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审计理论与实务》是会计专业硕士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学习了相关经济理论和会计类课程之后开设的课程。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定位于会计专业硕士,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领域较高层次的、侧重提升管理潜力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掌握审计实际操作技能,并把这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实习运用到实际工作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去。
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学时安排,采取课堂授课、案例分析、调研等相结合方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完成相关的学习、调研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研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课程考核:闭卷考试,与教学计划一致;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课上考勤占30%,依据考勤记录;作业占30%,依据交作业情况;课上讨论占40%,依据课上讨论记录。
期末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闭卷笔答,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题的分值掌握在40分左右;综合能力测试题的分值掌握在60分左右.60分为及格.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七、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第一篇审计理论篇第一章审计环境一、基本要求明确对审计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影响机理。
二、授课方法讲授、研讨。
三、教学内容(一)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1。
政治环境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影响2。
经济环境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影响3。
社会环境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影响4。
技术环境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影响5.审计需求理论的国际研究成果(二)行业环境对审计供给的影响1.审计的基本属性2.审计职业发展的行业环境分析(三)审计理论研究对审计发展的影响1.审计理论研究的发展2。
审计理论结构研究四、重点难点行业环境对审计供给的影响,行业趋势分析。
五、思考与讨论审计环境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如何?怎样通过改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第二章审计目标一、基本要求理解审计目标的动态性及其制定的依据.二、授课方法讲授、研讨。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讲义1. 引言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是财务学、管理学和法律学交叉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讲义主要介绍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审计的理论和实践。
2. 审计概述2.1 审计定义审计是指独立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的过程。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独立意见,增加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主要目标包括评估企业风险、检查内部控制、评估会计估计和判断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
2.3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包括计划和组织审计工作、评估风险、测试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核实、形成审计意见等步骤。
3. 高级审计理论3.1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主要包括公正性、独立性、专业谨慎等。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包括测试内部控制、对财务报表进行抽样检查、对关键风险进行分析等。
3.3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误判的风险。
主要包括对财务报表错误的风险、对内部控制的误判风险和对会计估计的误判风险。
3.4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收集的所有相关证据和资料。
包括财务会计记录、会计分录、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文件等。
4. 高级审计实务4.1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4.2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实施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测试。
4.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审计师对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包括对企业经营环境、内部控制和会计估计的风险进行评估。
4.4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对审计工作的总结和意见的书面表达。
主要包括审计师的鉴定意见、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评价等。
5. 高级审计案例分析5.1 案例一:XX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以一个具体企业的财务报表为案例,介绍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操作和分析方法。
《审计理论与实务》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审计理论与实务总学时数:64(理论课学时数:48 实践课学时数:24)学分数:4适用专业:10级财务管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性质:专业课课程的任务:《审计理论与实务》是为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延伸课程,也是财会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应该必备的一门知识。
《审计理论与实务》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构成会计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以我国最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及《企业所得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个人所得税法》等内容为依据,既有审计理论的阐述,又有审计实务的讲析,成为会计、审计专门人才必修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审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树立从事会计工作的法制观念;明确执业规范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评价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审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技能要求: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审计技术方法;善于使用多种媒体教材。
在学习中应有重点、有选择地使用好本课程的教学材料。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能够参加并通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
四、教学条件(师资、设备和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六、教学方法1、面授辅导《审计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审计理论与实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基本技术方法,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面授辅导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针对面授辅导课的教学,给任课教师的建议如下:(1)在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应对比讲授、联系实际讲解。
《审计实务》教学提纲审计实务教学提纲一、教学目标与任务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理论和方法,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审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熟悉审计程序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熟悉审计报告的写作和呈现。
2.教学任务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如下:-深入理解审计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原则;-学习掌握常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研究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审计问题的能力;-进行实际的审计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编写规范准确的审计报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审计理论-审计的定义、目的和职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审计师的责任和独立性;-审计的阶段和程序;-审计报告的要素和格式。
(2)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获取和评价;-审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3)实际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典型案例的应用分析;-学生自选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小组讨论和报告。
2.教学方法(1)授课方法-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和讲解审计理论和方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共同探讨和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频演示: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审计相关的实际案例,提供视觉化、场景化的学习体验。
(2)实践教学-审计实操: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审计操作,模拟真实的审计过程,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外出实习:安排学生到审计事务所、企业或组织进行实习,亲身参与真实的审计工作,提升实践水平。
三、教材与参考资料1.主要教材-《审计学原理与实务》,主编:邵红主,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审计基础》,主编:黄杰,出版社:中国审计出版社。
2.参考资料-《现代审计》,主编:陈云霄,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审计导论》,主编:黄杰,出版社:中国审计出版社;-《审计职业理论与实务》,主编:邵红主,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要求: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是关于高级审计基本理论与高级审计实务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职业会计硕士理解民间审计基本理论体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及其运用,以及如何在特殊领域或特殊行业中运用审计基本理论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本课程首先要求职业会计硕士从审计环境出发,理解民间审计的起源、需求与供给以及监管等问题。
在这一大的审计环境下,理解审计理论结构框架,以及这一结构框架内关于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规范、审计基本方法、审计报告、审计责任的基本理论。
其次,本课程要求职业会计硕士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最后,本课程要求职业会计硕士理解IPO审计,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特殊行业审计等一些审计专题的重点及特点,以及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和趋势。
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篇”着重于审计基本理论体系。
审计是适应社会经济环境需求而产生的,审计师是这一服务的供给者。
由于审计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需要对审计的需求与供给进行管制。
在这一大的审计环境下,本课程的第一部分继续探讨审计理论结构框架。
这一结构框架由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规范、审计基本方法、审计报告和审计责任组成。
第二部分“实务篇”着重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目前已经在国际性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实施的先进审计方法。
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不同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有不同的名称,但其基本原理一致。
这一新的审计方法强调:审计风险和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可分割。
威胁企业的风险也是审计风险的来源。
因此,有效的审计需要对企业所处的行业、战略目标和计划、竞争优势的来源、影响企业的目标的实现的关键环节和剩余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
这一观点对于风险的认识要比传统的基于审计风险模型,从而着重于会计报表的结果和相关认定的风险观念要深入、广泛的多。
沈阳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中文课程名称:审计理论与实务英文课程名称: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课程代码:05M4I 课程类别:方向任选课学分:2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8 案例学时:8第一主讲人:李平第二主讲人: 第三主讲人:一、课程简介(包括课程描述,教学目标)《审计理论与实务》是一门会计学的专业课。
木课程立足于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环境,全面阐述审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审计实务的具体操作技术与方法。
其中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到社会后能很快参与事务操作。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研究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具备完整的审计的理论知识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实务基木操作并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帮助学员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会计专业课知识,进而提高实际财务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实验教学等)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三、参考书目1.秦荣生、卢春泉编著,《审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李若山主编,《审计学》,沈阳,江宁人民学出版社,20013.张建军编,《审计学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葛长银编著,《审计经典案例评析》,北京,中国人民学出版社,20035.刘明辉主编.审计与鉴证服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徐政旦.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7.徐光武主编.审计案例与实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8.(美)尼.A.多伯等.注册会计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89.徐政旦、谢荣等.审计研究前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李若山.审计案例一国外审计诉讼案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1.蔡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北京:中国世代经济出版社,200612.(美)R. K. Mautz and H. A. Sharaf.文硕译.审计理论结构.中国商业出版社、授课计划(包括课程内容、案例、习题及学时分配)专题一认识审计(2学时)专题二审计理论一(6学时)专题三审计理论二(4学时)专题四审计理论三(4学时)专题五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4学时)专题六销售预收款循环审计(4学时)专题七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2学时)专题八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2学时)专题九货币资金审计(2学时)课外作业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闭卷笔试、开卷笔试、综合口试、论文等)本课程理论部分以开卷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占总成绩的60%;案例教学部分以案例分析报告为主,占总成绩的30%;平时出勤占10%。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是关于高级审计基本理论与高级审计实务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职业会计硕士理解民间审计基本理论体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及其运用,以及如何在特殊领域或特殊行业中运用审计基本理论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本课程首先要求职业会计硕士从审计环境出发,理解民间审计的起源、需求与供给以及监管等问题。
在这一大的审计环境下,理解审计理论结构框架,以及这一结构框架内关于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规范、审计基本方法、审计报告、审计责任的基本理论。
其次,本课程要求职业会计硕士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最后,本课程要求职业会计硕士理解IPO审计,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特殊行业审计等一些审计专题的重点及特点,以及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和趋势。
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篇”着重于审计基本理论体系。
审计是适应社会经济环境需求而产生的,审计师是这一服务的供给者。
由于审计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需要对审计的需求与供给进行管制。
在这一大的审计环境下,本课程的第一部分继续探讨审计理论结构框架。
这一结构框架由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规范、审计基本方法、审计报告和审计责任组成。
第二部分“实务篇”着重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目前已经在国际性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实施的先进审计方法。
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不同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有不同的名称,但其基本原理一致。
这一新的审计方法强调:审计风险和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可分割。
威胁企业的风险也是审计风险的来源。
因此,有效的审计需要对企业所处的行业、战略目标和计划、竞争优势的来源、影响企业的目标的实现的关键环节和剩余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
这一观点对于风险的认识要比传统的基于审计风险模型,从而着重于会计报表的结果和相关认定的风险观念要深入、广泛的多。
审计师需要充分认识扭曲
会计报表的风险实质上是企业管理流程风险的副产品。
要充分理解审计风险,审计师必须理解企业是如何识别和控制内部、外部风险,从而理解内外部风险对于会计报表认定的含义,再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从而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
第三部分“专题篇”一方面着重于IPO审计,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特殊行业的审计等一些审计专题,另一方面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予以介绍,以保持本教材的完整性。
第一篇审计基础理论
第一讲审计理论结构
第二讲审计本质与审计目标
第三讲审计假设与审计规范
第四讲审计责任与审计信息理论
第二篇审计方法理论
第五讲审计理论研究方法
第六讲审计证据决策
第七讲内部控制结构及其审计
第八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
第九讲审计报告与审计质量
第三篇审计专题理论
第十讲政府审计
第十一讲内部审计
第十二讲绩效审计
第十三讲经济责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