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176.11 KB
- 文档页数:2
浅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论文摘要: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统筹安排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深化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及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围绕培育优秀技能人才这一根本目标,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环境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构建校企对接的、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与时俱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1.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继续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深化师生对核心价值体系和校训的认同,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以及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
2.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培育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为导向,以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为依托,以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证,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建设为抓手,以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为特色,按照“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来进行,遵循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为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摘要:本文通过综述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分析了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提出了如何科学有序地推进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与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它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
高职院校具有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双重身份,作为科学文化与职业技能的传播主体,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凸显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基地,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国人提及并重视,它是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新的文化产物,具有高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才得以明确提出并有不同的诠释。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笔者认为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大学校园及其中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的一种文化气息、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应该囊括人类的智慧与文化的精华,也应该囊括学校的各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
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的各个环节,既有隐性的表现,又有显性的表现,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内,在创新中发展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既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在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有属性的同时,还具有其独特的内涵。
努力建设高职校园和谐文化培育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建设校园和谐文化。
因此,探讨高职院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和谐文化高技能人才全面发展作为已占据中国高校“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其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问题已成为我国和谐大学文化建设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它不仅直接关系着我国和谐大学文化和整个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成败,而且影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高职院校加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一)有利于消除高职校园文化系统中的不和谐因素高职院校要顺利实现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本体功能和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功能,必须着力打造校园和谐文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不和谐因素,致使学生不能健康、全面地成长。
例如,偏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精神文化建设;狭隘地认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是资金缺乏、设备匮乏,在办学过程中把工作重心放在筹集资金修高楼、添置仪器设备、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忽视或淡化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办学理念的更新;脱离自身实际将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定位“高移化”,盲目“克隆”或“微缩”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认为没有必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技能人才培养整体工程中来操作实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系统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不和谐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保证,导致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有知识无文化、有学识无见识、有科学精神无人文精神、有技术技能无远大理想、有个人追求无团队意识。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消除高职校园文化系统中的不和谐因素,加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
(二)有利于培育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成长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头脑,整合并引领其价值观念系统、政治思想道德情感,正确协调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与困惑,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德性与技能、科学素质与文化素质、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注重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诚信观念、团队精神与人际关系。
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校园文化对促进学校管理具有重要的积极功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认识偏差、积淀不深、重视不足等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建设校园文化,建立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加以推广和实施。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建设一、校园文化的含义校园文化研究源于组织文化的兴起。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管理学界认为日本企业的成功在于重视传统伦理的应用,如忠诚、仁义、感恩、友善、责任等伦理观融入日常管理当中。
这种比较引发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后来,组织文化研究应用于教育研究界。
什么是组织文化?一般认为,组织文化就是以组织成员共同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核心的行为方式体系。
实际上,组织文化的研究是把组织管理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倡导一种更重视人性和人文的新型管理方式。
基于对组织文化的理解,本文认为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累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关于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校园文化是组织文化理论在学校中的具体化,反映了学校管理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
现代科学管理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实现管理目标的首要途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才是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校园文化重视学校成员值观的培育,实际上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价值取向,它不但强调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也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需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使学校与师生员工在精神上高度认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校文化重视人、关注人、塑造人的人本取向,它的本质意义和最高价值在于学校成员的发展,它的这种目标与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与组织文化一样,校园文化在管理中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主要有:第一,边界功能。
组织文化可以起到心理和行为的边界作用,显现组织成员的行为特色,使其区别于其他组织。
各高职院校通过塑造自身的校园文化,秉承不同的办学理念,形成各自的学校教学和管理风格,呈现千姿百态的特色。
浅谈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的形成摘要:本文围绕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形成的关系,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通过分析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探讨如何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良好学风形成农业类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要完成这一主要任务,一个首要条件是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教学、科研、生活、育人环境,尤其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园地,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
它即是学校发展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前提。
1 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形成的关系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内化形成并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中的“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其核心层是观念文化,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观念,以及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教风等。
作为一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既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其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其特有的职业特征、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