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马口灌区北扩末级渠道配套工程经济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26.75 KB
- 文档页数:3
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经济评价方法分析杨彩霞发布时间:2023-07-15T06:45:43.390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9期作者:杨彩霞[导读] 为改善灌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前多地进行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正确评价其工程效益和社会影响对工程的建设十分关键。
本文以某灌区工程为例,介绍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的经济评价方法,具有一定实用性。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摘要:为改善灌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前多地进行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正确评价其工程效益和社会影响对工程的建设十分关键。
本文以某灌区工程为例,介绍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的经济评价方法,具有一定实用性。
关键词:灌区现代化改造;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1 基本资料本工程位于国内西北部某地区,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渠道防渗改造及其渠系建筑物配套,防渗改造渠道6条长38.52km,配套渠系建筑物200座。
工程建成后,将与灌区已有工程联合调度供水。
至2025年,灌区骨干工程末端农业供水量7053万m³,建设期为三年。
2 费用估算本工程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
2.1 固定资产投资按2020年第四季度价格水平计算,本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为17268万元,其中第一年投资为6806万元,第二年投资为6851万元,第三年投资为3610万元。
工程部分投资为16713万元,建设征地移民补偿投资77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投资355万元,环境保护工程投资123万元。
2.2 年运行费年运行费指工程运行期每年所需支出的全部运行管理费用。
年运行费估算采用要素成本法,按生产要素分项进行估算。
年运行费包括工程维护费、管理费、抽水电费。
工程维护费:包括修理费、材料费、燃料即动力费等与工程修理维护有关的成本费用。
按固定资产原值1.0%计算,为172万元。
管理费:包括职工薪酬、其他费用等与工程管理有关的费用。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佚名【摘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加快推动水利事业大发展,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期刊名称】《山西水利》【年(卷),期】2011(027)006【总页数】5页(P4-8)【关键词】水利改革;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共;水利事业;跨越发展;国务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9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加快推动水利事业大发展,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1)总体思路。
围绕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大局,紧紧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有利机遇,以蓄水保水、节约用水、用好黄河水、涵养地下水为基本方略,以保障供水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山西大水网建设为龙头,以农田灌溉、饮水安全、河流整治、病险库加固、淤地坝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大力推进水利强农工程,全面落实水利惠民政策,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2)目标任务。
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山西大水网,形成稳定可靠、结构合理、配置高效、全面节水的供水网络,使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90亿立方米以内。
到2015年,全省新增实灌面积300万亩,达到20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200万亩,基本实现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水浇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基本完成,防洪保安能力明显增强;百条河流完成综合整治,重点河段防洪能力提高到10—20年一遇;全省万元GDP用水量降到53立方米以下,全省地下水位实现止降回升,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规定标准,汾河水长流常清。
夹马口北扩灌区末级渠系工程设计潘俊鹏;武强【摘要】介绍了夹马口引黄工程概况,夹马口灌区北扩工程在原夹马口引黄工程基础上扩建而成,在论述灌区末级输水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夹马口扩建灌区渠道布置原则,阐述了末级渠道的设计要求和标准. 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完成后,将大大提升灌区灌溉效益,有效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期刊名称】《山西水利》【年(卷),期】2015(031)012【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末级渠系;设计标准;夹马口【作者】潘俊鹏;武强【作者单位】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山西运城 044000;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山西运城 0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41 概况夹马口引黄工程是山西省一座大型高扬程提黄灌溉工程,设计灌溉面积6.06万hm2。
水源站位于黄河小北干流龙门下游64.5 km的吴王渡口附近;夹马口一级站位于黄河小北干流中段左岸的夹马口村附近,上游距龙门72.5 km,下游距潼关60 km;小樊一级站位于夹马口下游4 km;泉杜站位于泉杜村西约1.0 km处,在一级干渠桩号23+300处取水。
该灌区设计提水流量24.5m3/s,共安装机组65台,总装机容量8.05万kW,主要灌溉临猗县4.58万hm2、永济市1.15万hm2和万荣县0.33万hm2农田,受益范围涵盖临猗、永济、万荣3县(市)19个乡镇45万人。
灌区分夹马口、小樊和北扩灌区三部分。
其中北扩灌区骨干渠道于2009年底建成通水,设计灌溉面积2.71万hm2,目前末级渠系配套面积1.6万hm2,达到设计面积的59.1%。
北扩灌区内地势平坦,固定渠道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
2 灌区骨干渠道布置形式夹马口灌区北扩工程是在原夹马口引黄工程基础上扩建的。
工程从一级干渠桩号23+300处取水,通过266m引水渠和5369m长的压力管路,将水送到柳村村东553.0m高程的出水池。
扩建灌区骨干渠道全部采用明渠输水,从出水池开始沿东偏北550m高程方向,途经岭后、福寿屯、西陈翟、元家庄、小闫、罗村到万荣县埝底村北,全长27.005 km,沿途布置16条支渠,在支渠上设置分水口,布置斗渠,在斗渠上设置分水口流入农渠或田间进行灌溉。
灌区经济评价分析摘要:分析项目年运行费和经济效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计算运行成本和总成本费用,测算工程成本水价,分析灌区用水户的可承受能力。
综合考虑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水价现状等因素,推荐灌区运行水价为0.39元/m3,灌区工程为公益性的水利工程,工程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
关键词:水价;可承受能力;资金筹措1工程概况某灌区开发任务为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并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创造条件。
灌区灌溉供水范围包括两个县市。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0.0万亩,其中改善灌溉面积39.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7.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3.3万亩。
灌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和改扩建水库4座、新建和改建灌溉输水骨干渠道/管道144.7km、新建乡镇供水管道29.3km、新建泵站4座、配套田间工程40万亩。
工程建成后,与灌区已有工程联合调度,至设计水平年2035年灌区总供水量36637万m³,骨干工程末端总供水量32200万m³。
灌区水源点与骨干工程末端水量见表1。
表1 灌区水源点与骨干工程末端供水量单位:万m32财务费用估算2.1 固定资产投资根据概算投资估算成果,灌区新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为344810万元,其中灌区骨干工程总投资299856万元,田间配套工程总投资44954万元。
经统计,灌区已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按127896万元计算。
2.2 年运行费灌区工程(包括已建和新建工程)年运行费包括工程维护费、管理费、抽水电费、水资源费。
(1)新建工程年运行费1)工程维护费:包括修理费、材料费、燃料即动力费等与工程修理维护有关的成本费用。
按固定资产原值(扣除占地淹没补偿费用)1.05%计取,为2582万元;2)管理费:包括职工薪酬、其他费用等与工程管理有关的费用。
按固定资产原值(扣除占地淹没补偿费用)0.6%计取,为1475万元;3)抽水电费:年抽水用电1616.2万kW.h,抽水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生活抽水电费按现状电费0.44元/kW•h计取,农业灌溉抽水电费按现状电费0.28元/kW•h计取,年抽水电费为461万元;4)水资源费:按相关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规定:农业灌溉供水不收取水资源费,生活供水以取水量为计算基数按0.15元/m3计取,生活总供水量109万m3,水资源费为16万元。
《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灌区土壤指标综合评价及空间变异分析》篇一一、引言运城市位于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夹马口引黄灌区作为运城市的重要灌溉工程,对当地农业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对夹马口引黄灌区土壤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及空间变异分析,对于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优化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域为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灌区,包括多个行政村和乡镇。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资源丰富。
2. 研究方法采用综合评价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土壤样品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土壤指标综合评价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研究目的和区域特点,选取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作为评价指标。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土壤样品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标准化等。
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和分类,以揭示土壤质量的综合状况。
3. 综合评价结果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夹马口引黄灌区土壤质量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其中,优良等级土壤主要分布在灌区中部和南部,中差等级土壤主要分布在灌区北部和东部。
四、空间变异分析1. 空间变异描述利用GIS技术,将土壤指标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分析土壤指标的空间分布和变异情况。
通过空间插值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土壤指标的空间变异规律。
2. 空间变异因素分析结合地形、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分析影响土壤指标空间变异的因素。
发现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指标的空间变异具有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对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灌区土壤指标的综合评价及空间变异分析,发现该地区土壤质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优良等级土壤主要分布在灌区中部和南部,而北部和东部地区土壤质量相对较差。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分析1.1效益分析1.1.1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后,将有效地解决渠道渗漏严重和亩均灌溉用水量大而引起的灌溉面积逐年减少的问题,从而确保了灌区工程的运行安全,增大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了亩均灌溉用水量,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3万吨,项目区受益人口2.38 万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29681元,达到了增加灌溉面积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同时,有了充足的水源,灌区的灌溉条件有了可靠的保证,可以促进灌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积极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作物的种植,增加灌区农民的收入,改善和提高灌区农民的生活水平,繁荣灌区经济,这对调动灌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灌区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发挥资源效益,推动灌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将起积极的作用。
因此,本工程建设社会效益显著。
1.1.2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可改善灌区灌溉面积0.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亩产粮食增加IOokg, 按市场粮食价格1.90元∕kg计算,项目区有效灌溉面积1.95 万亩,年经济效益增加370.50万元。
1.1.3生态效益本工程项目实施后,渠道断面规整,渠内水流顺畅,渠内的杂物、垃圾淤积和死水面积将显著减少,对渠道环境起到美化作用,对提高灌区水源的水质、保障灌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减少渠道水量的渗漏损失,可防止耕地沼泽化,对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和水环境平衡具有明显的作用。
项目的实施可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灌溉面积,灌溉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这对灌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原来的旱地、荒地将开发成水田、蔗园,有利于灌区环境的绿化和水土保持,从而促进灌区的生态繁衍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灌溉条件的改善使灌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充足,原来荒坡荒地的植被得到改善,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灌区内的小气候,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 灌区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这表明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明显。
夹马口灌区干支渠道输水损失考核方法探索孙璐;谢自立【摘要】为进一步加强供水管理,夹马口灌区增设了“千方·公里输水损失”考核,阐述了考核的具体办法及实施考核的意义,考核实施以来,灌区上下游均衡受益,且大量减少了输水损失,建议将“千方·公里输水损失”作为渠道水资源单耗指标在灌区推广.【期刊名称】《山西水利》【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2页(P43-44)【关键词】水的利用系数;千方·公里损失;损失水量;夹马口灌区【作者】孙璐;谢自立【作者单位】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山西运城0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721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夹马口引黄工程是运城市的一个大型高扬程电力提黄灌溉工程。
1960年上水受益,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06万hm2。
泵站水源受黄河主流的摆动影响,1986年9月,黄河主流发生倒岸,远离进水口1 800 m,水源失去了保障,加之当时电力供应紧张,经常限电,形成了有水无电、有电无水的局面,再加上农户只浇适时、合算的抗旱水,不浇防旱水,更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
由于当时只实行渠道水利用系数考核,一些干支渠管理单位因下游供水渗漏损失大,不愿供水,严重影响灌区均衡受益和整体效益的发挥。
1997年,为了使上下游受益均衡,管理局积极解决黄河脱流、争取电力,着力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调动渠道管理人员管水积极性。
采取对干、支渠道进行分条经营,水的利用率分条考核,变单一按渠道水利用系数考核,再增加按渠道输送水的数量和距离进行考核和损失水方补贴。
即按支口(干斗口)或斗口每引1 000 m3水在干渠或支渠流经的距离进行损失水量考核和补贴。
根据当时的渠道状况和对输水资料的总结分析,1998年规定,凡在支渠上斗口每引1 000 m3水,在支渠流动1 km,给支渠管理单位补贴水方22.7 m3;凡在干渠上支口、干斗口每引1 000 m3水,在干渠流动1 km,给干渠管理单位补贴水方16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