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
- 格式:ppt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34
Chapter 7 语篇翻译——衔接与连贯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它可以是独白、对话,也可以是众人交谈;可以说文字标志,也可以是诗歌、小说。
它可以是讲话,也可以是文章;短者一两句可成篇,长者可洋洋万言以上。
所以,可以说,无论是一句问候、一次谈话、一场论文答辩、一次记者招待会的问答,还是一张便条、一封书信、一份科研报告、一本文稿,都可以是语篇。
语篇包括“话语”(discourse)和“篇章”(text)。
衔接与连贯(Cohesion vs Coherence)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衔接与连贯密不可分,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并不是说,连贯必须要以衔接为前提。
衔接(Cohesion)7.2.1 定义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是语篇表层的可见语言现象。
. Paris I’ve always wanted to go there.7.2.2 分类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手段(lexical cohesion)两种。
前者包括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关联/连接词(conjunction);(后者指复现(reiteration)和同现(collocation))。
(Halliday & Hason)这些语言手段形成一个有形的完整网络,使篇章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增强整个篇章的内聚力。
7.2.3英汉语衔接方式的差异1.就语句连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连接词来连接,而汉语则通过意义来连接。
2.在语法方面,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语法则属隐性。
3.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7.2.4指称/照应(reference)指称是指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分产生关联。
. Tommy likes ice-cream and he has always an appetite for it..Whenever he saw an ice cream, Tommy would like to taste it.. Proverbs are heirlooms, treasured and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e assume these pithy phrases sum up timeless wisdom. But are the truisms really true 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they’re pretty hit-or-miss. Still, they persist. After all, you know what they say: old habits—and old sayings—die hard.. The patient shook her head and stretched out her hands towards the baby. The doctor put it in her arms. She kissed it on the forehead.“But if a woman is partial to a man, and does not endeavor to conceal it, he must find it out.”“Perhaps he must, if he sees enough of her.”---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7.2.5 省略(ellipsis)省略是用词项空缺的方式达到上下文衔接的目的。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的,这些句子之间需要有一定的衔接和连贯性,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指在写作过
程中,如何使句子之间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个语篇更加流畅、连贯。
首先,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写作时,需要考虑句子之间的
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通过使用适当的连
词和过渡词,可以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从而使整个语篇
更加连贯。
其次,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重复和变化。
在写作时,可以通过重复某些
关键词或短语,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思想。
同时,也需要注意在句子之
间进行适当的变化,避免出现重复或单调的表达方式,从而使整个语
篇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还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在写作时,需要使用适当
的过渡词和短语,来使句子之间更加自然地连接起来。
例如,可以使
用“然而”、“另一方面”等过渡词,来引导读者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语篇更加连贯。
最后,还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在写作时,需要使用适当的过渡句,来使段落之间更加自然地连接起来。
例如,可以使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过渡句,来引导读者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语篇更加连贯。
总之,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复和变化、衔接和过渡,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可以使整个语篇更加流畅、连贯,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介绍语篇是由一系列相关的句子组成的,它们通过衔接和连贯的手段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指的是如何通过合适的过渡词、短语和句子来增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整篇文章结构紧密、思路清晰,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文中的观点和内容。
衔接的作用衔接在语篇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使句子、段落或整个文章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善。
合适的衔接可以提供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衔接的手段1.过渡词和短语:例如,“然而”、“另外”、“因此”等,它们可以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之间建立逻辑关系,引导读者的思维流程。
2.指代词:通过使用代词如“它”、“他”等,可以代替之前已经提到的内容,使句子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
3.重复和近义词: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或近义词,可以强调主题,并使之前和之后的内容相互呼应,增强语篇的连贯性。
衔接的注意事项1.衔接的手段应根据所处语境的需要决定,不能随意使用。
2.对于特定的句子或段落之间的关系,应选择最合适的衔接手段,不可滥用。
连贯的重要性连贯是指文章中句子、段落和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整篇文章的思路流畅、紧凑。
一篇连贯的文章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并有助于传达思想和观点。
连贯的手段1.接续词:例如,“首先”、“其次”、“最后”等,它们可以把相关的观点和段落连接在一起,形成逻辑完整的结构。
2.平行结构:通过使用相同的句式、语法结构等,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统一,读者更容易跟随思路。
3.指代词和代词:通过使用这些词汇,可以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之前和之后的内容,并将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
连贯的注意事项1.连贯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来决定,不能适得其反。
2.连贯应保持一致,不应出现突兀的转变。
结论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合理运用衔接和连贯的手段,可以让文章更加有条理、整洁,给读者留下良好的阅读体验。
英语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语篇衔接连贯与翻译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
语篇是自然语言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衔接是络,体现语篇表层的语言结构关系,表现句子之间在语言形式上的粘连性,是语篇的谋篇机制。
韩礼德等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语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语篇中的某一部分的理解依赖于另一部分时,这两部分就产生了衔接关系。
因此衔接是跨越句子界限的,其作用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帮助实现语篇的连贯。
一般地,衔接手段有五类: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前四类为语法衔接手段,后一种是词汇衔接方式,各衔接手段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语篇组成成分连为一体。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衔接手段的使用也不尽相同,进而对翻译产生一定影响,翻译过程中应做适当调整。
二、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译者不同于一般读者,他承担着对原作进行传达的任务和义务。
不同语言的衔接手段各有不同,对原文衔接手段的认识,并不必然导致译文衔接手段的得体,因此译者对原语和目的语的衔接手段都要有深入的了解。
从语句衔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形合法”,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分句)衔接起来,而汉语多用“意合法”,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要一定依赖连接词语。
因而,英语多连接词语,而且这些连接词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
汉语中虽然也有一些连接词,但在表达中,人们常常表现出一种少用或不用连接词的趋势。
在语法上,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的语法则属隐性。
汉语在表达上富有弹性,许多逻辑关系靠意义来表达,语法处于次要地位。
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不考虑语法甚至不考虑逻辑汉语最常用的省略是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较少。
英语中的省略多数伴随着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可以从形式上看得出来。
汉语替代的频率低于英语,汉语往往用原词复现的方式来达到语篇的衔接。
英语的照应多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而汉语常用零式指代和名词的重复。
话语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一、语篇衔接与连贯语篇是指任何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任何话语,不管长度如何,也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要构成一个整体,即为语篇。
一句话或者一个言语行为也可以构成一个语篇,但大多数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言语行为构成。
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的行为。
就标准的语篇而言,同一语篇内的各组成分之间的连接从字面上必须有合理的衔接手段,在语义上还要有合乎逻辑的关联性。
合理的衔接方式和逻辑上的连贯是任何一种语言的语篇共有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1. 语篇衔接衔接是将篇章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确定语篇要素之间的阐释和确定互指关系,并以之决定语篇要素之间的交互预设关系,使语篇具有语篇性。
Halliday & Hasan将衔接分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其中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属于语法范畴,主要通过各种语法手段进行衔接。
例如照应,是指用代词等来表示语义关系,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省略,则可省略主语、谓语、补语及其它成分;替代,有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及小句型替代;连接,主要利用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地点转移等实现衔接。
词汇衔接属于语义衔接,主要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近义、上下义和搭配等形式来实现。
在这些衔接手段中有些是形式上的,有些则主要是语义上的。
句子内部存在衔接关系,句子之间也存在衔接关系。
无论是语法衔接手段,还是词汇衔接手段都是语篇常用来达到连贯的显性实现手段,它通过建立词句间的约束关系使语义关系显性化,有助于对语篇连贯的认识。
通常这些衔接手段在语篇中交错出现,互相配合,共同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
2.语篇连贯连贯指的是连接意义和概念的手段,是语篇世界的组成成分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方式,是人们的心智、知识结构与语篇成分互动的过程,是语篇给人的感觉。
作文中的语篇连接与衔接技巧作文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语篇连接与衔接技巧对于文章的整体表达和读者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
良好的语篇连接和衔接技巧可以使文章展现出逻辑思维、修辞技巧和流畅度等方面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语篇连接与衔接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第一,用过渡词句连接段落。
过渡词句是衔接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桥梁,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例如,当我们要在两个段落之间进行衔接时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句,比如"此外"、"然而"、"另外"、"相反"等,来引出下一个段落的内容,使得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讨论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用"另一方面"来引出该问题的反面观点,从而使文章更具有对比性。
通过这种方式,在文章中使用过渡词句可以提升段落之间的衔接效果,使文章更具层次感。
第二,用引用和举例衔接论点。
引用和举例是为论点提供支持和解释的有效方式。
当我们在文章中阐述某个观点或论据时,可以引用名人的观点或举例来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也可以增加文章的连贯性。
通过引用和举例,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观点或案例进行对比,并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使文章更有深度和逻辑性。
第三,用词语重复或近义词衔接句子。
当我们需要在句子之间进行衔接时,可以使用词语重复或近义词来表达相似或相关的观点。
这样做可以强调前后句子之间的关联,从而使文章更加连贯。
当读者在阅读时看到相同的词或类似的意思时,会很自然地将这些句子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提高文章的阅读流畅度。
因此,使用词语重复或近义词可以有效地衔接句子,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第四,用逻辑连接词衔接段落或句子。
逻辑连接词是为了表达前后句子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存在的。
常见的逻辑连接词有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对比关系的"然而"、"但是",条件关系的"如果"、"只要"等。
语篇知识点四个要素
语篇是指由一系列连续的句子或语段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具有一定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在语篇中,有四个重要的要素:衔接、连贯、意图和语境。
1. 衔接是指语篇中各个句子或语段之间的连接方式。
它可以通过词汇、语法、逻辑关系等手段实现。
例如,使用连接词、代词、重复等来连接句子或语段,使语篇成为一个整体。
2. 连贯是指语篇中各个句子或语段之间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它可以通过时间、空间、因果、对比等关系实现。
例如,通过时间顺序来组织句子或语段,使语篇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
3. 意图是指作者或说话者在构建语篇时所要表达的目的或意义。
它可以通过主题、观点、态度等方式实现。
例如,通过提出问题、陈述观点、表达态度等来传达作者或说话者的意图。
4. 语境是指语篇所处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
它可以通过语言使用的场合、受众、文化差异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考虑受众的背景和文化差异等。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语篇的整体。
在阅读和理解语篇时,需要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以全面把握语篇的意义和意图。
论语篇的连接与连结语篇的连接与连结连接是语篇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中连句成篇的手段多种多样。
一个连结的语篇一定拥有连接成分,并且一定切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句与句之间在看法上一定有联系,句与句的排列也应当切合逻辑。
一对于连接与连结Halliday 与 Hasan 在《英语的连接》一书中以为,连接这个看法是语义上的,它指的是语篇所拥有的意义关系;在语篇中,当一些成分的解说需依靠于其他成分时,连接就产生了。
他们把连接分为两大类:语法连接和词汇连接。
在书中,连接束也是一个重要看法,它包含指称、代替、省略、连结、词汇连接。
Brown Yule 则以为连接来自于词汇之间诸如上义词,部分与整体以及搭配等经过构造关系如从句代替、比较、句法重复、时态一致、文体选择等而获取。
连结在他们看来属于一种假定,换句话说,除了拥有句法构造知识以外,还需有信息传达模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原则,即有时在语篇中可能没有连结形式出现,但在解说时常常被看作是连结的。
David Crystal 曾给连接与连结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们常常在语法中使用连接来指称单词的特征,它被看作是一个语法单位;有时语言学家用它指称比粘着词素更大的语言单位的特色。
连结常常被用到语篇剖析中,指一些用来解说口语或书面语的基本功能联系的主要原则。
它波及到语言使用者的知识,他们所作的推测、假定,以及经过语言行为所作的特别社交方式等。
Katie Wales 从文体学角度解说了连接与连结:前者指的是把句子连结成更大单位的方法,也就是使句子粘在一同的手段。
连接束要么是外显的;要么是隐性的,如:1、显然的词汇重复;2、共指;3、省略。
与前者相比较而言,后者指语言行为的发展。
胡壮麟在《语篇的连接与连结》一书中提到,作为一个存心义、能被人接受的语篇而言,连接在某种程度上能展现语言不一样层面的东西,诸如语义、词汇、句法、音位等等。
在一些场合连接的语篇其实不老是连结的,但有时表面上不连接的语篇内容常常是连结的。
论衔接、连贯、关联原则在会话语篇中的功能
1. 论衔接原则在会话语篇中的功能之一是保持话题的延续和连贯。
通过使用适当的衔接词或短语,可以使不同话题之间的转换更加自然流畅,避免话题跳跃引起混乱。
2. 连贯原则在会话语篇中的作用是确保发言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通过使用恰当的语言结构和逻辑连接词,可以使发言更易于理解,减少歧义和误解的可能性。
3. 关联原则在会话语篇中的功能是帮助构建话语之间的关系和逻辑。
通过使用转折词、原因结果状语、因果关系词等,可以清晰地表达观点、提供支持或解释,使得对话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4. 论衔接、连贯、关联原则在会话语篇中还可以用来建立并维持参与者之间的共同理解。
通过共享相关主题、补充信息、互相回应等手段,可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增强参与者的互动和交流。
5. 这些原则还可以用来表达观点和主张,使参与者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辩论和讨论。
6. 通过合理运用论衔接、连贯、关联原则,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组织话语,使其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7. 这些原则还可以用来引导听众的注意力,确保自己的观点和信息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8. 运用这些原则还可以提高参与者的对话技巧,提升沟通效果和表达能力。
9. 这些原则还可以帮助参与者在会话中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证明,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10. 这些原则还可以使参与者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冲突,避免争吵和误解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