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一框 生命可以永恒吗导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课本活动课答案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1.【教材P88】运用你的经验:(1)说说你所知道的“最长的生命”(2)我们的生命可以水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答:(1)例如:一种叫玛土撤拉虫的微生物,据说已经生存了2.6亿年。
落叶松寿命长达250~400年;红松达3000年;巨杉达4000年以上。
(2)①我们的生命不可以水恒,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②可以,由个体生命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并且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2.【教材P89】探究与分享:(1)在上面的生命故事中,两个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2)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答案】(1)都表达了生命来之不易。
(2)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3.【教材P91】探究与分享:(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1)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
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我们必须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尽自已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心情就会快乐。
(2)同意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强调在平凡的世俗生活中体会生命的严与奥秘。
正因为我们只能活一次,正因为我们的生命只有一回,所以我们就应该好好活,活得有意义。
4.【教材P91】探究与分享: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答:如,我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命的延续等。
5.【教材P92】探究与分享:从下面的情境中你分别看到了哪些生命的传承关系?答:三幅图分别是能力的传承,精神信仰,文化的传承和血脉的传承。
6.【教材P93】拓展空间:请尝试制作一张你的家族图谱。
【答案】例如:。
《生命可以永恒吗》课标分析本课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编排,其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体会生命的价值,生疏到实现人生意义应当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知道尽管我们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而且很短暂,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树立乐观的生命态度,敬畏生命,获得生命的意义。
还要让同学生疏到要追求生命的奇特,应当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需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
本课“探问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叙述了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很短暂,我们要查找有意义的生命懂得对生命的敬畏,追求奇特的生命。
其中第一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主要告知我们,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其次课时“敬畏生命”主要告知我们,生命至上,休戚与共。
生命是脆弱的、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的,又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而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学情分析“探问生命”这个话题,对于刚上中学的七班级学生来说,既生疏、迷茫,同时又有兴奋和期盼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同学生疏到:生命不是永恒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都很短暂。
个人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才会珍视它当我们能够与四周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命有接续。
2.敬畏生命。
难点:1.生命有接续。
2.敬畏生命。
学法指导本课的教学,主要以同学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感悟为主,老师引导同学接受阅读、表演、争辩、辩论等方式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活动,旨在给同学更多的呈现自我的机会。
同时通过鼓舞同学乐观参与课堂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增加同学的自我训练意识。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生命的有限性、生命的价值等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有限性2.生命的价值3.生命责任感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有限性和宝贵性。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视频、图片等。
2.准备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分组安排,便于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关于生命的视频,如生育、成长、老去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生命有限性的图片,如自然灾害、疾病等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生命可以永恒吗?”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生命的价值。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有限性和价值。
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5.拓展(10分钟)提出问题:“如何让生命更有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生命可以永恒吗》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八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永恒性,通过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初期,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生命现象有所关注,但对于生命的永恒性可能还没有过多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生命的问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可以永恒吗?2.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生命的问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有限性,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视频资料。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或图片,展示生命的美好瞬间,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教师提问:“生命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有限性。
案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问:“这些案例让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如:“如何珍惜生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思路】课标分析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永恒,因为当你一生下来,死亡也跟着你一起生下来,生命中每一片刻都在朝死亡移动,所以我们只能抓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贺拉斯告诉我们:“每天都想象这是你最后的一天,你不盼望的明天将越显得可欢恋。
”这句话是让我们珍爱生命,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天。
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
微观看,人生短暂,仅那么六七十年,至多百十年,若中途有什么意外,恐怕还活不到那么久,然而这中间有多少人是真正为自己活着?又有多少人真正找到了自我?为向上爬绞尽多少脑汁?为挣大钱煞费多少心血?其实,与其说你赚了大钱,倒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只有一次的生命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说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由于所有的财富都可以失而复得,唯有生命只是一次;但许多人宁愿用它换取那些所谓的财富,却把全部生命耗费在名声、权利或金钱的积蓄上。
他们临终时却如此悔叹:“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真实地活着,且活得尽可能地精彩和珍惜生命的人为数不多。
每一次风雨之后,让心灵感受生命拔节的人更为寥寥无几。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生命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便负有严肃的生命使命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做到:留意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成功感、幸福感、挫折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更好地体会生命的独特性。
同时,要教育学生在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里,应珍爱生命,好好活着,抓住生命中每一瞬间,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教材分析《生命可以永恒吗》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一、内容简介二、主要观点生命可以永恒吗?人的肉体生命有时尽,但精神生命可以永恒;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肉体生命的接续和精神文明的传承;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至上,敬畏生命要求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个体生命之间休戚与共,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他人,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珍视生命要守护好自己的肉体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遇到挫折时,不做过激行为,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珍视生命要养护好自己的精神生命,在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涵养自己的精神生命;生活难免有挫折,正确对待挫折,懂得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面对挫折,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学会通过“寻求别人的帮助”等方式发掘生命的力量;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在学习、实践、探索中,让生命充盈,在人与人彼此的关切中传递温暖;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贡献,伟人用品德、才智、劳动等创造非凡的生命价值,普通人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等,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书写不平凡的生命价值。
三、核心素养1.道德修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2.健全人格: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3.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时划分本单元由导语、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九课《珍视生命》、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组成。
各设两框。
结合教学实际,本单元共安排六课时,每框一课时。
第八课探问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重生命。
(生命安生与健康教育)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重点:生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生命有接续。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破茧成蝶》。
思考:看了这一视频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生命可以永恒吗
【学习目标】
1. 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 能正确认识生命的短暂性和接续性,学会从容面对生命,担当一份使命。
3. 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习重点:生命有接续。
学习难点:生命不仅是“我”的,还是“我们”的。
一、自主学习
1. 生命有时尽
(1)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2)生命是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3)生命是的。
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4)生命是的。
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2. 生命有接续
(1)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的生命。
(3)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担当一
份。
(4)在生命的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5)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的生命,还包括中的生命、
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
二、合作学习
1. 生命的特点是什么?
2. 怎样对待生命的接续?
三、复习巩固
1.拥有生命才能拥有一切。
若将生命与其他利益相比,生命是“1”,名誉、金钱、爱情、地位、房子等用数字“0”来表示,有了生命“1”,后面的“0”才有价值,并且这个数可以是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生命“1”,后面的名誉、金钱等再多也是“0”。
这告诉我们( )
A.生命是我们享有各种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B.生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C.生命无比珍贵,不容他人侵犯
D.生命是短暂的
2.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
生活在这个美丽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
A.都是相同的 B.少部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C.大部分都是一样的,少数不同 D.都是独一无二的
3.个体生命具有独特性,这就要求我们( )
①注意弥补不足,塑造完美的自我②珍爱自己的生命,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个人风采
③肯定自己的生命具有独特的意义④尊重自我的生命,不顾他人的生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48岁的“最美司机”吴斌,为保护24名乘客的安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为社会作出了较大贡献,他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B.吴斌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C.生命短暂,人生应该追求快乐
D.因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所以他这样做不值得
5. 关于生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②不幸的生命就不用尊重了;
③每个人的生命对他人都有价值;④生命可以做到十全十美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生命的接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B.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C.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与他人、社会无关
D.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四、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就在黑暗而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读书和说话,并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的嘉奖。
材料二近年来,中小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而自杀的消息时时见诸报端,暴露出当代中学生对生命的轻视和珍爱生命意识的淡薄等弱点。
例如,据报道,山西临汾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甜甜因无法承受“作业过多”的压力而上吊自杀。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海伦·凯勒对生命的态度是什么?材料二中这名小学生对生命的态度是什么?
(2)请你设计两条珍爱生命的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