∙,受热物应放在火焰的0。
A、内焰B、外焰C、内焰和外焰之间D、焰心正确答案:B2、仪器设备三色标识中,红色代表()。
A、停用B、合格C、租借D、准用正确答案:A3、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情况下进行。
A、50%以上B、75%以上C、85%以上D、95%以上正确答案:B4、如无明显生产周期、稳定、连续生产,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小于Oh,每个生产日内采样频次应不少于()次。
()A、2、4B、4、3C、4、4D、2、3正确答案:B5、如果实验出现火情,要立即:()A、停止加热,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用灭火器灭火B、用干毛巾覆盖上火源,使火焰熄灭C、打开实验室门,尽快疏散、撤离人员正确答案:A6、若标准中要求某项杂质的含量W0.03%,而实测结果只有0.001%,应如何报出结果()。
A、报出0;B、报出V0.03%;C、报出“微量”。
D、报出O.OO1%;E、报出V0.01%;正确答案:E7、某弱酸HAC的KA=IX10-5,则其O.1mo1∕1溶液的PH值为:()。
A、1.0B、2.0C、3.0D、3.5E、5.0正确答案:C8、在使用设备时,如果发现设备工作异常,怎么办?OOA、停机并报告相关负责人员B、关机走人C、停机自行维修D、继续使用,注意观察正确答案:A9、使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将试纸扔在待测液中,再将待测液中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B、把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
C、把试纸用蒸僧水润湿,再将待测液滴在试纸上,最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D、把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再取出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正确答案:B10、用重铝酸钾法测定CODCr时加入硫酸汞的目的是()。
A、催化剂B、增加回流的温度C、消除干扰D、灭菌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下面关于地下水留样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②对各个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③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展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的监测数据和资料;④开展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①三高(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高)②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③多学科、边缘性、综合性、社会性①环境监测的技术特点:生产性,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②环境监测的政府行为属性:依法强制性,行为公正性,社会服务性③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环境检测是科学管理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在正确认识环境质量,解决现存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的:①评价环境质量②为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服务③预测预报环境质量④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类型:安环境对象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按监测目的分为政府授权的公益型环境监测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事务环境监测;按监测区域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按专业部门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三级: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行业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原则:①以人为本②科学性、政策性③以环境基准为基础,与国家的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④综合效益分析,实用性、可行性⑤因地制宜、区别对待⑥与有关标准、制度协调配套原则⑦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⑧便于实施与监督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实际情况,并非越严越好①对污染物做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能让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做日常监测,具有生物累积性,三只物质、毒性大的、数量大的作优先监测②需要检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保证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③监测结果具有可比较的标准或能做正确的解释和判断,否则具有盲目性滴定分析:将被测定的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同时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指示剂,然后用一种已知准确浓度滴定,并摇动锥形瓶促其进行化学反应,直到指示剂变色停止滴定,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环境监测作业第二章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环境监测》试卷A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2.空白试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
3.细菌总数: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于37℃经24h培养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4.指示生物: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5.噪声: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检验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小于0.5m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 水深二分之一处_,当水深_5m~10m_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上0.5m处__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浓缩水样、消除干扰。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挥发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二苯碳酰二肼_;7.将14.1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__14.2___ ;8.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布点法、棋盘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D)A、CODB、挥发酚C、六价铬D、pH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B)A、工厂总排污口B、车间排污口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D、取样方便的地方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A)A、20Hz<f<20000HzB、f<200Hz 或f>20000HzC、f<200Hz 或f>2000HzD、20Hz<f<2000Hz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B )A、了解气象因素B、换算标况体积C、判断污染水平D、以上都对5.按照水质分析的要求,当采集水样测定金属和无机物时,应该选择A容器。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4.此文档打印时可能会出现乱码的问题作业1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L的邻二氮菲ml、ml、ml、ml、ml、ml、ml、ml;加入,L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二、如何配制成L的铁标准溶液?答:Fe + 4HNO3= Fe(NO3)3 + 2H2O+NO×1 用天平称取无杂质的铁粉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L的HNO33 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L的Fe(NO3)3溶液5 娶,浓度为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得到L的铁标准溶液作业2一、铁的质量浓度为×L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为510m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1 求a;2 求k。
答:1 已知A=abc则a=Abc=0.192×5.0×10−4=190L·cm-1g-12 已知a=190L·cm-1g-1且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1所以k=a×MFe=190L·cm-1g-1×56 g·mol-1=10640L·cm-1·mol-1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作业3一、酸度(pH值)的确定:答:去9只50ml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2OH·HCl),摇匀,放置2min,各加入2ml,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ml、ml、ml、ml、ml、ml、ml、ml、)的NaOH(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环境监测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A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B 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使用C 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D 同时设计、同时规划、同时投产答案:A解释:“三同时”制度要求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以确保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大气污染物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A 直接采样法B 富集采样法C 自然沉降法D 溶液吸收法答案:C解释:自然沉降法通常用于颗粒物的监测,而非大气污染物的采样。
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和溶液吸收法是大气污染物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
3、测定水样中化学需氧量(COD)时,常用的氧化剂是()A 重铬酸钾B 高锰酸钾C 过氧化氢D 次氯酸钠答案:A解释:在测定水样中化学需氧量时,通常使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反应来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含量。
4、以下哪种噪声测量仪器适用于测量环境噪声的频谱()A 声级计B 频谱分析仪C 噪声统计分析仪D 个人噪声剂量计答案:B解释:频谱分析仪能够对噪声进行频谱分析,了解噪声在不同频率上的分布情况。
5、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是()A 干法灰化B 湿法消解C 微波消解D 以上都是答案:D解释:干法灰化、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都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多选题1、环境监测的目的包括()A 评价环境质量B 追踪污染源C 确定环境容量D 预测环境变化趋势答案:ABCD解释: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通过监测可以评价环境质量状况,追踪污染源,确定环境容量,为环境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能够预测环境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以下属于水质物理指标的有()A 温度B 色度C 浊度D 电导率答案:ABCD解释:温度、色度、浊度和电导率都是水质的物理指标,能够反映水的物理性质和状态。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污染治理B. 环境评价C. 环境管理D. 环境保护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A. 物理监测B. 化学监测C. 生物监测D. 社会监测答案:D3.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指标?A. pH值B. 溶解氧C. 悬浮物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排放B. 交通排放C. 生活排放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项?A.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B. 工业废弃物的排放C. 生活垃圾的不当处理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6.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是噪声污染的主要指标?A. 分贝(dB)B. 赫兹(Hz)C. 瓦特(W)D. 牛顿(N)答案:A7.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是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指标?A. 贝可勒尔(Bq)B. 格雷(Gy)C. 西弗(Sv)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是生物监测的主要方法?A. 化学分析法B. 生物指示法C. 物理测量法D. 微生物检测法答案:B9.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A. 环境标准B. 环境法规C. 环境政策D. 环境规划答案:A10.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A. 环境风险评估B. 环境承载力分析C. 环境效益分析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__________提供科学依据。
答案:环境管理2. 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层面。
答案: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3.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4. 环境监测中,大气污染的监测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作业1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2.0ml,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1.5mg/L的邻二氮菲0.2 ml、0.4 ml、0.8 ml、0.6 ml、0.8 ml、1.0 ml、2.0 ml、4.0 ml;加入5.0ml,1.0ml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二、如何配制成0.1g/L的铁标准溶液?答:Fe + 4HNO3= Fe(NO3)3 + 2H2O+NO5.6g 0.5mol/L0.8L0.1mol 0.4mol1 用天平称取5.6g无杂质的铁粉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0.5mol/L的HNO33 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0.1g/L的Fe(NO3)溶液35 娶17.9ml,浓度为0.1mol/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得到0.1g/L的铁标准溶液作业2一、铁的质量浓度为5.010-4g/L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为510m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191 求a;2 求k。
答:1 已知A=abc则=-1g-12 已知a=190L·cm-1g-1且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1所以k=a MFe=190L·cm-1g-156 g·mol-1=10640L·cm-1·mol-1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作业3一、酸度(pH值)的确定:答:去9只50ml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2OH·HCl),摇匀,放置2min,各加入2ml,1.5g/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0.5 ml、2.00 ml、5.00 ml、8.00 ml、10.00 ml、20.00 ml、25.00 ml、30.00 ml、40.00ml)的NaOH(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
以水为参比,在选定的波长下,用1cm吸收池(比色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绘制A-pH曲线,确定pH范围。
作业5一、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时,为什么要在酸度较大的溶液中进行测定?为什么要在较稀的溶液中进行?Cr2O72-(橙红)+H2O=2H++2CrO42-(黄色)答:1 分光光度计法是根据仪器侧得的吸光度求溶液浓度,所以需要保证溶液中待测组分的稳定,减少副反应及杂质分子(特别是有颜色的)生成,否则将会使仪器受干扰而无法准确测量吸光度。
在本题中,待测组分为Cr2O72-离子,,干扰离子为CrO42-(由Cr2O72-与H2O反应生成),而在H+浓度较高,也就是酸度较大是,会抑制Cr2O72-与H2O反应生成H+和CrO42-,减少CrO42-的生成,从而使Cr2O72-的量保持在真实水平,同时也减少了CrO42-对测量的干扰,因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2 因为分光光度法适于测量微量及痕量的溶液,如果浓度较大,则可能超过其测量范围的最大值,而无法准确的测量出溶液中待测组分的浓度。
浓度较大的溶液应选用滴定分析法等化学分析法。
作业6一、怎样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答:1 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包括:①基础材料的收集与实地考察。
②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③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④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⑤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2 对河流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方法如下:为评价河流水系的水质,一般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①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②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和短浅的水质情况而设置。
对照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存在支流时刻酌情增加。
③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水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的河段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④削减断面: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
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
监测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
3 采样点的确定: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 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二、水样有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答:水样的保存方法有:1 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 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一般加入HgCl2,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一般用HNO3酸化至PH在1~2,防止金属离子沉淀及被吸附。
为了抑制微生物活动和物理挥发、化学反应,一般采用冷冻保存。
三、水样在分析测定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答:1 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2 预处理包括水样的消解和富集与分离两部分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四、说明浊度、透明度、色度的含义及区别答:1色度: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的反映指标2 浊度:反映水中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3 透明度:反映水体可见程度的指标。
区别与联系:色度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所引起的,而浊度则是由于水中不溶物质所引起的。
所以,有的水样色度很高但是并不浑浊,反之亦然。
透明度是与水的颜色和浊度两者综合影响有关的水质指标。
五、说明电阻分压电导仪测量水样电导率的工作原理,水样的电导率与其含盐量有何关系?书上P72答:被测组分溶液电阻R x与分压电阻R m串联,接通外加电源后构成闭合电路,则R m上的分压U m为:Um==由上式可知,因为输入电压U和分压电阻R m均为定值,故被测溶液的电阻Rx或电导变化必将导致输出电压U m的变化,通过测量U m便可知R m或R x,水样中的盐电解离为离子状态,具有导电性,离子浓度越高(即含盐量越高)则导电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作业7一、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镉的步骤答:分为两步:水样的预处理和样品的测定1水样的预处理:取100ml水样加入200ml烧杯中,加入HNO3 5ml,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蒸至100ml左右,加入5ml HNO3和2 ml高氯酸继续小姐至1 ml左右,如果消解不完全,再加5 ml HNO3和2 ml高氯酸再蒸至1 ml左右,取下冷却,加蒸馏水溶解,残渣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2 样品测定:按表所列的参数选择分析线和调节火焰,仪器用0.2%的HNO 3调零,吸入空白样和试样,测其A (吸光度),并扣除空白样的A (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式样的A (吸光度)作业8一、 简要说明ICP-AES 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该方法的优点?答: ICP-AES 法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发1 原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焰炬温度可达6000~8000k ,当将样品由进样器引入雾化器,并被氩载气带入焰炉时,发射不同波长的特征光,故根据特征光的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元素的含量不同时,发射的特征光的强度也不同,据此就可以进行定量分析2 流程宽、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等优点。
作业9 P143一、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答:1原理: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根据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
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253.75nm 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光强度,进而确定汞浓度。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紫外光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进而确定汞浓度。
2 仪器:相同之处: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
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必须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二、说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答:1 原理:使待测元素变成基态原子,用特定波长的特征光对其进行照射,特征光因被火焰中的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光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的关系,故只要侧得吸光度,就可以求出样品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液(加入体积见下表),稀释至50 ml ,一次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侧得吸光度列于下表,求该水样中镉的含量。
参考教材P82的相关内容从图上看,当吸光度(A)等于0时,直线与横坐标轴相交与一点,此点到原点的距离即所求的体积,由图可看出此距离接近于1,即体积接近1ml,则水样中的镉含量(质量)=C·V=10μg/ ml1ml=10μg。
请注意:这一题的解题方法可能是错的,请询问其他同学或老师作业10 P549一、检出限与测定限有什么区别?答:1 检出限: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