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上海图书馆
- 格式:ppt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22
上海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实践案例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市日益强化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和建设。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海市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这一体系以公共文化场馆为核心,以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基础,以普及化的文化教育和培训为支撑,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崭新的文化体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为了加强基层实践,上海市打造了一系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成功案例,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1. 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网络借阅服务上海市公共图书馆联合多家数字图书馆和出版社,为市民提供了网络借阅服务。
这一服务可以随时随地借阅图书并阅读,不仅方便了市民,也节约了时间和资源。
同时,该服务还引导市民更多地关注图书馆资源,提升了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和利用率。
2. 上海市儿童艺术剧场儿童剧演出上海市儿童艺术剧场致力于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剧演出和文化教育,让孩子们在欣赏精彩剧目的同时增长知识和文化素养。
该剧场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演出节目,还提供了多种互动式教育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3. 上海市文化馆文化活动开展上海市文化馆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讲座、研讨等,让市民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
同时,该馆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和工作坊,让市民有机会深入了解文化知识和技能。
上海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参与。
上海市基层实践案例集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实践方法。
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不仅致力于传统纸质书籍的管理和服务,也积极开展数字阅读服务,给用户提供更多样化、便捷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介绍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并探讨其在提升阅读体验、拓展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
一、数字阅读平台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数字阅读平台。
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网站或者推出手机应用程序,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
这些平台通常具有图书检索、在线阅读、电子书借阅等功能,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进行阅读。
此外,数字阅读平台还可以提供社区交流功能,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留言、评论、分享阅读心得,与其他读者交流。
二、电子书籍资源数字阅读服务需要丰富的电子书籍资源。
图书馆应该与出版社、图书馆联盟和其他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购买或授权电子书籍资源。
这些电子书籍可以涵盖各个学科领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此外,数字阅读平台也可以提供免费的开放获取电子书籍,使更多的读者能够免费获得阅读资料。
三、个性化推荐数字阅读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阅读记录和兴趣偏好,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
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图书馆可以了解用户的阅读偏好,并根据用户的喜好为其推荐相关的书籍。
这样,用户可以更加高效地发现符合自己兴趣的书籍,提升阅读体验。
四、多媒体资源数字阅读服务不仅局限于电子书籍,还可以提供多媒体资源。
图书馆可以购买音频书籍、视频课程等多媒体资料,并将其整合到数字阅读平台中。
这样,用户不仅可以阅读电子书籍,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取音频等方式获取知识。
多媒体资源的加入丰富了数字阅读的形式,使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五、数字化参考工具数字阅读服务还可以提供多种数字化参考工具,帮助读者更加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
图书馆可以提供在线词典、百科全书、学术数据库等工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查阅和研究。
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库一、选择题(一)基础理论1.图书馆业务工作是以( A )为工作对象,以传递文献信息为方法,以读者服务为目标的一种过程。
A.文献B.知识C.信息D.书籍2."目录"一词最早出现于班固的《汉书•叙传》,"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
请问:叙录的意思是 ( C )。
A.前言B.附录C.提要D.关键词3.《公共图书馆宣言》是由( A )制定的。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国际文献学会C.国际公共图书馆协会D.国际信息学会4.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有文字的文献( C )。
A.陶文B.青铜器铭文C.甲骨文D.先秦石鼓石刻5.属古罗马人发明的一种书籍形式是( C )。
A.莎草纸书B.泥版书C.羊皮纸书D.蜡版书6.我国最大的图书馆是( A )。
A.中国国家图书馆B.上海图书馆C.广州图书馆D.北京大学图书馆7.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是( B )。
A.中国国家图书馆B.美国国会图书馆C.英国图书馆D.法国国家图书馆8.根据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每(C)万人就应该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A.10B.3C.5D.89.下列不属于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是:( C )。
A.社区图书馆B.街道图书馆C.儿童图书馆D.农村乡镇图书馆(室)10. 不属于图书馆效益的特点的是(A )。
A.利润性B.外向性C.模糊性D.潜在性11.为了防止竹简虫蛀和霉烂,在书写之前,需要进一步加工处理,这一道工序叫( C )。
A.蒸馏B.杀黄C.汗青D.留青12.以下哪项属于图书馆的经济效益( C )。
A.用户满意程度B. 信息及时性C.潜在经济效益D. 情报完整性13.复合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与( A )的有机结合。
A.传统图书馆B.虚拟图书馆C.无墙图书馆D.复合图书馆14.( A )是指文献中记录的人类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信息,经过积累总结的知识,是文献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
上图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An Approach of Metadata in Shanghai 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上海图书馆系统网络中心刘炜赵亮ABSTRACT目前的上海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综合了七个资源库的网上图书馆,拥有数据近200GB,主要是扫描的影像数据。
系统采用IBM Digital Library version 2.4作为主要开发工具应用平台,系统的元数据方案以Dublin Core作为核心集,多种元数据方法并存,并以基于XML 的以RDF为基础的资源描述体系将它们封装在一起,保证了原始素材内容管理中元数据的完整性与互操作能力。
本文从设计理念,具体实施框架,在实施中的问题探讨以及未来的实施构架设想等几方面对上图的元数据方案及其实施作了介绍。
----------------------------------------------------------------------------------------------------------------上海图书馆以她的一千多万册藏书和三千余万件其它资料服务着上海市1300万人口。
这是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图书馆,借助于近二十年中国的高速发展,上海在许多方面领先于全国,与世界同步。
建设国际一流的图书馆,是上海图书馆新馆1996年建成开放后努力追求的目标。
1997年上海图书馆启动了第一个数字化项目,善本古籍的数字化,此后又陆续开始了六个数字化项目,分别是上海图典、上海文典、中国报刊、民国图书、点曲台和科技百花园,集中将极具特色的馆藏和地方文献按计划开发出来,到1999年底,总容量已经达到200GB。
在上海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实施中,元数据方案的选择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本文将就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实践中所采用的元数据方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供国内同行指正参考。
一、元数据方案与设计理念在上图的数字图书馆方案中,我们所采用的元数据方案是以Dublin Core为核心元数据集,多种对应于不同资源类型的元数据方法并存,并以RDF为基础的资源描述体系将它们封装在一起。
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是上海市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国家首批公共数字文化中心和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点。
位于上海宝山区,占地面积约为9.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图书借阅、文化活动和知识传播服务,是上海市民阅读的重要场所和文化交流中心。
下面将重点介绍上海市图书馆的建筑特色、藏书特色以及文化活动等方面。
一、建筑特色上海市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以“开放、友善、共享”为理念,以现代风格融合传统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
整个图书馆分为两座建筑物,分别是主馆和儿童馆,两馆之间由一座玻璃天桥相连。
主馆的外观设计简约大方,整体呈“L”字型,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室外相互透明,给人一种通透的感觉。
馆内主要采用了大面积的开放式空间,方便读者自由阅读和交流。
馆内设有阅览区、自助借还区、电子阅览区、多媒体阅览区等功能区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儿童馆则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图书馆,在设计上更加活泼有趣。
儿童馆外墙采用了鲜艳的颜色,并结合卡通形象进行装饰,吸引了众多孩子的目光。
馆内设有儿童阅读区、绘画区、游戏区等多个区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儿童图书和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藏书特色上海市图书馆收藏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以满足读者的各种阅读需求。
馆内收录了国内外精品图书如小说、文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相关图书。
同时,上海市图书馆注重数字化建设,拥有庞大的电子图书资源和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区进行在线阅读和查询。
此外,上海市图书馆还设有特色馆藏,如中国文学研究馆藏、上海特藏等。
这些特色馆藏汇集了大量研究性图书和文献,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上海特藏收藏了一系列与上海相关的珍贵文献、地图、照片等,反映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三、文化活动上海市图书馆致力于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收稿日期:2020-08-05服务设计在图书馆创新服务中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项目为例乐懿婷,薄依斐,储 灏(上海图书馆,上海 200031)摘 要:通过服务设计方法重塑用户体验是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积极尝试。
文章研究了由设计师、馆员、用户共同参与的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项目实践案例,阐述了一套包含服务框架、用户洞察、用户模型、合作设计、解构灵感、触点测试等的设计工具量表,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服务设计;创新服务;用户体验;服务蓝图;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1)02-0007-05ThePracticeandThinkingofServiceDesigninInnovativeServiceofLibrary:CasestudyofShanghaiLibrary sInnovationSpaceLEYi ting,BOYi fei,CHUHaoAbstract:Reshapingtheuserexperiencebyusingtheservicedesignmethodsisapositiveattemptforthetransfor mationanddevelopmentofpubliclibraries ThispaperstudiesthepracticeofShanghaiLibrary sInnovationSpacethatparticipatedbydesigners,librariansandusers,itexpoundsadesigntoolscalecomposedofserviceframework,userinsight,usermodel,cooperativedesign,deconstructioninspiration,contacttestandetc ,soastoprovideref erencesforinnovativeserviceoflibraryKeywords:servicedesign;innovativeservice;userexperience;serviceblueprint;library0 引言近年来,“用户体验”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词,频频出现在图书馆高级研讨班、学术会议及行业报告中。
1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与虚拟图书馆的区别)1.1 概述译自英文digital library,是指将图书、文献资料数字化后,通过互联网成为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将图书资料数字化并加以存储,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先进的电子化服务,它是不依赖于具体图书馆物理实体的虚拟信息空间,用户在网上就可以查询和阅读图书资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广义的数字图书馆不仅包括图书资源,还包括博物、音像、档案等大量信息资源。
“数字图书馆”从概念上讲可以理解为两个范畴: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涉及到两个工作内容:一是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二是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
1.2概念定义1.21综合定义数字图书馆就是以数字形式贮存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是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合二为一的信息服务系统。
它针对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加工,不再是传统图书馆以纸介质或其他非数字介质为存储载体。
它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通过国际互联网上网服务,供用户随时随地地查询,使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处贮存处的信息。
只要在有网络存在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资料、获取信息。
通俗的说,数字图书馆是因特网上的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1.22 机构定义各个机构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机构名称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 ARL于1995年归纳了90年代前期流行的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定义中具有共性的五个要素:(1)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单一实体;(2)数字图书馆需要链接许多信息资源的技术;(3)多个数字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之间的链接对最终用户透明;(4)全球范围存取数字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是一个目标;(5)数字图书馆的收藏并不局限于文献的数字化替代品,还扩展到不能以印刷形式表示或传播的数字化人造品。
美国数字图书馆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LF*)于1998年定义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拥有专业人员等相关资源的组织。
手机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侯惠芬【摘要】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数字图书馆系统正成为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总结回顾了手机图书馆服务的概念及特点,并重点探讨了手机在数字图书馆上的应用,发展趋势及其所要注意的问题.【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0(022)003【总页数】3页(P132-133,137)【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作者】侯惠芬【作者单位】湖南南华大学图书馆,湖南,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72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在全球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手机短信息(SMS)、多媒体信息(MMS)、手机无线上网(WAP)等数字化信息服务迅速普及的情况下,手机图书馆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图书馆延伸形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利用。
本文就手机图书馆的概念及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并对手机在数字图书馆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 手机图书馆的概念及特点2000年,随着中国移动推出梦网创业计划,手机信息业务在全国各大城市迅猛发展,以此为契机图书馆界也开始关注并尝试这一新的信息技术。
2002年朱海峰等针对无线终端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上的应用提出了手机图书馆这一全新概念。
他指出无线图书馆是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设备,以微波、无线电等接人方式获取所需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进一步扩展[1]。
黄群庆等进一步细化了手机图书馆的概念及其功能。
他认为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移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PDA)等,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例如利用手机的短信功能或电子邮件功能,接收图书馆发出的图书逾期通知,或咨询图书是否借出,还可以利用手机上网的功能检索馆藏图书的书目信息,阅读在线全文书刊等[2]。
胡振华、蔡新等也提出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在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支撑下,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等)进行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3]。
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研究马宁宁;姜爱蓉【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72-74)【作者】马宁宁;姜爱蓉【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日趋成熟,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也日益多样化。
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焦点已经从实践层面的网络技术、通信设施、元数据标准建设等,逐步过渡到指导数字图书馆实践和发展的理论上来。
如何评价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更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
1 9 9 9年,美国学者L a k o s提出图书馆需要创建“评价文化”,认为评价是了解用户需求和图书馆现状的重要衡量因素。
建立完善的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仅是监督数字图书馆各个环节运行状态的必要手段,也是获取用户使用反馈的最佳途径。
管理者依据馆员评价或用户评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满足用户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用户的需求和信息行为引导着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因此,数字图书馆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主导”,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也大多强调以用户为中心。
国际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S E R V Q U A、L i b Q U A L+T M、D I G I Q U A L和MI N E S四种评价方法。
本文借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L ib Q U A L+T M评价方法,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套兼顾读者和图书馆馆员意见的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评价模型评价是由评价主体根据特定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客体进行测度与衡量的过程。
评价主体是基于一定目的实施评价行为的实体。
评价客体是被评价的对象。
评价方法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一种抽象,是评价客体的一种价值承载体和虚拟表达,它是基于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认识而抽象出来的一套测度方法和价值判断体系。
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都是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下的图书馆发展模式,数字图书馆是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基础和前提,而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也要以数字图书馆为支撑,通过其他科技融合发展来实现。
当前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发展十分迅速,为我国的智慧图书馆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当前的智慧图书馆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试就两种图书馆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图书馆实践提供必要的参考。
1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分析数字图书馆是当前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合作的产物,数字图书馆能够将传统的图书馆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新的信息系统。
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是将现实世界当中不同形式的书籍转换为信息编码进行储存、分类和提取,数字图书馆的先进性在于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用户都可以在互联网和计算机上进行数据信息的下载和阅读。
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图书馆实体的文献资源进行整理和转化,实现数字化管理和利用,同时对适合本馆性质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收集、存储并提供有效利用。
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数字化信息存储技术等多种类型,是多种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结合体。
目前,很多大中型图书馆已经初步建立了数字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事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2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分析智慧图书馆概念首先由欧美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提出,并首先进行了智慧图书馆研究与建设的实践。
2003年,芬兰的奥卢大学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提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又称”Smart Li⁃brary”。
指出智慧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用户在不受时间、空间和设备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图书馆信息和书籍的检索与利用。
与此同时,该校也发表了相应的论文,指出智慧图书馆能够帮助使用者在任何场合搜索到图书馆的文献,是一种能够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的图书馆服务。
同期,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图书馆对智慧图书馆和智慧社区建设进行了探讨;加拿大渥太华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也将智慧图书馆建设作为工作内容。
我国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探析我国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探析2010-12-12 19:36我国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探析周建欣(中山大学北校区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89)【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参考咨询工作将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动力,在图书馆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将成为促进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力量。
本文立足数字化信息环境,论述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形式,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最新动态,并提出发展我国数字化合作参考咨询服务的构想。
数字化参考咨询;合作参考咨询;虚拟参考咨询[中图分类号]G252.6[文献标识码]A前言随着信息资源数字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参考咨询越来越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工作,它体现着信息服务的专业化、智能化和知识化程度,在引导用户有效利用信息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咨询工作是由美国参考工作之父塞缪尔·斯维特·格林(Samuel S.Green)提出的,其宗旨是强调"对寻求信息的读者个别帮助的重要性",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历程。
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用户希望不受任何系统和资源、时空限制的情况下,提出信息咨询,并希望在整个网络上搜寻和享受全天候、不间断的咨询服务,最终获得准确的答案。
与此同时,图书馆也在不断探索并利用搜索引擎系统,推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普通咨询网站和专家咨询网站,竭尽所能地满足用户对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要求和期待。
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信息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化带来了图书馆的虚拟化,因特网的普及更给参考咨询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和发展空间。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形式1.1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的基本内涵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DRS),又称虚拟参考咨询服务(VRS)、网上参考咨询服务(ORS)或电子参考咨询服务(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