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4
自然资源学教学大纲《自然资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2008二、课程名称:自然资源学 (Natural Resources)三、学分、学时:2学分; 32学时四、教学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自然地理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自然资源学》是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是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开发利用方向、途径与研究方法。
具体包括:介绍自然资源的科学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学习、研究自然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土地、气候、水、生物、海洋、矿产等六大基本自然资源为中心,分别介绍各类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途径与对策;提出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开发和区域资源经济综合开发两大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自然资源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为将来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作打好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学的研究第二章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土地管理第三章气候资源气候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点主要气候资源要素及其测算气候资源的分析与评价中国的气候资源与区划第四章水资源概述水资源分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城市水资源问题水能资源第五章生物资源概述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动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第六章海洋资源概述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环境污染与保护第七章矿产资源概述成矿作用和区域矿产分布规律世界主要地质构造单元与矿产资源分布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形势和开发战略中国矿产资源各论第八章综论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开发区域资源综合开发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授课时,将各类资源的实物照片和图片做成多媒体,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增强授课效果。
膀文化传播系地理教育专业膇《自然资源学概论》课程(030119)教学大纲蚇执笔人:李芬蚃审查人:孙尧奎膁系主任:王传武肂一、课程基本信息袃课程中文名称:自然资源学概论腿课程代码:030119螅学分与学时: 2 33莄课程性质:选修节授课对象:专科地理教育专业羀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螆《自然资源学概论》是地理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内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途径及研究方法。
它的目的任务是研究自然资源这个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蒃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注意吸取国内外自然资源学发展的新成果,立足解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全球自然资源态势,自然资源的本质、可得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自然资源的经济问题、评价、资源安全等,掌握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蚁三、学时安排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袇章节袅内容肁学时莁一蚅第一章自然资源和资源稀缺的性质羃2 薀二袇第二章自然资源问题螆2 肂三罿第三章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蚇2 螈四蒄第四章人类在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蚃3 莈五薅第五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环境影响薂3 肂六膈第六章自然资源伦理蚆2袈4 羅七蒂第七章自然资源经济问题肃第八章自然资源评价蚈八蕿3 羁第九章自然资源保护莀4 蒅九蒆第十章资源安全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荿十薆第十一章中国土地、水、矿产、生物、海洋、旅游资源薄8 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螀合计肀33 薈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蚂第一章自然资源与自然稀缺的本质蒃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为什么稀缺。
袀基本要求:莅1、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含义。
肅2、使学生理解:全球和区域水平上自然资源稀缺的本质。
袂3、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
薀重点与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含义。
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膃主要内容:莂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肇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薈二、自然资源的类型薅第二节自然资源的性质螁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螇二、自然资源的性质莅第三节自然稀缺的本质蚄一、全球性自然资源稀缺的本质膀二、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本质薇第四节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莇一、悲观派与乐观派二、新马尔萨斯主义与丰饶论之争螂第二章自然资源问题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当今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1、《山海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有关矿产资源的记述。
2、自然资源学: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3、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集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4、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应的因素:〔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应量;〔3〕其他用途的竞争;〔4〕科学技术的发展;〔5〕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6〕交通条件的改善;〔7〕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
5、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6、报酬递减原理: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到达一点,在此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或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负数。
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总量大,类型多;〔2〕人均资源量少;〔3〕空间分布不均;〔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可观。
8、面临自然资源的挑战:〔1〕矿产资源:a供应保障程度不足,b需求压力持续增大;〔2〕耕地资源:a随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持续增长,b耕地在不断减少;〔3〕水资源:a严重短缺,b浪费严重;〔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a土地退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盐碱化和潜育化,耕地生产力下降〕,b环境污染,c生态功能降低;〔5〕资源承载力不足。
9、经济决策的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如何分配。
10、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3)一项重要的国家岁入化为乌有,(4)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5)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11、采矿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1〕切断蓄水层;〔2〕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及蓄水层水质恶化;〔3〕改变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和分布,水位下降;〔4〕影响地下水补给。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自然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自然资源学有所了解。
首先,自然资源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按照来源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而非再生资源则包括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
按照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如风能、太阳能等,而不可再生资源则是指一旦使用就无法再生的资源,如煤炭、石油等。
其次,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匀性,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其次,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不同,这决定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再次,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可能会引发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最后,自然资源的利用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针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原则,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考虑到未来世代的需要,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其次,要实行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的多功能性和综合利用价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再次,要实行保护优先的原则,即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要实行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获取、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希望本文对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自然资源学》教学大纲Natural Resources(212009)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是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开发利用方向、途径与研究方法。
具体包括:自然资源的科学概念、分类和特点,自然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土地、气候、水、生物、海洋、矿产等六大基本自然资源;各类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途径与对策;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和区域资源经济综合开发。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自然资源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把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素养,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资源经济综合开发结合起来研究。
同时,亦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将来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作打好基础。
3、使用对象大学本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
4、基本教学要求掌握自然资源的科学概念、分类、特点,了解自然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土地、气候、水、生物、海洋、矿产及旅游等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与对策;掌握资源开发和区域资源经济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要求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自然地理学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的功能和特性,认识了解自然资源学的研究目的、任务与主要内容以及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一)国土资源及其分类(二)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的关系二、自然资源的概念(一)较早的定义(二)《辞海》中的定义(三)联合国有关文献中的定义(四)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五)理解自然资源概念应注意的问题三、自然资源的分类(一)传统的分类,即按自然因素在经济部门的地位来划分(二)按自然环境要素划分(三)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四、自然资源的功能与特性(一)自然资源的主要功能(二)自然资源的特性第二节自然资源的研究一、自然资源的研究目的、任务与主要内容(一)资源调查(二)资源评价(三)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四)资源管理(五)资源立法二、自然资源的理论基础(一)自然资源学发展历程(二)现代资源学研究的三大趋向(三)自然资源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三、自然资源的研究方法(一)自然资源的评价(二)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四、地理(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资源信息系统(二)地理(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复习思考题】1、何谓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涵义包括那几个方面?2、说明自然资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