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 《一支铅笔的梦想》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51 KB
- 文档页数:6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3.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在第二阶段“习作”中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到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学情分析】本单元出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本单元内容的仅仅是刚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的学生。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本单元,特别是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写出一段语句清楚的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图像化策略的运用,激发孩子合理的大胆想象,呵护他们习作的兴趣。
【教材分析】《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例文描述了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各种梦想。
山坡上、荷塘里、菜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铅笔的梦想在不断变化。
无论铅笔的梦想如何变化,想象始终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
课文的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铅笔与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展开想象要联系事物的特点。
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就是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展开想象。
例文配有插图,对应铅笔的第三个梦想,图上铅笔像细长的豆角一样长在青青的藤上,表现了铅笔实现梦想后的开心与快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习任务单,故事创作纸,手指印画【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猜谜: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打一学习用品)2.现在就让我们请出这位小朋友,“铅笔”,听一听,在它小小的心灵深处藏着怎样的梦想,怎样的愿望呢?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教案目标:通过铅笔的梦想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材准备:1. 铅笔2. 白纸3. 彩色笔、铅笔等绘画工具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一支普通的铅笔,激发学生对于铅笔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 一支铅笔有没有梦想?我们能从铅笔身上看到什么?故事阅读:3. 向学生讲述铅笔的梦想故事,鼓励他们想象一下铅笔的梦想是什么。
铅笔的故事可以是关于一个普通铅笔,有着渴望成为一支优秀画笔的梦想。
在这个故事中,铅笔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挑战自己,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思考探究:4. 阅读故事后,向学生提问:a. 铅笔梦想成为画笔的原因是什么?b. 铅笔是如何实现梦想的?c. 你们有什么梦想?你们会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互动讨论: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方法。
鼓励学生彼此倾听和互相鼓励。
创作实践:6. 让学生用彩色笔、铅笔或其他绘画工具,在白纸上绘画,画出自己的梦想。
学生可以绘制自己未来成为的职业、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等等。
分享展示:7.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梦想。
总结梳理:8. 总结铅笔的故事和学生们的梦想绘画,鼓励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homework:9.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的文章。
可以包括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而采取的行动步骤等。
扩展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写一篇关于这个人物梦想和奋斗的故事。
- 学生还可以用其他媒体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梦想,如演讲、绘画、音乐等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星)
()的芽儿()的花儿
()的豆角()的丝瓜
()的青蛙()的伞
二、用“√”标出下列词语中带波浪线字的正确读音。
(2星)
(shì tì) 抽屉趴着 (bā pā)
(wěi wéi) 伪装船篙 (gāo hāo)
(gāo gǎo) 稿纸萌芽 (mén méng)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星)
1.要在青叶间,长成长长的豆角。
2.运动场上有一根撑竿长长的。
3.这次活动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
四、阅读提升。
(4星)
1.本文的结构是( )。
A.分-总
B.总一分C总一分-总
2.全文一共有()自然段。
第()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
用一个问题引出下文。
第()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告诉我们
铅笔还有很多梦想。
3.发现铅笔的梦想十分有趣,它的梦想主要是( )。
A.一心为自己着想
B.热心帮助别人
五、续写梦想。
(5星)
铅笔七年后梦想是(),它要当(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铅笔十年后梦想是(),它要当(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写作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写作、分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激发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铅笔梦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例文:分析例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
3.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一支铅笔的梦想”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4. 作品分享: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创作出有深意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可选)。
学具:铅笔、纸张、彩色笔(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铅笔梦想的故事,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例文:分析例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模仿。
3.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分享: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板书设计板书一支铅笔的梦想核心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词。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一支铅笔的梦想”的短文。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篇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反应如何。
学生反思:通过写作和分享,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修辞手法,是否能够独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不仅学会写作技巧,更能够激发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一支铅笔的梦想”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故事可以是关于一支铅笔如何渴望被使用,如何梦想成为一幅美丽画作的一部分,或者是如何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慢条斯理”、“鲜嫩”、“孕育”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列提纲,按一定顺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学内容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习作例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慢条斯理”、“鲜嫩”、“孕育”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列提纲,按一定顺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铅笔的梦想具体化。
如何指导学生将想象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 新课学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想象,复述故事。
学习列提纲,写具体。
3. 巩固练习:小组讨论,交流心得。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课题:一支铅笔的梦想提纲:1. 铅笔的梦想2. 梦想的实现3. 梦想的启示七、作业设计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梦想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展示实物:展示一支普通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么一支普通的铅笔,你们觉得它会有梦想吗?它的梦想会是什么?”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注意学习和积累生字词。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一支铅笔的梦想》,让题目与想象故事建立联系,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有趣,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的兴趣。
2.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假如我是一支笔》,进一步感知想象的有趣。
教学内容1.“一主”教材:《一支铅笔的梦想》。
2.《新主题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笔》。
教学过程一、“一主”教材学习(一)“‘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二)“‘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1.板书“梦想”,谈话导入。
指名谈一谈自己的梦想。
2.揭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铅笔也有梦想,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
(板书)3.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用“______”画出铅笔的梦想。
4.交流汇报。
5.交流讨论:铅笔和这些梦想有什么关联?6.指名汇报。
(列图表,对比总结:想象的自然、合理)7.学习文章的写作支架。
二、以文带文(一)“以文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二)“以文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过渡:想象有时候是自然的、合理的;想象有时候也是神奇的、不可思意的。
1.自学提示:自主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假如我是一支笔》,用“______”画出想象神奇的语句。
2.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的写作支架。
三、读写联动(一)“读写联动”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二)“读写联动”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名言过渡:想象,这是种特质。
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法国] 狄德罗1.放飞想象:如果你是一支铅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梦想?2.交流汇报。
3.妙笔生花:仿照两篇文章的写作框架(二选一),写一写。
一支铅笔的梦想
教材分析:
《一只铅笔的梦想》这篇例文描述了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各种梦想。
山坡上、荷塘里、花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铅笔的梦想在不断变化。
无论铅笔的梦想如何变化,想象始终围绕着铅笔的梦想展开。
课文的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铅笔与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展开想象要联系事物的特点。
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就是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展开想象。
课文配有插图,对应铅笔的第三个梦想,图上铅笔像细长的豆角一样长在青青的藤上,表现铅笔实现梦想后的开心与快乐。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在阅读与交流中发现想象要联系事物去想的特点,体会想象的自然、合理。
3、能仿照课文形式,说一说铅笔还有哪些梦想。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与交流中发现想象要联系事物去想的特点体会想象的自然、合理。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语言形式,联系事物特点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单元主题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奇妙的想象世界,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来体会想象的奇妙。
2、指名读自述
我是一只小铅笔,住在一个叫做抽屉的房子里,抽屉里面太黑了,一点都不好玩,我真想出去看看......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实现这个梦想么?
3、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愿意吗?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习作例文《一只铅笔的梦想》。
二、预测想象内容
根据题目预测文章内容
同学们,一只铅笔有了梦想......他会想些什么?咦,你怎么知道?
看来你预习的很认真,所以提炼信息的速度快看来他想帮助更多的人听起来真快乐呀......
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找找答案吧。
三、自由读文章,提炼信息,完成填空
1、初读文章,提炼信息
请自由朗读习作例文,找一找铅笔的梦想是什么?用横线画出相关信息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2、指名回答,完成填空铅笔的梦想到哪去做什么
心情怎么样
第一个梦想溜出教室到山坡上萌出芽儿开出花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二个梦想跳进荷塘里为小鱼虾撑伞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三个梦想躲到菜园里长成豆角;装成丝瓜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四个梦想来到小溪边当船篙;当木筏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五个梦想跑到运动场上
当撑杆;当标枪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四、对比阅读,发现规律——联系事物的特点想象
1、初步体会想象的快乐
体会读了小铅笔的梦想,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铅笔的梦想到哪去做什么心情怎么样
第一个梦想
第二个梦想
第三个梦想
第四个梦想
第五个梦想
这句话出现了五次,重复写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强调它的快乐
来到山坡、荷塘菜园里的小铅笔还寂寞么?
看来,在想象的世界里,任何快乐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吧。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2、根据插图了解细长的特点
这篇文章的插图也挺好玩的,我们来观察小铅笔的表情和动作,猜一猜,小铅笔们在想什么呢?荡来荡去真好玩
我有个问题,菜园里什么菜都有,为什么小铅笔不变成西红柿、土豆,而是想变成豆角和丝瓜呢?
因为他们都是细长的。
(看来想象也可以联系事物的特点去想)
关注旁批的内容,这也是读书获取信息的方法。
3、强化理解,总结规律
小铅笔的第五个梦想,是跑到运动场上,为小松鼠当撑杆,想为小猴子当标枪。
他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他的身体是细长的,可以起这样的作用。
是呀,撑杆、标枪、豆角、丝瓜、船篙和铅笔都是细长的,他们有共同的特点,所以我们读起来会觉得这样的想象自然、合理。
这是一种想象的方法,叫做联系事物特点想象。
(板贴)
4、拓展延伸,理解规律
其实在《小真的长头发》里,也用了联系事物特点想象的方法,你能举个例子么?
头发长的长,长到钓线,套牛,形似;头发烫起来变成鸟窝,形似;头发打上泡沫变成冰激凌,形似。
五、发现语言形式,仿写梦想
1、默读课文,发现形式
默读文章2-6段,找一找文章相同的地方。
第......个梦想,是-----------。
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2、仿说练习
每一段都用了这样的句式,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请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
第---个梦想,是-------。
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3、请你放飞想象的翅膀,写写铅笔的其他梦想,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句式
要注意联系事物的特点去想象哦。
4、学生练写
5、全班交流,点评
出示要求,先小组交流点评,再全班交流六、拓展仿说《一
__________ 的梦想》
我们今天学习了联系事物特点去想象的方法,一支铅笔串联出了很多细长的事物,我们用其他形状的东西,也能想象出一大串有趣的梦想,敢不敢再挑战一下?
出示题目:一个--------- 的梦想
想一想,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七、总结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想象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能力,如果想象是一个思维百宝箱,今天,我们今天往里面添加了一种工具,就是,联系事物特点去想象,你学会了吗?(画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