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报告Network_3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填空题(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ISO/OSI 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
二、单项选择题(1)在 TCP/IP体系结构中,与 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B )A.主机 - 网络层B. 互联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2)在 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 - 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 C )A.数据链路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会话层三、问答题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
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第 2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一、填空题( 1)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 CSMA/CD 。
( 2)计算机与 10BASE-T 集线器进行连接时, 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 超过 100 米。
在将计算机与 100BASE-TX 集线器进行连接时, 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 100 米。
( 3)非屏蔽双绞线由 4 对导线组成, 10BASE-T 用其中的 2 对进行 数据传输, 100BASE-TX 用其中的 2 对进行数据传输。
二、单项选择题( 1)MAC 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 B )A.内存中 B.网卡上C.硬盘上 D.高速缓冲区( 2)关于以太网中“冲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D ) A. 冲突时由于电缆过长造成的B. 冲突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C. 冲突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D. 是一种正常现象( 3)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 C ) A.必须使用直通 UTP 电缆 B.必须使用交叉 UTP 电缆 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第3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一、填空题(1)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 3 类。
实验7 IPv6技术实验1. 3.5节步骤2中,请思考下面问题:主机加入到组播组中的过程是什么?答:1.通过地址自动配置,主机获得了多播组地址。
2.主机发送MLD多播侦听报告报文给本地链路的路由器。
3.路由器根据报文中的信息,向多播转发表中添加表项,以记录多播组的成员身份。
2. 3.5节步骤3中,仔细观察PC1与RT1之间的交互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为什么报文中的“next header”采用hop-by-hop的选项?答:因为hop-by-hop选项规定该报文的传送路径上每台中间节点都要读取并处理该拓展报头,起到提醒路由器对MLD报文进行深入检查的作用。
2)为什么跳数被限制为1?答:为了将此报文限制在链路本地上。
3)在“Hop-by-Hop”选项中,有一个“Padn”,它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插入两个或多个填充字节,使字段符合对齐要求。
3. 3.5节步骤4中,仔细观察Router Solicitation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在前面的multicast listener report报文中,报文的跳数限制为1,而在这里,同样是主机发给路由器的报文,为什么跳数却采用255?答:接收节点只认为跳数限值是255的报文有效,防止非本链路的设备通过发送路由器宣告来试图干扰通信流。
2)报文中的ICMP选项中的“source link-layer address”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表示发送者的mac地址。
4. 3.5节步骤6中,仔细观察Router Advertisement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Cur hop limit”的含义是什么?答:本网段发出普通报文时的默认跳数限制。
2)报文中“life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发送该报文的路由器作为缺省路由器的生存周期。
3)“reachable 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本链路上所有节点的“可达”状态保持时间。
4)“retransmit 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重传NS报文的时间间隔,用于邻居不可达检测和地址解析。
冗余网络配置实验报告1. 实验背景冗余网络配置是计算机网络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策略,通过冗余的网络设备和链路,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配置冗余网络,测试网络的故障恢复能力和性能表现。
2. 实验目的- 了解冗余网络配置的原理和优势;- 掌握冗余网络的配置方法;- 测试冗余网络的故障恢复时间和性能表现。
3.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4. 实验步骤4.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首先,设计一个包含冗余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选择星型、环形或层次结构等。
确保在拓扑结构中至少存在一条备份链路和备份设备。
4.2 配置网络设备根据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配置网络设备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基本配置信息。
参考实验教材或网络资料,了解如何配置设备。
4.3 测试网络故障恢复时间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模拟主链路或设备故障。
测试冗余网络的故障恢复时间。
记录下网络恢复所需的时间,并观察网络是否正常恢复。
4.4 测试网络性能表现通过工具或命令,测试网络的带宽、延迟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
记录结果,并与单一设备、单一链路的性能进行对比。
5. 实验结果5.1 故障恢复时间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平均故障恢复时间为X秒,备份链路的切换时间为Y秒。
5.2 网络性能表现通过测试工具,得出冗余网络的带宽为A Mbps,延迟为B毫秒,丢包率为C%。
与单一设备、单一链路的性能进行对比可得出如下结论:- 冗余网络具有更高的带宽和较低的延迟;- 冗余网络的丢包率明显低于单一设备或链路。
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冗余网络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冗余网络可以提供更高的网络可用性和容错性,保障网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冗余网络的故障恢复时间较短,性能表现也优于单一设备或链路。
在实际网络设计中,合理配置冗余网络是十分重要的。
7. 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冗余网络配置的重要性和优势。
局域网的构建实验报告局域网的构建实验报告一、引言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指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由同一机构或组织管理的计算机网络。
在现代社会中,局域网已经成为了企业、学校、家庭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的网络形式。
本实验旨在探究局域网的构建过程以及相关的技术细节。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构建原理;2. 熟悉局域网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3. 实践网络拓扑设计和网络安全设置。
三、实验步骤1. 硬件设备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硬件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电脑。
交换机用于连接各台电脑,路由器则用于连接局域网和外部网络。
2.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需求和资源情况,设计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可以选择星型、环形或者树状结构。
在设计拓扑结构时,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3. 硬件连接将电脑、交换机和路由器按照设计好的拓扑结构进行连接。
确保每台电脑都可以通过交换机与其他电脑进行通信,并且路由器能够连接到外部网络。
4. IP地址配置为每台电脑分配唯一的IP地址,确保局域网内的每个设备都能够正确地进行通信。
可以选择手动配置IP地址,也可以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自动分配IP地址。
5. 网络安全设置在局域网中,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可以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来限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此外,还可以使用防火墙来保护局域网内的设备免受外部攻击。
6. 网络测试与故障排除在完成局域网的构建后,进行网络测试以验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可以通过ping命令测试设备之间的连通性,也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外部网站来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如果出现故障,需要仔细排查并解决问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局域网。
在网络测试中,我们发现设备之间可以正常通信,网络连接也稳定可靠。
通过设置访问控制列表和防火墙,我们有效地保护了局域网内的设备安全。
局域网的构建不仅可以提供高效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还可以促进合作和协同工作。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2009 —2010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开课实验室:自动化系年月日年级、专业、班学号姓名成绩实验项目名称指导教师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一、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掌握win2000网络配置的基本步骤;●熟悉和掌握网络管理、网络维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二、实验报告内容:1.arp 命令C:\Documents and Settings\windows>arp -aInterface: 202.203.253.163 --- 0x30002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202.203.253.129 00-e0-fc-1c-95-49 dynamic2. ping命令C:\Documents and Settings\windows>ping Pinging [202.203.160.40]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203.160.40: bytes=32 time<1ms TTL=126Reply from 202.203.160.40: bytes=32 time<1ms TTL=126Reply from 202.203.160.40: bytes=32 time<1ms TTL=126Reply from 202.203.160.40: bytes=32 time<1ms TTL=126Ping statistics for 202.203.160.40: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3. C:\Documents and Settings\windows>ipconfig /allWindows IP ConfigurationHost Name . . . . . . . . . . . . : 448D7A09E5F54C5Primary Dns Suffix . . . . . . . :Node Type . . . . . . . . . . . . : UnknownIP Routing Enabled. . . . . . . . : NoWINS Proxy Enabled. . . . . . . . : NoEthernet adapter 本地连接: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 . :Description . . . . . . . . . . . : Realtek RTL8139 Family PCI Fast Ethe rnet NICPhysical Address. . . . . . . . . : 00-19-21-E5-9D-F7Dhcp Enabled. . . . . . . . . . . : NoIP Address. . . . . . . . . . . . : 202.203.253.163Subnet Mask . . . . . . . . . . . : 255.255.255.192Default Gateway . . . . . . . . . : 202.203.253.129DNS Servers . . . . . . . . . . . : 202.203.160.334. C:\Documents and Settings\windows>nbtstat -c本地连接:Node IpAddress: [202.203.253.163] Scope Id: []NetBIOS Remote Cache Name TableName Type Host Address Life [sec]------------------------------------------------------------WWW-D9627AF7EEF<20> UNIQUE 202.203.253.190 5355. C:\Documents and Settings\windows>net stop messenger没有启动 Messenger 服务。
小型网络搭建实验报告1. 引言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网络结构和原理,我们进行了本次实验,搭建了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小型网络结构,深入理解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掌握网络的基本配置和测试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设置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参数,并通过测试工具对网络进行性能测试和故障排查。
3.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以下设备和工具:- 3台计算机(分别作为服务器、客户端和交换机)- 网线- Windows操作系统- Wireshark网络抓包工具4. 实验步骤和结果4.1 网络搭建首先,我们将交换机与服务器、客户端分别用网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局域网的基本结构。
然后,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参数进行配置。
4.2 配置网络参数我们为服务器分配了IP地址192.168.1.100,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和DNS服务器为192.168.1.1。
对于客户端,我们分配了IP地址192.168.1.101,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和DNS服务器同样为192.168.1.1。
4.3 测试网络连通性通过ping命令,我们测试了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结果显示,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可以相互ping通,网络连通正常。
4.4 性能测试为了测试网络的性能,我们使用了Wireshark工具对数据包进行抓包,并分析了数据包的传输时间、延迟等参数。
通过发送不同大小的数据包,我们得到了网络的带宽和延迟等关键指标。
4.5 故障排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网络故障,例如断网、延迟过高等问题。
我们通过排查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线接口的连接、防火墙等方面,逐步定位并解决了这些问题。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到了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搭建小型网络实验环境深入理解了网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3:利用Ethereal分析HTTP、DNS和FTP
姓名 院系 软件学院 学号
任课教师 李全龙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软件学院三楼机房 实验时间
实验课表现 出勤、表现得分(10) 实验报告 得分(40) 实验总分
操作结果得分(50)
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Ethereal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Ethereal分析各层协议的数据包格式。了解
网络协议实体间进行交互以及报文交换的情况。
实验内容:
1) 学习Ethereal的使用;
2) 利用Ethereal分析HTTP协议;
3) 利用Ethereal分析DNS协议;
4) 利用Ethereal分析FTP协议。
实验要求:(学生对预习要求的回答)(10分) 得分:
简述Ethereal软件的工作原理,包括如何抓取数据包和解析数据包的?自由回答,
不超过200字,否则扣分(8分)。
HTTP1.0和HTTP1.1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分)?
实验过程:
使用Ethereal分析http协议工作过程: (6分)
得分:
抓取访问Web服务器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http协议交互的过程。根据俘获窗口内
容,思考以下问题:
你的浏览器运行的是HTTP1.0,还是HTTP1.1?你所访问的服务器所运行HTTP协议的
版本号是多少?
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指出它能接收何种语言版本的对象?
从服务器向你的浏览器返回的状态代码是多少?
实验结论,以及实验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进一步分析http协议:(6分)
得分:
根据俘获窗口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一个HTTP GET请求的内容,在该请求报文中,是
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
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二个“HTTP GET”请求,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
是:IF-MODIFIED-SINCE?如果有,在该首部行后面跟着的信息是什么?
服务器对第二个HTTP GET请求的响应中的HTTP状态代码是多少?服务器是否明确
返回了文件的内容?请解释。
实验结论,以及实验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利用Ethereal分析DNS协议:(10分)
得分:
根据俘获窗口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定位到DNS查询报文和查询响应报文,这两种报文的发送是基于UDP还是基于TCP
的?
检查DNS查询报文,它是哪一类型的DNS查询?该查询报文中包含“answers”吗?
检查DNS查询响应报文,其中提供了多少个“answers”?每个answers包含哪些内容?
打开的WEB页中包含图片,在获取每一个图片之前,你的主机发出新的DNS查询了
吗?
实验结论,以及实验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利用Ethereal分析FTP协议:(8分)
得分:
根据俘获窗口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在传送数据前是否新开了一个TCP连接?
传送数据时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分别是多少?还是开始建立连接时的端口号
吗?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再次传送数据时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分别是多少?还是第一次传数据时的端口
号吗?由此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以及实验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指导教师评语: 得分: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