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 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二、精耕细作的内涵及其表现 1.内涵: (1)它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 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2)夏商周时期是其萌芽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是技术形成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 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2.表现: (1)农具不断改进。①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没有犁壁, 不能翻土作垄;②西汉推广耦犁,后又出现犁壁;③隋唐 时期曲辕犁既简便又轻巧,相当完善。 (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耙耱 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从一年一熟制到一年三熟 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改良土壤,进行适时耕种。进 一步挖掘地力,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产量。 (5)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在历代 层出不穷。
2.农业的地位: (1)_农__耕__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 社会生产和生活。 (2)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 础上取得的。
【情境在线】观察右图,传说神农 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作”。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 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我国古代已有相当发达的农业。
6.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 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 要因素。
【情境在线】《汉书·食货志》中说:“秦……用商鞅
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 之食。”史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提示: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