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方都市报》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 格式:pdf
- 大小:195.04 KB
- 文档页数:2
《南方都市报》编排风格特色分析新闻1301 邓妍方作为南中国一份旗帜性媒体,《南方都市报》拒绝平庸,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并且以简洁大气的模块化版式贴合读者需求,厚题薄文,图片“夺人”,紧紧抓住读者视线,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以下具体从版面整体风格、版面基本设定以及常用版式类型等几个方面,结合《南方都市报》图片材料,对《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特色进行分析。
一、厚报分叠,化繁为简南方都市报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每天出版A、B、C、D等叠。
A叠通常包括要闻、本地新闻、区域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等板块,有若干个版面; B 叠通常包括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板块; C叠、D叠则通常分别是专刊、副刊板块。
以下为2015年1月9日南都所有板块:分叠有利于分门归类,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这样,一来便于读者各取所需,如喜欢新闻者看新闻叠,喜欢副刊者看副刊叠;二来,就是读者想要阅读多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一叠一叠地逐个翻阅,免得胡子眉毛一起抓而手忙脚乱;三来,也方便办报者自己编辑出版。
这几叠报纸结构合理、分工清晰,满足了现代都市各类人群的不同追求和欲望。
二、版面整体风格——“纯净”西风东渐,中国的都市报排版设计等收到影响并自发改革。
2008年9月,《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全面启动了改版计划并重新定位了经济板块。
都市报性质的南都,版面“纯净”,简洁大方、舒朗透气、清新简约,图片的集中使用使得版面活泼,贴近群众阅读心理。
一眼扫过,南都的基本色为报头的“红底黄字”、主要内容的黑白灰三色,用色简单明了。
各版(除广告版面)信息传达直接精准,无复杂元素阻碍视线。
这主要得益于各版去除纹饰、题花等阻碍视线顺畅流动的修饰,使用纤细清秀的水线或“无形线条”;并且加大留白技巧的运用,营造视觉“透气”效果,让版面恢复自由呼吸;标题精炼,指意明确;彩版适当地使用色彩,避免花哨。
最“花哨”的基本为每日头版,由于图片、文本信息量丰富,加上红底黄字的报头,头版给人的视觉冲击最为强烈。
新闻标题中的语言使用艺术浅析作者:陈雪儿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则好的新闻要有吸引人注意力的事实内容和鲜明的思想,更要有一条好的标题,才能激发读者去进一步阅读新闻内容。
因此,新闻标题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语言的发展,新闻标题在语言方面也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色。
本文通过例子,具体从词语运用和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新闻标题的语言,以便加深对新闻标题的认知。
关键词:新闻;标题;语言一、新闻标题的词语运用新闻,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能否实现传递信息的目的,这与新闻标题的词语运用是分不开的。
如何从词语方面抓住读者的眼球呢?(一)精心选用词语新闻标题一般都是一句高度浓缩的话,而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话题;二是表述。
话题就是新闻中主要的人或事物,表述就是新闻中主要讲述内容。
对于话题来说,因为要遵循真实性,这个部分无法进行选择。
但从表述来说,我们可以精心选择动词、富有形象色彩的词语或者是数词来使新闻标题更生动形象。
比如,《公平秤能否真姓“公”》,采用拟人化的词语“姓”,引发读者的思考,简单明了地揭示了校秤员要公平这一新闻内涵。
(二)精心考虑句式不同的句式对于新闻标题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标题适宜选择主谓句式、动词短语构成的句式、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式等。
对于主谓句式来说,主谓句包括主位和述位这两个内容,所以向读者传达的意思就比较完整。
比如,《“海龙11000”潜水器2000米级海试成功》,让人看到一目了然。
对于动词短语构成的句式来说,标题动态更强,增加真切感。
对于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式来说,标题更突出名词,传达了特殊的含义。
(三)精心运用修辞格新闻标题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运用修辞格等一些手法,可以增加标题语言的生动性,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
比如,借代的使用,《“金鸡”报喜,“百花”争艳》中,“金鸡”和“百花”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点也不陌生的,它们在这个标题中代表着我国电影届的“金鸡”和“百花”两个奖项,这样写既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又传达出了我国电影事业蒸蒸日上的好消息。
《南方都市报》编排风格特色分析新闻1301 邓妍方作为南中国一份旗帜性媒体,《南方都市报》拒绝平庸,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并且以简洁大气的模块化版式贴合读者需求,厚题薄文,图片“夺人”,紧紧抓住读者视线,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以下具体从版面整体风格、版面基本设定以及常用版式类型等几个方面,结合《南方都市报》图片材料,对《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特色进行分析。
一、厚报分叠,化繁为简南方都市报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每天出版A、B、C、D等叠。
A叠通常包括要闻、本地新闻、区域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等板块,有若干个版面; B 叠通常包括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板块; C叠、D叠则通常分别是专刊、副刊板块。
以下为2015年1月9日南都所有板块:分叠有利于分门归类,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这样,一来便于读者各取所需,如喜欢新闻者看新闻叠,喜欢副刊者看副刊叠;二来,就是读者想要阅读多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一叠一叠地逐个翻阅,免得胡子眉毛一起抓而手忙脚乱;三来,也方便办报者自己编辑出版。
这几叠报纸结构合理、分工清晰,满足了现代都市各类人群的不同追求和欲望。
二、版面整体风格——“纯净”西风东渐,中国的都市报排版设计等收到影响并自发改革。
2008年9月,《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全面启动了改版计划并重新定位了经济板块。
都市报性质的南都,版面“纯净”,简洁大方、舒朗透气、清新简约,图片的集中使用使得版面活泼,贴近群众阅读心理。
一眼扫过,南都的基本色为报头的“红底黄字”、主要内容的黑白灰三色,用色简单明了。
各版(除广告版面)信息传达直接精准,无复杂元素阻碍视线。
这主要得益于各版去除纹饰、题花等阻碍视线顺畅流动的修饰,使用纤细清秀的水线或“无形线条”;并且加大留白技巧的运用,营造视觉“透气”效果,让版面恢复自由呼吸;标题精炼,指意明确;彩版适当地使用色彩,避免花哨。
最“花哨”的基本为每日头版,由于图片、文本信息量丰富,加上红底黄字的报头,头版给人的视觉冲击最为强烈。
都市报深度报道现状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李翩影【摘要】本文选取了《南方都市报》2021 年至2021 年3 月底的深度报道,在大量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考察法,对《南都》近三年呈现的深度报道特点、现状等展开具体研究,着重考查了其舆论监督功能。
以期对当下都市报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深度报道《南方都市报》异地监督写作风格一、深度报道的界定深度报道在我国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模糊概念,至今没有明晰的定义和一致的衡量标准。
通过对比中外学者的定义,可归结出几点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衡量标准:1、篇幅上,深度报道应该是相对长篇幅的,有详尽的报道、剖析、挖掘。
2、是否追寻“深刻”“全面”是衡量报道深度的关键元素,具体在对事件深层原因、利益纠葛、制度、文化、背景等进行足够深入的探究。
3、目的是迫近真相,接近本真。
是否揭示了某些深层东西,是否告知了受众应知而未知之物。
4、选题上,绝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富有争议选题或关乎公共利益、很有难度的。
5、深度报道的结尾一定是经过多方求证后得出某种推论,这种结果不一定具有某种是非对错,但绝不是人云亦云、就事说事的浅层停留。
由此,我们可以尝试定义:深度报道即追寻着“深刻”“全面”,以“迫近真相,接近本真”为目的,选题上关乎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报道题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调查性报道,一是解释性报道。
二、《南方都市报》及其“深度”情结深度报道历来是报纸赢取受众的法宝,尤其是在商业化大潮中深受新媒体冲击和同质化的竞争影响,更使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深度报道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目标。
作为其中翘楚,《南都》自2021 年开辟“深度”专版以来,即以高密度、高质量、几近100%的原创大获赞誉。
但是,由于各种“新闻禁令”和编辑内部压力,对比2021 年,近三年的《南都》深度报道都有哪些变化呢?1、版面变动A 版已很难找到“深度” 栏目,“深度”版面被转移到了报纸的后半部分,比如S 叠/G 叠。
75语言研究浅析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杜江帆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摘要:网络新闻目前已经成为人们阅读新闻的主要来源。
被誉为新闻报道“点睛之笔”的新闻标题,也成为网络新闻中的较高关注点。
网络新闻标题能否发挥作用的核心在于语言组织是否有特色,因此本文直接定位于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研究,着重从词语运用、修辞运用、句法运用和表现运用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标题;语言特色一、网络新闻标题的词语运用特色词语运用是网络新闻标题的首要核心元素,也是网络新闻标题的基础元素。
如何更加有效地捕捉到读者的眼球,提高点击率,词语的运用就越来越成为当下网络新闻制作的关注点。
(一)词语运用力求新意1.仿照原词新用仿造原词新用就是在对已有的词语的模仿者中创造出一个新词,新词在发音或意义上与原词相近。
新词往往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理,这种心理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探究意识去阅读和接受网络新闻标题,如:(1)不必以“穷人的名义”撑衡水中学模式(中国网2017年4月16日)例(1)中,“穷人的名义”模仿的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改编而成的。
(2)考核验收别成了“考喝宴收”(红网2007年12月27日)例(2)标题中,作者找到了一个与原词读音完全相同的新词生动巧妙的概括了个人观点,讲述了不少单位在领导考核验收期间,因害怕招待不周而影响了考核成绩,于是杯筹交错,大摆酒宴,影响恶劣。
这一改编,可谓语言凝练,概括精确,还具有一定趣味性。
2.熟语生用熟语生用是指在网络新闻标题中,所出现的人们熟知的词语意义并非原义,而是一种在当今社会特定环境下赋予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概念,如“老司机”、“打酱油”、“洪荒之力”等,这些熟语展现出的新义,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激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
例如:(3)精准脱贫用“洪荒之力”补小康短板(新华社2016年12月22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因为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接受采访时的“我已用了洪荒之力”而引发舆论热潮。
优秀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1. 引言1.1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新闻标题在报道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新闻内容的门面,也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第一要素。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可以让读者一眼就能明白新闻的主题,从而快速获取信息。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和提炼。
读者在浏览新闻时,通常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来决定是否继续往下阅读,一个简洁明了的标题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新闻的主题,提高阅读效率。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导向。
好的新闻标题应当准确地反映新闻的核心内容,引导读者关注重点,避免误解和歧义。
新闻标题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关键。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一个引人入胜的新闻标题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阅读欲望,提升阅读体验。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的关注度。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曝光度和传播力,更可以提升媒体的品牌形象和读者的忠诚度。
在撰写新闻标题时,务必注重其重要性,力求做到精准、吸引和鲜明。
1.2 新闻标题的吸引力新闻标题的吸引力是新闻标题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兴趣,促使他们点击阅读整篇文章。
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标题能够让读者在众多信息中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并决定是否继续阅读下去。
吸引力强的新闻标题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点击量和阅读量,为新闻报道带来更多的曝光和传播。
新闻标题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标题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一个与众不同的新闻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他们感到好奇和惊喜。
其次是标题的短小精悍,简洁明了的标题更容易被读者记住和引发兴趣。
新闻标题要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内容,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的主要信息。
标题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或情感共鸣,让他们对新闻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并愿意进一步深入了解。
2. 正文2.1 新闻标题的简洁性新闻标题的简洁性是新闻标题的重要特点之一。
优秀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摘要】优秀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简洁明了、吸引人眼球、具有新颖性、富有表现力和利于传播和扩散等方面。
简洁明了的标题能够一目了然地传达信息内容,吸引人眼球的标题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与好奇心,具有新颖性的标题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富有表现力的标题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事件,利于传播和扩散的标题能够让消息快速传播开来。
优秀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是其精炼的文字表达和精准的信息传递,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并且快速传播,让新闻内容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报道。
【关键词】优秀新闻标题、语言特点、概述、简洁明了、吸引人眼球、具有新颖性、富有表现力、利于传播和扩散、总结1. 引言1.1 概述优秀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新闻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第一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新闻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促使他们进一步阅读整篇报道,同时也可以让新闻更易传播和扩散。
优秀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主要包括简洁明了、吸引人眼球、具有新颖性、富有表现力以及利于传播和扩散。
简洁明了的标题能够在几个词中精准传达新闻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
吸引人眼球的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们产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具有新颖性的标题能够让读者觉得新奇有趣,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富有表现力的标题能够让新闻更加生动鲜活,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利于传播和扩散的标题能够让新闻在社交平台等渠道上更易被分享和传阅,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优秀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对于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简洁明了优秀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简洁明了。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应该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新闻的要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简洁的标题通常是由几个词或短语组成,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词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这样的标题往往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记忆,也更有利于新闻的传播和扩散。
简洁明了的新闻标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他们对新闻内容产生兴趣。
简洁的标题也有利于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因为人们在阅读新闻标题时往往只花费几秒钟的时间。
《南方都市报》广告价值分析报告姓名:尉川川学号:T00814030一、《南方都市报》作为报纸媒体的特性概述与其他报纸媒体一样,《南方都市报》具有如下特性:1、记录性:在谈到今天的报纸媒体的特性时,不可忽视电波媒体,由于电波媒体,报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作为报纸媒体特色的记录性逐渐地增强了,即使在今天,可以说报纸具有的解说性、指导性的作用要远远优越于电视、广播的电波媒体。
2、报道性:报纸与电波媒体不同,可以更正确、更详细地报道一条新闻,这种报纸具有的报道性,广告可以充分地加以活用。
有新闻性的适时的广告也是报纸广告的一大特色。
3、稳定性:报纸配送地域明确,以定期订阅者为主要对象,可以说是报纸是最有计划性的稳定的媒体。
报纸媒体具有的稳定性,在媒体的选择上,显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4、权威性:《每日新闻》“报纸广告之日”的评论里曾这样评论道:广告确实是处于泛滥状态。
但是其中最具权威的广告仍然是“报纸广告”。
同样的标题在具权威的报纸的报纸广告中使用,更大的信赖就在预期中被读者接受了。
报纸被认为最适合做企业广告,提高企业形象,选择信赖度高的媒体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里报纸媒体的记录性和权威性是很重要的理由。
5、灵活性:报纸按照报道的量和广告的量可增段、增页,在其量上是占优势的。
虽然不能像杂志那样自由,但还是可以根据广告主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在期望时间里刊登多则广告。
另外,在广告制作方面,报纸广告速度较快。
报纸广告制作成本与电视等其他媒体广告相比也是比较便宜的。
二、《南方都市报》简述1、品牌介绍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系列报之一,正式创刊于1997年,是面向中国最富庶的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
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为办报理念,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为口号,南方都市报深入城市生活,引领时代风尚,紧追经济热点,捕捉大众焦点,以娴熟到位的专题策划见长,以高度浓缩的信息含量见长。
南方都市报主打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并相继在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建立分站。
自媒体时代主流新闻媒体的标题和语言特点作者:刘希瑶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年第03期【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信息的文眼,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标题都直接影响读者对信息的选择和接收,尤其是在信息泛滥的快阅读时代,新媒体标题能否直接抓住读者眼球成了各个媒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粉丝数量和阅读量在媒体中均为前列的党报《人民日报》以及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的新媒体标题进行分析,以总结自媒体时代标题的新特点,同时对语言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媒体;新闻标题;语言特点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801. 《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媒体平台简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于2013年1月1日正式运行,于2012年7月发布了第一条微博内容,人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喉舌,在融媒体背景下,主动打破固有格局,与新媒体相结合,摇身一变成为报纸、微博、微信、客户端四位一体的多渠道传播的全媒体,完成了华丽转型。
目前,《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达到1343万,头、次条平均阅读数均过10万+。
微博的粉丝数量超过了1.2亿,影响力长期居于媒体榜首。
《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每日推送内容涉及国内外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生活服务、健康常识等诸多方面,微博和微信平台除了固定板块“新闻早班车”和“夜读”外,其他时间会分时段推送社会热点、快讯、时事新闻等,其中还有一些不定时固定版块“人民锐评”,以及微博固定版块“你好,明天”都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由于推送内容真实、及时、丰富,同时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并力求以更具亲和力的语言风格进行内容传播,所以其发布信息的阅读量和转发量长期居高不下。
《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创办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运行,目前活跃粉丝数超过158万人,头条平均阅读量超过9万,次头条平均阅读量超过8万,位列微信公众号媒体部门11位,都市报类第一名。
浅析《南方都市报》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作者:曾丽红侯秀菊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8期【摘要】新闻标题被誉为文章的眼睛,是编辑记者水平的体现,在新闻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南方都市报》其新闻标题以权威性、准确性、服务性、实用性著称。
本文试从语法、音韵、修辞三方面来分析《南方都市报》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南方都市报》新闻标题语言特色新闻标题即新闻的题目,通常位于正文之前,以大于正文的字号,用精炼的词语,对新闻主题进行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是新闻中心思想最精确、最抽象、最集中的凝练和展示。
①新闻标题不仅是新闻事实的浓缩与结晶,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认识与评价,是新闻价值的集中体现。
②好的新闻标题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眼球,起到“导读”、“导思”的良好作用,使新闻大为增色。
反之,平淡无奇的新闻标题则会削弱读者的阅读兴趣,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有时甚至埋没了一些重要的新闻报道。
③在媒介竞争激烈的今天,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新闻的竞争更多变成了新闻标题的竞争。
《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标题大都以口语和白话为主,质朴平实、明白晓畅却不乏生动活泼。
本文将从语法、音韵、修辞三个方面来分析《南方都市报》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一、《南方都市报》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新闻标题不仅要遵循其制作原则和规律,更要概事达意体现文章的精髓,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而实现新闻传递信息的价值。
④本文主要从词语选择和句式安排两个方面来分析《南方都市报》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一)新闻标题词语的选择《南方都市报》制作新闻标题时,恰当选用词语,使新闻标题既言简意赅、生动活泼,又能有新意,其新闻标题的词语选择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巧用动词传神动词是现代汉语中最具活力的词语,是使新闻标题动起来、活起来的制胜法宝,因而常用于新闻标题之中。
代表委员开微博只被“粉”不“粉”人“粉”也是一个动词,是“fans”的中文音译“粉丝”的活用,表示关注或支持某人。
浅谈《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特色中文摘要:自20世纪中叶始,报纸这一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就不断面临着来自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的激烈竞争, 这些竞争给报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变化。
其中,尤以60年代开始的报纸与电视的竞争对报纸标题制作影响最大。
面对电视时效性强、形象性强和善于做现场报道等优势,严肃报纸必须加强深度报道。
但是,深度报道往往要出现冗长而抽象的文字和数字,令绝大多数读者望而生畏。
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耐心,读者往往很难读完全篇。
聪明的《南方周末》把力气使在了刀刃上,大量使用新闻小标题来应对读者快速获取大量信息的要求,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又提高了新闻的易读性,从而既适应了读者生活的快节奏,又使新闻更具竞争力。
本文从新闻小标题的定义和作用出发,就《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色和制作中体现的鲜明的个性特色进行初步地探讨,并结合《南方周末》中的具体题例进行简要地分析,期望能为现代新闻改革提供一点具体的实践方法,为现代新闻标题制作提出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特色;表现形式;制作On the Features of Subtitles in Nanfang WeeklyAbstract: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newspaper as a traditional mass media has been facing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gainst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as well as the Internet, which make a powerfu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s. The deep result of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newspaper and television is readily discernible in the 60‟s, and it has sparked great changes in the writing of news titles. So it is essential for serious newspapers to cover the news intensively and extensively because of the superiority of TV programs with immediacy, symbolization on the spot. However, the deep coverage inevitably results in some tedious and abstract words or numbers, which is so boring to most readers that they may not be patient enough to finish the whole report. Nanfang Weekly managed the embossing situation well, large amountsof subtitles are employed to meet the readers' needs for the latest information, so as to increase the legibility and save the readers‟ time. That makes the news coverag e more competitive in this rapidly changing world. Starting with the defini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subtitl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alysis about the variety of the news subtitles in represent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features in writing. Furthermore, it also can put forward some guiding principles to promote the journalistic reform and improve the writing style of news subtitles by demonstrating some advisable examples in Nanfang Weekly.Key words: Nanfang Weekly; subtitles; feature; representation; writing目录引言 (1)一、新闻小标题的定义和作用 (2)(一)新闻小标题的定义 (2)(二)新闻小标题的作用 (3)1、概括评论新闻内容 (3)2、分清层次 (3)3、检索新闻 (4)4、补充新闻主标题 (4)5、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4)6、调节美化版面 (5)二、《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表现形式 (5)(一)叙述归纳式 (5)(二)评论分析式 (6)(三)引语式 (7)(四)描绘抒情式 (8)(五)悬念启迪式 (8)(六)日记式 (9)(七)对比式 (10)(八)并列式 (10)(九)花絮式 (10)(十)派生式 (11)(十一)组合式 (12)三、《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制作特色 (12)(一)《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文字特色 (12)(二)《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内容特色 (14)(三)《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形式特色 (16)(四)《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风格特色 (17)1、小标题标示深度报道的脉络 (17)2、小标题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 (19)四、结论 (21)注释 (23)参考文献 (24)浅谈《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特色引言:提起《南方周末》,全国超百万的报纸读者都会脱口而出:“一纸风行二十年”。
深圳杨武事件报道评析2012年11月8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女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隔壁未敢出声》的报道。
该报道除导语部分外共分为“贫穷家庭飞来横祸,他害怕被打马上躲进杂物间不敢出声”、“亲耳听见妻子被奸,他听到隔壁传来床的晃动声和呻吟声”、“一小时后终于报警,他拨通110后小声说‘我老婆被强奸了’”、“妻子失魂自杀未遂,他不堪行凶者家属威胁去派出所撤诉”、“围观者说”、“对话”、“案情进展,警方案犯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7个部分。
报道的的主要内容是:31岁的安徽阜阳人杨武与妻子王娟(均为化名)在深圳宝安区西乡街道租房开了间修电器的小店。
2011年10月23日晚,杨武的同乡、西乡街道社区治安联防队员杨喜利来到他们家,毒打并强奸了王娟。
杨武出于恐惧,在杨喜利对妻子施暴的过程中始终躲在杂物间,未出来制止,事后报警,遭行凶者家属威胁后又去派出所撤诉。
从结构上来分析这篇报道,它的层次分明、全文布局有序,且重点突出了王娟受害的过程以及丈夫杨武的表现。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篇报道主要采用了叙述的表现手法讲述了新闻事件,对杨喜利对王娟施暴的过程采用了现场描写,对事件的两个主人翁王娟和杨武均有或多或少的细节描写。
从新闻语言上看,这篇报道语言虽然简洁明了,却带有大量记者个人的私人情绪,有失客观和公正,最终导致了错误的舆论导向。
这篇报道中还引用了记者与杨武的对话,杨武自我评价为“世界上最窝囊和最没用的丈夫”,记者则称“你太懦弱了!”著名记者柴静针对这篇报道写道:在对话中,记者对这个在妻子被强奸时没有出来施救的男人说“你太懦弱”这话实不该说。
在采访中,我们常不免以自已经验揣度别人,评判别人,纠正别人。
忘了问为什么是这个人在这个事件中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当中因果,我们了解多少?“你太懦弱”,一个记者登载在报纸上的直接判断,象刺一样扎在人心里。
自《南方都市报》率先对此事件进行报道后,各路媒体蜂拥而至,“他们从杨武家狭小的卷帘门直闯而入,将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围堵得满满当当。
关于南方都市报与新快报版面编辑风格的对比09本新闻班刘亚欣409120132在对比两种报纸的编辑风格前,首先介绍下《南方都市报》和《新快报》。
《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属系列报之一,创刊于1997年,是面向我国的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的群众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四开,平均每天出报100版以上,日均发行量已达175万份,是在广东省内发行量最大的4开日报。
《南方都市报》读者中,25-44岁的中青年读者合计占78%,社会精英阶层和白领读者比例为59%,他们构成了《南方都市报》读者的主体。
这些人群通常年富力强,消费欲望和购买力均较强,是绝大多数消费市场中的主流消费群体。
而《新快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1998年3月创刊,是国内第一份实现全彩印的大型综合性日报,日均4开36版。
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新锐的办报理念与鲜明的编辑风格为特色,强调新闻与资讯的实用性。
版面设计新颖,视觉冲击力强,引领市场潮流,提供全方位资讯。
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要销售市场,核心读者是社会中最具活力和消费能力的白领和中产阶层。
在这里主要是对比2011年10月7号的两版报纸要闻版即第一版版面和同样的新闻头条的不同处理方式。
版面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和内容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首先他们在版面设计上各有风格。
(以下几点是对两则报纸的整体风格的对比)在版面风格方面:《南方都市报》浓墨重彩,而《新快报》版面清新简约大方,色彩比较清淡。
在报头方面:《南方都市报》报名颜色是黄色的,那个“报字”是个繁体字,加了红色的底纹,显得庄重,惹眼。
《新快报》以蓝绿色为底色,字体颜色为白色,看起来简单舒服。
在图片的颜色处理方式:《南方都市报》头条新闻图片色彩鲜艳,比较活波。
《新快报》头版都是大图片,色调偏冷,显得严肃在版面的编辑方式看出:两者报纸在对待广告的态度不同。
南都在版面,广告暂居一半甚至以上版面的实例,时有发生。
甚至专门一版作为地产广告。
广告作为一家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南都在创作广告业绩方面在中国的广告业曾创下过辉煌。
阐述都市报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阐述都市报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导读:都市报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 .,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社会,它既强化了新闻价值的可接受性、唤起读者的注意,又是新闻报道的要求。
三、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的发展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语言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语言是逐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摘要】报刊语言是报刊信息传播不可或缺的载体,都市报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以及语言本身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我国报刊行业的发展目前状况,深入地分析了都市报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
【关键词】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在大众传媒中,报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媒介渠道。
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以及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所颁布的法规政策等,均需要借助于报纸的力量且以报纸为媒介来进行传递和宣传,并且审美娱乐与普及科技文化也离不开报纸的参与。
作为新闻传媒语言,其不但密切关系到文化审美功能、国民素质功能以及宣传报道功能的具体实现,同时直接体现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层次。
随着报刊语言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渗透,研究都市报纸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一、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作为使用最广的交际工具的语言形式,口语在各个人类活动的领域得以应用。
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分往往所涉及到的互相关联的概念有两个,也就是言语与媒体交际的表现风格、言语交际的媒介。
本文主要对口语化的报刊语言表现风格进行探讨。
对于“口语化”的概念,Raible认为无论是通过书面语媒介还是口语媒介所展现出的“口语化”风格,其主要特征均为语言上与内容上的“简介”,而日常朋友之间的“闲聊”或者随意交谈则是“口语化”的典型风格。
口语化不但是使用现代词汇,更为重要的是涉及到一系列因素诸如语势、语气、语流和语序在内的口语化的语句结构规律。
将口语成分应用在报刊中能够将毫无约束感的话语氛围创造出来,能够给人带来亲切感,言简意赅也是口语的优势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最大的信息量予以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