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95.09 KB
- 文档页数:1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我国是农业大国,而且拥有十四亿人口,食物对于我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日常需求。
农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为了保证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我国十分重视农作物的发展。
玉米在我国是十分常见的经济作物,它除了能作用于食物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用途。
但是,在农业发展中,无论是玉米还是其它农作物,都难免会发生病虫危害等给农作物带来严重损失的灾害。
因此,需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虫防害措施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经济作物的发展和减少经济损失,同时满足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
本文对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灾害进行分析,然后对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提出见解。
一、病虫害产生的原因1、人为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环境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人为因素致使气候和生态平衡受到干扰,导致病虫害现象发生频繁。
而且如果农业管理人员种植不当或者管理不当,也会导致病虫害现象的出现。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一种因素,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人为破坏因素,同时也要注意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病虫害。
例如,在玉米种植时,如果天气温度高或者过湿都会给病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和环境,便会产生病虫害问题,影响玉米的正常成长。
二、常见的玉米虫害1、玉米叶各种斑病及锈病玉米的叶斑病以及叶锈病是最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此病爆发时,初期玉米叶会呈现针状,逐渐会变成褐色斑,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会威胁整个玉米地中玉米叶的生长,导致玉米无法健康生长,从而无法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成分,致使整个玉米地减产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玉米黑粉病玉米黑粉病可以危害到玉米的根部、茎部、叶部等部位,对玉米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使玉米长变形,而且玉米黑粉病所散发出来的病菌会感染其它玉米,致使成片的玉米感染黑粉病,并且受到感染的玉米也会茎部变形。
3、矮花叶病矮花叶病主要是病毒侵染所致,一般发生在生育阶段,主要症状为心叶部出现绿条点状并扩散到整个枝叶,最后导致玉米枯萎。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其遭受病虫害危害既能导致产量降低又会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来保障玉米的生产。
以下是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病害防治(一)玉米赤霉病1、播种前选用健康种子,避免使用带病种子;2、田间栽培中保持田间良好通风环境,水分控制得当,避免玉米赤霉病菌由空气传播;3、避免连作和轮作中间间隔太短以减少病菌的滋生,种植玉米前不要选择过去几年死亡玉米茎秆清场的田地。
(二)玉米灰斑病1、采取无菌播种、消毒土壤等措施;2、种植抗灰斑病优良品种或使用灰斑病菌侵染率低的种子;3、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玉米草丛,留适当通风间隙,避免过度施肥和灌溉。
(三)玉米叶枯病1、除去死杂草,及时清除同时受害的茎叶和穗部,避免病害扩散;2、采取清理农具消毒,交错种植,用轮作避免同作区内连作。
二、虫害防治(一)玉米飞虱1、采用无农药、无公害的玉米绿色工程方案,其针对飞虱危害特点结合玉米生长习性,采取锄草、中耕、轮作、间作等措施达到控制虫害的效果;2、在玉米套作种植仓鼠豆、芝麻、独脚金等植物可以降低飞虱的密度,减少病害程度;3、在玉米壮苗期适时进行农药防治,防止虫害发生和严重危害,但要保证使用药剂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二)玉米螟1、筑造玉米螟监测站,及时监测玉米田中的虫情,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防治措施;2、采用最小化施药方式,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3、选择早熟品种,注重田间管理和排水施肥等具体措施。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和方案,还需要有关依法治农和农民的素质素养提高,同时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系统,才能保障玉米生产安全和稳定。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PPT课件•玉米病虫害概述•常见玉米病害识别与防治•常见玉米虫害识别与防治•农业防治措施•化学药剂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前景01玉米病虫害概述01020304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青枯病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
一种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取食为害,大量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
食性杂,寄主植物多达30多科200余种,以幼虫蛀食蕾、花、铃和嫩叶。
刺吸植物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气候因素品种抗性栽培管理危害程度发生原因与危害程度02常见玉米病害识别与防治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玉米锈病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化学防治03常见玉米虫害识别与防治发生规律玉米螟一年发生多代,以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等处越冬。
成虫在春季开始活动,产卵于玉米叶片背面。
幼虫孵化后钻入茎秆内取食,造成危害。
识别特征玉米螟幼虫钻蛀玉米茎秆,造成茎秆内部空洞,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
成虫体型较小,黄褐色,前翅中央有两条明显的暗褐色横线。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秸秆,减少虫源;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丢心防治;成虫发生期使用灯光诱杀或性诱剂诱杀。
玉米螟黏虫识别特征黏虫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剩叶脉。
成虫体型较大,灰褐色,前翅中央有一个明显的白色斑点。
发生规律黏虫一年发生多代,以蛹在土中越冬。
成虫具有迁飞性,喜欢在黄昏时活动,产卵于叶背。
幼虫孵化后群集取食,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在幼虫低龄期使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喷雾防治;成虫发生期使用灯光诱杀或糖醋液诱杀。
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等)发生规律识别特征地下害虫一年发生一代或多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
春季开始活动,危害玉米幼苗。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农业防治01生物防治02化学防治0304农业防治措施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避免过度密植,以减少田间郁闭和病虫害发生。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玉米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这不仅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
因此,研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玉米产量和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 玉米枯萎病玉米枯萎病是由土传递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在干燥、高温和低湿的条件下,病菌容易滋生和扩散。
这种病虫害通常在夏季和秋季落叶期高发。
2. 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由跳跳虫传播,这种害虫在气温高、湿度低的条件下容易聚集和繁殖。
因此,这种病虫害通常在夏季和秋季高发。
3. 玉米螟害玉米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昆虫害虫,主要在温暖季节出现。
在玉米生长期间,玉米螟危害玉米花粉和胚粉,进而影响玉米的结实。
4. 玉米蚜害玉米蚜是一种吸取植物汁液的害虫,主要出现在气温偏高、湿度偏低的气候条件下。
这种害虫危害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最终导致玉米长势不佳。
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 玉米枯萎病的防治(1) 种植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2) 注意土壤的消毒处理;(3) 控制土壤湿度和温度,保持土壤适度湿润;(4) 采用药物防治,如连续喷洒漆菌素、多菌灵等。
2. 玉米病毒病的防治(1) 定期进行清剪,清理积水、杂草等植物;(2) 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如使用嘧菌酯、拟硫磷等药物;(3) 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
3. 玉米螟害的防治(1) 在播种前期,采取翻耕、深松、除草等措施,清除蛹期和成虫的栖息地;(2) 定期进行预防性药剂喷洒;(3) 选用抗螟玉米品种。
4. 玉米蚜害的防治(1) 加强农田的整地、轮作等管理,降低害虫密度;(2) 定期进行防治药剂喷洒,如使用气雾剂等;(3) 合理选用抗病蚜玉米品种。
总的来说,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应当根据不同的害虫特性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在种植过程中,选择抗病性能、杂交强度高的玉米品种,加强农田整地和管理,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喷洒药剂等措施,可以降低玉米的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常见玉米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措施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为了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来应对病虫害的威胁。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种类;防控措施引言玉米是我国人民的重要粮食来源,玉米病虫害的存在给玉米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病害种类(1)玉米秧苗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主要在秧苗期出现。
病叶上会形成白色粉末状的霉菌丝,严重感染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2)灰斑病:灰斑病是由灰斑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在幼苗期和早期生长阶段比较常见。
叶片上会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灰褐色斑点,严重感染会导致叶片枯黄、凋落,降低产量(3)大斑病:大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在早期生长阶段比较容易出现。
初期在叶片上会出现小型水浸病斑,随后逐渐扩展成大型褐色或黑色斑块,严重感染会导致叶片凋落、茎秆破裂,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4)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玉米花期和籽粒成熟期出现。
发病时籽粒上会产生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变斑点,进一步感染会导致籽粒熟化不良,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
2虫害种类2.1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虫害之一。
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玉米螟和亚玉米螟。
它们以幼虫形态为害,以玉米叶片和玉米穗为食。
严重感染会导致玉米植株叶片被啃食,穗粒被铺网,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防治玉米螟的方法有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株、采用化学或生物防治手段等。
2.2玉米象玉米象是一种啮齿害虫,以幼虫形态为害。
它们以玉米穗为食,使玉米穗表面留下许多小孔,并将成虫蛀入玉米穗内寄生,严重时可导致玉米穗完全毁损。
玉米象也可传播病菌引发其他玉米病害。
预防措施有使用加工好的种子、及时清除玉米田间杂草、采用化学或生物防治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