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6下一代互联网络的组网实验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496.79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packettracer的ipv6路由配置实验教学设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IPv4地址资源日益紧张,IPv6技术成为了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IPv6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本文基于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设计了一系列IPv6路由配置实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IPv6协议的特点和应用,掌握IPv6路由配置的基本方法。
一、实验教学设计思路本实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目的和内容通过本实验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IPv6协议的基本特点和应用,掌握IPv6路由配置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上实现IPv6路由配置和通信。
2. 实验环境和工具本实验教学采用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作为实验环境,通过模拟不同的IPv6网络拓扑结构和配置路由器,让学生掌握IPv6路由配置的基本方法。
3. 实验步骤和操作本实验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IPv6地址的配置和管理通过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学生将能够了解IPv6地址的基本格式和规则,掌握IPv6地址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2)IPv6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学生将学习如何在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上配置IPv6路由器,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等。
(3)IPv6网络拓扑的搭建和测试通过模拟不同的IPv6网络拓扑结构,学生将学习如何在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上测试IPv6网络的连通性和性能。
4. 实验评估和总结通过实验评估和总结,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IPv6协议的特点和应用,掌握IPv6路由配置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应用IPv6技术。
二、实验教学设计实施过程1. 实验环境和工具的准备本实验教学采用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作为实验环境,需要提前安装好Packet Tracer软件,并配置好相关的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
基于IPv6的校园网构建引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网络,并且数据量不断增加。
传统的IPv4协议由于地址资源有限,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因此,IPv6作为下一代IP协议应运而生。
IPv6拥有更多的地址空间,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校园网构建。
本文将介绍基于IPv6的校园网构建方法。
校园网构建概述在构建基于IPv6的校园网之前,需要明确构建的目标和需求。
校园网的目标是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通信和信息共享的平台。
校园网的需求包括: - 全校师生都能够接入校园网; - 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和高速的网络速度; - 支持各类网络应用,如在线学习、科研、视频会议等; - 提供安全保障,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IPv6地址分配在构建基于IPv6的校园网时,首先需要进行IPv6地址分配。
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地址空间巨大。
因此,在分配IPv6地址时可以为每个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不再需要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AT)。
校园网管理员需要获取一个IPv6地址段,并按照层次化的方式进行分配。
例如,可以使用前缀为2001:db8:0:1::/64进行校园网的划分,其中每个子网可以使用64位的子网前缀。
网络设备准备为了支持基于IPv6的校园网构建,需要更新和升级网络设备。
现代的网络设备一般都支持IPv6协议,因此,需要确保校园网中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都具备IPv6功能。
此外,还需要确保校园网中使用的网关设备支持IPv6协议,并能实现IPv6地址的转换和路由功能。
网络拓扑设计在进行基于IPv6的校园网构建时,需要先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决定了网络设备的布局和连接方式,直接影响校园网的性能和可靠性。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总线型等。
在设计网络拓扑时,要考虑校园网规模、布线成本、故障恢复能力等因素。
网络安全策略在基于IPv6的校园网构建中,网络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IPv4与IPv6网络互连的探讨与实现摘要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IPv4由于地址不足,将不能满足未来用户的需求。
而IPv6的出现,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
所以研究从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加快整个过渡过程就是当前的首要之急,便于对整个IPv6网络进行部署。
目前使用的IP 协议版本IPv4 正面临着IP 地址即将耗尽等问题,IETF 从1995 年开始,着手研究开发下一代IP 协议,即IPv6。
IPv6 具有长达128 位的地址空间,能为日后分配更多的IP地址。
为了能让IPv4到IPv6平滑过渡,前人已经研究出了多种隧道技术,大致上可以分为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网络地址翻译技术。
而在这里,我们对GRE隧道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IPv4;IPv6;GRE;隧道技术1 IPv4与IPv61.1 IPv4现状Internet 的起源是由ARPANET于1968 年开始进行研究的, 当时的研究者们为了给ARPANET建立一个标准的网络通信协议而开发出了一种IP协议,即IPv4协议。
但是当时IP协议的开发者认为ARPANET 的网络个数不会超过数十个, 因此他们只将IP 协议的地址长度设定为32个二进制数位,其中前8 位标识网络, 其余24 位标识主机。
然而随着ARPANET日益膨胀,IP协议的开发者认识到原先设想的网络个数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
1.2 IPv6概念IPv6 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一种用来替代IPv4 的新协议。
IPv6 将现有的IPv4 地址长度扩大4 倍,即当前由的32bit 扩充到128bit,可以提供3.4E+38 个地址,这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IP 地址短缺的严重问题。
IPv6 地址采用16 进制的表示方法,将128bit 分为8 组,分得的每组为16bit,用4 个16 进制数表示,分组之间用“:”隔开,每组中最前面的0 可以省略,但每组必须有一个数。
43农业信息化基于IPv6/IPv4双协议栈模式的网络设计与实现引言2012年2月,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批复河南省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
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是示范省项目的重要环节,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是全省农村信息资源统一发布和展示的窗口。
互联网络是综合平台的信息基础设施,向IPv6网络过渡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IP地址枯竭、分配不均和骨干网路由表膨胀等阻碍互联网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
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的基础网络时,考虑兼容性前瞻性,提供IPv4和IPv6共存的网络环境,为各种应用系统和服务提供双协议支撑平台,保障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安全可靠运行。
1 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网络建设原则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依托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已经实现了IPv4网络的全覆盖,拥有用户主机近800台,是河南农业大学校园网的组成部分。
在已有网络基础上建设平台网络,建设目标如下:(1)按照CNGI示范网络驻地网建设总体需要和规定技术要求,建设IPv6网络,兼容IPv4,主机数达到600个以上。
(2)驻地网使用IPv6协议接入CNGI国家主干车银超 余 华 郑 光 孙昌霞(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网。
(3)为接入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使用户主机灵活接入CNGI。
(4)为CNGI开展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试验、产业化及农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试验环境和技术支撑。
(5)在应用方面,建设必要的IPv6内容资源,部署基于IPv6的DNS、WWW、FTP等服务,供用户使用。
在选择综合组网技术时,要重点考虑下列因素:(1)兼容性。
在建设IPv6网络时,不影响已有IPv4网络的运行,兼顾原有的IPv4应用和资源。
(2)扩展性。
组网技术能支持网络平滑升级到IPv6,能为将来更进一步的扩展、扩容与升级预留充分的空间。
(3)性能与安全。
在带宽、易用、安全、可靠、管理等方面应比原有网络有提升。
IPv6路由技术的分析与实现一、IPv6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的意义:1.IPv6背景:随着互联网商业化不断深入发展、网络规模持续膨胀和新型网络应用需求不断增长,目前互联网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地址空间匮乏:带宽瓶颈制约:网络安全漏洞多;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互联互通监管困难:新业务不易开展,难以实现创收的赢利模式;移动性支持有限,难以满足3G网络发展需求等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给下一代网络服务搭建具有更高性能、更高质量、更加可靠与安全、经济与开放的舞台,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Internet Engineer Task Force)提出了IPv6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初,IETF开始“下一代网络互连协议”(IPng)的研究.至1995年9月正式形成IPv6的核心协议。
IPV6协议最显著的特征是通过采用128位的地址替代IPv4的32位地址来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地址容量。
除此之外,IPV6协议在服务质量、移动性、整体吞吐量等方面具有比IPV4协议更好的特性,而采用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比现有互联网更具扩展性,更安全,且更容易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和更多类型的服务,IPv6也是三网融合的唯一“纽带”。
正如业内专家指出的:“建设基于IPv6的下~代网络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
从全局观点看,IPv6也许是比3G更为重要的一次机遇。
”2.研究的意义:根本意义:解决IPv4地址的短缺●以IPv4为核心技术的Internet获得巨大成功,促使IP技术广泛应用,从而产生对IP地址的巨大需求●但IPv4地址资源紧张直接限制了IP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移动IP和宽带技术的发展要求更多的IP地址CIDR, VLSM , NAT, 混合地址等技术只能暂时缓解IPv4地址紧张,但无法根本解决地址问题二.配置IS-IS IPv6的基本功能示例1.●如图所示:●路由器RouterA、RouterB、RouterC和RouterD属于同一自治系统,所有路由器已使用了IPv6能力,要求他们之间通过IS-IS协议达到IPv6网络互连的目的。
第27卷第5期V ol 127 N o 15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 al o f Chang chun N ormal University (N atural Science )2008年10月Oct.2008简析下一代互联网———IPv6狄 婧,王出航(长春师范学院网络中心,吉林长春 130032)[摘 要]以IP 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已经兴起,开展相关的网络技术和业务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业界的热点。
本文介绍了IPv 6的特点,以及地址分配、网络安全、路由选择等关键技术,并对相关的业务和应用的发展予以了展望。
[关键词]IP V6;地址分配;网络安全;路由[中图分类号]T 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08)05-0049-04[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狄 婧(),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网络中心助教,从事软件工程研究。
Internet 的成功促进了IP 网的大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未来的网络将是基于IP 技术的网络。
随着IP 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IPv4协议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地址空间耗尽、路由表爆炸等。
同时IP 应用的扩展对IP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Internet 上多媒体信息传播、移动用户的网络接入等,都为I P 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空间。
1 IPv6产生的历史背景传统的IP ,即IPv4(IP version 4)定义IP 地址的长度为32bit 。
Internet 上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或多个)32bit 的IP 地址。
32bit 的地址在D ARP A 时代的互联网络看来还是足够使用的,同时网络地址的分类(A 、B 、C 、D 、E 类)和提取也提高了路由的效率。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I nternet 的设计者们没有想到今天Internet 会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更没有预测到今天Internet 因为规模的迅速扩大而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