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当前国外已将功能性食品研究作为新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的研究课题,功能性食品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针对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功能因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加以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现状发展

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

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

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

逐渐成长起来。

1.2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8],虽然概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理念,即:食物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

于营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其具有超出

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生理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同时,一致性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通过添加、浓缩、提取和发酵等工艺获得。它的组分可以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如:抗性淀粉, n-3脂肪酸;也可

是摄入量超出日常推荐水平的必需微量营养素;还可以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非必需的食物组分。

2 功能因子

所谓功能因子是指功能性食品中起生理作用的成分.功能因子的构效、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是发展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关键.

2.1 功能因子的分类

目前功能性食品含有的功能因子包括活性多糖、功能性甜味剂、活性肽、活性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脂、皂甙、胆碱、黄酮类、乳酸菌、维素、矿物质、大蒜素、植物固醇等,在这些成分中有的参与生理功能,有的具有防病治病功能。

2.2 功能因子的量效关系

不同功能因子含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功效.如香菇多糖以2mg/kg剂量腹

腔注射已移植肿瘤的大鼠连续5d,结果表明它对肉瘤的抑制率达83%;而相同剂量的经脱脂水解后得到的较小分子香菇多糖对肉瘤的抑制率更高,达97%以上.

2.3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

不同功能因子结构不同,稳定性不同,作用机理也不同.如大豆低聚肽无蛋白质变性、酸性不沉淀、加热不凝固、稳定性好,大豆蛋白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其作用机理在于其分解的大豆低聚肽可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类物质的再吸收,并能促进其排出体外.用香菇多糖在移植了肿瘤的小鼠身上做示踪试验,发现它不具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它是作为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T细胞促进剂,通过刺激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抵抗肿瘤的作用.

3 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

3.1 国内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卫生部批准的功能性食品厂家有3 000多家,其中2/3以上属于中小型企业。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60%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3项,产品类型中硬胶囊、片剂和口服液占3大主流剂型,3者相加占据所有产品的60%以上。在使用原料方面,我国应用最多的微量元素是Ca、Fe、Zn;应用最多的维生素是VC、VD、VE;应用最多的植物提取物是大豆异黄酮、原花青素、银杏提取物;采用的主要中药材有西洋参、虫草、当归、枸杞子、首乌、阿胶、绞股蓝、枇杷叶等。银杏、红景天、人参、林蛙、鹿茸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原料。我国不同功能性食品的消费群体将逐步形成。据资料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大城市中有90%以上的少年儿童、98%的老年人、超过50%的中青年都在使用各类功能性食品。

3.2 国外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

据统计全球第3代功能性食品占整个食品销售额的50%,达到2 000亿美元,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功能性食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美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欧洲的功能性食品也有2 000多种,销售额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17]。近年来,国外功能性食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品种多,销售量最大;二是植物性食品受宠,保健茶、中草药在国外崛起,销路看好;三是工艺先进、高科技制作,产品纯度高、性能好,多为软胶囊、片样造型,或制成运动饮料,易于吸收[18]。

美国第3代功能性食品发展日趋成熟,已形成“研发—市场—研发”较完善的体制,其具体品种主要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类、天然产品类、鱼油类、医药类和蜂产品类等,较我国第3代功能性食品科技含量高,品种丰富,产品功效成分含量准确,价格便宜。目前,日本特别重视开发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这类产品,日本厚生省批准的特定健康用食品FOSHU)产品中有40%的产品是利用这一原料制成的,并具有改善胃肠道的功能这类产品在全球有40亿美元的销售额。我国这类产品开发不多,应引起高度重视。欧洲现有1.25亿人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在消费最需要的功能性食品调查中,降低胆固醇的产品法国排第2位。49%的欧洲健康食品生产厂商将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列为首选功能,因而帮助降低胆固醇功能的人造奶油不断在市场上出现。另外,饮料市场也向高咖啡因含量和稀有氨基酸的方向发展。

4 功能性食品科学的发展趋势

“科学”是功能性食品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功能性食品科学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和协作(如营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工程学、甚因学及信

息学)。功能性食品科学研究需要回答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

(l)何种健康效应是消费者需要买的;

(2)何种分子负担此项功能;

(3)如有多种组分共同作用,哪一种组分生物效应最大;

(4)具有生物效应的特定生物活性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状况;

(5)如何获得这一生物物质及生产一种有前景的功能性食品;

(6)作用机理;

(7)对人体是否真正有效;

(8)如何解释这些效应。

5 回顾与展望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化是现代营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它的发展,为那些希望可以借助食物来改善健康的人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目前,功能性食品的机理性研究正在全世界的学术团体、政府机构、私人实验室内广泛开展着;并且,一向致力于基因水平上研究食品与疾病作用关系的基因组营养学,在伴着人类基因组计划顺利完成的契机,更使得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特有的基因状况,从饮食上进行量体裁衣。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既是一个科学上的挑战,也是一个对饮食文化的挑战。一方面,它的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研究之上,任何有关功能性食品的健康利益必须要有健全而准确的科学衡量标准来证实;另一方面,它还需要努力融入于实际的文化与饮食习惯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近而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但是,在认识上,我们要切忌过度迷信功能性食品,把它看作是万能的“魔力子弹”;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发展功能性食品,要依靠科学工作者、政府管理者、商业领域从业者和广大消费群体的共同努力,积极合作。

参考文献:

[1]权静,卢定强,张筱,等. 大豆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 大豆通报,2004,3.

[2]王伟军,等.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3]杨卫平,康乐. 从SCI源期刊及影响因子看生物科学的发展态势. 编辑学报,2001,6. [4]《细胞生物学杂志》投稿简约.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