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011.9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二章成组技术2.1成组技术产生的意义2.1.1成组技术的涵义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前苏联与欧洲等一些国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已有少数企业利用成组技术组织生产。
20世纪70年代柔性制造系统(FMS)出现并成为解决中小批量生产新途径后,成组生产组织的思想被融到柔性生产系统中,有效提高了生产柔性,很好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生产的问题,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称为成组技术。
它已涉及各类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日本、美国、苏联和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把成组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柔性制造系统,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
全面采用成组技术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提高标准化、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
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1.2 成组技术研究的问题成组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组织管理,以获得如同大批量那样高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的相似性,打破多品种界限,对所有产品零件进行系统的分组,将类似的零件合并、汇集成一组,再针对不同零件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机床形成不同的加工单元,对其进行加工,经过这样的重新组合可以使不同零件在同一机床上用同一个夹具和同一组刀具,稍加调整就能加工,从而变小批量生产为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2.1.3成组技术发展的原因工业生产倾向于产品品种更加多样而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减少,以此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工厂中分批式生产的产品占有率越来越高,预计交来占全部产品的75%左右。
关于成组技术一、成组技术定义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它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务的相似性,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
即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应用与机械加工方面,乃是将多种零件按其工艺的相似性分类成组以形成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从而使小批量生产能获得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将品种众多的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以形成为数不是很多的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诸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
这样,成组技术就巧妙地把品种多转化为“少”,把生产量小转化为“大”,由于主要矛盾有条件的转化,这就为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符合辩证法的,所以它可以作为指导生产的一般性方法。
实际上,人们很早以来就在应用成组技术的哲理指导生产实践,诸如生产专业化、零部件标准化等皆可以认为是成组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发展的成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与生产事务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为人的一般常识所认可,而且也为统计学所证实。
国外通过对机床零件的统计分析,发现产品(同类型或相近类型)的更新换代将不会影响成组技术的继续实施,这就科学的证明了成组技术实施的延续性。
零件统计学是实施成组技术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利用有关事物相似性的有用的科学方法,为成组技术的创立提供了可以信赖的科学依据。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利用客观存在着的有关事物的相似性,按一定的相似标准将有关事物归类成组。
二、成组技术的发展现状成组技术从50年代提出到如今已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和应用。
成组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生产技术科学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柔性制造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基础。
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它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务的相似性,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
即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应用与机械加工方面,乃是将多种零件按其工艺的相似性分类成组以形成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从而使小批量生产能获得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将品种众多的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以形成为数不是很多的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诸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
这样,成组技术就巧妙地把品种多转化为“少”,把生产量小转化为“大”,由于主要矛盾有条件的转化,这就为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符合辩证法的,所以它可以作为指导生产的一般性方法。
实际上,人们很早以来就在应用成组技术的哲理指导生产实践,诸如生产专业化、零部件标准化等皆可以认为是成组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发展的成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与生产事务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为人的一般常识所认可,而且也为统计学所证实。
国外通过对机床零件的统计分析,发现产品(同类型或相近类型)的更新换代将不会影响成组技术的继续实施,这就科学的证明了成组技术实施的延续性。
零件统计学是实施成组技术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利用有关事物相似性的有用的科学方法,为成组技术的创立提供了可以信赖的科学依据。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利用客观存在着的有关事物的相似性,按一定的相似标准将有关事物归类成组。
二、成组技术的分类方法目前,将零件分类成组常用的方法有:1、视检法视检法是由有生产经验的人员通过对零件图纸仔细阅读和判断,把具有某些特征属性的一些零件归结为一类。
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生产经验,多少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2、生产流程分析法生产流程分析法PFA(Production Flow Analysis)是以零件生产流程及生产设备明细表等技术文件,通过对零件生产流程的分析,可以把工艺过程相近的,即使用同一组机床进行加工的零件归结为一类。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成组技术是一种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的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使它们可以共享资源和信息。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有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不同的网络拓扑对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不同的影响。
在选择网络拓扑时,需要考虑网络规模、带宽、延迟、故障恢复等因素。
2.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HTTP、FTP、SMTP等。
网络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速率、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方面的内容。
在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需要遵守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
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篡改和泄露的技术和措施。
网络安全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防火墙等方面的内容。
在网络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的安全。
4.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维护和管理的技术和措施。
网络管理包括网络拓扑设计、设备配置、性能监测、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方面的内容。
在网络中,需要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网络拓扑、网络协议、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成组技术,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成组技术是一种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系统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拓扑结构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环形、星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总线型拓扑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但是当总线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2. 网络协议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之二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等。
网络协议可以保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可靠和安全的。
例如,TCP/IP协议可以保证数据的传输是有序和可靠的。
3. 分布式系统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之三是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系统是指多个计算机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系统。
分布式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分布式数据库可以将数据存储在多个计算机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4. 负载均衡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之四是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是指将任务分配给多个计算机,使得每个计算机的负载相对均衡。
负载均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负载均衡可以将网站的访问请求分配给多个服务器,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和可靠性。
5. 集群技术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之五是集群技术。
集群技术是指将多个计算机组成一个单一的系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集群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集群技术可以将多个服务器组成一个单一的系统,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成组技术是一种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系统的技术。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和集群技术等。
《成组技术》自学指导书讲解《成组技术》自学指导书一、课程编码及适用专业课程编码:适用于专业:机械设计生产及其自动化(函授本科)二、课程性质成组技术是一门工程技术,它将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事物相似性的哲理应用在机械制造中,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适应市场需要,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是当前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趋势,而成组技术可作为指导该生产方式的基本法则。
它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技术基础。
三、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成组技术做为一门工程技术科学在理论和体系上的日臻完善,在生产工程方面的应用领域日益表明其关键价值,自学成组技术关于工程技术事务中有关共性与个性的分析和处置方法,有助于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鉴于数控机床的高度自动化和柔性化,它在机械制造业中赢得了广为的应用领域,运用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设计数控程序将为合理的和有效率的采用数控机床开拓代莱途径;因此成组技术日益受工程教育界和工程技术界的尊重和注重,对于提升产品性能、改良产品质量、提升设计效率,都就是具备关键促进作用的。
四、学习目的和要求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对成组技术的教学并使学生研究如何辨识和挖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物的相似性,并充分利用它,即为把性似性的问题归类成组,谋求化解这一组问题的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已获得所希望的经济效益。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参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单一制工作的能力,掌控实例用作化解工程实际问题。
(一)要抓主要矛盾,有条件地略去一些次要因素,找出问题的本质。
(二)要抓住重点,按一定的相似性标准将有关事物归成组。
(三)必须存有较好的自学方法,可以运用对照或比较的自学方法,找到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并使零件有关信息代码化,将有利于应用领域计算机辅助成组技术的实行。
五、本课程的自学方法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
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
在学习时要抓住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基本步骤这一主线;要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和引申的,又是怎样解决和应用的;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1应的。
第四讲成组技术成组技术,又称群组技术,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成组技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组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单元,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成组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任务分组、生产单元构建、生产流程优化、生产设备选择等。
生产任务分组是成组技术的核心。
生产任务分组就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组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单元。
相似的生产任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因此可以共享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任务分组的方法有很多,如工艺相似性分组、设备相似性分组、生产条件相似性分组等。
生产单元构建是成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单元是指由相似的生产任务组成的生产单位,它可以是一个生产线、一个车间或一个工厂。
生产单元的构建需要考虑生产任务的相似性、生产设备的兼容性、生产流程的连续性等因素。
生产单元的构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流程优化是成组技术的关键环节。
生产流程优化就是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分析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流程优化的方法有很多,如生产线平衡、生产布局优化、生产流程再造等。
生产设备选择是成组技术的重要环节。
生产设备选择就是根据生产任务和生产单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选择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性能、生产设备的成本、生产设备的兼容性等因素。
合适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成组技术,作为一种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管理方法,已经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生产单元,从而减少生产准备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成组技术需要对企业现有的生产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识别出哪些任务是相似的,可以合并在一起进行生产。
这通常涉及到对生产工艺、产品特性和生产设备的深入理解。
通过对生产任务的分析,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分配生产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什么是成组技术成组技术是一种管理团队的方法,通过将一个大型项目分成许多小团队,以便于更好地协调、计划、实施和监测任务。
在实践中,成组技术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和情境。
例如,它可用于研发、建筑、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各种行业的项目管理。
成组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团队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并最终促进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成组技术,项目管理者将一个大型项目分割成许多独立的任务单元,每个单元与其他单元无关。
这样可以使团队成员更容易理解和承担他们的责任,同时也降低项目的复杂性。
成组技术将团队成员分治为不同的小团队,从而让每个小团队成员都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工作任务,并且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任务。
此外,由于每个小团队都有一个特定的任务目标,他们的思路更加集中,优先考虑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其他因素。
成组技术使得项目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监控项目的各个细节,而不必花费大量时间。
通过细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跟踪自己的工作进展并保持高度积极,随时解决问题和确定优先事项。
通过实时跟踪每个小团队的进展情况,项目管理者可以有效地预测操作问题,并及时采取对策。
成组技术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使团队成员可以在一个同等的平台上交流、讨论甚至建立社交关系。
因为每个小组有自己的任务,他们可以集中心思探讨与项目任务相关的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
该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小组以更开放的方式交流心得、经验和互相学习。
成组技术的最后一个优点是它具备可重复使用的组件,可以在以后的项目中复用。
项目管理者可以将这些组件以团队任务的方式打包提供给新的小组,以便快速启动新的项目。
虽然成组技术在项目管理中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但在工作中也有一些缺陷和限制。
其中一些因素包括:首先,成组技术需要一个稳定且确定的项目范围。
如果项目过于复杂或不确定,那么可能很难确定每个小组所需完成的任务。
其次,成组技术需要项目管理者对团队成员有足够的了解。
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1.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Group Technology GT源于苏联。
1959年米特洛凡诺夫,首次提出成组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种生产组织和管理技术使产品设计和制造合理化―对产品零件间存在的相似特征识别―根据相似特征分类归组(族)―在产品零件族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制造成组技术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成组技术就巧妙地把品种多转化为“少”,把生产量小转化为“大”,由于主要矛盾有条件地转化,这就为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生产专业化、零部件标准化。
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成组技术的应用产品设计方面赋予各类零件以更大的相似类,这就为在制造管理方面实施成组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之取得更好的效果。
标准化、系列化–制造工艺方面成组工序,即把加工方法、安装方式和机床调整相近的零件归结为零件组,设计出适用于全组零件加工的成组工序,选择合适的设备、工装。
生产组织管理方面成组加工要求将零件按工艺相似性分类形成加工族,加工同一加工族有其相应的一组机床设备。
因此,很自然成组生产系统要求按模块化原理组织生产,即采取成组生产单元的生产组织形式。
在一个生产单元内有一组工人操作一组设备,生产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的加工族,在此生产单元内可完成诸零件全部或部分的生产加工。
成组生产单元是以加工族为生产对象的产品专业化或工艺专业化(如热处理等)的生产基层单位。
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技术基础之一。
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GT的需要:零件能归到到一个零件族相似的制造工艺需求(manufacturing attributes),不同的设计属性(design attributes)车, 钻, 铣…..圆柱, 孔, 螺纹, 锥度, 公差, 尺寸……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相似制造工艺要求但设计特征不同的零件组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ystem用数字或字母描述零件特征一套规定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树式结构链式结构混合式结构成组技术-零件分类编码系统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零件分类编码系统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ystem用数字或字母描述零件特征一套规定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树式结构链式结构混合式结构成组技术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OPITZ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总体结构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OPITZ零件分类编码举例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OPITZ零件分类编码举例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码位结构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OPITZ系统中码位中的特征项安排实例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OPITZ系统中码位中的特征项安排实例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OPITZ系统中码位中的特征项安排实例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零件分类编码举例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作用•是实施成组技术的基础•实现对零件间的相似性进行形式化描述•以数代形是成组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成组技术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零件特征谱统计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如何建立企业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企业自行开发做法:(1)分析已有公开的或商用系统及本企业零件(2)选择一基本适合的系统,并试套(3)统计分析零件特征(4)对系统的结构或特征安排进行修改和补充(5)试用新系统,并重复(3),(4)直至满足企业的需要•直接采用公开的或商用系统成组技术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实例介绍OPITZJLBM-1KK-3成组技术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举例——KK-3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举例——JLBM-1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举例——BRISCH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举例——BUCCS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小结:零件间的相似性——客观存在;是多种特征的相似对特征的描述——结构特征;材料特征;工艺特征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成组技术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3.零件分组Grouping零件分组的方法目测法利用零件分类编码分组已知工艺过程的分类(聚类分析法)各种方法的特点成组技术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利用零件分类编码分组方法——原理示意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特征码位法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码域法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特征位码域法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已知工艺过程的分类示意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机床-零件关联矩阵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聚类分析法示例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秩排序聚类算法(Rank Order Clustering Algorithm)秩排序聚类算法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A方法B方法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Cell 1Cell 2Cell 3Bottleneck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利物浦大学工业工程系单元化实验数据3维图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重要的思考硬配置和软配置的概念硬配置软配置引入软配置的概念对聚类算法的影响?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4.成组技术的应用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②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③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成组技术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设计检索−设计标准化②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工艺过程设计——成组工艺−工装设计③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组织机床单元−成组作业安排成组技术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GT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设计检索改进的设计流程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GT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复合零件及设计标准化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设计标准化:分级、分层的实现概念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设计标准化与工艺标准化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复合零件与工艺标准化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 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 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成组夹具示例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 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GT :机床单元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 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实施GT的流程示意2008-1-17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杨建军jjyang@ 010********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MEA)GT 的需要:设备能归到到一个单元基于GT 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