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百字篇、千字篇、万字篇)
- 格式:docx
- 大小:15.09 KB
- 文档页数:2
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
户力平
【期刊名称】《中国测绘》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当您查看北京市城区地图或乘坐公交车时,或许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地名和站名由数字打头,如一亩园、二龙路、三里屯、四道口、五棵松、六铺炕等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无所不包,大约有200来个。
这些地名由来已久,其中以元、明、清时期出现的居多。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户力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1
【相关文献】
1.北京地名中的精气神--地名中的北京精神
2.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
3.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
4.论历史地名在地名学研究中的地位——以北京市历史地名为例
5.地名规
划编制中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以北京新城地名规划实践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北京建城,自周武王灭商,封黄帝后人于蓟城算起,已有3050年历史。
北京建都,自金代皇帝完颜亮建立金中都算起,也已有852年历史。
在这漫长的期间,北京曾产生、变更、消亡和传承了无数个地名。
老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
在这里,我们选取部分冠有“一”至“十”,以及“百、千、万”这样的“数字地名”,说说它们的来历和趣事……一字篇一尺大街在前门外大栅栏地区,有一条与琉璃厂东街相连的杨梅竹斜街,此街西段,旧称一尺大街。
清末进士陈宗蕃1931年所著《燕都丛考》中写道:“自杨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厂。
”可见一尺大街至少已有70余年的历史。
一尺大街上原有6座店铺,路北3家都是刻字店,路南3家是酒馆、铁匠铺和理发店。
一尺大街虽名为“大街”,实际仍是胡同,它虽是北京最短的胡同,却也并非真的只有一尺长,而是长20余米。
如今一尺大街名称已经撤销,被并入了杨梅竹斜街。
在杨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之间的那段路,就是旧时的一尺大街。
廊房头条在北京,“一条”往往被称为“头条”,就是“头一条胡同”的意思。
在北京,将同一条街上并列相邻的胡同按顺序命名为“某条”的做法,至少在明代即已出现。
明代嘉靖年间张爵著于1560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咸宜坊一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的记载,其位置相当于今西城区辟才胡同北侧。
查慎行著于清代的《人海记》提到,明代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之初,曾在城门口和钟鼓楼等处建造店铺房屋,招商经营,统称为“廊房”。
当时按地段不同分别制定了税收等级,指定廊房中有能力的经营户充当“廊头”,负责收敛税款,送交皇家天财库(在西什库),供皇帝宴会和赏赐开销。
如今前门外的廊房头条等胡同名称就是那时的遗留,堪称是北京最早的招商区。
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大栅栏街(原名廊房四条)放火焚烧卖洋药的老德记药房,不料火势蔓延至廊房头条,将这一带繁华密集的商业区尽行烧毁,受损商铺达上千家,连京城金融界柱石“四大恒”也因灾停业。
京城著名景观的数字之迷在北京许多著名的景观中,因一些与之相关的数字独特,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长安街有多长?过去称长安街是指从东单至西单,长度为7.4华里。
通常说的“十里长街”,则是指建国门至复兴门的距离,长为13.4华里。
而现在所说的“百里长街”是指通州至石景山的距离,全长84华里。
所谓的“十里”和“百里”均是泛称,并不是确切的数字。
前门楼子是九丈九吗?过去老北京人常说“前门楼子九丈九”,其实是对正阳门高度的泛称。
因九为阳数,又是数字之极,于是用“九丈九”来说明前门楼子特别高大。
经测算,正阳门的城楼高度为40.94米,是北京城内外16个城门中最高的。
故宫房屋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吗?民间有“故宫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传说,其实不然。
经古建筑专家的实地调查统计,故宫现有大小宫殿、堂、楼、斋、阁等共计8707间。
故宫的“云龙阶石”有多重?据史籍记载,“云龙阶石”在毛坯时重约300吨,粗雕后为239吨,精雕后为200吨,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大的巨型石刻。
故宫的门钉为何有阴阳数之分?故宫有四座城门,每扇门上都有凸出的门钉,但数量却不同。
午门、神武门和西华门均为纵横各九颗,九九八十一颗,为阳数,惟有东华门为九路八颗,八九七十二颗,为阴数。
按清代规定,皇家宫苑的宫门“朱扉金钉,纵横各九”,因九为阳数,又是数字之极,最能体现帝王的尊贵,所以南北西三个门均为九九八十一颗,而东华门是出灵柩之门,俗称“鬼门”,故将门钉减为阴数。
太和殿的龙多得没法数吗?故宫太和殿的龙饰之多,确实难以数清,于是民间便有“太和殿的龙———没法数”的说法,并非如此。
据统计,太和殿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及殿内陈设上造型各异的行龙、围龙、蟠龙等共有13844条龙。
故宫里有多少铜缸?据史料记载,故宫里最多的时候有308口,其中鎏金铜缸22口,分别陈设在太和殿(4口)、保和殿(4口)和乾清门(10口)的两侧以及乾清宫的庭院里(4口)。
颐和园的长廊有多长?从最东面的邀月门到最西面的石丈亭,全长为728米,共273间,各种绘画14600多幅。
从“一”到“万”!老北京也难说全的数字地名你知道几个?一尺大街北京最短的胡同,仅20来米长,遗址即杨梅竹斜街的西入口。
2015年12月26日,北京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为“一尺大街”地标揭幕,并邀请附近居民参加立定跳远比赛,唤起人们对老胡同的百年记忆。
二龙路位于西城区中部,今太平桥以东,辟才胡同以南,大木仓胡同以北。
据传明末清初时,都是水坑洼地,清朝中期陆续修建房屋,其中有郑王府和王爷佛堂。
因而水坑逐渐缩小,俗称二龙坑。
民国时填坑修路,遂名二龙路。
三里河一个是现西城区月坛南街三里河。
位于玉渊潭公园以东,当初是金元时代的引水河道的一段。
三里河这个地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三里”,是指此处距金中都北城墙三里而言。
附近的钓鱼台和玉渊潭,都是金朝遗留的古迹。
五四大街清光绪时东段称双碾胡同,西段称东、西沙滩(见《京师坊巷志稿》)宣统年间,东段称双辇胡同,中段称汉花园,西段称沙滩。
新中国成立后,因其为五四运动发源地,改为现名。
六部口六部口,位于府右街对面。
明清两代官员,多是经过这里,进绒线胡同,赴“千步廊”左右的六部衙署供职,因而得名。
如今,北京音乐厅就坐落在这里。
北京音乐厅富丽堂皇,是一座欣赏高雅艺术的殿堂。
时值今日,去六部口听音乐会已成了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北京音乐厅后身儿,还有个小胡同,弯曲下来,像人的耳朵,故名耳朵眼儿胡同,现改名小六部口胡同。
七贤巷位于鲁迅博物馆后身儿,小巷不足百米长,“L”形。
内有1号至7号七个小院,而且每个小院的大小与格局均相同。
传说,此巷曾住着七位教书先生,被称为七贤人,因此叫七贤巷。
还说此巷两侧原有两条南北向的小胡同,称为东轿杆胡同和西轿杆胡同,两根轿杆抬着轿子,七贤巷的贤人住在其间,就像是坐在轿子上。
现七个小院尚存,个别门楼残缺,6号院似久无人居,最为破败。
八道湾明清以来,北京名为八道湾的胡同,东西南城都有,均为以胡同曲曲折折而得名。
1965年,北京规范地名,为避重名,只有福绥境地区的八道湾保留了原名;其他几个,都改了新名:新街口的八道湾改名小八道湾,展览路的八道湾改名北礼士西头条,景山一带的八道湾改名道湾胡同,天坛附近的八道湾改名东晓市一巷。
杂文:北京地名趣谈(一)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十多年前,我乘坐北京13号城铁时听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问他母亲“西单是什么意思,那地方为什么叫西单呢?”她母亲回答说“不知道。
”我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西单的全称已经消失很多年了,别说北京的年轻人,就是中年人恐怕也知道的不多。
像西单这样的地名在北京有四个,即:西单,东单,西四,东四。
这些地名后面都有“牌楼”二字,这才是它们的全称。
后来这四个地方的牌楼都被拆除,这四个地名就简约成今天的名称。
“牌楼”的正式名称是“牌坊”。
“坊”的起源似乎是在元代。
当时元大都划为若干街坊,每坊入口都立一座牌坊,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还有一条“锦什坊街”。
后来“牌坊”就作为古代中国城市的装饰物之一,往往设立在重要建筑前和重要路口处。
西单和东单十字路口只有一座牌楼,所以叫单牌楼,西城的叫西单牌楼,东城的叫东单牌楼,牌楼的位置都在北街口。
西单牌楼上书“瞻云”,又叫“瞻云坊”;东单牌楼上书“就日”,又叫“就日坊”。
西四和东四的十字路口都有四座牌楼,东西南北每个路口一座,所以叫四牌楼。
四牌楼南北两座上书“大市街”,西四牌楼东坊书“履仁”,西坊书“行义”;东四牌楼的东西牌楼题字相反,西曰“履仁”,东曰“行义”。
从形式上讲,四牌楼当然比单牌楼形制高但是今天的西四东四热闹程度远不如西单东单。
这是因为明代以前北京(当时的元大都)最热闹的地方是西四和东四。
老北京有一句顺口溜:东四西四鼓楼前,就是写照。
元代北京漕运发达,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南北物产,梯至毕集。
漕运码头集中在前后什刹海,当时是商贾云集,帆樯如林。
附近的鼓楼大街商肆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而东西四是京城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得益于斯,更是繁华之地。
后来,北京西南永定河上架起卢沟桥,陆路可经华北平原直下江南。
陆路运输逐渐取代水路,漕运日渐凋敝。
而西单牌楼是经广安门到卢沟桥的陆上交通集散地,其地位逐渐取代西四和鼓楼成为新的繁华地区。
东单牌楼兴起是更晚的事。
北京有趣的知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并且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和经济中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和奇闻异事,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北京这座城市的名称来源。
北京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中,被赋予了“北方之京”、“朝阳之地”的意义。
后来,北京这个名字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正式名称,也被人们称为“京城”。
而在官方的语境中,北京又常被称为“帝都”,象征着其作为中国的中央政治权力中心的地位。
北京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是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北京曾经是周朝的都城、元朝的都城和清朝的都城,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尽管现代化已经深入到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古老的北京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文化和文物遗迹,让人们感受到古老时代的韵味。
北京还是一个拥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的城市。
在北京,有着美丽的紫禁城、神秘的故宫、雄伟的长城、优雅的颐和园、壮丽的圆明园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在这里可以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优雅之美。
北京还有着众多的自然公园和森林,如颐和园、北海公园、圆明园等,这些地方是城市人们的休闲度假胜地,也是城市文明和自然风景的完美结合。
北京还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
在北京,人们传统的文化艺术表演如京剧、杂技、民间音乐等随处可见;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赏月、祭祖、闹春等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每年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会让北京变得更加热闹繁华,人们可以在这些节日中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北京还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这里有着许多创新科技和现代文化的产物。
北京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中国的新兴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重镇。
老北京地名的有趣故事北京作为著名古都,它的商业市场曾经经历过“万方辐凑极繁华”的盛况,今天,我们从北京许多老的街巷名称中,仍可以看出北京历史上商业市场的繁盛局面和分布情况。
北京和市场有关的地名大概有以下几类:以市为名在北京以市为名的街巷举目皆是,如花市大街、骡马市、缸瓦市、煤市街、米市大街、珠宝市街、菜市口、灯市口、羊市口、东晓市、晓市口等等,这些地方都是当时的专卖市场所在地。
例如位于崇文门外的著名的花市大街,得名就是因其在历史上曾是专门卖花的市场。
它既是卖鲜花之市,又是卖假花之市。
这儿售的鲜花多来自丰台、黄土岗一带的花农,也有一些是这里的售花店自己培植的。
而这儿售卖的假花名气更大,既有绒绢制成的细活朵花,也有通草花、纸制花、绫缎花等大路货。
花行、花店、花作、花局遍布街巷,每逢集市,京城及外地的花客纷纷赶来趸货,在这条街上,仅为安寓花行客商的旅店就有十几家之多,足见当时的规模之盛。
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北京沦陷后,花市的买卖才萧条下来。
由谐音演变北京有的地名由于所在地的市场发生了变化,或因年代久远,名字逐渐演化,被谐音替代。
例如朝阳门外原有个鸡市口胡同,成名于清代,因此处曾是卖鸡鸭的市场,故名鸡市口。
(据《宸垣识略》记载,“东城副指挥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
北营外西一守备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头条。
”)民国初年,取其谐音,寓意吉祥之意,易名为吉市口,吉市口胡同。
鸡市口头条胡同易名为吉市口头条胡同。
今吉市口头条、二条、三条、四条、五条、六条、七条、八条、吉市口东巷、中巷、下坡等,都是由当年的鸡市口演变而来的。
以市场的别称命名北京有的地名现在仅从字面上看不出其和市场的关系,但在当时,其名实际上却是市场的别称。
例如前门附近的廊房头条至廊房四条,其得名是这样的:“廊房”是过去的一种经商贸易点,在盖起的长廊似的屋子里,堆货、居住做生意,古时叫“房廊”,后来称“廊房”。
明朝建都北京后,为了刺激商业发展,在城门附近修建了一些“廊房”,“召商居货”。
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百字篇、千字篇、万字篇)百字篇百花深处:菜园变花园百花深处,在新街口南大街路东,堪称北京最为优雅的一处地名。
相传在明代,有姓张的夫妇在这里种菜为生,有了积蓄之后,将菜园改为花园,吸引了文人雅士前来游赏,文人们遂将这里称为百花深处。
在光绪年间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已有“百花深处胡同”的记载。
百子湾路:在东四环路四惠桥以南。
百合园胡同:在琉璃厂东街以北。
百果园:在左安门内大街以西。
千字篇千福巷:清代的造币厂千福巷,在北锣鼓巷路西,胡同中有元代古庙千佛寺,清代名为千佛寺胡同,胡同东北曾有清代铸造钱币的宝泉局西厂,因此地名俗称钱局。
民国时期,没落的王爷祺少疆曾在这里组织票房,约票友唱戏。
1965年改称为千福巷。
千竿胡同:在什刹海前海西街,旧称箭杆胡同。
万字篇万明路:陈独秀游乐场发传单万明路,在宣武区永安路北侧,因曾有明代古庙万明寺而得名。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在新世界游乐场散发传单被捕,即发生在万明路。
民国初年,在先农坛北面开辟了多条道路,兴建了许多洋式楼房,被称为“北京最新式之商埠”。
那时在万明路中段有一个大转盘,仿照上海大世界建造的新世界游乐场就在大转盘的东南角。
新世界游乐场是一座轮船状的四层洋楼,内设剧场、影院、说书馆、杂技馆,装有电梯,是游人很多的新式娱乐场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北京大学任职的陈独秀亲自在新世界游乐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号召群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被警察逮捕关押。
陈独秀出狱后,由北大教授李大钊亲自赶着马车,将他送出北京。
从此陈独秀放弃北大职务,去了广州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新世界游乐场楼房于20余年前被拆除,原址现为居民楼房。
万泉寺村:金中都的南城墙万泉寺村在菜户营桥以西的丽泽路南侧,因曾有古庙万泉寺而得名。
趣连北京地名几年前,曾听一同事说家住在五圣路,当时没太在意是哪几个字,直到后来我搬到潘家园看到路牌才知道不是数字的"五"而是武术的"武"。
这使我想起一位外地人曾对酒仙桥的名字发生疑问:怎么是"九仙"而不是"八仙"?我把"武"当作"五",以为是为纪念哪五位圣人,外地人把"酒"误认为"九"对古代传说产生了动摇;一个是武圣(路),一个是酒仙(桥),嘿,这不正好是一对儿吗?不仅意思对应还算合适。
于是我有了用地名对对儿的想法,便找来地图,搜索记忆,自寻乐趣。
以下便是我用北京的地名天宁寺--地安门云观民俗庙会,而白云观就在天宁寺;天宁寺立交桥建成有好多年了,即使今天北京的立交桥已数不胜数,我仍认为天宁寺桥的设计是一流的;由天宁寺我想到了中轴线与平安大街交汇处的地安门,老话讲,东四西单鼓楼前,这是老北京的繁华之所在,而--长安街博物馆、(现已同革命博物馆合并且更名为国家博物馆)世界闻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宫、北京站、军事博物馆、广播大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报大楼等建筑至今仍傲然矗立在长安街两旁;七十年代,毛主席纪念堂、北京饭店新楼、国际俱乐部、友谊商店;八十年代,彩电中心(中央电视台)、国际饭店、国际大厦(北京较早的高档写字楼)、建国饭店(北京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九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国贸大厦、恒基中心、海关大楼、中粮广场、国际金融大厦、东方广场、八一(军委)大厦、世纪坛都为长安街增添了新亮点;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工程举世瞩目,以法国人保罗·安德鲁为主设计的"水中蛋"已浮出水面……长安街将以更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长安街是北京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
与"长安"相对应的是"永定",在公主坟往西解放军总医院(301)附近有个永定路。
有趣的北京地名曾经的西八里庄过街楼打开北京的地图,人们会发现很多由数字和“里”字拼凑成的地名,如二里沟、三里屯、五里店、六里屯等。
现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地名的由来,但如果详细探寻这些地名的历史,还真的能找出它们背后的往事。
比如有些带“里”字的地名明显是和老北京城有关,表示该地与老北京城某座城门的距离;有些可能和已经消失了的古城或河道相关;有的地名中的数字甚至就和其本身的特色有关……可谓五花八门。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盘点北京带“里”的地名。
三里屯六里桥东西八里庄以老北京城门为参照老北京城素有“里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即内城有九个城门(南面的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东面的东直门和朝阳门;西面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面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外城有七个城门(南面的永定门、左安门和右安门;东面的东便门和广渠门;西面的西便门和广安门);位于中央的皇城则有四个城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
而北京周边很多带“里”的地名,有不少都是以该地距离城门的里程而确定的。
最具典型的就是三里屯和六里屯。
“屯”本义讲的是草木的生长,后来逐渐衍生出“驻守”或“聚集”的含义。
这两个地名里的“屯”都表示的是村庄,其中三里屯表示这里距离老北京城内城东直门有三里路,故而名之。
而六里屯则由于距离内城朝阳门六里路而得名。
这两处如今都位于工体北路及其东延长线上,但在这条路没修之前,六里屯需要从朝阳门外东大桥沿着一条向东北方向的分岔路前行(向东南为直达通州的官道),过王爷坟(康熙皇帝五弟恭亲王常宁墓地)、核桃园、白家庄,而三里屯则需要出东直门折向东南前行才能到达。
再往东有个十里堡的地方,它的得名与明朝的粮道有关。
明代改造皇城东墙,并南拓都城城墙,通惠河上行走的运粮船从此便不再进城,而以东便门外大通桥作为终点站。
除了水路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陆路送粮通道,这便是朝阳门到通州的大道。
明朝中后期通惠河逐渐淤塞,由京城朝阳门到通州的这条陆路便成了运粮的重要通道。
北京地名里暗藏的千古密秘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称谓,它就像人的名字一样,是一种文字符号标识。
但这种文字符号标识的形成,大都与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有关。
而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奇奇怪怪,十分有趣名字,如奶子房、八王坟、驴市路等,这些地名的来历,曾在民间流传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不时代怎么变迁,这些地名传说故事,仍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骑着毛驴去赶集——驴市路150年前,北京城通往门头沟等郊区的交通非常不便,于是在阜成门附近租驴前往,成了当时普通家庭的最佳选择。
因此在阜成门附近出现了一条“驴市路”,专供行人租驴西去。
而且当时在附近还有著名的白云观,此处经常举办庙会,于是骑驴游白云观就成了当时的时尚。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调整地名时,由于此处已不再租驴,且“驴市路”不够文雅,就将此路改称礼士路,而此路的南段,就成了南礼士路。
2佘太君在百望山看儿成地名——东北旺、西北旺东北旺和西北旺这两个地名,据说都是从杨六郎那儿来的。
东北旺和西北旺,最初叫东北望和西北望。
当年宋辽开战,佘太君带领几个儿子在居庸关的金沙滩摆开战场。
杨六郎跟辽兵大战,佘太君在百望山看儿子打仗。
杨六郎一会儿打到东,一会儿打到西,打到唐家岭,佘太君看不着了。
于是留下了几个地名,佘太君往东望的地方叫东北望,往西望的地方叫西北望。
后来渐渐变成了东北旺和西北旺。
还有一种说法,西北旺和东北旺的地名形成于清朝初年。
当地百姓因不满清朝统治,起名叫西北望和东北望,后来讹传成西北旺和东北旺。
3借杨六郎之名定村名——六郎庄颐和园东门外的六郎庄,原名牛栏庄,因附会杨六郎的故事而改名六郎庄。
明朝时期,这里南有八条沟渠,西有十里西湖,地势平坦,水源充裕,是顶好的畜牧地,明代形成村落叫“牛栏庄”。
清朝民间附会杨家将故事,改称今名。
据说,慈禧太后曾乘船由皇宫来颐和园,当驶过绣御舟漪,便问东岸的村庄什么名字。
属羊的慈禧听说村名叫做“六郎庄”时,认为与“六狼”谐音,对自己不利,便下令改为吉祥庄。
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北京建城,自周武王灭商,封黄帝后人于蓟城算起,已有3050年历史。
北京建都,自金代皇帝完颜亮建立金中都算起,也已有852年历史。
在这漫长的期间,北京曾产生、变更、消亡和传承了无数个地名。
老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
在这里,我们选取部分冠有“一”至“十”,以及“百、千、万”这样的“数字地名”,说说它们的来历和趣事……一字篇一尺大街在前门外大栅栏地区,有一条与琉璃厂东街相连的杨梅竹斜街,此街西段,旧称一尺大街。
清末进士陈宗蕃1931年所著《燕都丛考》中写道:“自杨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厂。
”可见一尺大街至少已有70余年的历史。
一尺大街上原有6座店铺,路北3家都是刻字店,路南3家是酒馆、铁匠铺和理发店。
一尺大街虽名为“大街”,实际仍是胡同,它虽是北京最短的胡同,却也并非真的只有一尺长,而是长20余米。
如今一尺大街名称已经撤销,被并入了杨梅竹斜街。
在杨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之间的那段路,就是旧时的一尺大街。
廊房头条在北京,“一条”往往被称为“头条”,就是“头一条胡同”的意思。
在北京,将同一条街上并列相邻的胡同按顺序命名为“某条”的做法,至少在明代即已出现。
明代嘉靖年间张爵著于1560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咸宜坊一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的记载,其位置相当于今西城区辟才胡同北侧。
查慎行著于清代的《人海记》提到,明代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之初,曾在城门口和钟鼓楼等处建造店铺房屋,招商经营,统称为“廊房”。
当时按地段不同分别制定了税收等级,指定廊房中有能力的经营户充当“廊头”,负责收敛税款,送交皇家天财库(在西什库),供皇帝宴会和赏赐开销。
如今前门外的廊房头条等胡同名称就是那时的遗留,堪称是北京最早的招商区。
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大栅栏街(原名廊房四条)放火焚烧卖洋药的老德记药房,不料火势蔓延至廊房头条,将这一带繁华密集的商业区尽行烧毁,受损商铺达上千家,连京城金融界柱石“四大恒”也因灾停业。
无名胡同赛牛毛有名胡同三千六•作者:佚名来源:人民网2010年02月16日浏览:129 北京,这座千年古城正在一步步跟着现代化的步伐前进,但总有些在经过历史的冲刷之后仍然保持着古朴芳华的魅力。
北京城是一个四方四正的城,街道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井井有条。
因此,北京人的方位感特强,向北京人问路,肯定对方就会告诉你路南还是路北。
而沟通这些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街道的,便是胡同,胡同把北京城这块大豆腐切成了很多小豆腐块。
过去住在老城里的北京人就在这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里生活着。
如果你要问北京有多少条胡同,“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胡同的前世今生胡同一词最早从何而来呢?据考证,胡同最早见诸于元杂曲当中。
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曾说:“胡同本元人语”,这里的元人语就是蒙古语。
从胡同的形成看,当年的元大都中轴线傍水而划,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都有考虑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
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因井而成巷”。
每条胡同都有井,这是毋庸置疑的。
听从前的老北京说,以前的北京城掘地3尺能见水,由此看来一点也不假。
所以,“胡同”这两个字就是蒙古语中井的发音。
北京还有不少“帽胡同”。
“帽胡同”在蒙古语中就是坏井、破井的意思。
如今的北京城区早已经扩大到了四环五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可是在二环以里还保留着许多胡同。
可是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高楼大厦建在了胡同的废墟之上。
据文献记载,北京的胡同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
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
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
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全市总面积是过去老北京的24倍,其中市区建成区比新中国成立前扩大了3倍多。
新建各类房屋面积相当于建了5个旧北京城。
胡同的条数也比新中国成立前增长了一倍,达到了6104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有1316条。
北京人都不知道:海淀稀奇古怪的100个地名来历解析每次坐公交坐地铁,经常会听到各种有趣的站名,总觉得这些站名有着不寻常的故事,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海淀区下辖22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关于地名的故事,这些地方的地名由来你都知道吗?行走在海淀,高科技企业比比皆是,让人觉得海淀满满高大上的科技味儿,今天,全攻略小编给您展现另一番风情——海淀地界独有的历史韵味儿。
今儿给大家带来的是100个海淀地名由来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一起来补补课吧!海淀为什么会叫做“海淀”?史书中的海淀最早记载于元初王恽的《中堂纪事》,距今720多年。
海淀最初并不是聚落的名称,而是一滩浅水湖。
“海淀”在历史文献中亦称为“海甸”、“海店”,1949年7月,在海淀地区正式设置单一行政区域,称“北平市第十六区”。
后两次更名,于1952年9月1日命名为“海淀区”。
(以下内容按拼音顺序排列)1.安河桥:据传,该地有一座石拱桥,名安河桥。
《日下旧闻考》已有记载,但建年不详。
2.白塔庵:因此处有一座白塔庵,因而得名。
3.北蜂窝:据传,此一带养蜂人居多,称蜂窝子。
清末,京汉铁路从该地穿过,铁路以北称北蜂窝。
4.北洼村:因地势低洼又位于八里庄北而得名。
5.北坞:明永乐十三年,这一带发生大水灾,朝廷派船队在此救灾长达两年之久,当时船只集中停泊在三个点,称北坞、中坞、南坞,后来形成聚落。
6.北下关:旧时城门外附近称关厢,近城门外称上关,近乡村处称下关。
此处位于关厢之外,故称下关,又因居于西直门北侧,故称北下关。
7.北营:该地曾是清代健锐营左翼镶黄旗北营驻地,故名。
8.蔡公庄:明嘉靖时期,御马监太监蔡秀恭在此地修建普惠寺,并在寺东建造林城园一座,蔡秀恭死后就葬于此地。
老居民习称蔡公庄,一直沿用至今。
9.成府:原成府为明代“一溜边山”72府之一,成亲王的府第,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烧毁。
10.承泽园:承泽园原是道光皇帝第六女寿恩公主的赐园。
北京的地名,原来藏着这么多秘密!地名,能直接决定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
比如…尼玛是藏语太阳的意思,是很好的寓意再好比每个城市都有“北京路”(除了北京),很多地方还有中山路、解放路、和平路…或者一些正能量的名字:复兴路、建国路、兴隆街…(可《北京东路的日子》是由南京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演唱的,这是至今很多北京人无法释怀的…)当然也有比较葛的,比如很多历史上的古地名,时至今日就会变得“与时俱进”了很多,小编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云中——大同、托克托原文不对称,还是这样好陈仓——宝鸡宝鸡在哪我不知道,但这只鸡挺好吃的奉天——沈阳既然地名那么重要,那咱今儿个就聊聊北京的那些地名:北京的“门”“前门到了,请您后门儿下车。
”这句话一度让外地人思考人生:“我是谁?我到哪了?我从哪儿下车?”北京的门太多了,“内九外七皇城七禁城四”,作为一名北京人,知道这些个门那都算是基本知识点!内九指内城有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东直门、安定门、朝阳门、德胜门;正阳门外城有七座城门:广安门、广渠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永定门皇城也有七座城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大明门(清代称为大清门,中华民国时叫中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天安门禁城还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午门如今有几个连名字都没了,城门还健在的更是少之又少。
北京的“里”当年北京不少聚落,都是按照距离走粮车的朝阳门的计算的,比如距离三里地的“三里屯”,距离八里的“八里庄”,十里的“十里堡”等等。
东八里庄当然很多地方并不是这么计算的,可无奈于重地名太多,怎么办呢?于是一些别致的地名就诞生了!一:(空缺)二:二里庄三:三里河三里屯四:(空缺)五:五里桥五里店五里仓五里坨六:六里屯六里桥七:七里庄七里店七里墩七里渠(怎么没有七里香)八:八里庄八里桥八里店九:九里山九里梁十:十里河十里堡当然还有“十八里店、二十里堡”这种距离太远还想蹭热点的地名,也真是难为当地人了!北京的“坟”北京的坟不少,但我觉得真没必要放在地名里,晦不晦气先不说,给外地朋友第一印象就不好。
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百字篇、千字篇、万字篇)百字篇
百花深处:菜园变花园
百花深处,在新街口南大街路东,堪称北京最为优雅的一处地名。
相传在明代,有姓张的夫妇在这里种菜为生,有了积蓄之后,将菜园改为花园,吸引了文人雅士前来游赏,文人们遂将这里称为百花深处。
在光绪年间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已有“百花深处胡同”的记载。
百子湾路:在东四环路四惠桥以南。
百合园胡同:在琉璃厂东街以北。
百果园:在左安门内大街以西。
千字篇
千福巷:清代的造币厂
千福巷,在北锣鼓巷路西,胡同中有元代古庙千佛寺,清代名为千佛寺胡同,胡同东北曾有清代铸造钱币的宝泉局西厂,因此地名俗称钱局。
民国时期,没落的王爷祺少疆曾在这里组织票房,约票友唱戏。
1965年改称为千福巷。
千竿胡同:在什刹海前海西街,旧称箭杆胡同。
万字篇
万明路:陈独秀游乐场发传单
万明路,在宣武区永安路北侧,因曾有明代古庙万明寺而得名。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在新世界游乐场散发传单被捕,即发生在万明路。
民国初年,在先农坛北面开辟了多条道路,兴建了许多洋式楼房,被称为“北京最新式之商埠”。
那时在万明路中段有一个大转盘,仿照上海大世界建造的新世界游乐场就在大转盘的东南角。
新世界游乐场是一座轮船状的四层洋楼,内设剧场、影院、说书馆、杂技馆,装有电梯,是游人很多的新式娱乐场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北京大学任职的陈独秀亲自在新世界游乐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号召群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被警察逮捕关押。
陈独秀出狱后,由北大教授李大钊亲自赶着马车,将他送出北京。
从此陈独秀放弃北大职务,去了广州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新世界游乐场楼房于20余年前被拆除,原址现为居民楼房。
万泉寺村:金中都的南城墙
万泉寺村在菜户营桥以西的丽泽路南侧,因曾有古庙万泉寺而得名。
1153年,金朝以今北京广安门桥一带为中心,建成了金中都城,是北京地区历史上首次成为国都的标志。
那时的金中都南城墙,正在万泉寺一线。
如今在万泉寺村附近的万泉公园内,还残留着一小段金中都的南城墙,是北京市级文保单位。
万寿路:李太后硬说自己是菩萨
万寿路,与复兴路交叉,因北端有一座永安万寿塔而得名。
《明史·李太后传》记载,李太后原本是个贵妃,她的儿子做了万历皇帝之后,被尊为慈圣皇太后。
李太后崇信佛教,在京城内外建了许多佛寺,永安万寿塔即她所建。
李太后崇佛另有目的,因为她上边还有个当过正宫皇后的仁圣皇太后,总是压她一头。
为了提高地位,出身卑微、自幼家贫的李太后,宣称自己是九莲菩萨转世下凡。
她在阜成门外八里庄建造了慈寿寺,后殿里供着九莲菩萨,是长有九个头的金凤凰。
慈寿寺后来毁坏消失,但寺中的永安万寿塔一直保存至今。
明代《帝京景物略》说这座塔是仿照天宁寺塔建造的,看上去确实十分相似。
万泉河路:在颐和园以东。
万年胡同:在地安门外大街西侧。
万明巷:在阜成门桥西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