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

王宝莹(2009020805)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绵延几千年而不曾间断,是中国文化灿烂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民族文化艺术宝库所做的最大贡献。伴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闲暇时间的不断增长,探索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休闲观念,对于培养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休闲意识、养成健康的休闲行为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总结传统文化中与休闲有关的观点,以期为丰富我国现阶段的休闲理论做出贡献。

引言

休闲既是生命活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演进,产生了许多的休闲方式,这些休闲方式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中国的古籍中,丰富地记载着人们的休闲生活,,从老子、孔子到司马迁,从陶渊明到李白,到几乎所有古代诗人、作家,都写过与休闲有关的诗句和不朽篇章,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休闲的国度,休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因此,深入挖掘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点和休闲意识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1. 中国传统养生学中的休闲观

中国传统的休闲观念最早与养生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恶,或者说在更早的时期养生与休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关养生的记载,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周易》中关于“阴阳”思想的认识和生命的阐述:在“人”这一生命体中,“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神”依赖于“形”,珍视生命,首先珍视的是人的肉体生命,养生首先是养护有形的身体,同时,“神”对“形”有支配作用,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养神”是养生的根本是生命的根本”,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养生包括“养形”和“养神”两个方面,但更看重“养神”的重要意义。《黄帝内经》谈到的养生思想也与今天的休闲类似:“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可见,劳动过后的休闲是养生的根本,只有良好的休息,才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人才可以不生病,从而延年益寿。《内经·素问·山古天真论》也谈到了与休闲密切相关的养生观念,一方面要做到保守精神的恬淡虚静,心灵安宁而不恐惧,精气内持,故真气从之,邪气不能加害,是以疾病无从产生,另一方面,少私寡欲,形体适度劳作但不使之疲倦。中国的传统养生中的休闲观念,强调的是讲究却病延年的方法(房中术),做到既不劳神、劳形,又能延年益寿,从而使生命处于一种闲雅、自由、轻松的状态,这与我们今天所谈到的“休闲”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2.中国儒、道哲学思想中的休闲观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休闲哲学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部分,最足以说明孔子休闲思想的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在孔子的一生中,他四处奔波讲学,不求名利,与他的休闲观念中的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心境密不可分,是他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反映,这种价值观是中国古代文人所向往的享

受快乐人生的独有方式。而到了孟子那里,这种休闲观念又有了更新的认识,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可见孟子人为通过一定的努力,人可以达到自我超越的境界,这种境界的人是可以做到天人合一,与自然融为一体。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儒家的休闲观,它将修身养性、完善德行作为一种手段,从而追求一种“涅槃”境界。

道家的休闲观念,在创始人老子的观点和著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既与西方近代哲学的集大成者让·雅克·卢梭相同,那就是:回归自然,讲究事物应该顺着本然、原来的状态、既没有外在力量的控制,也没有自我意识的主宰。所以老子提倡“绝圣去智”、“绝学无忧”,同时他又主张消除贪欲、消除对外物的执着,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这种休闲观念是老子时代的产物,与孔子的休闲观念不同之处就在于,实现的手段不同,但是目的都是达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境界。后继者庄子对老子的思想进一步发展,认为,人生的自由的首要条件在于打破精神束缚,把自己在世俗生活中解脱出来,,超越一切依赖和束缚,达到一种“无待”状态。所以道家的休闲观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3.中国佛教文化中的休闲观

佛教在中国能发展,并在魏晋南北朝时达到鼎盛,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六祖”慧能对佛教教义的部分改变,所以慧能被称为“禅宗”,而他所提倡的“随缘人生”,其实也是一种休闲观念,实际上就是顺应自然,让一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用天皇道悟的话说,就是“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求尽凡心,别无圣解。佛教休闲观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里面可见一斑,一首禅诗这样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这确实是一种休闲状态,回到自然,一切随缘。禅宗不但向往自然而然更向往自由。在禅语中,“自由”就是“解脱”。所谓“解脱,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而尘累就是世俗生活的牵绊,摆脱了生活牵累就是自由境界。可以说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智慧,它能使人摆脱生存困境,消除各种不良情绪,让人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与西方休闲观的差异

中国的休闲观念使我们世界观的一种独特派生物,使我们中国人生活哲学的一种现实体现,我们强调生活的“静态”讲究安逸和洒脱,而西方人的休闲方式和观念是以“动为主。我们的养生术、气功,太极拳全部是以静制动,强调呼吸吐纳来控制肢体的协调,而西方人的休闲方式却与我们截然相反,他们不讲究静态,而是强调以动为主。西方人的滑板、旱冰鞋与我们的慢慢踱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以休闲获取心灵的沐浴,西方人则喜好获取感官的刺激,我们对于物质世界保守坎坷以后,特别要持一休闲的心态到精神世界中取得补偿,更为西方人所不解。所以,有人就中西休闲做了比喻后说:”西方古代娱乐生活,恰似耀眼,炽热的太阳,振奋着人们的精神,给予人们奋发的力量。而中国古代的娱乐生活,则像温柔慈祥的月亮,守护着人们恬静、和谐的梦,抚慰着人们那宽仁、宏大的心灵。

小结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休闲观念以及与休闲相关的观点,对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今天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振兴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何晓明,余冬林.中国文化概述[A].杨建波.大学语文[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