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参考资料(三)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参考资料(三)

案例一:

择人任事人尽其才

——微软公司的用人韬略

微软公司从1975年成立至今,在短短20多年中,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型软件开发公司一跃成为统治全球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以及提供全方位应用软件开发的软件巨无霸。微软公司年销售额也由最初的几百万美元,变为今天的几百亿美元。Win98、Win2000、WinME、WinXP等几乎成为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代名词,Office2000等应用软件已成为个人办公和在互联网联络、通讯的首要选择。谈到微软公司令人惊愕的迅猛发展,不禁发人深思。有人认为,规模迅速膨胀的全球个人电脑软件市场为微软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舞台;也有人认为,王安、苹果、等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的错误决策成就了微软的霸业;还有人认为,群英汇聚的员工队伍是微软发展的原动力。当然,这些内部因素都在微软的发展历程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决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是,作为微软的开创者,企业领导人比尔·盖茨在微软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正是他独到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创造天赋、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用人韬略使微软能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始终领先一步,屹立潮头。他择人任事的。人尽其才的领导艺术,奠定了微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调,也为众多人才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一、择人任事

(一)占据市场“制高点”的捷径

1981年底,“微软”已经控制3PC机的操作系统,并决定进军应用软件领域。盖茨决定把微软公司改变成不仅开发软件,而且具有零售营销能力的公司。他打算一边从事产品开发生产,一边从事产品销售,全方位投人市场竞争。但是,与软件程序设计相比,市场营销让盖茨感到寸步难行,因为在软件设计方面,微软人才济济,不乏高手,而在市场营销方面,则找不出一个很在行的人来。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微软进人市场,谈何容易。没有营销人才,微软的“创收火山”软件设计大师西蒙也只能是一座死火山。

盖茨深知问题的症结,于是四处打听,八方网罗。最后,从肥皂大王尼多格拉公司挖来了一个大人物,公司的营销副总裁罗兰德·汉森。虽然汉森在软件设计方面可以说是完全的外行,但他对市场营销却有极为丰富的经验。汉森一到微软就当上了营销方面的副总裁,负责微软公司的广告、公关和产品服务。汉森上任之初就给盖茨等软件设计专家当头

一棒。当时,微软公司在“多元计划”之后,正在开发另一种被称为“多用工具”的软件。在“多用工具”上市之际,公司召开了一次研讨会,汉森在会上对此提出了毫不客气的批评。汉森指出,把产品叫做“多用工具”,纯粹是设计思维,是一种根本不懂消费心理学的做法。汉森告诫盖茨,微软公司的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得到用户的认可,就必须塑造和树立自己的品牌。结果,在汉森的力陈和推动下,微软公司决定,从今而后,所有的微软产品都要以“微软”为商标。于是,此后所有微软公司的各类产品都打上“微软”商标。为时不久,这一商标便成为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品牌。而微软产品的销售也在品牌的带动下,迅速打开了销路。市场营销专家的一个建议,就使微软产品占据了市场的“制高点”。

(二)巧取打开欧洲市场的“金钥匙”

1982年初夏,受其他几家公司的挑战,微软的“多元计划”在美国本土销售不畅,盖茨决定将其推向欧洲等海外市场。但是,“多元计划”要在欧洲市场,尤其是法国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找到熟悉当地市场状况的行家里手。为此,盖茨委托欧洲一些猎头公司,帮其物色一位适合的人选。1982年12月,正在莫迪康普公司高就的维格尼尔接到了马拉猎头公司的电话,询问其是否有意到微软工作。但当时,维格尼尔对微软等软件公司并不十分了解,再加上对现有工作并无不满,于是回绝微软的邀请。听到这一消息,盖茨大为光火。为迫使维格尼尔就范,早日打开欧洲市场大门,盖茨决定略施“巧计”。盖茨派人再次找到维格尼尔,先将微软在欧洲市场的宏伟战略描绘一番,以其打动维格尼尔。这招失灵之后,又以莫迪康普公司已知维格尼尔要跳槽来威胁他。经过再三努力,维格尼尔终于接受了微软的邀请,担任微软公司副总裁,全面主持微软欧洲方面的业务。

果不其然,在维格尼尔的主持下,“多元计划”在法国大获成功。1983年,微软决定将“微软词”软件推向法国市场。维格尼尔亲自出马,在全法国东奔西跑,使出了浑身解数。他培训经销商,和生产激光打印机各个厂家谈判,说服他们支持“微软词”,甚至以白送“微软词”软件为诱饵,把经销商请来参加观摩会。在微软的连番攻势下,到了1987年,“微软词”在法国市场的销售量达2.87万套,高居榜首。盖茨略施“巧计”,收伏海外营销干将,终于打开了梦寐以求的欧洲市场。

二、人尽其才

(一)把“狂想大师”变成“创收火山”

在微软的发展历程中,“软什设计大师”、“微软创收火山”西蒙的卓越贡献是无法磨灭的。这位匈牙利电气工程教授的儿子从小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10岁那

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了一次国际贸易洽谈会。西蒙把他编写的一个示范程序送给了与会的丹麦代表团成员,并以此和国外软件公司取得联系,不久,在这些公司的帮助下,西蒙辗转到了美国。在美国,西蒙一边进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在施乐的计算机研究中心工作。此时的施乐公司正汇聚着一大批极具创造性思维的计算机人才。他们设计的Alto计算机,正是后来苹果的麦金托士,“微软”的视窗系列的先驱。就连现在被广泛使用的鼠标器,也是由这个中心的研究人员设计出来的。但是,由于缺乏专业市场营销人员,施乐在发明转向生产,并最终推向市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一大批优秀人才纷纷另谋高就。

这时,西蒙也打算离开施乐。在老朋友的推荐下,西蒙首先来到了微软公司。盖茨对西蒙的到来很感兴趣,破例穿上西装,坐在办公室里恭候西蒙来访,并陪同西蒙参观了整个微软公司,还作了毫无保留的介绍。盖茨的热情接待和真诚态度深深打动了西蒙。在走访了众多软件公司之后,西蒙最终选择了微软。

西蒙的到来,使盖茨欣喜若狂。但他深知,要想让西蒙这个“软件天才”充分施展才华,还必须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搭建广阔的创造舞台。为此,盖茨当即花了10万美元,买来施乐的“星”牌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请西蒙作技术解剖。同时,成立“多元计划”研究小组,由西蒙主持这项工作。在微软公司,西蒙充分释放了自己的想像力,并带领研究小组按期拿出了“多元计划”软件。随后,在西蒙的主持下,“超凡”、“视窗 1.0”、‘视窗3.0”、“视窗95”等一个个软件开发成功,自此,微软将莲花、可视、苹果、IBM等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后面,成为软件业无可争辩的霸主。西蒙为微软带来了滚滚财源。

西蒙这位软件天才,之所以能够如此大放光彩,这与盖茨的重视和提供的良好环境密不可分。没有“微软”这个表演的舞台,西蒙的天资。才华不可能得到如此淋漓尽致的表现;而微软没有西蒙,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兴旺发达。从“狂想大师”到“创收火山”的转变,体现了盖茨高超的用人艺术。

(二)从“软件外行”到“样板程序”的设计者

1986年,微软公司计算机基础训练部来了一个叫巴利·林奈特的青年。在进人微软之前,林奈特从没接触过微型计算机,他在大学读的是生物学系,对计算机没有显示出特别的爱好。当时,基础训练部正为“微软词3.0”版开发教导程序。由于思路不清晰,这项工作进程缓慢。盖茨当即任命刚刚加盟微软的“软件外行”林奈特担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编写计算机教导程序中最复杂的部分。除林奈特聪明、好学之外,这次盖茨看中的正是林奈特与多数软件使用者一样,都缺乏软件基础这一特点,而像这样一些人也正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