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和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文献一词首先出现在《论语八佾》,汉代郑玄和宋朱熹解释为,文,典籍,书面材料;献,贤人,口头材料。

文献的载体:甲骨、金石、竹木、帛、纸张、电子。

历史上著名的有东汉蔡邕的“熹平石经”,至今保存完整的是唐朝的“开成石经”保存于西安碑林。此外还有清朝的“乾隆石经”。

版本:【版,木片,版片(经雕刻后用来印书的版片)本,树根,用来教书的底本。】指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板、排版、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雕印本的类型:按地域分——(均为当时刻书中心)浙本蜀本闽本(建本)江西本平阳本(山西临汾)

按刻印情况区分——邋遢本:指版本模糊很不整齐的本子。大花脸本:墨色深浅不一字体大小不同而又印刷模糊的本子。百衲本:用不同的版本凑成一套丛书或一部书。节本:对原书的内容进行删选的本子。

非雕印本类型:分为手稿本和抄本代表书目——《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善本一词最早见于宋欧阳修《集古录田弘正家庙碑跋尾》一书中。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学术价值。当今善本:拟定“三性”“九条”,三性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

印本——活字本代表书目:木活字清乾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红楼梦》、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

活字本特征:1 活字本有的字排的不整齐,有倒置卧排现象;2 活字本边栏的四角以及上下栏线同行线的连接处多有距离行隔间的距离也常不相等;3 活字本的字的大小不一致笔画粗细不均匀;4 活字本墨色轻重不均、界行时有时无;5 字与字之间笔画绝不交叉;6 无断板、列板现象。

版本的鉴别——刻本的鉴别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版本的形式二是书籍的内容三是前人的研究成果。(简答)

校勘与校雠——校,木枷核对校正;勘,校也作“刊”消除校订。校勘即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校雠,最早见于刘向的《孙卿新书书目》,狭义上指校勘,广义上指版本、目录、校勘、典藏。

历代学者对校勘规律探索的成就: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彭叔夏《文苑英华辩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后序,俞越《古书疑义举例》。

书面材料错误类型——单项错误:讹,脱,衍,倒。(脱简:脱文较多的现象;错简:倒文较多的现象);多项错误(文献同时出现两种或三种错误)

校勘的方法:1 叶德辉,死校和活校《藏书十约校勘》2 梁启超,总结为五种《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3 陈垣,对校(死校)本校他校理校(活校)《校勘学释例》4 程千帆徐有《校雠广义》

对校(死校):先选自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的比较,把给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其改正错误的方法。

他校:用其它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叫他校。

理校(活校):即推理的校勘,视角看工作的补充方法。

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1 定本(书籍经过校勘,分别同异,判断是非,然后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字记录下来,即成定本。)2 定本附校勘记(在写成定本以后,附以校勘记,说明其所校订的根据或理由,是较为审慎的方法。)3 底本附校勘记(选择一个作为校勘基础的底本来和其他资料互校,工作完成以后,连同底本和校勘记一并发表出来,这乃是发表校勘成果

的主要形式)4 单行的校勘记(有两种形式一是每种校勘记自成一书,二是和多数的单行校勘记为一本。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孙诒让的《札》则集录了他校勘秦汉至齐梁间78种古书的成果。)5 与注释混合的校勘记。6 载于笔记中的校勘记(王引之王念孙的《经义述闻》)7 用单篇文章发表的校勘记

目录——目,眼睛,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书名;录,刻木之声,记录,一篇或一部书的内容提要。

目录: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群书目录。

古籍的分类——

六分法代表为《七略》。刘歆《七略》始创六分法,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七略》包括“辑略(是综合叙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六艺略(即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诸子略、诗赋略】理论方面、实用方面【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班固《汉书艺文志》是《七略》的节本,《七略》本书已亡佚。

《七略》分类的优点:1 从书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

2 重视书籍作用方面的连续性,而合其所当合。

3 重视书籍性质方面的距离性,而分其所当分。

4 分类极其细密,部类之中又有子目。

5 与校书的分法有一定的关联

四分法代表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为群书目录的巅峰之作。四部分类法的确立:1 西魏,郑默,《中经》2 西晋,荀《中经新簿》,把国家藏书编了目录分为甲(经)乙(子)丙(史)丁(集)3 东晋,李充,《元帝四部书目》,分为甲(经)乙(史)丙(子)丁(集)4 唐初,魏征等,《隋书经籍志》,第一次出现经史子集分类。

经史子集四部概述——1经部(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类)2 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会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类)3 子部(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类)4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

《尔雅》第一部字典;杂史类主要记载过别提;纪事本末类一般认为在宋代《资治通鉴》以后,认为最早的是《通鉴纪事本末》;最早诗文总集梁《文选》;最早诗歌总集《诗经》;别集类指某个作家诗文集子,总集类众多作家诗文集子;我国历史上最早一部类书是三国曹魏文帝曹丕时编的《黄览》;《四库全书》的别集类始于东汉,列首是杨雄的《杨子云集》。

比较《七略》与《四库全书》分类的异同点:

目录的构成:一,书名,篇卷,撰人及其年代,,版本,提要;二,书名,叙录,类序

典藏的功用:政治(《四库全书》编纂征书,加强统治);读书治学;典藏与图书出版(很多藏书机构就是国家图书出版机构);文献保存(有利于集中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