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学简答题

  • 格式:docx
  • 大小:29.27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何

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各项职能工作,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和协调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要素,让被管理者与自己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科学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管理的制度化:使人人都在制度的约束下工作,事事都有制度的规范。

(2) 管理的程序化:指对拟完成的工作制定周密的程序,并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的管理模式。

(3) 管理的数量化:指在管理中普遍运用量化指标,使员工能准确把握对工作的要求与标准, 管理者能准确

的评价员工的贡献。

(4) 管理的人性化: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过程等方面都力求符合人性的要求,体现以人为中心,尊

重人性,有助于人的发展。

3. 程序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科学的程序,严格执行程序,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从而保证预期的工作结果。

4. 如何体现管理的人性化?

管理的人性化,就是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过程等所有管理活动中都力求符合人性的要求

5. 有效的目标应满足那些条件?

有效的目标应满足的条件:一是具体性,二是可实现性,三是可衡量性,四是已形成文本, 五是内容简单明了,全体有关人员都能明白。

6. 试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过程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中,包含着许多客观的、不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和特性。管理的这种不因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只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的属性,就是其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因为人生存在一

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中,必然要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

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特性。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制度都会

使管理思想、管理目的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呈现出一定的差别,从而使管理具有特殊性和个

性,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

进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以便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而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

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7. 要求管理者和员工明确宗旨目标,对于实现目标责任制管理有什么意义?

对员工:第一,能够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对行动计划有准备,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第二•有利于激发员工自我实现意识,在护理管理过程有参与感,为职业发展做全面规划。对管理者来说:第一•可以确保心中有数,并预先知道下级要做的事情。能够及时地制定工作计划进度安排,放手让下级做某些事情,培养人才,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二,能够准确地考核员工的绩效,客观地分析员工绩效以及目标和效果之间的差距,便于及时总结汇报工作,

对下级给予指导和提出改进意见,确定新的目标。

&韦伯的组织管理思想是什么?

(1) 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

(2) 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

(3) 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利管理。

(4) 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 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

9. 团队的五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1) 人数不多。一般在2〜25人之间,多数团队的人数达不到10人。

(2) 互补的技能。

(3) 共同的目的和业绩目标。

(4) 共同的方法。

(5) 相互承担责任

10.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重视非正式组织;主张在管理方式上由监督制裁转向人性激发,由专断转向民主。

11. 简述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1) 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愿望。

(2) 组织有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

(3) 善于不断学习。

(4) “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

①.自主管理。

②•组织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③•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④•领导者的新角色为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12. “ 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几种?

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

13. 泰勒创立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

(1) 效率至上: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对工人工作的工时和动作进行详细的分析,科

学制定工作定额,以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2) 挑选一流的人员: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最适合该项工作的一流人员,实现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所从事的

工作最佳适配,并根据岗位要求培训人员。

(3) 实行标准化管理: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有关标准,使工作人员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

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且使工作环境标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4) 实行奖励性的报酬制度:根据对工时和动作的分析制定科学的定额标准,按照标准使用刺激性的报酬制

度一一“差别工资制”。

⑸劳资双方共同协作:在劳动过程中,雇主关心的是成本的降低,而工人关心的是提高工资。泰勒认为,劳

资双方必须变相互指责、怀疑、对抗为互相信任,共同为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从而使双方受益。

(6) 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计划部门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工作,并对工人发布命令、进行控制;工人则专门从事执行职能,而且必须按照计划规定的标准执行。

⑺实行“职能工长制”:泰勒认为,职能工长应具有9种素质,为了使工长职能有效的发

挥,就要使每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的职能,管理人员职能明确,容易提高效率。

(8)提出例外原则:即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处理例外事务。

这种例外原则,至今仍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14. 管理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从管理学三个阶段理论的描述来看,管理学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 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对管理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的设定的过程。正

是对于管理过程中人性看法的这种变化,使得管理学逐步趋向全面、完整和准确,同时,

引起了管理方法和技术的重要变革。

(2) 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统研究的

过程。从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扩展到对组织、制度和规范的研究,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扩展到

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从对管理的物资因素的研究扩展到对管理的文化的研究,从对单个因

素的研究扩展带对系统的研究,表明了管理学研究呈现综合性和系统规范性的特点。

(3) 管理学的发展是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过程。早期的管理学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