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7
龙井茶树的种植方法摘要:一、龙井茶树的品种选择二、龙井茶树的种植地点与土壤要求三、龙井茶树的种植时间四、龙井茶树的栽培与管理五、龙井茶树的病虫害防治六、龙井茶树的采摘与制茶技术正文:龙井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最为著名。
龙井茶树种植方法得当,不仅能提高茶叶的品质,还能确保茶树的生长健康。
以下是关于龙井茶树种植方法的具体介绍。
一、龙井茶树的品种选择龙井茶树品种繁多,种植者可根据产地、种植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常见的龙井茶品种有: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富阳龙井等。
二、龙井茶树的种植地点与土壤要求龙井茶树喜温暖湿润、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环境。
种植地点应选择在海拔500-1200米之间,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三、龙井茶树的种植时间龙井茶树的最佳种植时间为春季(2-3月)和秋季(10-11月)。
此时气温适中,茶树易于成活。
四、龙井茶树的栽培与管理1.挖坑:挖一个深度约60厘米、宽度约80厘米的坑,将底部的土壤与有机肥料混合均匀后,将茶树放入坑中。
2.浇水:种植后立即浇水,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
后续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茶树干旱。
3.施肥:茶树生长季节(3-11月)每月施一次有机肥,冬季停止施肥。
4.修剪:茶树种植后第二年进行第一次修剪,以后每年进行一次修剪,以保持茶树生长旺盛。
五、龙井茶树的病虫害防治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菌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2.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六、龙井茶树的采摘与制茶技术1.采摘:手工采摘,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为标准。
2.制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流程,制作出优质的龙井茶。
遵循以上种植方法,有助于培育出高品质的龙井茶。
茶叶如何种植_茶叶种植方法一茶树栽培的几个条件1.气候要求:日照:光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或太弱。
他们对紫外线有特殊的爱好,所以他们从高山上生产出好茶。
温度: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地温。
日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
湿度:充足的雨水是必要的条件。
但过多也会对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对土壤的要求: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
酸碱度ph值4.5__6.5为宜。
3.地形要求:茶园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温湿度有明显变化。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量多,空气湿度高,漫射光强,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但越高越好。
1000米以上将有霜冻破坏。
一般来说,最好选择南坡。
坡度不宜太大,一般小于30度。
二种茶时间及规格播种期为十月中旬和次年,或次年春季开始。
规格:单条播——每亩等苗3500~4000株;双条播——每亩茶苗7000~8000株。
我们提倡并推广“早期快速法”即双条带播种。
栽培目的为:“一年种植,两年采摘,三年超过双百”。
三茶园管理1.施用足够的基肥,种苗前开沟,每亩施用有机肥猪圈或饼肥加尿素250~300kg+30kg,今后每年每亩施用有机肥300kg+尿素30kg。
2、定植修剪:种下茶苗既进行定型修剪,一般在离地15~20cm处剪去,第二年和第三年都在前一年高度的基础上提高10cm处剪去。
3.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了防止茶叶污染和农药残留,我们大力提倡在茶园中使用黑管灯来引诱和杀死昆虫和蛾类。
效果非常理想。
在喷洒低残留的新农药时,如天王星和巴丹,我们必须掌握安全浓度。
按照一定的密度每666.7平方米栽植3000-8000株、双行双株或单行双株种植。
然后根据各生长季节施肥管理,防治病虫害,整形修剪第一、二年内主要是定型修剪,使茶树逐步形成茶蓬。
使用“物种”来防止昆虫。
即采取适当的种植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茶叶栽培管理要求茶叶,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应选用抗逆、优质、高产、适制性好、商品性好和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80%采用无性系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二、种植应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的方式种植,行距1.2-1.8m。
根据实地情况选择秋栽或春栽。
种植前挖种植沟,施足底肥,施用农家有机肥,再种茶苗。
采用深沟浅种法。
茶苗定植时根系蘸黄泥浆,在种植沟内扶正茶苗、填细土,分层压紧根际土壤至泥门,浇足定根水。
三、土壤耕作根据茶园的类型、土壤和气候条件等,合理采用浅耕、中耕、深耕和免耕等耕作技术,避免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肥力改善。
有条件的配备耕作机,提倡使用茶园耕作机械完成耕作作业和进行茶园地表覆盖。
修剪枝、叶应全部回归茶园,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回归有效养分。
应定期中耕除草,春茶前与春茶采摘结束后分别中耕除草一次,结合茶园施有机基肥改土效果******。
四、水肥管理1、应用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加强养分综合管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基肥和追肥配合,按需施肥。
五、病虫防控1、配备至少1名植保人员,负责制定防治计划、确定防治技术;负责农药采购、使用、贮藏、处理和防治指导工作,并记录防治档案。
2、实行统防统治,及时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按照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技术防治病虫害,全面应用杀虫灯、性诱剂和粘虫色板,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选用推荐农药,不得使用禁限用农药。
3、建立病虫防治档案,记录防治时间、地块、防治目的、防治措施、投入品名称、剂量、防治效果、操作人等。
按照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普及应用灯光诱杀、性诱杀、色板诱杀等无害化防治技术;优先选用植物源、矿物源农药;优先使用机械方法除草。
六、树冠管理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特点和茶园环境条件,合理运用定型修剪、轻修剪、重修剪等技术措施,培养结构合理、长势健壮的树冠。
七、采摘因园制宜,灵活掌握。
老鹰茶栽培技术规程1. 引言老鹰茶是一种高质量的茶叶品种,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而备受推崇。
为了确保老鹰茶的品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规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老鹰茶的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土壤准备、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
2. 土壤准备选择适宜的土壤对于老鹰茶的生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土壤准备的一些建议: - 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 在春季进行深耕,以改善土壤结构。
-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施肥和调整pH值。
3. 育苗良好的育苗过程是成功种植老鹰茶的关键。
以下是育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 选择健康有机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
- 在适宜温度下进行播种,保持适当湿度。
- 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促进幼苗的生长。
4. 移栽移栽是将育苗移植到田地中的过程。
以下是移栽的一些要点: - 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移栽,避免高温或低温时段。
- 在移栽前浇水,保证幼苗的生长。
- 在田地中设置适当的距离,以便茶树的正常生长和通风。
5. 施肥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老鹰茶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施肥方面的建议: -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施肥量和种类。
- 在生长季节分阶段施肥,避免一次性过量施肥。
- 使用有机肥料,并注意与化学肥料的配合使用。
6. 病虫害防控病虫害对于老鹰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病虫害防控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 定期巡视茶园,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
- 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 推行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管理,包括轮作、清除杂草等。
7. 防风固沙老鹰茶对于防风固沙要求较高,以下是防风固沙的一些建议: - 在茶园周边种植树木,形成阻挡风沙的屏障。
- 定期修剪树木,保持树冠的形状和密度。
- 建立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对土壤和植株的影响。
8. 收获和加工老鹰茶的收获和加工环节同样重要。
以下是收获和加工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 在茶叶成熟时进行及时采摘,避免过迟或过早。
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一、茶叶基地建设(一)园地选择茶园位于本品种适宜区域,山坡地或丘陵地,坡度在30°以下。
总体要求:无公害茶叶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1、土壤土壤透水蓄水性良好,水源较近,排水良好,呈酸性或微酸性,PH 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土壤含石灰0.2%以下。
2、规划应以水土保护为中心,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统一规划,茶林、农牧区合理布局,道路、水沟、水池、水库统一安排,路旁设沟,园内植树,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道路设置道路设置应路路相通,并尽量利用瘦薄地段建路,因地制宜设置机耕道、工作道、步道。
(二)茶园开垦茶园开垦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
翻垦深度50cm。
坡度15°以上坡地,以等高水平线筑梯坎,梯面宽应大于 1.5m,然后翻垦。
属塾地的,经过深耕平整就可划行种植;生荒地分初,复垦两次。
初垦深度达50cm,深耕后不必整碎土块,以利蓄水。
垦翻时注意不要把草皮翻入底层,以便复垦时清出园外,初垦完毕,就可以进行复垦,复垦深度为25-30cm。
复垦要求敲碎土块,除净柴草根。
切忌把生长密结的草皮块翻入下层,免得杂草腐烂后形成孔洞,影响茶苗根系水肥吸收。
(三)茶树种植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平阳特早茶、乌牛早、龙井43等茶树品种,苗高20cm以上,苗粗3mm以上,达到国家二级苗木。
2、种植时间:秋季种植时间在10--11月,春季种植时间在2-3月。
以秋季种植为好。
3、定植密度:双条栽大行距15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丛茶苗2株,每亩种植茶苗4000-6000株左右。
4、施足基肥植苗行确定后,按植苗行开种植沟,深50cm,宽60cm,种植沟内施足底肥,每667m2(亩)施栏肥或青草等有机肥40-60担,加饼肥100-150公斤,施后覆土。
距种植时间不应少于10d。
5、茶苗移栽根据种植规格,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移植沟或定植穴。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一、移栽种植方式和密度常规生产茶园适宜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
单行条栽:行距1.5米,株距0.33米,每穴种3株,每亩茶园约1333丛,需茶苗4000株左右。
双行条栽:大行距1.5米,小行距0.4米,株距0.33米,每亩约2470丛,每丛2~3株,每亩约需6000株茶苗。
移栽开宽30厘米、深40厘米的沟,沟底施底肥,肥上加土后定植茶苗,定植后要浇1次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每5~7天浇水1次。
每年的11月或3月前后进行移栽。
新定植茶苗要注意浇水,并及时松土,有条件的可行间铺草。
伏旱高温期间要遮阴。
移栽当年不施化肥,旱季浇稀薄的粪水3~5次,第2年可开始施化肥,冬季培土壅根。
二、茶树树冠的管理塑造(一)定型修剪对移栽后的幼龄茶树,要及时定型修剪,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应在离地15cm处定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高档茶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
以后两年均可采取春茶前多采高档茶,后期适度修剪的方法,当年新梢以养为主,采留结合,当树高达70cm左右,树幅达85cm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二)轻修剪龙井茶群体种在本地具有生长力强、分枝多、发芽密的特性,传统的栽培管理没有修剪的习惯,而是采用打顶养蓬、以采代剪、采留结合的方法培养采摘面。
随着技术进步与生产的发展,根据生产茶园采摘批次多的特点,对生产茶园常采用轻修剪措施,目的是刺激茶芽萌发、平整树冠、控制树高、便于采摘。
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一般在春茶采后进行,剪去冠面3~5cm的新梢,阳坡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进行,有利春茶早发和增加名优茶产量,这比传统方法要优越得多。
三、茶园施肥时期和方法:基肥在“立冬”前施,一般都用菜饼或农家肥,每亩开沟施200~300kg,也可用三元复混肥,如“中茶1号”专用肥作基肥,每亩施75kg左右。
现代高效茶叶种植的具体措施和管理方法我国从古代起就是茶叶种植大国,我国最初的茶叶种植是粗放型的,没有引进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在摸索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也未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种植方式以个人经验为基础,没有对气候环境等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不仅种植效率不理想,同时茶叶的品质也难以保证。
一、茶叶高效栽培技术(1)建立高标准茶园。
首先严格挑选茶叶种植地;茶树种植以PH4.5-6.5良好结构的红黄土壤为宜,土壤应当有一定的厚度,坡度25度以内的肥沃土壤,要有充足的水源,交通电力便捷,还要根据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要求检查大气、土壤及水质条件。
其次是统一规划;统一规划要在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因地制宜,对道路进行统一规划,方便后期治理,科学设计道路排灌系统,合理布局茶行和茶园遮阴树。
另外就是表土回沟开垦;已经规划好的茶行上要挖种植沟,先挖掉10-20公分的土挖开放在两种植行之间,之后再挖大约20公分放在土埂,最后,再将底部土心挖松25公分左右,施入基肥之后将心土和基肥混合均匀,再将表土盖回种植沟,剔除石块、树根等杂质,做成种植条行用来种茶。
施入基肥的环节,要以每亩地500公斤有机肥,50公斤磷肥有标准。
(2)茶树定植。
茶树定植首先要挑选肥壮的优良茶苗;另外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栽植时间。
最佳移植期为茶树休眠期,春栽时机是立春到惊蛰时期,秋栽最宜选择寒露、霜降这段时期的小阳春气候,这段时期的土壤湿度和含水量适宜。
填土的过程中,使茶根和土壤紧密结合,加土要保证与茶树基部的泥门持平。
茶苗移栽后应及时浇水,用稻草等将茶苗根部土壤覆盖住,茶苗根部尽量多带土,避免损伤,另外要做好房东抗旱保苗工作。
种植密度决定茶叶产量;通常来说,茶园的种植密度有以下两种:一是单行条种植,行距为150公分,丛距33公分,单亩种植数量约1350丛;二是双行条种植,大行距约150公分,小行距30公分,丛距20公分,单亩约可种植4450丛。
大埔县优质茶叶的高产管理栽培技术“高山云雾出名茶”。
大埔县地处粤东之边陲,群山环抱,峰峦迭嶂,溪河遍布,山青水绿,历史上就有“山中山”之美誉。
山地面积21.5万公顷,境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如何运用优质的栽培技术推动全县茶叶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发展成为农民最注重的问题。
以下介绍茶树高产栽培的技术要领。
一、茶树种植1.茶园建设茶树是多年生作物,茶园必须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带等天然屏障。
坡地种植茶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脊、山顶之间要留有自然植被,减少水、土、肥的流失。
2.茶苗定植采用单条或双条栽(大行距1.5m,小行距33~40cm)方式种植,丛距20~30cm,每丛1~2株,每亩栽苗4000~8000株。
种植茶苗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扶正茶苗,踏实根部土壤,同时浇足定根水,培土壅根,必要时对符合要求的茶苗进行第一定型修剪和行间进行覆盖。
二、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1.茶园的土壤管理其主要包括浅耕除草、深耕改土、间作、铺草、灌溉等。
1.1茶园浅耕除草茶园浅耕,一般是指深度不超过15厘米的耕作。
改善土壤的通气和透水状况,消除茶园的杂草,茶园浅耕除草。
1.2茶园深耕改土新建茶园,若是采用“条状深耕,回填表土”的方法开垦的,要争取在建园后头二、三年完成茶园行间的土壤补耕,1.3茶园间作在低山、丘陵和易受干旱影响地区的新建茶园,一般不应主张间作高杆作物,只能间作矮杆的豆科作物做保肥。
1.4茶园铺草茶园行间铺草,可有效地保持水土和抑制了杂草生长,夏天可降低土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冬天可增加土温减轻茶树冻害。
1.5茶园灌溉茶园在7-27、 9月的干旱季节,能根据茶树的需水情况反时灌溉,是增加夏、秋茶产量和提高其品质的关键措施。
2.茶园施肥茶树在生长发肓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元素,但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又是有限的,且彼此之间还不平衡。
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
茶树是中国传统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其栽培与种植技术对于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1.茶树的选址与土壤要求: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为海拔800-1200米,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的亚热带山地地区。
茶树对土壤要求较高,宜选择酸性土壤,pH值在4.5-6之间,同时具有透气性和保水性。
2.茶树的繁殖方式:茶树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适用于规模较小的茶园,而无性繁殖则适用于大规模的茶园。
常用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嫁接、扦插和压条等。
3.茶树的栽植方法:茶树的栽植包括挖坑、施肥、整地、定植和补栽等环节。
其中,施肥要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进行,一般可以采用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的方法。
4.茶树的管理技术:茶树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和除草等。
其中,修剪是茶园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茶树的生长和产量,同时防止茶树的疾病和虫害。
5.茶树的采摘和加工:茶树一般在3-4年生时开始采摘,采摘期一般从春季到秋季,每年可采摘数次。
采摘后,茶叶要进行加工处理,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和烘干等环节。
总之,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技术方法,才能够获得高品质的茶叶。
茶叶采摘—茶叶的采摘标准茶树栽培管理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茶叶的采摘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茶叶的采摘标准和茶树栽培管理直接关系着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下面将对茶叶的采摘标准和茶树栽培管理进行详细介绍。
**茶叶的采摘标准**- 成熟度:茶叶的采摘时间应该选择在茶树的嫩叶茂盛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进行采摘。
春季茶叶一般在植株叶芽长出至成熟的时候采摘,夏季茶叶以嫩叶为主,秋季则是茶树的第二次生长季,也是茶叶品质较好的季节。
- 采摘时间:茶叶的采摘时间应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免采摘在烈日下,以免伤害茶叶嫩叶。
而且在天气炎热和潮湿的季节,采摘时间更是要避免长时间暴晒。
- 采摘方法:茶叶的采摘应该使用手工采摘的方式,避免使用机械收割器具伤害茶树。
应该选择熟练的采茶工人,采摘过程中要注意茶叶的嫩叶和老叶的区分,避免混采。
- 采摘规格:茶叶的采摘应该从根部将叶子轻轻割下,避免拉扯叶子。
一般来说,采收的茶叶应该保持完整,不应有破损或受伤的情况。
**茶树栽培管理**- 土壤和气候环境:茶树栽培应该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种植。
茶树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同时茶树对湿度的要求也较高,适宜的大气湿度为70%-80%。
- 施肥养护:茶树栽培需要适时适量的施肥,让茶树保持生长良好。
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化肥,但要注意施肥比例和施肥的时间,尽量避免化学残留。
- 病虫害防治:茶树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病虫害的危害,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可以选择使用天然的防病虫方法,如喷洒辣椒水或者草本植物浸提液等。
- 定期修剪:茶树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修剪,保持树冠的通风和透光,促进茶树的茂盛和生长,同时也有助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茶叶的采摘标准和茶树栽培管理是影响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采摘和管理,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
希望茶农和茶叶生产者能够加强对茶叶采摘标准和茶树栽培管理的重视,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一、除草松土:茶园经过4-5个月的雨雪,土壤已经板结,有
的已长出青草,而此时土温较低,因此,在春茶开采前进行茶园除草
松土,有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土温,削除杂草,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
耗,有利于促进春茶的提早萌发。除草松土一般以2月底、3月初进
行,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
二、施催芽肥:施催芽肥时间宜早不宜迟,在离茶树根部15-
20厘米处开沟施入,亩施尿素30-35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或腐熟
栏肥2000-2500公斤,施后覆土。对于不能开沟施肥的茶园,可在
雨天撒施尿素,并用竹竿抖动茶蓬,让肥料掉落入土。
三、修剪:修剪最好是在2月底至惊蛰前完成,最迟不能超过3
月10日。因此时茶树经过一冬的休眠,茎、根贮藏的养分多,修剪
后易恢复,又加上早春气温回升,修剪后长出的枝条不易受冻,劳力
又不紧张,容易掌握。生产茶园一般提倡轻修剪,即一般剪去去年的
秋梢(青梗),留养春、夏梢(红梗),约剪去2一3厘米。如果树冠
受冻的,要根据受冻程度进行修剪,修剪要掌握宁浅勿深,免得剪去
尚能发芽的部分枝条。而对于没有受冻,又采摘名优茶的茶园,为提
早春茶的采摘可改春修剪为春茶结束后修剪。
四、防冻:早春气候异常,气温乍暖乍寒,这种气候条件对茶园
生产高档名优茶极为不利。在早春季节应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预报,提
前作好预防倒春寒的措施。在寒潮预报发布后,对于已萌发芽叶的早
生品种茶园,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以减少冻害损失。在易受冻
害的迎风坡茶园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茶行蓬面,待寒潮过后及
时将覆盖物掀去。茶树遭受冻害后,必须根据受冻情况采取相应的护
理和复壮措施,使茶树尽快恢复树势。
五、清沟排水:春季雨水多,若茶园排水不畅,茶树易受渍害烂
根,造成茶芽迟发、减产。因此要及时开沟排水,清理疏通排水沟,
保证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做到雨停茶园干、不积水。
六、补叶面肥:3月上旬,当气温超过12℃以后,可利用茶树叶片吸
收功能,根外补施肥料,促使茶树提早萌芽,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根外施肥可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多功能营养液“中茶
早”和激素“920”等。
七、防治虫害:春茶采摘期,正值蚜虫、茶毛虫和黑刺粉虱等虫
害发生初期,应抓紧在春分后清明前用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
液进行喷杀防治。
以下信息由爱茶网收集整理于网络: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我国茶叶产量和质量都占世界首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是重要的出口物资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4000
多亩,但由于经营分散、缺乏栽培技术、管理粗放等原因,产量不高,
因此,强化技术投入,实现规模开发,逐步走上茶叶生产、加工、营
销相结合的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努力。
一、茶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
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
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
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
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我
县此气温均在清明前后),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
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
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茶叶
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
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造好茶叶品种和茶园地
茶叶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适应市
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县栽培的品种主要是福鼎
大亮、福云六号等。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新建茶园
是百年大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认真地选择茶园地是获取高产、
稳产的基础,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施工设计,使其实现规模化、
良种化、机械化创造条件。一般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阳光充足、
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能排能灌、集中连片的红壤、黄壤为主。茶
园地确定后,开垦种植时应有利水土保持的原则,15度以上的坡地
应筑水平梯田,梯田宽不能小于165㎝,坡度大于30度以上的陡坡
不宜作茶园,以免水土流失严重,茶树生长不良减产。茶园地不论平
地或梯田都应深耕达70㎝以上。
三、种植技术
1、开定植沟施基肥。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
肥。肥料以含有机质的堆厩肥、饼肥和一定数量的磷肥为好。用量依
土质而异,一般每亩施堆厩肥30-50担或饼肥50-100㎏,骨粉或
过磷酸钾15-25㎏。按茶行设计布局,开定植沟,深宽为20-50厘
米,施入肥料后与土充分拌匀,盖土耙平再按株丛距种植。
2、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一般采用单行条栽(高寒山区茶园),
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以密植密播和培养低矮
型的比较合适。行丛距90㎝×20㎝×25㎝,亩栽茶苗4000-5000株。
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每穴种植2-4株为定,待茶苗成活后根据
茶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留2株即可。栽植完毕即压紧
土壤浇定根水。为防止苗木失水,保证成活,种植时茶苗应剪去部分
枝叶,必要时在高温的旱季还要适当遮荫、浇水抗旱保苗。
四、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茶叶树栽培技术的中心环节,措施包括中耕除草、
施肥、水土保持与灌溉等。
茶叶树行间松土可防止表土水分蒸发,使水渗到土中,增加土
壤空隙,减少水土流失。一般每年春、夏、秋季各进行一次,深度7
-10㎝为宜,茶园“封行”前宜浅耕,“封行”后结合施肥进行。
1、施肥:茶叶树在生长期和多次修剪、采枝叶过程中需要从
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料,因此必须对茶园进行肥料补充,才能获得稳
产、高产。施肥量依据树龄树势,采叶量和土壤条件来决定。幼龄茶
树春夏季结合抗旱以施水肥为主,秋季施基肥。施肥方法以穴施和沟
施为好。采叶茶树所需肥料,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次,一般每
50㎏鲜叶施肥量,氮肥2.0-2.5㎏、磷肥0.5-0.7㎏、钾肥0.5-0.8
㎏。基肥在秋季结合中耕进行,茶树生长活动期2-9月施肥以叶面
喷施为佳。追肥多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等。
2、水土保持。茶园多建在山坡地上,冲刷严重,要建设好排
灌系统,间种绿肥、盖草、培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养分,抑
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
五、树冠管理
为了增强树势,获得高产稳产和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龄,修剪是
一项重要措施。经定型修剪能抑制茶苗顶端优势促进其侧枝和腋芽萌
发,增加有效分枝,扩大树冠,培养强壮的骨干枝。
1、修剪时期。一般以地上部生长相对停止,根系生育处于旺
盛时期进行为宜(秋季9-11月)。
2、修剪程度。两龄茶苗,高度在30㎝以上,开始分枝时,可
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15㎝以上的植株体剪去,三龄苗,
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30-35㎝以上的植株剪去;四龄苗,
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40-45㎝的植株体剪去。
3、修剪方法。第一次用整枝剪,第二、三次可用篱剪。每次
修剪,切口要平整,便于伤口愈合。剪时尽量留下分枝的外侧芽,以
使植株向外侧展。有病害或过于细弱的枝条应当剪去。经三次修剪茶
叶树基本骨架已养成,即可轻采养蓬。预计四年成园后每亩产茶叶
300-400斤,管理方法得当的,还可逐年提高产量。
对树势衰老、萌芽力不强的老茶树,可视树势分别进行重修剪
或台刈,重修剪可在茶树高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剪去,台刈离
地面4-5㎝处全部刈去,时间在春茶前后进行。
六、鲜叶采摘
采摘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既是收获过程,又是管理措施,也是
制茶工艺的开端。合理采摘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采摘不
当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产量、质量和树势。
1、及时采、标准采。各种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不同,大多红、
绿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高级茶原料要求一芽1-2
叶,粗老茶可以一芽4-5叶,采摘时,须根据要求标准及时进行采
摘,否则芽叶粗老,同时也影响下轮茶芽的萌发。
2、留叶采。芽叶是茶树主要的营养器官,采茶与茶树生育相
矛盾,因此采摘茶叶时应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生长较差或更新
后不久的茶树春夏季各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
茶叶采摘后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全发酵、不发酵、半发酵三
种,即为红茶、绿茶、乌龙菜。
七、茶叶树的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对茶叶生产的危害很大,病虫种类很多,目前全国已
发现的约400多种。在生产防治工作中大力提倡以栽培技术、人工、
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
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施用农药,特别是高残毒农药和剧毒农药
应严禁使用。
1、茶叶病害: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危害老叶、枝和果。
防治方法:⑴清园;⑵增施肥料,恢复树势;⑶喷波尔多液。
2、常见茶叶害虫:根结线虫害、茶尺蠖、茶毛虫、长白蚧、
小绿叶蝉、茶叶螨等。
防治方法:根据不同的虫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人工、生
物、化学防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