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复习经济生活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 格式:ppt
- 大小:762.50 KB
- 文档页数:11
专题一《经济生活》之货币、价格与消费一、基本考点巩固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基本职能结算与信用货币外汇与汇率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心理二、知识体系构建(根据理解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树)三、基本理论整合一)、货币与汇率理论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即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方与卖方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5.市场中货币量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6.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与国际化发展⑴货币兑换规律:两种货币存在兑换关系时,不同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呈反方向运动;同种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呈同方向运动。
比如: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⑵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①人民币贬值或人民币汇率跌落,意味着人民币兑换更少的外币(同量外币兑换的人民币更多),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主要有:利-有利于出口;有利于引进外资(由于成本降低);有利于扩大外需,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弊-不利于进口、引进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偿还外债;降低了我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②人民币升值或人民币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同量外币兑换的人民币币更少),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影响有:利-有利于进口商品,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对外投资、出国旅游和留学;有利于偿还外债;能提高我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货币、价格与消费一、选择题1、2018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港珠澳大桥通车银质纪念币1枚,该银质纪念币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青州航道桥主塔、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人工岛建筑造型及紫荆花、三角梅、莲花等元素组合设计,并刊“港珠澳大桥通车纪念”中、英文字样及面额。
该银质纪念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该套纪念币( )①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②具有收藏价值,可以持续升值③由国家发行,其购买力由国家规定④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流通手段职能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2、2018年8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能工巧匠金银纪念币一套。
该套金银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该纪念币的面值和发行量都是由国家强制规定的②该纪念币在本质上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③该纪念币可执行人民币的基本职能以及其他职能④该纪念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来决定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表现强势。
2017年8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744,比2016年末升值26%个基点。
人民币持续升值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有( )①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增加国内通货膨胀压力②降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成本,提高居民境外消费能力③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④促进中国外汇储备保值增值,保证国家外汇储备安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2018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是100美元兑换676.7元人民币,而2018年6月20日外汇牌价是100美元兑换645.8元人民币。
不考虑其他因素,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①美国商人到中国投资设厂更有利②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的留学费用增多③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更便宜了④中国外汇储备的购买能力有所减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党的十九大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决定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核心考点二价格1.价格变动的原因及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生活。
(3)物价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价格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低,居民购买力提高。
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趋向。
(4)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5)市场调节——通过价格引导,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6)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以稳定物价。
(7)科学发展: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或者法律手段,调节物价,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从而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值量。
()提示×。
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不变。
2.物以稀为贵说明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
()提示×。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最终由价值决定。
3.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014·新课标全国Ⅱ,12③) 提示×。
价格是商品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价格。
4.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2013·安徽高考,1②) 提示×。
水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5.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加。
()(2011·安徽高考,2②④) 提示×。
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
择题]4.假设2014年某国一单位M的价值量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80元。
如果2015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的货币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5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425.5元B.450元C.480元D.500元答案 D解析2014年一单位M的价值量是480元,2015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此时一单位M的价值量=480÷(1+20%)=400元,在该国的货币贬值20%的情况下,一单位M的价值量=400÷(1-20%)=500元。
高三政治二轮总复习知识专题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必考点一、货币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因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必须付出价值,销售者出售商品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但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生产者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2、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注意: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中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注意: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商品—货币—商品,它与流通手段有区别。
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流通手段强调的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的作用。
(3)其它职能: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银)、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在国际市场流通)注意: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提前或延后支付3、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
在当前纸币本位制下,纸币即货币,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可执行支付手段,有的纸币可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