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4)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物理化学学院班级:应用化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化学综合实验1 课程编号130030501

实验名称胶体与乳液的制备及性质实验类型综合性

实验地点一号实验楼物理化学实验室实验时间2013.07.01

实验内容:(简述)

通过凝聚法制备Fe(OH)3胶体和硫溶胶的学习胶体制备及其性质。胶体分散系是分散相粒径为1~100nm 的一种分散体系。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溶混的液体中的粗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径大于100nm。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溶胶的制备及基本性质用化学凝聚法制备Fe(OH)3胶体。

2.了解乳状液制备原理。

3.掌握乳状液以及鉴别其性质的方法

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胶体分散系是分散相粒径为1~100nm的一种分散体系。它主要包括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溶胶的分散相粒子与分散剂之间存在相界面,它是一种高分散度的多相分散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溶胶胶粒对光有散射作用,因而具有明显的丁铎尔(Tyndall)效应;溶胶胶粒带电,因而在电场中向与其电性相反的一极泳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胶粒在溶剂分子热运动的推动下作布朗运动,所以说溶胶是动力学稳定体系。

实验室制备溶胶一般采用凝聚法,即通过水解或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在适当的浓度、温度等条件下使生成物分子聚集成较大颗粒的胶核而形成溶胶。

用水解反应制Fe(OH)3溶胶,其反应如下

沸腾

FeCl3 + 3H2O === Fe(OH)3 + 3HCl

Fe(OH)3 + HCl === FeOCl + 2H2O FeOCl === FeO+ + Cl-

氢氧化铁溶胶的胶粒结构为[{Fe(OH)3}m·nFeO+·(n-x)Cl―]x+,胶粒带正电荷,称正溶胶。

又如用复分解反应制AgI溶胶,其反应如下

AgNO3+KI===AgI+KNO3

当AgNO3过量则胶核选择吸附Ag+,第二吸附层为NO3―,胶粒带正电荷,若为KI过量,则胶核选择吸附I―,第二吸附层为K+,胶粒带负电荷。

但若电解质离子过多,则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再进入第二吸附层,中和胶粒的电荷,促使溶胶聚沉;若将正、负溶胶混合则会互相中和电荷导致聚沉。

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溶混的液体中的粗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径大于100nm。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有乳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一起振荡时,一个液相会被粉碎成液滴分散在另一液相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一般情况下,在乳状液中一个液相为水或水溶液,统称为“水”,另一个液相为不溶与水的有机物,统称为“油”。油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状液,称水包油型(油/水型)。反之,称为油包水型(水/油型)。鉴别乳状液类型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各种。

1、稀释法:乳状液能被外相液体相同的液体所稀释。例如牛奶能被水稀释。因此,如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立即散开,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是水,故乳状液属油/水型。如果不立即散开,则属于水/油型。

2、导电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当水为分散介质,外相是连续的,则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分散介质,水为内相,内相是不连续的,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很小。

3、染色法:选择一种能溶于乳状液中两个液相中的一个液相的染料(如水性染料亚甲基蓝。油溶性染料苏丹Ⅲ)加入乳状液中。如将亚甲基蓝加入乳状液中,整个溶液呈蓝色,说明水是外相,乳状液是油/水型,若将苏丹Ⅲ加入乳状液,如果整个溶液呈红色说明油是外相,乳状液是水/油型,如果只有星星点点液滴带色,则是油/水型。

关键技术分析:

实验室制备溶胶一般采用凝聚法,即通过水解或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在适当的浓度、温度等条件下使生成物分子聚集成较大颗粒的胶核而形成溶胶。为克服其聚集的趋势,胶核选择吸附与其组成相关的离子作为第一吸附层,后者又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电荷总数少一些的第二吸附层。胶核和其吸附的双电层构成了带电的胶粒,它们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加之对水分子的吸引,形成水化膜,使溶胶得以稳定。为使溶胶稳定,新制备的溶胶需进行透析,去除多余的电解质。这一过程叫溶胶的净化。

在溶胶中加入足量高分子溶液,可以保护溶胶使之难以聚沉,称之为保护作用;若加入少量高分子溶液,则反而会促使溶胶聚沉,称之为敏化作用。在适当浓度、温度下,高分子溶液可以发生胶凝作用,生成凝胶。

实验过程:(包括主要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等)

1. 溶胶的制备

(1)制备氢氧化铁溶胶在100ml小烧杯中放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慢慢滴加饱和FeCl3溶液1ml,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继续煮沸1~2min,即得棕红色透明的Fe(OH)3溶胶。静置冷却,保留备用。(一定要使水充分沸腾后才能加入FeCl3溶液!)

(2)制备硫溶胶(通过改换溶剂减小溶质的溶解度使分子凝聚成胶体)取少量硫磺粉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并振荡试管至完全溶解止,在另一试管中放4ml蒸馏水,将上述硫的乙醇溶液滴加到蒸馏水中,边滴边摇动试管,直至得到乳白色半透明的硫溶胶(硫的水溶胶),保留备用。

2. 溶胶的光学性质──Tyndall效应将步骤1中所制备的二种溶胶各取4ml分别放入3支试管,分别置

于Tyndall箱前面的小孔前,开亮光源,从侧面观察应有明显光柱通过溶胶。用Fe(SCN)3溶液和CuSO4溶液做同样的实验,观察有无Tyndall现象。

3. 溶胶的聚沉

(1)在三支干燥试管中各加入硫溶胶2ml,向1号试管滴加0.5mol·L-1NaCl;向2号试管滴加0.005mol·L-1CaCl2;向3号试管滴加0.005mol·L-1AlCl3溶液。均滴至溶胶刚呈现混浊止,记下每种电解质加入的滴数。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2)将Fe(OH)3溶胶2ml与硫溶胶2ml等体积混合,摇匀。观察现象,解释现象。

4. 高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和敏化作用

(1)保护作用取2支试管,各加入Fe(OH)3溶胶2ml,向1号管加蒸馏水2ml,向2号管加1% W/V 明胶溶液2ml,混匀后,分别向两试管滴加0.02mol·L-1K2CrO4溶液,至沉淀析出为止,记下各加入K2CrO4的滴数,两管为什么不相同?

(2)敏化作用取2支试管各加入Fe(OH)3溶胶5ml,向1号试管加入1% W/V明胶溶液1滴,向2号试管加入0.02mol·L-1K2CrO4溶液1ml。观察二管中的聚沉现象,解释出现差别的原因。

5. 明胶溶液的胶凝作用将50ml蒸馏水放入100ml烧杯,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将2.5g明胶加入其中,充分搅拌使完全溶解,静置冷却即可得明胶的凝胶(胶冻)。

6. 乳状液的制备

在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1%油酸钠水溶液,然后分次加15mL植物油(每次约加入lmL),每次加植物油后剧烈摇动,直至看不到分层的油相,得I型乳状液。

在另一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0mL稀醋酸和蛋白质的溶液,然后分次加15mL植物油(每次约加入lmL),每次加植物油后剧烈摇动,直至看不到分层的油相,得Ⅱ型乳状液。

7. 乳状液的类型鉴别

(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几滴I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有净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2)染色法: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加入l~2mL I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1滴苏丹Ⅲ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同样操作加1滴亚甲基蓝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8. 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

(1)取I型和Ⅱ型乳状液各1-2ml,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3mol·L —1HCl溶液,观察现象。

(2)取I型和Ⅱ型乳状液各1-2ml,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3)取2-3ml I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0.25 mol·L-1MgCl2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是否转相用稀释法,下同)。

(4)取2-3ml I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NaCl溶液,剧烈振荡,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