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模猪场的开发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54
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建设探讨-养猪技术新形势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生猪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只有积极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才能促进畜牧业实现又快又好的持续发展。
本文重点对现代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猪肉作为人们普遍钟爱的肉类,其消费量占国内肉类总量的60%。
近年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迅速,生产质量逐步提高,散户养殖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国家也纷纷出现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现代生猪产业的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就是我国出台的一项推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优惠政策。
但是,现代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
一、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存在的问题1.养殖场不合乎标准多数养猪场的选址缺乏合理性,养猪场建设在工矿区、居民区、公路边上等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不利于疫病防控,影响养殖管理。
而且,养猪场的布局、内部分区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布局未能按照生产区、管理区、控制区合理布局,各区之间未能留出合乎标准的范围,养猪场的建设未能满足疫病防控标准。
此外,养猪场缺乏必要的防疫设施,养猪场外没有建设绿化带或者围墙与外界有效隔离,部分养猪场大门前未设置消毒池,而且没有配备防疫设施与消毒室。
2.饲养管理缺乏规范性饲养管理水平决定着养殖场经济效益,我县多数养猪场的良种推广力度欠缺。
养猪户虽然认同好的品种生产快、产仔数多,而且饲料转化率相对较高,但是多数养猪户却没有长期引进产量高、质量好的良种猪,猪群品种多为不纯低价的种猪,未能使品种实现良种化。
此外,养猪场普遍没有生产记录,或者生产记录粗略、丢失、零散、漏记,对分析养猪场存在问题与后期统计带来不便[1]。
3.贷款难问题制约规模生产生猪养殖的风险大,而且成本高,加上我国的农业保障制度不完善,致使养殖户存在贷款难的问题。
由于养殖者能够自筹的资金有限,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有的生猪不阉就直接送入市场,甚至市场中销售病死猪肉。
Y a n g z h i j i s h u规模化生猪养殖是一种科学、高效、经济效益好的养殖模式,能够保障生猪产品质量,有效防控重大疫情,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规模化养殖中,养殖户要采用科学的养殖与管理技术,严格把控猪舍管理、饲料管理、饲养管理以及疫病预防等关键环节,方可促进生猪健康生长,提高猪的出栏率。
一、猪舍管理1、猪舍建造生猪规模化养殖要规范建设猪舍,猪舍间距不小于10m,在猪舍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改善猪舍外部环境;猪舍高为3m,宽为10m,窗户离地面1m,建设双开门,方便生猪转运和饲养管理;猪舍门宽1.3m,高2.2m,在舍内修建净道和污道,宽为1.1m;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猪舍外修建沼气池,用于清理排泄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环境卫生管理生猪规模化养殖要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降低疫病发生率。
配置消毒剂,将烧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按照1:10:10的比例进行配置,喷施在舍内,防范疫病传播,每周在舍内喷施2-3次,每月对养猪场大环境消毒1次;加强猪舍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舍内湿度。
二、饲料管理规模化养猪场的猪饲料主要包括预混料、全价料和浓缩料。
其中,预混料要根据生猪在不同生长周期对矿物质、中药、维生素的需求进行配置,按照1%的用量添加到猪饲料中;浓缩料以蛋白质饲料为主,加入到饲料中,增加饲料的营养含量,添加比例为10%-20%;全价料要结合猪的各个生长阶段进行调配,混合浓缩料、能量饲料、粗饲料和预混料。
三、饲养管理1、母猪饲养管理技术(1)孕期母猪饲养①加强孕期母猪饲养管理,增加孕期母猪的饲料营养,为母猪提供舒适睡床,定期清理猪舍卫生,保持舍内外安静,减少母猪刺激;②在怀孕中期,控制母猪投喂量,不得投喂霉变饲料;③在怀孕后期,加强对母猪的保护,不能让母猪过度运动,避免发生早产、难产问题;④在产前护理阶段,生产前7d彻底消除清扫圈舍,观察母猪乳房变化,做好接产准备;⑤接产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猪外阴户和乳头进行消毒,接产中对手、脐带、尾巴进行消毒。
2019年(第40卷)第4期F she NGS-------------------------------------------------------------------------上床当天:再次与分娩舍联系,确定具体开始转猪时间。
配种舍员工在转猪前将母猪清洗干燥,并消毒。
检查操作步骤:据约定,先赶经产母猪或初产母猪,而分娩舍按母猪预产期的先后顺序及母猪胎次分类集中安排栏赶猪通道,确保在通道中没有任何可以分散母猪注意力的物品存在。
冬天还应做好防滑准备。
按约定时间分批将母猪赶入分娩舍,每批3~5头。
在赶猪过程中要做到“不急、不挤、不躁”,严禁用棍棒等击打母猪。
同时注意员工人身安全。
最好将1胎母猪和4胎以上的母猪集中放置在一起。
分娩舍员工A负责在通道口接应赶过来的母猪,并按已确定的排列顺序将母猪赶到指定产床,员工B在产房内负责将赶过来的母猪关入产床。
员工A往返接应,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全部母猪转入并被关到正确的位置。
上床完成后根据上床母猪清单核对母猪信息,并检查母猪是否在转移中受伤。
交接母猪卡等相关信息记录,记录异常事件,清理赶猪通道。
后续按分娩舍饲养管理程序操作。
2.3母猪排布目的:集中放置,方便管理;便于接产工作;便于母猪饲喂工作。
位。
将高胎次母猪排放在靠水帘一侧,初产母猪排放在靠近风扇一侧。
预产期相同的待产母猪,分别从两排第一个栏位同时装猪。
对于有问题的待产母猪,提前留出靠门栏位,方便以后处理。
如无特殊情况,依次关猪不留空栏。
两舍必须及时有效沟通,避免时间和人力浪费。
必须逐一核对母猪耳号和母猪卡信息,避免由于信息错误导致母猪分娩时无人护理。
如果不能控制赶猪道温度时,上床时间应在不影响其他工作的情况下选择气温最适宜的时段。
分娩舍接猪前,确保猪舍已彻底消毒并干燥合格,并已对猪舍进行全面检修。
对于耳牌丢失的母猪,尽量在断奶时再补打耳牌。
提前做好防滑、防应激的准备工作。
妊娠母猪要慢一些赶,动作要轻柔,严禁踢打母猪。
规模化猪场的探讨1前言近几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发展很快,在各地均有为数不少的大中型猪场,这对推动我国养猪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养猪企业良好的生产效果取决于管理,养猪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设备、种猪、营养、市场等因素的总和与管理水平的乘积,可见管理对养猪企业效益的重要性。
在一些大中型养猪企业蕴藏着增产、增收的潜力达15%一20%,成为一种不可低估的财富。
猪场管理的目的就是建立员工激励、约束与协调运行的机制,来实现人、财、物最高的利用效率,以最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优秀的猪肉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我所有一个年产万头商品猪的工厂化猪场,屑全民所有制,体制上不先进,但我们在管理上实行定岗、定岗位目标及岗位计酬,经过层层选聘,择优上岗,岗位计酬联产、联成本、联产品质量的方法,经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现总结如下。
2生产流程及岗位设置、岗位聘任猪场常年存栏母猪550头,按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组织生产。
生产管理分配种、产仔、保育育成、肥育及后勤5个部门。
全场设置33个岗位。
场长1人,配种部部长1人,人工授精实验室1人,公猪饲养及采精1人,饲养员4人。
产仔部部长1人,饲养员4人。
保育育成部部长1人,饲养员4人。
肥育部部长1人,饲养员8人。
后勤部部长1人,水电1人,统计兼保管1人,食堂2人,门卫1人。
每个岗位制订岗位责、权、利,并在全所公示,上岗按场长、部门负责人、职工逐层聘任,双向选择,择优上岗的原则。
3岗位责任目标及计酬办法3.1场长3.1.1月薪2000元。
3.1.2全年发展数为10000头,超过或不足部分按每头2元奖或罚。
3.1.3全群料重比为3,3,节约或超过的饲料部分,按金额的1%奖或罚。
3.1.4按年发展数计算,每增加1头生猪,饲料外成本为70元,节约或超过部分按总金额的1%奖或罚。
3.1.5活大猪供港比率70%,在此基础上,每多或少供港1头活大猪,奖或罚2元。
3.2部门负责人3.2.1配种部部长a)月薪1600元。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猪肉是我国主要的肉类产品之一,其消费量一直居于较高水平。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也愈发显得重要。
在保育猪养殖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是保证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下面将从饲料品质、环境控制、疾病预防等方面谈一下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的要点。
一、饲料品质养猪是要首先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养殖管理。
饲料的优质性对于保育猪的成长和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提高猪饲料的质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用高质量饲料原料:饲料原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麸皮、鱼粉等,选择质量好的饲料原料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基础。
2. 合理配比饲料:饲料的合理配比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需要,合理调配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3. 注重饲料加工工艺:饲料的加工工艺也对饲料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注重饲料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的优化。
二、环境控制良好的养殖环境对于猪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养猪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环境控制:1. 温度控制:猪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幼猪期,要尽量保持环境的恒温,防止猪的受凉。
2. 通风和排泄管理: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及时清理粪便、泄殖物等,避免累积秽物影响猪的健康。
3. 光照管理:良好的光照对于猪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要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光照设施,保证充足的自然光。
4. 噪声控制:噪声对猪的生长和发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尽量避免养殖环境中的噪声干扰。
5. 健康管理:健康环境对于猪的生长和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加强环境消毒。
三、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保育猪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猪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养殖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疾病预防:1. 疫苗接种: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养殖阶段,要及时对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猪是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在农业经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现代养殖业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其中保育猪的养殖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下面就是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一、场址选择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场址选择,首先要考虑周边环境。
一方面,要远离农药、污染源等,避免对猪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要方便交通,便于及时采购和销售猪。
同时,还要保证场址无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
二、住房建设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住房建设,首要考虑的是猪的生长环境。
建筑要合理布局,保证猪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同时,环境要保持稳定,避免大范围的温度变化。
还要注意通风、排水,以及垃圾处理等问题。
三、种猪选择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种猪选择,要考虑猪的品种、性格、生长速度等因素。
种猪最好是选用良种,具有高产、耐病、适应性强等特点,这样可以保证繁殖效果和生长速度。
四、饲料管理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饲料管理,要按照不同生长阶段确定不同的饲料比例和种类。
生长前期多采用浅化饲料,中期以玉米为主,后期以豆粕等高蛋白为主。
同时,要详细记录每只猪的饲料摄取量和生长情况,便于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五、疾病预防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疾病预防,首先要对猪舍环境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
同时,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猪只的生病情况,采取合理治疗措施。
六、定期检测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定期检测,要对猪只的体重、血常规、血生化等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要建立详细的记录档案,便于追溯和统计数据。
总之,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技术要点多种多样,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只有保证环境优良、饲料营养充足、健康状况良好,才能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和高产效益。
规模猪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规模猪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 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增加: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猪场逐渐向规模化养殖转型。
规模猪场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统一管理和专业化操作,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技术与自动化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猪场开始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如智能喂食系统、自动清洗设备和环境监测装置等,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3. 猪场集群化发展:为了降低规模猪场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猪场开始向农村地区或猪产品生产集中的区域集群化发展。
通过规模化种植、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养殖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
4. 生态环保养殖: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有机产品的需求,规模猪场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
猪场采用生态环保措施,如利用生物能源、垃圾处理和循环农业等,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5. 品牌和市场化发展: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品牌的关注度提高,规模猪场逐渐向品牌化和市场化发展。
规模猪场通过建立自身品牌和与零售商、餐饮企业等渠道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规模猪场的发展趋势是向规模化、技术化、集群化、生态环保和市场化发展。
这些趋势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规模猪场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人们对猪肉需求的不断增加,规模猪场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规模猪场的实施方案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猪肉产量、改善猪肉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就规模猪场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规模猪场实施方案1. 场地选择规模猪场的场地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其次,要考虑交通便利、通风良好、周边环境无污染等因素。
最后,要合理规划场地面积和布局,确保猪舍、饲料库、粪污处理设施等设施的合理布局。
2. 设施建设规模猪场的设施建设是实施方案中的重点。
猪舍的建设应考虑猪只的生长特性和行为习性,保证猪只的生长环境舒适。
饲料库的建设要考虑饲料的储存和保鲜,确保饲料质量。
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要符合环保要求,减少污染排放。
3. 饲养管理规模猪场的饲养管理是保障猪只健康生长的关键。
要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饲料配制、饲养密度、疫病防控等方面的规定。
并且要加强猪只的健康监测和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确保猪只健康。
4. 疫病防控规模猪场的疫病防控是保障猪只健康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防控制度,加强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
并且要配备必要的防疫设施和药品,及时进行疫病防控。
5. 生产运营规模猪场的生产运营是实施方案的目标。
要建立健全的生产运营管理制度,包括生猪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策略、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并且要关注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益。
三、总结规模猪场的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场地选择、设施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生产运营等方面全面考虑。
只有建立科学的实施方案,才能保障规模猪场的健康发展,为猪肉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以上就是规模猪场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猪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包括合理的场地选择、科学的饲养管理、健康的疫病控制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来说,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
养猪场的环境应该尽可能选择在离城市较近的地区,便于生产猪肉的销售和运输。
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水源充足是选择场地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猪的生长生活。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保育猪养殖的关键。
在饲养方面,应该采取全价饲料与混合饲料并用的饲养模式,合理调配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确保猪只的健康成长。
在饲养管理中,需要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浪费同时也不会造成过度肥胖。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还需要健康的疫病控制。
传染病是造成养猪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养猪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疫病防控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避免疫病的传播。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病毒的滋生。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还需要合理的繁育管理。
在繁育管理方面,应该选择健康、优良的种猪,在配种过程中要注重配套配种,避免近亲交配,保证后代的遗传品质。
需要进行生产猪种系的技术管理,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
科学的饮水管理也是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养猪饮水管理需要保证猪只充足的清洁饮水,避免水污染导致猪只的生病。
还需要控制水质,避免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对猪只健康的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在公司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中,还需要进行猪只的养殖监测和数据统计。
通过养殖监测,可以提前发现猪只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
对养殖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可以为下一步的养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猪是人类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是属于杂食性动物。
在猪生长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合理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是保证猪养殖生产能达到高效、优质、稳定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从技术要点、工作原则、疫病防治、生产管理等方面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一、技术要点1.良种选择:鉴定优质优良品种,选择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等性状优异的良种猪,从源头保证养殖质量。
2.健康管理:按时给猪做疫苗接种,对于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每周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饲料管理:科学配合饲料,根据生长发育需要不断调整饲料配合比例,合理控制饲料营养水平,避免大量喂食含高能饲料,过分提高猪的发育速度。
4.猪圈环境:保证猪圈相对干燥,室内通风换气,控制温度、湿度,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加猪的抗病力。
5.生物安全:严格控制进出猪圈的人员和车辆,防止疫病传播,定期做消毒工作。
二、工作原则1.科学营养管理:猪饲料要科学配制,定期进行营养饲料分析,评估饲料根据需要得到合理的配合和搭配。
2.互相合作共同发展:规模化猪场内部要形成园区经济,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协同发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3.病健分离:区分病猪和健康猪,对病情不严重的猪实行隔离治疗。
4.环保节能:节约能源,进行垃圾处理、粪便处理等,保护环境、降低成本。
5.强化猪舍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夜间加强照明,保护猪的视力,减轻猪的精神压力。
三、疫病防治1.落实疫苗接种: 对于猪的预防接种是非常关键的,及时落实预防接种,确保猪的身体健康。
2.检疫检测: 对于每一个进猪场的猪进行检测,防止猪场内出现病毒传播。
3.卫生消毒: 定期做好猪舍的卫生消毒工作,减少猪舍内的病毒传播,预防病毒感染。
4.隔离治疗: 对于发现有病猪,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四、生产管理1.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合理安排猪饲料的营养结构,做到早备劳动,节约时间。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需求量逐年增加,从而推动了我国猪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规模化猪场在保育猪养殖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技术要点的掌握也非常重要。
一、环境调节养殖猪需要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生活环境,环境因素对猪只的生长和发育十分重要。
规模化猪场要做好的环境调节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调节:猪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免疫机能。
生长育成猪要求环境温度在16℃-23℃之间,而婴幼猪和繁殖母猪的环境温度要相对更高。
2.湿度控制:猪只生活在一个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对其生长和繁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过高的湿度会导致猪只的免疫力降低。
3.通风换气:规模化猪场需要建立完善的通风换气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粉尘和病原体的传播。
二、饲料配方正确的饲料配方是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的重要保障。
如何根据猪只的生长发育阶段、品种特性、环境温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往往能够有效地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
1.确定饲料配方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与比例,饲料要保证能够满足猪只需求的各种营养物质。
例如,生长期猪只需求蛋白质、糖分等能量类营养物质;而哺乳母猪需要的则是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2.加工技术要求严格,包括原料选择、混合、压制和加工等多个环节。
三、疾病预防规模化猪场养殖密度较高,疫病传播易发。
因此,综合措施进行疾病预防以及发现和控制疫情变动十分重要。
1.科学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对于常见的猪只疫病进行规律接种,提高病原体的抗体水平。
2.注意环境卫生,保持猪场卫生干净整洁,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3.对于染病或疑似染病的猪只进行及时隔离或淘汰,阻断疾病传播源。
四、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够保证猪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1.定期对猪只进行体重、疾病和饲料摄入量等方面的检查,了解猪只生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