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论文编辑格式及注释体例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法学的论文格式【篇一:《中国法学》的格式】《中国法学》的格式(来源培培同学和金池同学提供在群里的资料)正标题:黑体,小二,加粗,两端对齐。
(副标题:暂不知道,求解)作者:楷体,四号,加粗,右对齐(去掉姓名二字、作者简介在文章后面英语部分写上)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宋体,五号,加粗里面具体内容:仿宋,五号,不加粗(整体左右各缩进两个字符)——用上下双横杠(格式边框与底纹里面)(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至6个。
)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居中,不加粗二级标题:黑体,小四,两端对齐,不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不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脚注与页眉:宋体,小五英文部分:times new roman 小四(摘要加粗、关键词不翻译)【注释体例】(一)本刊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时间应精确到月;根据被引资料性质,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编”、“编译”、“编著”、“编选”等字样。
(二)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非引用原始资料时,应注明“转引自”。
(四)数个注释引自于同一资料时,注释体例为:前引①,哈耶克书,第48页。
(五)引文出自于同一资料相邻数页时,注释体例为:……,第67页以下。
(六)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直接标明作者姓名,不要使用“拙文”等自谦词。
(七)具体注释体例:1、著作类①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0页。
2、论文类①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3、文集类4、译作类①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2月版,第55页。
5、报纸类①刘均庸:《论反腐倡廉的二元机制》,载《法制日报》2004年1月3日。
6、古籍类7、辞书类①《新英汉法律词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24页。
中国法学注释体例中国法学注释体例是指在法学研究中,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法和格式。
它在中国的法学领域中被广泛采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法律文件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下面将从注释体例的概念、特点以及在中国法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中国法学注释体例是指在法学研究中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法和格式。
它通过对法律文本的条款、表述和语义进行分析,并以批注的形式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注释体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法律文件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中国法学注释体例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注释体例的语言要求准确严谨,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的出现。
在中国法学中,注释体例被广泛应用于法律文献的解读和研究中。
它不仅可以用于法律法规的解释,还可以用于解读法律判决书、法律文书以及相关法律文件等。
在注释体例中,通常会对法律文本中的专业术语、法律逻辑、法律原则等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法律规定。
在注释体例中,通常会使用各种格式和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注释内容。
比如,可以使用脚注的形式进行注释,或者在正文中使用括号或引号来引用相关内容。
此外,注释体例还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或者下划线等方式来突出重点内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在注释体例中,还可以使用恰当的段落和标题来使文章结构清晰,易于阅读。
比如,可以使用“定义”、“解释”、“适用范围”等标题来标明不同的注释内容,以帮助读者快速定位和理解。
此外,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段落来分别介绍法律文本的背景、目的、适用条件等,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中国法学注释体例是一种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法律文本的重要方法和格式。
它在中国的法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提高法律文本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合理使用注释体例,可以使法律文本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更加清晰明确,有助于法学研究的深入和法律实践的规范。
中国法学的论文格式【篇一:《中国法学》的格式】《中国法学》的格式(来源培培同学和金池同学提供在群里的资料)正标题:黑体,小二,加粗,两端对齐。
(副标题:暂不知道,求解)作者:楷体,四号,加粗,右对齐(去掉姓名二字、作者简介在文章后面英语部分写上)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宋体,五号,加粗里面具体内容:仿宋,五号,不加粗(整体左右各缩进两个字符)——用上下双横杠(格式边框与底纹里面)(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至6个。
)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居中,不加粗二级标题:黑体,小四,两端对齐,不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不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脚注与页眉:宋体,小五英文部分:times new roman 小四(摘要加粗、关键词不翻译)【注释体例】(一)本刊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时间应精确到月;根据被引资料性质,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编”、“编译”、“编著”、“编选”等字样。
(二)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非引用原始资料时,应注明“转引自”。
(四)数个注释引自于同一资料时,注释体例为:前引①,哈耶克书,第48页。
(五)引文出自于同一资料相邻数页时,注释体例为:……,第67页以下。
(六)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直接标明作者姓名,不要使用“拙文”等自谦词。
(七)具体注释体例:1、著作类①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0页。
2、论文类①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3、文集类4、译作类①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2月版,第55页。
5、报纸类①刘均庸:《论反腐倡廉的二元机制》,载《法制日报》2004年1月3日。
6、古籍类7、辞书类①《新英汉法律词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24页。
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这虽是一篇介绍写法学毕业论文的文章,但对其他的毕业论文也是相同的,小编收集了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仅供参考。
一、法学毕业论文的目的与要求认真撰写法学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检验。
详言之,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法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研究,并能明确、恰当、充分地表述研究的成果,开始学习、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专门学术问题的方法,锻炼撰写论文以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
要生写法学毕业论文,就是要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将来写什么都可以。
撰写法学毕业论文的要求有三个方面:(1)从理论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确定法学毕业论文题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楚,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法学毕业论文要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和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力求有自己的新见解,材料要充实,坚决反对大段摘抄、整篇抄袭、请人代写等不良现象。
(3)论文要能系统地阐明法学毕业论文题目所包括的主要问题,并力求做到概念明确、文理通顺、逻辑严谨、结论合理,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学术思想。
二、法学毕业论文题目和论证角度首先,确定自己的法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如法律专业有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婚姻家庭法、国际私法等多门课程。
这就要求法学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确定了大的方向后,还要确定具体的方向。
虽然法学毕业论文论述的只是某一基本问题的一点,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学术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其次,选择具体的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应该是本学科中带有基本性质的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最新法学论文格式标准最新法学论文格式标准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确定的.假设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那么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拟空洞,下面是编辑教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法学论文格式标准。
1 引言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搜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局部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 本标准全部或局部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2.1 科学技术报告科学技术报告是描绘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阐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开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
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历,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说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获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说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根底理论、专门知识和根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才能。
硕士论文应能说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根底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才能。
博士论文应能说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根底理论和系统深化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才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法学论文范文格式摘要:小4号黑体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标,而以精练的文字对论文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富有报道色彩。
摘要中不要出现评论性的内容和叙述性的内容,不能出现“关于什么什么问题,我国有什么什么观点”,也不要在摘要中对论文的重要意义加以描述,不宜出现“有学者认为”、“本文认为”等字样,直接亮明作者观点小四号宋体。
中文摘要以400字以内,置于前页;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紧接其后。
空两行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毕业论文;范本五号楷体关键词,是反映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5个,具体的几个关键词应当结合文章内容确定,一般是作者观点中最重要的词。
中文关键词放在中文摘要的下面,外文关键词放在外文摘要的下面。
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空一行外文题目三号Arial字体并居中空两行Abstract: 字体小四号加黑本部分为英文摘要,为中文摘要的译文。
内容为小四号Arial字体。
空两行Key Words: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dissertation/model字体为Arial,字号为小四号, Key Words应当加黑,不能写成KeyWords 或者Key Word,具体的关键词用/隔开,关键词为中文关键词的英文对应词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个紧密相连的部分,此外,还有一个结束语。
正文用小四号宋体1.绪论即概述或引言或前言等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应阐述课题的来源、要求、意义,完成任务的条件,将采取的对策、手段、步骤和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果是一个大课题中子课题,应简述课题的全貌及本子课题的具体任务。
2.本论是正文的主体,它包括文献资料的综述,该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法案的论证与比较,结构设计,参数计算,经济分析,安全环保,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应当采取的措施等。
法学杂志的脚注格式如下:
1.作者的姓名写在文章题目下面,脚注注明作者的身份,作者姓名使用五号宋体加粗并居中。
2.引用文献时,应在引文后面加上页码。
如果是专著,需注明出版年份和出版社;如果是期刊文章,
需注明发表年份和期刊名称。
3.对于多个引用文献的情况,应按照引文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每个引文后面分别注明页码。
4.如果引用的是网络资源,应注明网址和访问时间。
5.脚注的格式需保持一致,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
以上是法学杂志脚注格式的一些基本要求,具体格式可能因期刊而异,建议参考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或编辑规范。
《中国法学》投稿要求与注释体例一、投稿要求及相关约定(一)为了体现办刊理念,形成本刊风格与特色,特设置“本期聚焦”、“学术专论”、“立法与司法研究”、“批评与争鸣”、“研究述评”等栏目,欢迎作者针对栏目进行投稿。
(二)来稿请以书面形式寄本刊总编室,不要直接寄给编辑个人;文章如被采用,本刊会联系作者发送电子稿。
(三)来稿请注明是否专投本刊,有关作者姓名、学位、职称(职务)、单位及详细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请另附一页标明,不要书写于正文中,以便本刊进行专家匿名审稿。
(四)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至6个。
(五)本刊提倡一稿专投、反对一文多用,凡已在公开出版物、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一律不再采用。
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
在收到本刊的采用通知前,文章要在其他公开出版物或互联网上发表的,请作者务必及时通知本刊。
(六)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2年专有使用权,包括以文集、繁体文、电子文等出版发行,其期限从稿件正式发表之日起算。
作者如不同意该约定,请在投稿时予以明示。
(七)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专有出版权,且直至法定版权保护期满。
一切形式的复印、照排、节选、电子刊物选用以及其它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复制,须事先征得本刊的书面许可。
(八)本刊所发文章的作者署名,以投稿时的署名为准;在接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后,不可要求改变作者署名。
二、注释体例(一)本刊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时间应精确到月;根据被引资料性质,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编”、“编译”、“编著”、“编选”等字样。
(二)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非引用原始资料时,应注明“转引自”。
(四)数个注释引自于同一资料时,注释体例为:前引①,哈耶克书,第48页。
(五)引文出自于同一资料相邻数页时,注释体例为:……,第67页以下。
法学杂志注释体例注释体例本刊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引用资料非原始出处者,注明“转引自”;数个注释引自同一资料者,同一页内可合并,不同页内注明:同注某,第某页。
1. 著作类(独著作品)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19页。
(合著作品)崔建远、韩世远:《债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多人合著作品)蔡守秋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214-216页。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3月第2版,第65页至第67页。
2. 论文类俞荣根、刘霜:《立法助理制度述论》,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第57页。
3. 译作类[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224页。
4. 报纸类李希慧等:《“轻轻重重”应成为一项长期的刑事政策》,载《检察日报》2005年5月26日第3版。
5. 古籍类《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6. 辞书类《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68页。
7. 外文类从该文种注释惯例。
英文注释体例如下:Harold U. Faulkner,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1960,pp.23-25.Gavin Goh & Andreas R. Iiegler : Retrospective Remedies in the WTO after Automotive Leather,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September,2003.8. 网络类梁慧星:《关于中国物权法的起草》,北大法律信息网。
中国法学投稿要求与注释体例
根据中国法学期刊的投稿要求,以下是一般的投稿要求和注释体例:
一、投稿要求:
1.文章须为原创作品,未在其他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过。
2.文章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对当前法学理论或实践有一
定的贡献。
3.文章应明确主题,结构合理,论证严谨,逻辑清晰。
4.文章语言应规范、准确,避免使用口语化、随意的表达方式。
5.文章长度一般应在1200字以上,适当提高篇幅以保证内容完整性。
二、注释体例:
1.注释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和引证相关法规、判例、文献等资料,以加
强文章真实性和可信度。
2.注释应使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进行,用于标明引用的资料出处或解
释相关事项。
3.注释应尽量简短明了,避免冗长的叙述,重点突出对关键词句或概
念的解释和引用。
5.注释中引用法规或判例的时候,应包含准确的条款或案号等信息,
以方便读者查阅。
6.如果文章中有引用非中文的文献或资料,注释中应同时提供相应的
中文翻译或释义。
以上是一般的投稿要求和注释体例,具体的投稿要求和注释体例也可能有所差异,需要根据目标期刊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法学研究格式法学研究是指对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学术活动。
在进行法学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首先,法学研究的格式通常包括引言、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几个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介绍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研究背景部分用于阐述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和评价。
研究问题部分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重点,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方法部分描述研究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
研究结果部分呈现研究所得到的数据、事实和结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次,法学研究还需要遵守一定的学术规范和要求。
研究者应该确保研究过程的透明度和信度,避免数据的歪曲和篡改。
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需要注明出处并进行合理的引用,避免抄袭和侵权行为。
同时,也要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
此外,法学研究的拓展也需要考虑到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法学研究需要关注实践问题和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的更新,法学研究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总之,法学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也需要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要求,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
拓展法学研究还应关注前沿问题和热点领域,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规范研究格式和持续拓展研究领域,法学研究能够为法律理论和实践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支持。
《中国法学》投稿要求与注释体例《中国法学》投稿要求:
1.题材要求:投稿的文章应以中国法律和法学研究为主题,涉及
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
2.文章长度:投稿的文章应不少于1500字,包括正文和参考文献。
3.格式要求:文章应使用简体中文撰写,字体为宋体,字号为12号,行间距为1.5倍。
4.作者信息:每篇文章应附带作者的姓名、职称、所在机构(或
学校)以及联系方式。
5.作者声明:每位作者应在投稿时附上一份作者声明,声明稿中
应包含作者对该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创性的保证。
6.参考文献:文章中应按照中国法律法规的引用标准进行参考文
献的引用和注释。
参考文献应按照国内通用的文献著录格式进行编写,包括著者姓名、出版年份、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卷号和页码等信息。
注释体例:
1.文中引用的法律法规采用脚注形式注明。
例如,用阿拉伯数字
表示脚注,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
注释部分可以放在文中相应位置,或者集中放在文章末尾。
2.对于专业术语或概念的解释,可以使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注释,
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图表、数据和引用他人观点时,应标注来源和出处,便于读者
进行查证。
4.在注释中,除了引用他人观点或资料外,也可以加入作者的一
些附注或延伸讨论,以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总之,《中国法学》期待着关于中国法律和法学研究的高质量投稿。
希望投稿者能够按照以上要求和注释体例撰写并提交优秀的文章,共同促进中国法学研究的发展。
论文注释的格式
论文注释的格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决于学术领域、学术出版物的要求以及个人偏好。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论文注释格式:
1. 脚注(Footnotes)格式:
- 每一页底部都有一个注释区域,标记为数字,与正文中相应的引用处数字对应。
- 注释内容以小字体书写,可以包含作者的解释、引用的来源、数据来源等详细信息。
- 注释数字可以按顺序编号,例如:[^1]、[^2]、[^3],或者用括号包围起来的数字,例如:(1)、(2)、(3)。
- 脚注格式可以被用于文中的任何引文、解释或重要信息。
2. 尾注(Endnotes)格式:
- 注释放在文章或章节结束后,而不是每一页底部。
- 注释内容与脚注相似,以小字体书写,并用数字标记与引用处对应。
- 注释数字可以按顺序编号,例如:[1]、[2]、[3],或者用括号包围起来的数字,例如:(1)、(2)、(3)。
- 尾注一般放在文末,可以简化页面布局,但读者需要翻到文末才能查看注释。
无论使用脚注还是尾注,都需要确保注释清晰、准确且与正文内容相关联。
此外,注释的格式应符合所在学术领域的要求和学术出版物的指南。
最好在撰写论文前先确定注释格式,并遵循一致的风格和规范。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书写格式与印制规范由于《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印制规范》的内容是对全校文、理、工等学科专业的毕业论文书写格式的统一规定,内容过于庞杂繁复。
在不违反学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特结合法学专业的特点,根据法学专业学术规范的通用惯例,整理出以下具体要求和标准。
(一)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缩写字。
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4个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
(二)摘要和关键词1.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摘要内容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
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
语言力求精练、准确。
在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摘要与关键词应在同一页。
摘要正文下空一行顶格打印“关键词”款项,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
英文摘要应另起一页。
(三)目录论文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目录应按照毕业论文的结构最多包括三级标题。
但是,论文具体包括几级标题、每级标题具体包括几条标题,都由作者视论文结构的实际需要来定。
目录中的标题一定要与正文中的标题完全一致对应。
第一级标题采用“一、二、三、·······”的形式,第二级标题采用“(一)(二)(三)·······”的形式,第三级标题采用“1.2.3.······”的形式。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四)正文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
毕业论文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通行的学术规范。
在写作上要注意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章节标题、公式图表符号必须规范统一。
法学论文内容撰写与格式规范法学论文是法学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既包括对法律理论的深入分析,也涉及到法律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为了使法学论文的内容准确且易读,同时保持整洁美观的排版,本文将介绍法学论文内容撰写与格式规范的相关要求。
第一部分:引言引言是法学论文的开篇,它应该包括以下要素:1. 研究背景:简要介绍研究的领域和背景,突出研究的重要性;2. 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说明研究的意义;3. 研究方法:简要介绍采用的研究方法和途径;4. 论文结构:概述各章节的内容安排。
第二部分: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法学论文的核心,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评价前人的研究成果,突出自己的研究问题;2.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自己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实证研究等;3. 研究结果与分析: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实证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4. 论点与证据: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具体的证据和案例支持;5. 讨论与启示: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提出相关启示和建议;6. 展望: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价值进行展望。
第三部分:结论结论是法学论文的总结,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主要研究发现:简要总结自己的主要研究发现;2. 存在问题: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改进建议:提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4. 研究意义: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是论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按照以下规范编写:1. 采用统一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APA、MLA等;2. 按照作者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3. 包括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文章题目、期刊名或书名、出版地和出版社等信息。
第五部分:附录附录部分是为了补充论文内容而设立的,可以包括以下信息:1. 详细数据表格;2. 访谈记录;3. 调查问卷;4. 图表或公式推导过程。
总结:准确撰写内容和规范的格式对于法学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至关重要。
论文编辑格式
作者名称写在篇名下面,用脚注著名作者身份,作者名称用五号字宋体加粗剧中
一、标题: (各小标题间段前段后不需要设置行距)
(一)标题一(篇名)样式: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副标题用小四号字,右对齐
(二)标题二样式:四号+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二用“一、二、三
……”
表示。
(三)标题三样式:小四+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三用“(一)、(二)、
(三)……”表示。
(四)标题三以下的标题: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四用“1. 2. 3.”,标
题五用“(1) (2) (3)”。
二、正文格式: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
三、论文摘要及关键词格式:
无缩进,名称统一为“摘要”和“关键词”,小四号+楷体+加粗,用【】括起来,
摘要内容和关键词用五号+楷体+单倍行距
四、脚注及参考书目:
1.全文脚注用小五号字;
2.参考书目不写(除确与文章有关的书目外)
《法学研究》注释体例
(一)一般规定
1.采用脚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
2.连续注码。
3.注码放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
4
.文中及页脚注码符号为六角型括号。引文资料作者为外国人者,其姓名前加
方括号注明国籍。
5.一般的感谢语可酌情删去。如系项目成果,可保留项目名称。
6
.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7.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
8.数个资料引自同一出处的,注释采用:"前引〔2〕,某某书,第×页。"
或者"前引〔2〕,某某文。"两个注释相邻的,可采"上引某某书(文)"。
9.引文出自同一资料相邻页者,只注明首页;相邻数页者,注为"第×页以下"
10.出版日期仅标明年份。通常不要"第×版"、"修订版"等。
11.引文出自杂志的,不要"载"、"载于"字样。
12.原则上要求所引用的资料出自公开发表物。未公开发表的,采"××××年印
行"。
13.原则上不可引用网上资料。
(二)注释例
1.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2〕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
2.论文类
〔3〕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3.文集、教材类
〔4〕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第1册,南
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佟柔主编:《民法》,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页。
4.译作类
〔6〕〔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
5.报纸类
〔7〕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
6.古籍类
〔8〕《宋会要辑稿?食贷》卷三。
〔9〕〔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
7.辞书类
〔10〕《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932页。
8.港台著作
〔11〕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第45页。
〔12〕史尚宽:《民法总论》,台湾1988年版,第230页。
9.外文类
从该文种注释习惯。著作或者文章名使用斜体。尽可能避免中外文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