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小高山二号隧道设计毕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513.50 KB
- 文档页数:48
毕业论文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目录一、工程简介二、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1、施工组织管理及人员配置2、施工机械设备3、施工场地布置4、施工工艺流程4.1、隧道仰拱施工4.2、隧道二次衬砌5、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7、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实习总结参考文献附录1附录2一、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淡溪镇,双角尖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洞进口桩号为ZK119+370,位于R=3670m的曲线上,出口桩号为ZK121+810,位于R=1400m 的曲线上,隧道纵坡进口为-0.9%(2390.506米),出口为-2.95%(49.494米),隧道全长2440米(进口明洞17米,出口明洞17米,S-Va196米,S-Vc20米, S-IVa55米, S-IVb650米, S-IVc315米,S-IIIa1170米)。
右洞进口桩号为K119+430,位于R=3650m的曲线上,出口桩号为K121+805,位于R=1650m的曲线上,隧道纵坡进口为-0.9%(2320米),出口为-2.95%(55米),隧道全长2375米(进口明洞13米,出口明洞15米,S-Va95米,S-Vc82米, S-IVb605米, S-IVc300米,S-IIIa1265米)。
地质特点:隧道进口段为强风化泥岩,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
出口段为强-中化灰岩,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洞身发育中~微风化泥岩、灰岩,局部夹页岩,围岩级别为Ⅴ、IV、III级,灰岩段溶蚀现象发育。
地下水位位于洞室以上,施工时洞室内会产生滴水及小股流水,遇裂隙密集段会产生涌水或突水、突泥。
双角尖隧道进口段地质主要以强风化泥岩、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
出口段为强-中风化灰岩,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
2、自然特征地形地貌双角尖隧道穿越丘陵地貌,山体较矮,最大海拔高程493米。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隧道施工毕业论文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①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初步设计招标用图;施工招标文件、设计文件及图纸、答疑书等。
②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环境等调查资料。
③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验标及施工指南等。
④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⑤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各种试验(检验) 检测标准(规程);⑥《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⑦《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⑧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定⑨我单位所拥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 编制原则本施组的编制将以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为目标,在仔细研究、深刻理解xxxx 的设计意图和项目本身所特有的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遵循下列原则进行xxxx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1.2.1 质量保证原则执行ISO9001标准,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序”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结合本工程的特征与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部优、力争国优。
1.2.2 工期保障原则根据业主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运用网络计划技术,采取动态管理,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均衡生产,使各项分部工程施工衔接有序,使本项目的资源利用充分,以确保总体施工计划和各阶段施工计划的实现,从而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1.2.3 技术可靠性原则根据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的特点,吸收国内、外同类工程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地建成。
1.2.4 经济合理性原则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国内外先进装备,合理配备资源,制定适合本项目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标。
目录1隧道根本情况说明................................................................................. . (1)设计标准标准................................................................................. .. (1)技术标准................................................................................ .. (1)工程概论................................................................................ .. (1)隧道概述............................................................................... . (1)工程地质条件............................................................................... .. (1)区构造............................................................................... .. (2)水文地质条件域地质............................................................................... .. (3)2初步预设计.................................................................................. (3)围岩分类................................................................................ .. (3)隧道洞口位置及形式................................................................................ (4)洞门位置........................................................................... (4)洞门形式...............................................................................5............................洞门确定........................................................................... (5)隧道横断面设计................................................................................ .. (6)隧道净空与限界........................................................................... (6)隧道衬砌内轮廓线......................................................................... (7)3隧道洞门设计及强度、稳定性验算 (9)洞门设计................................................................................ .. (9)洞门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9)翼墙......................................................................... (10)主墙与翼墙共同作用的B局部................................................. (12)主墙B局部......................................................................... (12)主墙C局部......................................................................... (13)出口段洞门设计............................................................................... . (13)4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 (14)Ⅴ级围岩衬砌设计............................................................................... (14)衬砌内力计算......................................................................... (15)配筋计算......................................................................... (33)衬砌平安性评价......................................................................... (36)Ⅳ级围岩段衬砌设计〔直墙拱形〕 (37)支护参数......................................................................... (37)衬砌内力计算......................................................................... (37)Ⅱ、Ⅲ级围岩段衬砌设计............................................................................... (46)支护参数......................................................................... (46)配筋计算......................................................................... (46)5辅助工程设计................................................................................ .. (47)偏压处理方法............................................................................... .. (47)6施工组织设计................................................................................ .. (50)概述......................................................................... (50)隧道工程概述......................................................................... (50)资料依据......................................................................... (51)施工准备工作......................................................................... (51)施工方法............................................................................... . (51)施工方法选择的原那么........................................................................ (51)开挖方法......................................................................... (52)普通水泥砂浆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施工 (56)普通混凝土砂浆锚杆施工........................................................................ (56)喷射混凝土施工......................................................................... (58)爆破设计............................................................................... . (59)炸药品种选择............................................................................... (59)掘进进尺L.......................................................................... (59)炮眼布置......................................................................... (60)装药结构......................................................................... (60)出渣运输............................................................................... . (63)装渣方式......................................................................... (63)装渣机械......................................................................... (63)运输.......................................................................... (63)监控量测............................................................................... . (64)地表监测......................................................................... (68)洞内监测......................................................................... (68)监控量测成果分析......................................................................... (68)洞内监测......................................................................... (71)洞内仪器施工方法及说明........................................................................ (71)照明设计............................................................................... . (73)74通风设计....................................................................................................................平安管理............................................................................... (75)总结..................................................................................... . (78)致谢..................................................................................... . (79)参考文献........................................................................ (80)附录................................................................................... .. (81)附录A施工图................................................................................... (85)附录B数值计算.................................................................................. (81)隧道根本情况说明设计标准标准1〕?公路隧道设计标准?〔JTGD70-2004〕。
隧道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2、隧道工程中台阶式瓦斯排放的应用3、地下隧道工程专业校企互动人才培养4、隧道工程总体设计及施工方案分析5、高铁隧道工程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全文总字数:19322 字篇一: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摘要:首先介绍了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隧道洞口施工技术,隧道钻爆施工技术,隧道混凝土喷射施工技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等内容,然后指出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和不足,最后提出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包括完善施工技术方案,加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重视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等。
结论证实,把握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能够推动施工顺利进行,预防质量问题发生,提高隧道工程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混凝土喷射施工引言隧道工程施工中,随着施工技术创新发展和施工经验的不断总结,隧道施工技术取得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部分施工人员没有严格落实技术管理要点,影响工程质量和效益,有必要采取完善措施。
本文结合隧道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就如何落实隧道施工技术,加强技术管理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1隧道工程施工技术1.1隧道洞口施工技术隧道洞口施工应尽量避免扰动原土体结构,如果是在山区作业,开挖时遇到孤石阻碍,有必要采用钻机爆破技术施工。
洞口开挖时,要遵循规范要求做好支护工作,保证施工安全,预防滑塌等事故发生,为提升隧道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隧道洞口开展挖掘推进作业时,如果断面达到30m,应确保洞口与仰拱结构稳定性。
加强隧道洞口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切实做好隧道洞口排水工作,防止雨水下渗影响洞口稳定性[1]。
预防安全隐患发生,保障施工安全和隧道工程质量。
1.2隧道钻爆施工技术根据隧道施工现场情况,合理确定爆炸孔位,不得盲目钻爆。
要选用合适的炸药,严格按要求操作,确保钻爆作业安全。
隧道开挖论文隧道论文:隧道开挖超挖控制研究摘要:采用钻爆法进行隧道开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光面爆破难以控制,容易出现超挖现象。
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投资增加、工期延长、安全性差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重点还应从光面爆破的技术要求角度去寻求方法。
关键词:隧道开挖超挖控制光面爆破现代隧道施工中,超挖是普遍的技术性问题,据统计,平均超挖量基本在20cm以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施工进度也较慢。
这些问题的解决还应该从光面爆破进行研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的要求众所周知,现在隧道的设计无一不是采用新奥法的原理进行的。
该原理的重要精髓之一就是在开挖时使围岩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自然成拱并保护围岩,使围岩能够充分发挥自承能力,设计条件都是根据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和隧道设计规范来确定的。
从理论上讲如果隧道的开挖不能满足规范允许的要求,那么隧道的设计就应该予以修改。
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即使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也仅仅是改善隧道的受力状况,是不能彻底消除质量隐患的。
因此无论公路隧道施工规范还是铁路隧道施工规范,还是水工隧洞施工规范,对任何一级围岩的超挖都有严格限制,公路隧道施工规范5.1.6规定“岩石隧道的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施工中应提高钻眼效率和爆破效果,降低工料消耗。
对有条件进行实验的还要求进行爆破漏斗和爆破成缝试验来确定爆破参数,对没有条件做爆破参数实验的则专门提供了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的爆破参数。
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也有类似的规定。
实施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有光面爆破的方法和规程、原则,有一整套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假如不遵守光面爆破的工艺要求和原则,就不可能达到光面爆破的效果和隧规规定的超欠挖标准。
二、转变施工观念,纠正光面爆破技术认识、观念上的误区:隧道施工管理模式,靠一般的、传统的创造施工效益的方法和手段是已经行不通了。
只能从提高隧道施工科技含量上来进行隧道的管理。
摘要从襄樊到安康的元和观一号隧道是一条短隧道。
本次设计题目为元和观一号铁路隧道设计,隧道总长101m。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进行隧道的平、纵断面设计;参照规范和洞门标准图,确定洞门类型,利用作图法确定洞口位置和洞口边、仰坡开挖线;利用挡土墙原理进行洞门结构检算,包括翼墙与端墙的强度及稳定性检算;根据隧道围岩类型和等级进行衬砌设计,确定衬砌形式,计算隧道的围岩压力,利用FORTRAN程序进行衬砌的内力计算,此外还利用自编FORTRAN程序检算二衬的强度;参照隧道施工方法及有关的施工方法的资料,确定其采用台阶法施工,对元和观一号隧道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关键词:隧道洞门衬砌设计开挖施工AbstractThe NO.1 tunnel of YuanHeguan on the railway from Xiangfan to Ankang is a short-long railway tunnel. Design topic is the design for the NO.1 of Yuanheguan tunnel ,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tunnel is 101m.The plane section &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tunnel are executed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material. Based on the norm & the hole a standard diagram, the gate type of the tunnel is ascertained. The position of tunnnel portal and the pay line of tunnel are confirmed making use the method in diagram. The calculation of tunnel portal is proceed founding on the retaining wall principle, comprising th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calculation of the wing & breast wall. Lining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and grade of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and its form is ascertained. The tunnel round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is computed. The internal force of lining is proceed in the light of FORTRAN. Additionally, the strength of secondary lining is calculated grounding on the plait Fortran procedure. Based o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he material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Step method is adopted.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es of the Yuanheguan tunnel is designed.Key words: tunnel tunnel portal the designing of lining Excavate Construction。
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随着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和扩大,桥梁隧道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很多高科技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桥梁隧道建设,桥梁隧道已经是现代交通运输中非常重要一个组成部分。
如何确保桥梁隧道施工质量已经是工作人员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这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概述,比如桥梁施工中一下主要办法进行探讨研究。
隧道施工很多时候是要穿越河流桥梁,所以就给施工建设带来很多问题和风险,需要及时解决,一个是因为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地下水渗漏影响工期质量,另一个是因为施工过程中,会改变桥梁地基会使得桥梁受到损失。
如何更好采用有效方法和措施解决这一个技术性难题就是非常值得研究和讨论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桥梁隧道建设也在不断改善,作为国家基础性建设项目受到国家非常重视和大力支持,隧道工程项目也随之增加很多,为了提高建设施工安全系数就必须对工程施工过程难点和很关键技术性问题进行解决,采用非常有效应对措施。
一.桥梁和隧道施工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75%左右国家土地都是山地和丘陵,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建设已经使公路建设逐步向着山区发展,所以对于山区进行公路建设就是一个非常重大问题,要面临很多复杂地质问题,气候环境问题,都是使得工程技术性难度加大。
出现了很多隧道施工技术方法,对于山区进行很多方法施工,包括传统矿山法,新奥法,地下连续墙法等很多方法,通过山岭隧道进行公路建设,使得更多人受益于便利交通,走出大山,进行互通交流,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建设。
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也发展非常迅速,隧道也越来越长,断面尺寸也越来越大,修建技术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很多大型水电站也都建立于高山峡谷之中,其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崎岖,同时施工任务重大和工程期限也很大,运输设备也有很多问题,这对于公路的要求就非常大,需要有一条通畅和安全运输道路,所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隧道建设非常重视,也在不断加大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为了更好的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顺利实施工程建设提高效率,对于桥梁和隧道工程建设中很多难点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课题,那么桥梁隧道建设施工有什么难点和重点问题。
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经过一些国家的许多实践和理论研究,于60年代取得专利权并正式命名。
之后这个方法在西欧、北欧、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地下工程中获得极为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隧道工程新技术标志之一。
六十年代NATM被介绍到我国,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
至今,可以说在所有重点难点的地下工程中都离不开NATM。
新奥法几乎成为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修筑隧道的一种基本方法。
新奥法理论要点新奥法与传统施工方法的区别:传统方法认为巷道围岩是一种荷载,应用厚壁混凝土加以支护松动围岩。
而新奥法认为围岩是一种承载机构,构筑薄壁、柔性、与围岩紧贴的支护结构(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手段)并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形成支撑环,来承受压力,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稳定,而不致松动破坏。
新奥法将围岩视为巷道承载构件的一部分,因此,施工时应尽可能全断面掘进,以减少巷道周边围岩应力的扰动,并采用光面爆破、微差爆破等措施。
减少对围岩的震动,以保全其整体性。
同时注意巷道表面尽可能平滑,避免局部应力集中。
新奥法将锚杆、喷射混凝土适当进行组合,形成比较薄的衬砌层,即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来支护围岩,使喷射层与围岩紧密结合,形成围岩-支护系统,保持两者的共同变形,故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本身的承载力15、新奥法的缺点主要有:①实施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也要求技术人员和量测人员都十分熟练,没有这一点就易于发生错误;作业质量都与每一个人的仔细操作有关。
②开挖暴露出的地质会立即改变其状态,因此要求施工地质人员要亲临现场,以便发现问题;③用能控制的施工量测,往往给施工带来不便;④干喷射带来的灰尘以及由于易受化学药品的损害必须加强防护,尤其是对眼睛的防护,湿喷虽然可以避免此缺点,但在同样条件下,不如干喷那样有效的支护岩体新奥法施工是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又在不断实践经验中得以丰富其内容和进一步发展,新澳法施工在我国推广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科研、设计、施工三结合,在修建下坑、西坪、大瑶山、军都山等铁路隧道以及中梁山、二郎山、西山坪等多座公路隧道中,应用新奥法远离及其相应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 × × × ×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 ··学号:··········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题目: 徐州九里山隧道设计指导者:(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评阅者:(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年··月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本毕业设计题目是徐州九里山隧道设计,该隧道横跨东西走向的九里山,隧道设计为全长200m、设计时速为100km/h的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
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种:①隧道断面及内轮廓的设计;②隧道洞门形式的确定及验算;③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及相应的配筋设计;④隧道通风照明及防排水设计;⑤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
本隧道的围岩主要为Ⅱ类围岩为主,属于石质隧道,开挖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
隧道采用双洞式单向三车道分开施工,平面设计为直线,纵坡采用单面坡,坡度为2%,隧道断面为拱形曲墙式断面,以端墙式为洞门形式,隧道整体采用复合式衬砌,选用HRB335钢筋作为衬砌的配筋。
通风采用SDS-900型的射流风机进行机械通风,隧道洞内外均设置高压钠灯照明,以防排截堵综合治理为理念综合设计防排水系统。
关键字九里山隧道,洞门设计,Ⅱ类围岩,复合式衬砌,通风与照明设计,防排水系统设计毕业论文外文摘要Title D e s i g n o f J i u l i s h a n Tu n n e l i n X u z h o uAbstractThe title of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is the design of Jiulishan Tunnel in Xuzhou, which spans Jiulishan in east-west direction. It is a two-way six-lane highway tunnel with a designed total length of 200m and a designed speed of 100km/h. The main design contents of this design are as follows: ①The design of tunnel section and inner contour; ②Determination and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tunnel portal form; ③Tunnel lin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corresponding reinforcement design; ④Ventilation lighting and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design of tunnel;⑤Tunne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is tunnel is mainly Class II,which belongs to stone tunnel, and the excavation adopts full-section excavation method. The tunnel adopts double-hole unidirectional three-lane separate construction, the plane design is straight line, the longitudinal slope adopts single-side slope, the gradient is 2%, the tunnel section is arched curved wall section, the end wall type is the portal form, the whole tunnel adopts composite lining, and HRB335 steel bar is selected as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lining. SDS-900 jet fan is used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igh-pressure sodium lamps are installe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unnel for illumination,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design the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prevention of drainage, interception and blockage.Keywords jiulishan tunnel, cave gate design, class ii surrounding rock, composite lining,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design, design of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system目录1 概述 (1)1.1 设计依据 (1)1.2 工程设计范围 (1)1.3 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 (1)2 工程地质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条件 (2)2.3 地层岩性 (2)2.4 地质构造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围岩等级 (3)3 隧道总体设计 (3)3.1 一般规定 (3)3.2 隧道位置选择 (3)3.3 隧道线性设计 (3)3.4 隧道纵断面设计 (4)3.5 隧道横断面设计 (4)3.6 隧道建筑限界 (4)3.7 隧道内轮廓断面优化 (5)4 隧道洞门 (6)4.1 洞门形式的确定 (6)4.2 计算参数和洞门各部尺寸的拟定 (6)4.3 洞门计算 (9)4.3.1 洞门土压力计算 (9)4.3.2 抗倾覆验算 (11)4.3.3 抗滑动验算 (12)4.3.4 基底合力偏心距验算 (13)4.3.5 墙身截面偏心距及强度验算 (13)5 围岩衬砌结构设计 (14)5.1 参数确定 (14)5.2 初期支护 (14)5.3 围岩的荷载确定 (15)5.4 Ⅱ级围岩衬砌几何要素 (16)5.5 半拱轴线长度s及分段轴长∆s (16)5.6 各分块接缝中心几何要素 (17)5.7 位移计算 (20)5.7.1 单位位移的计算 (20)5.7.2 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载位移 (20)5.7.3 单位弹性抗力及其摩擦力引起的位移—载位移 (24)5.7.4 弹性地基上的刚性梁(墙底)位移 (28)5.8 解力法方程 (28)5.9 被动荷载和主动荷载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的计算 (30)5.10 求解最大抗力值 (31)5.11 计算衬砌总内力 (32)5.12 验算衬砌截面强度 (33)5.13 衬砌结构内力图 (34)6 Ⅱ级围岩衬砌配筋计算 (34)6.1 基本参数 (34)6.2 最大正弯矩作用下配筋的计算 (35)6.3 最大负弯矩作用下配筋的计算 (38)6.4 验算裂缝宽度 (40)6.5 小结 (42)7 隧道通风设计 (44)7.1 通风方式的确定 (44)7.2 基本条件 (44)7.3 设计需风量 (45)7.4 通风设计 (49)8 隧道照明设计 (56)8.1 基本条件 (56)8.2 隧道照明设计 (56)8.2.1 入口段照明 (56)8.2.2 中间段照明 (59)8.2.3 洞外引道路段 (59)8.3 灯具布置计算 (59)9 防水与排水设计 (62)9.1 防排水总则 (62)9.2 防水 (62)9.3 排水 (65)9.3.1 外环截水沟 (66)9.3.2 隧道衬砌排水系统设计 (66)9.3.3 洞口防排水 (67)10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67)10.1 隧道洞口施工 (67)10.2 隧道洞身施工 (68)10.3 安全及环保要求 (74)结论 (76)致谢 (77)参考文献 (79)1 概述1.1 设计依据(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3370.1-2018(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3)《隧道工程防水技术规范》CECS 370:2014(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1-201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6)《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1.2 工程设计范围(1)隧道横纵断面设计(包含隧道内轮廓图、建筑限界);(2)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以及洞门的形式的确定和参数设计;(3)隧道Ⅱ类围岩衬砌结构的设计与计算,以及设计相关的验算;(4)绘制隧道Ⅱ类围岩衬砌结构图及结构配筋图;(5)隧道衬砌结构的配筋选型与裂缝宽度的验算;(6)隧道机械通风设计;(7)隧道南北洞口照明设计;(8)隧道防水与排水系统设计;(9)隧道施工方式的选择及其施工组织设计。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青岛地铁3号线汇泉广场站3号出入口结构设计学院名称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班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摘要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模式,城市地铁在城市交通运输中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迄今地铁建设已积累了130余年的经验与理论成果,在地铁隧道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技术水平越来越成熟。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就在这时,地铁建设才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里。
本设计为青岛市地铁3号线汇泉广场站3号出入口结构设计,运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隧道衬砌结构力学计算,利用规范规定、工程类比、理论推导等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结构设计,如对于隧道断面形状尺寸的设计采用工程类比法借鉴青岛市其他地铁隧道工程经验,利用规范规定方法进行材料系数选取、隧道深浅埋判断荷载计算、衬砌结构配筋等,利用理论推导及数值近似方法进行隧道衬砌内力、弹性抗力计算。
关键词:隧道出入口结构结构-荷载法新奥法初期支护2AbstractUrban underground rail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ode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subway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role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Since 1863 London built the world’s first underground railway, subway construction has accumulated more than 130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so far, the design ofand construction of metro tunnel technology became more and more mature. China's subway construction began late。
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2011届)设计(论文)题目: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现场应用*名:***系(院):交通工程系专业名称:道路与桥梁指导老师:***_______年月日隧道监控量测摘要:由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隧道围岩的不确定性,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等结构进行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通过量测,及时对隧道个别围岩失稳趋势的区段提供了预报,为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以及合理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通过大量量测发现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大约30d围岩基本上稳定,于是建议施工单位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同时由于监控措施得当,及时的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经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隧道工程;特殊性;监控量测;质量;手段Tunnel MonitoringAbstrac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tunnel project,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the tunnel, the tunnel structure surrounding and supporting monitoring and measur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unnel project to ensure quality and safety of essential means.By measured, in particular to the tunnel in the section on the forecast for the construction units to adjust the parameter of the city and properly identify the second time to provide sound scientific reason. through a tunnel excavation and measured out of the city about 30d basically stable, and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units to apply for a second .Key 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Specificity; Monitoring; Quality; Means目录1 绪论1.1、全新的隧道施工概念 (2)1.2、检测依据及目的 (3)2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内容2.1监控量测要求 (3)2.2监控量测项目 (4)2.3监控量测频率 (4)2.4监控量测的注意事项 (5)3 监控量测点布设要求3.1布点原则 (5)3.2测点埋设时间 (5)4 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方法4.1隧道现场调查 (6)4.2 洞内围岩观察 (7)4.3周边位移监测 (9)4.4 拱顶下沉监测 (11)4.5 部分选测项目的监控检测 (13)4.6 非接触测量 (16)5 监控量测数据的应用5.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8)5.2变化速率 (20)5.3变形等级管理 (21)5.4二衬施作时间及测量结束时间的确定 (21)总结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3)1绪论1.1 全新的隧道施工概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突破过去传统的修路思想,不采取盘山绕行,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不增长公路里程用设置隧道避免因采取高边坡路基带来的滑坡、塌方、滚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确保了行车的安全可靠,亦缩短了行车时间,同时又适应了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及应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及应用关键词:浅埋段;长管棚;超前小导管; 地表锚杆在大面积的山岭重丘区修建公路,难免遇到跨越山岭的浅埋隧道甚至浅埋大跨、小净距、偏压和软弱围岩隧道等特殊工程。
洞口如咽喉,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普遍存在工程地质条件差、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差、施工难度和风险大等问题。
为保证洞口段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需要在设计前期充分掌握现场地质、水文、设计要求及施工条件,最终确定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为此,国内的科研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较多研究,对工程实践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譬如,刘建中]1]针对隧道偏压问题分别采用重力式挡墙、边仰坡加固以及大管棚、超前小导管及套拱法处理。
易雄川: 2]以重庆地铁环线涂山车站为例,对施工通道洞口位于浅埋偏压杂填土地段且施工难度极大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梁奇[3]研究了大断面隧道浅埋段地表注浆工艺和加固机理及有效注浆半径。
然而,关于黄土地区浅埋偏压隧道的研究不多,本文依托长临高速公路(山西长治至临汾)的松树坡隧道,对现场施工经验和相关技术成果加以介绍。
1工程概况松树坡隧道为路线穿越安泽与古县之间的越岭隧道,右洞全长为431m,净空限界宽度、高宽分别为10.75m、5.0m, 洞门为削竹式。
进口段为强风化泥岩、局部为强风化砂岩,泥岩属极软岩〜软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洞身及岀口段为二叠系中统上石河子组强风化砂岩,顶板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为粉质黏土,可塑〜硬塑状态,呈松软结构。
根据规范]4],本隧道围------------ 精选公文范文岩主要质量指标R c=〜7. 3MPa, Jv=11 条,Kv=0 . 53, BQ=233〜,围岩级别判定为W级。
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隧道洞口位于较厚层粘性土覆盖的基岩中缓坡上,洞口段围岩及洞口边坡由粉质黏土及砂岩共同组成,洞口处地表天然坡度为15°坡向与岩层产状相同,二者组合关系对洞口边坡稳定性较为不利,开挖时极易发生层间脱落现象;同时土石分界面也与坡向相同,对边坡的稳定性较为不利,加之岩层间有渗水现象,自然坡面较为破碎,因此经综合分析,洞口边坡稳定性较差。
隧道单线双洞施工毕业设计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隧道单线双洞施工毕业设计一、绪论隧道工程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两地、减少通行距离、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功能。
铁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清华大学毕业设计毕业题目铁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学生 ***指导教师 ***专业铁道工程技术2011年6月开题报告专业铁道工程技术设计方向铁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姓名***指导教师审查意见:审查合格,同意存档。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马家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铁路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达到一定规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行业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铁路交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必须对铁路交通结构进行调整,,全面提升铁路交通行业整体素质,加快铁路交通现代化进程。
二、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本设计是关于马家山隧道出口Ⅳ~Ⅴ级围岩施工组织方面的总体设计,隧道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左侧,全长7435m,起讫里程DK239+696~DK247+131,此隧道是特长隧道,其中包括进口,上罗斜井及出口。
本毕业生设计包括了施工组织方面的各个部分的资料, 设计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表格,更加直观的体现设计中的内容,在实际的施工组织过程中一目了然,便于施工人员参考,此设计完全依照《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来设计,同时结合了当地的地形、地质和环境,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来设计,此设计还包含了洞门图、平面图、横纵断面图、炮眼布置图,便于现场的施工人员对工程的施工。
三、参考文献[1] 李德武主编.《隧道》.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2]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编.铁路隧道结构物设计计算丛书《洞门》.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四、设计时间安排(1)确定题目:2009.3.至2009.7(2)现场调研:2009.8至2009.11(3)查阅文献:2009.11至2010.1(4)资料整理分析:2010.1至2010.3(5)编写设计、总结:2010.3至2010.5(6)打印、提交、送审设计,准备答辩:2010.5至2010.6马家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摘要文章介绍了马家山隧道施工技术创新理论,联系铁路运输市场的现状,探讨了施工技术创新对铁路运输市场机制建立、发展的作用。
WORD版本. 小高山二号隧道设计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 4 第一章 设计任务及工程概况 ....................................... 5
1.1设计任务 ............................................ 5 1.1.1设计任务 ............................................... 5 1.1.2设计要求 ............................................... 5 1.1.3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时应提交的文件....................... 5 1.2 工程概况 ............................................ 5 1.2.1工程概况 ............................................... 5 1.2.2技术标准 ............................................... 5 1.2.3主要工程量 ............................................. 6 1.2.4地质、地形条件 ......................................... 6 1.2.5水文地质条件 ........................................... 7 1.2.6岩层划分及支护衬砌类型 ................................. 7 第二章 隧道施工布置 ....................................... 8 2.1隧道施工布置 ............................................. 8 2.1.1隧道施工安排总体布置 ................................... 8 2.1.2劳动力组织及施工任务划分 ............................... 8 2.1.3主要机械设备 ........................................... 9 2.1.4 临时工程............................................... 9 2.1.4 隧道施工通风、防尘、供风、供水、供电及洞排水作业...... 10 WORD版本.
第三章 隧道施工方法 ...................................... 11 3.1 隧道施工方法........................................... 12 3.1.1进洞施工方法 .......................................... 12 3.1.2掘进开挖方法 .......................................... 19 3.1.3衬砌支护方法 .......................................... 19 3.1.4隧道仰拱铺筑与填充施工 ................................ 20 3.1.5防水层施工 ............................................ 23 3.1.6全断面钢模台车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 ...................... 24 3.1.7隧道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及工艺流程 ...................... 30 3.1.8隧道施工通风及防尘 .................................... 34 第四章 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 .............................. 35 4.1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 .................................... 35 4.1.1监测目的 .............................................. 35 4.1.2监测容 ................................................ 36
4.1.3监测反馈程序 .......................................... 36 4.1.4监测管理体系 .......................................... 37 第五章 隧道工程质量和工期的保障措施 ...................... 38 5.1隧道工程质量和工期的保障措施 ............................ 38 5.1.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施 ............................ 39 5.1.2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 39 第六章 隧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 41 6.1隧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 41 WORD版本.
第七章 隧道不良地段施工应急预案 .......................... 44 7.1隧道不良地段施工应急预案 ................................ 44 第八章 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 45 8.1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 45 参考文献 ................................................... 46 致谢 ...................................................... 47
摘 要 此次设计的题目是“至高速公路境板坝至江底段展龙坡二号隧道设计”。设计的主要展龙坡2号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式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隧道进口与高路堤相接,出口端与石头寨特大桥相接,走向约312°。隧道洞身中段近直线展布。隧道最大埋深约251m,属深埋长隧道。 WORD版本.
该隧道净高5m,隧道净宽0.75+0.5+2×3.75+0.75+0.75=10.2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 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条件及现场地形条件等因素,对隧道采取从出口单向掘进。为防止左右幅隧道间爆破作业对相邻隧道的稳定性影响,Ⅳ、Ⅴ类围岩地段左右线开挖面不小于30m,先行洞二衬落后于后行洞掌子面不小于20m,Ⅴ级围岩先行洞采用起短台阶法施工,长度控制在5~10 m。保证初期支护落底封闭,并实行严格的微震动控制爆破。 施工从出口端掘进,同时抓紧进行便道加宽工程,为后期隧道施工的展开准备足够的施工场地。 根据隧道进出、口洞门及支护结构,隧道防排水采用互通式纵向、横向、环向排水盲沟,最后计算得到工程量清单。 隧道全长:左线长588m、右线长585.66m。 WORD版本.
第一章 设计任务及工程概况 1.1设计任务 1.1.1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工程原始资料,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成渝地区环线至段公路路基土建工程第TJ1标控制性工程大山顶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2设计要求 设计给定的时间完成设计任务的所有容,并达到以下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 论文页数要求20页A4以上 1.1.3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时应提交的文件 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 本标段展龙坡2号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18+850~ZK19+438,长588m;右线起讫桩号为:YK18+850~YK19+435.66,长585.66m。 展龙坡2号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式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隧道进口与高路堤相接,出口端与石头寨特大桥相接,走向约312°。隧道洞身中段近直线展布。隧道最大埋深约251m,属深埋长隧道。 该隧道净高5m,隧道净宽0.75+0.5+2×3.75+0.75+0.75=10.2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
1.2.2技术标准 (1)隧道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隧道设计车速:80km/h。 (3)车道数:双向四车道。 WORD版本.
(4)隧道路面设计荷载:公路I级。 1.2.3主要工程量 序号工程项目单位数量1开挖土石方m310.6万2M7.5号浆砌片石m3193.93C20喷射混凝土m34313.14Φ22砂浆锚杆t46.85Φ22药卷锚杆t144.616D25中空注浆锚杆m2146.67Φ42注浆小导管m5718.48Φ108×6大管棚m19809φ8钢筋网t84.810Φ22格栅钢架t106.611Ⅰ18型钢t138.212衬砌钢筋t99.113C25二衬混凝土m311896.3
展龙坡2号隧道主要工程数量一览表 1.2.4地形、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本隧道属构造剥蚀低深切沟(河)谷地貌,低山斜坡与冲沟交错分布,地形波状起伏,山体自然坡度较缓,坡度在25~35°。隧道穿越区最大标高1179m,最低标高820m,地形切割较深,相对高差约359m。隧道区地形起伏较大,峰岭、凸脊、沟谷相间展布,峰顶多呈椭圆状,凸脊多呈长条带状,山顶及凸脊顶部地形较缓,自然坡多在10~20°。隧道出口处斜坡为凸形坡,山体植被稀疏,基岩局部裸露,进口段坡面种植有农作物。 2)地质构造 该隧道所在地区的区域地质构造从属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广西山字型构造的前弧西翼,望谟北西向构造变形区。构造变形区发育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