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数学锐角和钝角的优质课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锐角和钝角的定义。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1. 锐角和钝角的区分。
教学准备:1. 教具:锐角和钝角的图片。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教具,让学生初步感受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2. 向学生介绍锐角和钝角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并掌握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画出自己身边的锐角和钝角,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导入环节,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锐角和钝角的区分和应用。
第二章:锐角和钝角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锐角和钝角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锐角和钝角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锐角和钝角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锐角和钝角的图片。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锐角和钝角的定义。
2. 向学生介绍锐角和钝角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并掌握锐角和钝角的性质。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画出自己身边的锐角和钝角,并观察和描述它们的性质。
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锐角和钝角的性质的应用。
第三章:锐角和钝角的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锐角和钝角的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类能力。
教学重点:1. 锐角和钝角的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类能力。
教学难点:1. 锐角和钝角的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锐角和钝角的图片。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锐角和钝角的性质。
《锐角、钝角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锐角、钝角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锐角和钝角。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锐角和钝角的概念2. 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3. 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滑滑梯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角的认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锐角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锐角的图片,如剪刀、尖角等,让学生观察这些角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锐角的定义:小于90°的角。
(2)钝角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钝角的图片,如滑滑梯、篮球框等,让学生观察这些角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钝角的定义: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
3. 活动探究(1)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一套角度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锐角和钝角,并总结出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
(2)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的锐角可以用来剪纸,滑滑梯的钝角可以让我们滑得更高。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锐角和钝角,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用剪刀剪出锐角和钝角,感受锐角和钝角的不同。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程度。
2. 在下一节课中,检查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学会了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锐角和钝角【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 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及互答等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在情境中抽象出角。
课件展示游乐园图。
师:熟悉的游乐园里有一位老朋友藏起来了,你找到它了吗?(引出角)2.复习角的特点。
集体交流:上一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角,想一想,角的特点有哪些?二、活动感知,认识锐角和钝角1.做一做。
师:伸出你的手,你能用手表示一个小的角吗?直角呢?再大一点的角?2. 画一画。
师:能不能把你刚才用手表示的三个大小不同的角分别画在三张纸上?3. 分一分。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①4个人为一小组,在分类之前,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商量分类方法,在小组内得出统一的分类标准。
②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商量好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完坐好。
(2)小组合作开展活动,教师参与合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纠正。
(3)反馈各小组的分类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分类结果。
①根据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②按照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为一类,比直角大的为一类,比直角小的为一类。
(4)在展示平台上展示分类结果,并把是这样分类的学生请到前面来介绍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各种角的分类情况粘到黑板上。
4. 锐角和钝角的含义。
师:像你们这样根据大小可以把角分成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而像这样的角,叫做钝角,钝角是比直角大的。
揭示课题,板书:锐角和钝角。
5.感知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锐角和钝角教案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锐角和钝角”。
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判断、填空、组合图形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及其与直角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三角板、纸张教学过程:(一)复习新知,做好铺垫。
1、复习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一个折叠的角,把它张开,这是什么?学生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角是怎么组成的?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学生根据要求完成。
出示直角,这是什么?学生根据旧知回答(直角)除了这些角,你还知道哪些角?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角的大小。
利用重叠方式进行比较角的大小出示两组角,一组移动后完全重合,另一组移动后不完全重合,即不相等。
不重合的一组请学生指出那个角大,那个角小。
通过角的回忆和比较,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认知能力,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准备。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座大桥,大家说好不好?电脑出示海杨浦大桥的情景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有角吗?指一指在什么地方?看谁能很快找到?(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再汇报结果。
)你能指出哪些角是直角吗?除了直角外,其它的角叫什么角呢?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出示课题)(三)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老师电脑显示找出的三个角直角、锐角、钝角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是直角?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讲解并示范判断直角的方法。
)利用三角版上的直角和这个角比较:正好重合,说明第一个角是直角。
小组讨论:仿照判断直角的方法来比较一下,其它的两个角与直角有什么不同?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锐角和钝角》教案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角来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角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下怎么样?(出示主题图)师: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啊?师:你知道了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啊?师:你还能找到角吗?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师:出现学生找到的角。
(课件出示)师:小朋友们真棒,你会分类吗?师:请小朋友拿出这张纸,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先仔细观察这些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请选个代表说理由。
1、生分类,师巡回指导2、学生反馈师: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啊?(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师: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3、引出锐角和钝角的含义。
师:小朋友们同意这类分法吗?(边说边画角)师:你认为这类角有什么共同特点?师:数学家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师:那这一类的角呢?师:这样的一类叫做钝角(指着比直角大的角),钝角他比直角大。
这就是角的三兄弟。
4、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象师:现在小朋友们对角的三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吧。
请小朋友们拿出活动角,先表示一个直角,再表示一个锐角。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操作的啊?(张口变得小一点)师:你们变得锐角都是一样的吗?(锐角有无数个)师:现在仍旧用活动角表示一个直角,在此基础上表示一个钝角,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啊?你能变几个钝角啊?师:你发现了什么啊?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1)快速判断(练习九的第二题(2)找生活中的角(3)制作小礼物1、制作材料:小棒6根,直尺4把,各种三角板共8个,图钉2个,彩纸2张,硬纸条4根)师: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
认识锐角和钝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能正确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
难点: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三角板、活动角、各种角的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直角,谁来说说直角有什么特点呀?生:直角是直直的,它等于 90 度。
师:非常棒!那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直角的两个好朋友,锐角和钝角。
(拿出活动角)看,这是什么呀?生:活动角。
师:对啦,那现在老师来变一变这个角。
(慢慢把角变大)同学们看看,现在这个角还是直角吗?生:不是啦。
师:那它比直角大还是小呀?生:大。
师:这种比直角大的角我们就叫钝角。
(板书:钝角)那老师再变一变(慢慢把角变小),现在这个角呢?生:比直角小。
师:对,比直角小的角我们就叫锐角。
(板书:锐角)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里的锐角和钝角吧。
(学生开始寻找并回答)师:那我们怎么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呢?生:可以和直角比一比。
师:非常正确,用直角去比一比,如果比直角小就是锐角,如果比直角大就是钝角。
现在大家来分一分这些角(出示各种角的图片),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活动角,直观地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时,部分学生思维不够开阔,以后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在判断角的类型时,个别学生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锐角和钝角數學教案設計标题:锐角和钝角的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能准确地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锐角和钝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锐角和钝角的概念2. 锐角和钝角的识别方法3. 锐角和钝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直角的知识,然后引入今天的主题——锐角和钝角。
例如,教师可以问:“大家还记得什么是直角吗?那么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又是什么呢?”2. 新知识讲解(25分钟)(1)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师首先解释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锐角是指角度小于90度的角;钝角是指角度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来展示不同类型的角。
(2)锐角和钝角的识别方法教师讲解如何识别锐角和钝角。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从而判断它是锐角还是钝角。
(3)锐角和钝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介绍锐角和钝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结构、家具设计等,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
3. 实践活动(20分钟)教师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并进行记录。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4. 总结与复习(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复习。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练习题,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活动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需要。
以上就是关于“锐角和钝角”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教案——《锐角和钝角》教学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科P37、38二、教学准备1、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活动角,一张白纸、一或几把三角尺2、教师准备三个活动角,一把三角尺、课件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本单元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所用的方法与上学期是一致的,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较,但比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者是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而后者是看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
因此本节课确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学会在直角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判断锐角和钝角。
2、通过作角、画角、拼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
3、培养他们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并逐步喜欢上数学。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已有些了解,但学生了解的程度各有不同,所以在了解起点之后直接让学生创造自己所认为的锐角或钝角。
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分类让学生对锐角、钝角有个初步的直观概念。
然后通过在练习中的画一画,折一折、变一变、拼一拼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的巩固、深化。
最后通过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的锐角、钝角,并欣赏生活中和美术中的锐角、钝角,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了解起点课件出示:角师:这个朋友你还记得吗?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二、创造角,巩固概念(一)创造角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个锐角或钝角,需要的话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以用上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东西。
2、谁愿意来帮老师摆两个角。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有些了解,以谈话形式开始,既能了解学生起点,又能对知识、老师产生亲切感,(二)展示你们看,这些都是小朋友们自己摆的,有没有什么意见?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吗?小结:当肉眼不能判断时,可以用上工具--三角尺。
钝角和锐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钝角和锐角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正确判断角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1. 借助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角,认识角。
2.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钝角和锐角的概念及特征。
2.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正确判断角的类型。
难点:1. 理解钝角和锐角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
2. 熟练使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具:量角器、三角板、图片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学生准备:1. 量角器、三角板。
2. 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2. 提问:这些角有什么特点?环节二:自主探究1. 学生自主尝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钝角和锐角的特点。
环节三:合作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钝角和锐角的特征。
2. 各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四:巩固练习1. 设计一些锐角和钝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并判断。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五:小结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钝角和锐角的特点。
2. 强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些生活中的角,并判断它们的类型。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对钝角和锐角概念的理解及运用量角器的准确性。
3. 收集学生分组讨论的报告,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小学数学教案:《锐角和钝角》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锐角和钝角的定义,能够区分锐角和钝角。
2.培养学生运用角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及区分。
2.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角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角度测量器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板,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直角三角板有几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2.学生回答:直角三角板有一个直角(90度),两个锐角。
(二)探究锐角和钝角1.老师出示PPT,展示锐角和钝角的定义。
锐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角。
钝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
2.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或现象中包含了锐角和钝角呢?学生回答:剪刀、菜刀、书本等。
3.老师引导学生用角度测量器测量一些物体的角度,判断它们是锐角还是钝角。
(三)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的书桌上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分别是锐角和钝角。
请问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案例二:小红在纸上画了一个四边形,其中有一个角是钝角,其他三个角都是锐角。
请问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四)练习题1.老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找出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并记录下来。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测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及区分,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氛围良好。
但在课后作业环节,可能部分学生家长对角度知识不够了解,签字确认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今后教学中可以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锐角和钝角》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7~38页
【教材说明】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
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
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
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
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为了避免学生
在学习中有注意力不集中、懈怠等现象的发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
运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大量的
观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亲自去体验、去探索,激发学习
兴趣,力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锐角和钝角。
2、会画出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重点】辩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角若干袋,剪
刀一把,三角板一个。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套,每人一张练习纸、
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露一手,变个小魔术。这是一张废
弃的纸,我随手就能把它变成一个我们熟悉的老朋友。(折成一个
角)
认识吗?是什么?
2、 谁能说出角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一个顶点、两条边)记得
很扎实。
同学们,今年六一儿童节你们都去哪玩了?(引出游乐场)
老师也带来了一张游乐场的图片(出示课件)
图片中从哪都能找到角。(学生自由说)
3、 出示几个角,在这几个代表角中,有哪几个是我们已经认识的
角?(直角)
那其它角又是什么角,它们的大小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呢?一会老
师把这几个角发到各小组,组内的同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三角
板上的直角与这些角进行比较,按照和直角大小的关系把它们分一下
类,是一类的就放在一起。
二、 新知探究
1、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多找几组,并说分类的理由。)大屏演
示。
2、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有一部分角比直角小(贴图、写字)。
有一部分角比直角大,(贴图、写字)
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红笔写锐角)
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红笔写钝角)。
领读角的名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
3、 教师拿活动角摆角,学生说出是什么角。
4、 小组内互摆互说。
5、 老师这准备了一个角,想让同学们认一下是什么角。(大屏出
示)让学生自由说。
老师强调:当我们无法确定是什么角时,我们该请谁来帮助?(三
角板)当一个角的大小我们用眼睛不能很清楚分辨时,要用三角板的
直角来测量,不能随口说。
6、 如何用三角板快速测量出是什么角呢?我们来看看测量方法。
(大屏演示)
7、 课件出示几个角,让学生快速确定。
8、 再拿活动角摆角。(听老师口令做角,锐角、直角、钝角)
9、 给认识的这三种角排队,按从小到大排。
三、 巩固练习
1、 数角
2、 角的知识的综合习题
四,课堂延伸
1、欣赏图片
2、找生活中的角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和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是锐角
还是钝角的方法。
2、在经历认角、比较角、操作角等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渗透抽象思维
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白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同学们,我以前听陈老师说过:二(1)班的同学是最棒的,很喜欢动脑筋,积极举手
发言,而且回答声音很响亮,对吗?这节课我想来验证一下,行吗?
二、复习引入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角的知识,现在你还记得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画出一个
角?我们还学习了一个特殊的角,叫什么角?怎样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你们学习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另外两种角,好吗?
三、动手分一分
老师这里有很多角,你们可以帮老师把这些角按同类的来分一分吗?试试看,并说说为
什么要这样分?(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汇报)。
四、设疑引题。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很多的物品都有角的。请打开书本P38,认真看图,你在图
上发现哪里有角呢?(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在这些角中,你知道有一个是什么角?你是怎么判断出它是一个直角?那另外两个不是
直角的又是什么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板书)
五、探究新知。
1、展开讨论。
这些角的大小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
“用直角进行比较”的方法)
师:可以小组里面讨论讨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多?(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小结。
3、师:怎样用直角进行比较呢?请看:(课件移动三角板,让学生观察比较角大小的
方法)然后师归纳出:“我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把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板书)
直角锐角钝角
(比直角小)(比直角大)
4、说一说,找一找。
师:在我们教室里面,你能找到锐角和钝角吗?(让学生出位找一找,说一说)
5、举例。(课件)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碰到角,例如:请看(课件出示P37的主题图)这是
我们大家都喜欢去玩的游乐园,你在游乐园里找到哪里有角,这是什么角?
六、实践操作
1、赛一赛。
现在我们来比赛一下,用你手上的东西,看谁最快做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角,并说说你
做的角是什么角?
2、画一画。
角我们可以用物体做出来,那你能不能用笔和直尺在纸上画出来?
试试看,画出一个你喜欢的角,并注上你画的是什么角。(展示作品)
七、练习反馈
1、认真观察第1题,找出图中的角。
2、第2题,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连线)
3、巩固概念。(锐角、钝角)(课件出示)
上图一共有()个角,其中直角有()个,
锐角有()个,钝角有()个。
八、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锐角和钝角)什么叫锐角,什么叫钝角?怎么判断一个角
是锐角还是钝角?
角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平时我们要多多留心观察啊!
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直角锐角钝角
比直角小比直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