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报批稿
- 格式:pdf
- 大小:333.40 KB
- 文档页数:12
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一、高清画质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高清画质,以确保对监控目标进行准确识别。
高清画质对于细节的捕捉和追踪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监控和分析,有助于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
二、全天候监控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全天候监控的能力,包括夜间监控和复杂环境下的监控。
针对夜间监控,系统需要配备具有夜视功能的摄像头,能够在低光环境下获取清晰图像。
此外,系统还需要具备抗干扰能力,确保在恶劣气候等复杂环境下的正常监控。
三、智能分析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智能分析功能,以提高监控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可以自动分析监控画面中的目标、行为、特征等,并进行预警和报警。
诸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行为分析等功能,可以辅助安全管理人员迅速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
四、可靠稳定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可靠稳定的特点,以保证实时稳定的监控和记录。
系统应该采用高质量的硬件设备和稳定的软件平台,具备自动恢复能力,在断电或网络故障后能够自动重启并恢复监控功能。
同时,系统需要支持高可用性和灾备性能,确保即使出现一台设备故障,其他设备能够自动接管工作,不影响监控任务的顺利进行。
五、统一管理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统一管理的能力,以方便用户对多个监控点进行集中管理和操作。
系统应该支持统一视频监控、录像回放、告警信息等功能,同时还需要支持多终端接入和远程监控,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对监控设备进行管理和查看。
六、防护安全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防护安全的能力,以确保监控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系统应该支持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此外,系统还应具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提供全面的数据和系统防护。
七、易于维护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易于维护的特点,以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安全监控及联网技术管理要求安全监控及联网技术管理要求一、安全监控第一条按照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规定的型号选择监控系统的传感器或断电控制器等关联设备,严禁不同系统间的设备进行置换。
第二条安全监控系统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甲烷浓度、CO浓度、风速、风压、温度、抽放混合流量、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通风机开停、抽放泵开停等参数或状态进行监测监控。
(一)总回风巷、一翼回风巷、采区回风巷内设置CO 传感器。
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以及有自然发火危险的采煤工作面至少设置一个CO传感器;为监测打钻钻孔附近CO 情况,钻孔下风侧2m范围内悬挂CO传感器或CO便携仪,报警浓度为0.0024%。
(二)总回风巷、一翼回风巷、采区回风巷的测风站设置风速传感器。
当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三)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内设置风压传感器。
(四)机电硐室和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矿井采煤工作面设置温度传感器。
(五)开关量传感器设置在能正确反映被监测状态的位置。
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瓦斯抽放泵等设备安装开停传感器。
矿井和采区主要进回风巷道中的主要风门设置风门开关状态传感器。
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置烟雾传感器。
为监测被控开关设备是否响应断电命令,被控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
第三条安全监控系统的主机双机或多机备份,24h连续运行,实现双机5min内自动切换。
系统能实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传感器的数据或状态传输到地面主机上。
地面中心站设备安设可靠的接地、防雷装置,主传输介质使用电缆的监控系统分别在传输接口、入井口、电源等采取防雷措施;电源与信号避雷装置分开接地。
第四条地面中心站设在调度室内,实行24h值班制度。
值班人员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系统异常时立即查明原因,向矿调度人员报告,处理结果记录备案。
安全监测日报表每天报送通风科长、总工程师、矿长审阅。
网络安全监控与防御要求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也伴随着网络安全风险的增加。
为了保护个人与企业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监控与防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网络安全监控与防御的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1. 网络安全监控要求网络安全监控是指对网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旨在发现并应对各类安全威胁的行为。
以下是网络安全监控的要求:1.1 实时监测网络安全监控需要实时监测网络中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流量、登录、数据传输等。
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对网络攻击、未经授权的访问等异常行为进行检测和应对。
1.2 多维度监控网络安全监控需要从多个维度对网络进行监控,包括端口、IP地址、协议、用户行为等。
通过多维度监控,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网络的状态,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预警。
1.3 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监控需要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异常行为的识别和漏洞的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及早发现网络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1.4 日志记录网络安全监控需要对监测到的行为进行日志记录,以便事后查看和分析。
日志记录可以帮助追溯攻击来源、分析攻击方式等,从而进一步完善网络的安全防护。
2. 网络安全防御要求网络安全防御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策略来保护网络安全,防止网络受到攻击和威胁。
以下是网络安全防御的要求:2.1 前置防御网络安全防御应该采取前置防御策略,即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阻止网络攻击进入内部网络。
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2.2 多层次防御网络安全防御应该建立多层次的防御架构,包括网络层、主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增加攻击者的入侵难度。
2.3 强口令和访问控制网络安全防御需要设置强密码和访问控制,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网络资源。
强口令和访问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未授权访问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2.4 及时更新补丁网络安全防御需要及时更新软件补丁,以修复已知漏洞。
网络病毒监控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1范围本标准规泄了网络病毒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安全要求、性能要求及安全保障要求,并给出了测试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网络病毒监控系统的设讣、开发及检测。
2术语和定义2. 1网络病毒监控系统Vi rus detect io n SyStem旁路方式监听网络内的数拯包并进行分析,以发现网络中传播的病毒及英相关行为的系统。
2.2病毒VirUS能够影响汁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保密性的计算机程序或代码,包括文件型病毒、蠕虫、木马程序、宏病毒、脚本病毒等恶意程序。
2.3病毒捕获Vi rus CaPtUre网络病毒监控系统为保留病毒或疑似病毒样本以及受感染的文件,而将从网络上捕获的相应文件存储在特定的受限制存储空间的处理方式。
2.4内部网络 internal network通过防火墙/网络病毒监控系统隔离的可信任区域或保护区域。
2.5外部网络 external network通过防火墙/网络病毒监控系统隔离的不可信任区域或非保护区域。
2.6线速 Wire SPeed网络病毒监控系统所监控网络环境理论上能达到的最大转发速率。
2.7负载呈Peak IOad网络病毒监控系统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处理监控数据的能力,一般以能达到的线速(或称通过速率)的百分比来表示。
2.8恶意URL ma I icious URL指向的资源中含有病毒的URL。
2.9加壳病毒PaCked Vi rus通过特定算法的变换,将病毒的编码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压缩、加密,产生新的病毒文件。
与原病毒文件相比,文件内容发生变化,但功能保持不变。
2. 10可执行病毒样本executable Vi rus SamPIe可以被激活并正常执行苴功能的病毒样本文件。
2. 11恶意网页脚本样本 ma I icious WebPage SCr ipt VirUS SamPIe含有漏洞利用、后门、远程控制等恶意代码的恶意网页或脚本病毒样本文件。
安全监控系统远程联网技术要求一、项目背景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新疆投资有限公司现有煤矿五对,其中库车1对、拜城3对、伊犁1对,均已安装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库车和伊犁系统厂家是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拜城是常州三恒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国家建设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新疆公司决定建立瓦斯远程监控系统联网工程,监管部门能够同时在线完成管辖范围矿井数据同步监控,系统设计要严格遵循经济、实用、先进、高效、扩展性能强等原则进行,系统采用多套设计方案本着协商的原则定稿。
二、整体要求管理部门必须建设数据双重预警体系,预警范围函盖瓦斯超限、风机停风、系统瘫痪等各类异常状况;一级预警将由远程监控平台软件完成该功能,平台将体现出“即报、即显、即时响应”的优势;二级预警方式由短信预警系统实现,该系统将关联管理部门实时数据库,在某矿报警第一时间以短信息方式按照约定的格式发送至指定领导手机,充分保障非值班领导亦能掌握事故动态。
提供的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平台核心软件具有较强的集成性、实时性、稳定性及安全性;能够配套大容量数据库,为各级管理部门管辖矿井数据建立电子档案,可保障长期规档存储。
客户端软件(矿用软件)能够在瓦斯监控系统任何设备数据产生变化的第一时间完成采集并向上发送,对数据完整打包有较强的整合能力,避免出现数据上传丢失现象。
三、系统规范性引用文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矿务局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模式与实施建议》;《“十五”期间煤炭工业电子信息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广应用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37号;《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6]21号)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5080.1——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MT 286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方法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T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范 1991.3ONC-TB201《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安装与开通程序》GB14050-93《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YD5078-98《通讯工程电源系统防雷电技术规定》《智能调度室装备规范》四、设计原则设计采取整体规划,涉及新疆公司管理部门、南疆安全工作站及下辖各矿之间的系统传输,完成各矿安全生产监测信息系统与上级主管部门的通信。
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要求网络安全是我们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的要求及其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
一、网络安全监测要求1. 实时监测:网络安全威胁时刻存在,因此网络安全监测需要实时进行,以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威胁。
实时监测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网络安全监测工具和技术实现。
2. 全面覆盖:网络安全监测应该覆盖整个网络环境,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云环境等。
全面覆盖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和处理安全漏洞,防止潜在的攻击。
3. 多层次监测:网络安全监测需要从多个层次进行,包括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等。
只有多层次的监测才能全面了解网络安全状况,并及时预警潜在的风险。
4. 高效性:网络安全监测需要高效,可以通过使用自动化的监测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监测效率。
高效的监测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威胁。
二、网络安全预警要求1. 及时准确:网络安全预警需要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便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预警信息应该包括威胁类型、影响程度以及建议的防御方法等。
2. 综合性:网络安全预警应该是综合性的,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威胁进行预警,包括恶意代码、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
综合性的预警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网络安全状况。
3. 高效应对:网络安全预警应该能够帮助我们高效应对威胁,包括提供相应的防御策略和应急响应计划。
高效应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损失。
三、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的重要性1. 预防安全事件:通过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安全漏洞和攻击行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2. 保护重要信息: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可以帮助我们保护重要的数据和信息,防止它们被窃取、篡改或破坏。
3. 提高安全响应能力:通过不断监测和预警潜在的网络威胁,可以有效地提高安全响应能力,加强对安全事件的处置和应对能力。
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是当前信息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和监测效率。
为了使这类设备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满足用户的需求,以下是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的一些技术要求。
一、智能分析与处理能力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应该具备强大的智能分析与处理能力,能够对网络流量、日志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设备应该能够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网络攻击行为,并能够自动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二、多种监测和防御手段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应该具备多种监测和防御手段,包括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内容过滤和访问控制等。
这些手段应该能够针对不同的网络威胁进行监测和防御,能够实时响应并阻止各种攻击行为。
三、可自定义规则和策略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应该具备可自定义规则和策略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设备进行配置和定制。
用户可以自定义监测和防御规则,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规则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
四、支持大规模网络环境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应该具备支持大规模网络环境的能力,能够同时监测和处理大量的网络流量和日志信息。
设备应该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和内存容量,能够在高负载下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高度可扩展和可定制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应该具备高度可扩展和可定制的能力,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和定制。
设备应该支持插件式架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和卸载不同的功能模块。
六、可视化和报表功能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应该具备可视化和报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图表和报表的形式直观地了解网络的安全状况。
设备应该能够生成详细的监测报告和分析结果,帮助用户进行网络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
七、易用性和操作便捷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应该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便捷性,用户可以轻松地进行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设备应该具备友好的操作界面和指导,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和使用。
总之,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需要具备强大的智能分析与处理能力,多种监测和防御手段,可自定义规则和策略,支持大规模网络环境,高度可扩展和可定制,可视化和报表功能,以及易用性和操作便捷性。
安全监控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范文一、必须保持网络畅通,____小时正常可靠运行,未经许可不得变更设置和参数,更不得挪作他用。
二、配备专职网路管理技术人员,定期对网络设备和传输设备检修、维护,保证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三、配备的电话应固定在机房,并保证畅通。
四、保证中心站机房信息安全、防火、防盗、防雷、空调系统、USP电源系统等相关设施的完好及运行正常。
五、安全监测监控信息,网络系统运行是一封闭专用内部网络,严禁和其他网络相接。
六、机房操作人员不得通过安全信息网络从事危害网络安全和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或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活动,不得利用网络传播和发送与安全生产无关的其他信息。
七、根据需要为操作人员设置密码,密码要注意保密,定期更换,根据各自的权限进行操作,不得越权操作。
八、监测专用计算机不得运行与监测系统无关的任何程序,严禁打字、上互联网、玩游戏等上述现象,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九、必须配备制定防火墙设备,最大限度保证封闭网络漏洞,不受黑客攻击。
十、必须安装客户端防病毒软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十一、实时监测网络病毒,及时更新病毒库和客户端防病毒软件,系统升级。
安全监控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范文(2)网络运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的正常运行,维护系统的安全稳定,加强对系统的管理与监控,保护系统内部数据的安全,在充分调研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子公司以及外包合作单位设立的安全监控系统网络。
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应结合实际、切实可行,具体管理内容、流程、措施应根据安全监控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第三条安全监控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应当与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保持一致,本公司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第四条安全监控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包括网络设备、网络接入、网络传输、网络服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黔西县耳海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黔西县耳海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二、系统设备达到如下技术功能及要求1、系统自配套能力强,监控系统的各类设备及监控软件均由一家研制、生产,系统具有“《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标准要求的软件、硬件应具有的功能,产品资料齐全、符合现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有关要求,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功能要求。
2、系统软件部分1) 软件采用先进的可视画面及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多线程、动态链接库及对象嵌入技术,可适应不同用户对系统规模的要求,有很高的扩展性和开放性;2) 系统具有绘图功能,能够绘制各生产系统图和机电设备布置图、运输系统图等;3) 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应具有可靠性高、开放性好、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成熟的主流产品,并具有详细的汉字说明和汉字操作指南;4) 系统在数据通讯方面采用动态链接库及多线程技术,实现实时响应及前后台监测数据的无缝链接;5) 软件完全适应基于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通讯技术,一改传统的主从巡检通讯为多主并发通讯模式,使系统反应时间有质的提高;6) 主控机软件为用户提供以选择方式编制各种自动控制方案的功能,从而为实现远程异地自动控制和数字逻辑运算提供可靠手段。
异地控制与监控分站和智能传感器输出控制组成三重控制,从而保证气体超限断电,万无一失;7) 系统监控主机、网络终端、图形工作站全面预装操作系统和最新版的监控软件、图形监控软件、报表处理软件及终端软件。
操作采用全汉字菜单及窗口提示。
配有(智能)全拼、双拼、五笔及区位码等多种汉字输入方法,人机界面友好,全面遵循Windows 窗口风格。
鼠标操作,通用性好,可操作性强。
8) 监测图页静态和动态编辑作图对用户开放,支持多种图形格式,鼠标和键盘均1可操作。
全面支持实时多任务。
在系统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的同时,系统可进行记录、显示、分析运算、超限报警控制、查询、编辑、动态定义、网络通信、绘制图形和曲线并打印实时报表、超限报表和班、日、月报表等工作。
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是一种用于监测和保护网络安全的智能化设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的需求也日渐增长。
以下是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
首先,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它应能够监测网络流量、入侵行为和异常活动等,同时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
这需要设备具备高度敏感的感知技术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
其次,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需要具备自动化的行为识别与分析能力。
它应能够识别网络上的威胁行为,如恶意软件、网络钓鱼和数据泄露等,并能及时发出警报和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这需要设备具备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识别和分析威胁行为。
第三,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需要具备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
它应能够监测网络上的实时状态,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例如,当发现有可疑的入侵行为、异常流量或重要数据泄露时,设备应能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这需要设备具备灵敏的监控传感器和及时的数据传输能力。
第四,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需要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它应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网络环境,并且能够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和系统进行无缝集成。
这需要设备具备灵活的架构和标准化的接口。
第五,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需要具备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能力。
它应能够保护设备本身和收集的数据不受恶意攻击和未授权访问。
同时,设备应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用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第六,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需要具备高效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它应能够提供直观和易用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管理和操作设备。
同时,设备应能够提供详细的日志和报告,帮助用户跟踪网络安全状况和事件。
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自动化的行为识别与分析能力、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高度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能力,以及高效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网络安全监控技术规范网络安全监控技术规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通过采用定期登录、底层监控和实时警报等技术手段,对网络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预警。
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保障网络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下面是网络安全监控技术规范的内容。
首先,网络安全监控技术规范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体系。
这个体系要包括监控设备、监控软件和监控流程等方面。
监控设备可以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日志管理系统等,软件可以是流量分析工具、漏洞扫描工具等。
同时,监控流程要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监控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其次,网络安全监控技术规范要求实施定期登录监控。
这是指通过监控设备和软件对网络系统的登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未授权登录的情况,防止黑客攻击或内部人员滥用权限等安全威胁。
定期登录监控还可以通过监控登录日志、登录行为分析等手段,检测出异常登录情况,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
再次,网络安全监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底层监控。
这是指对网络底层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进行监控。
通过监控网络流量、软件程序运行情况、设备状态等信息,可以及时识别网络攻击和异常行为。
底层监控还可以采用动态漫游技术,对网络环境进行实时跟踪,发现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
最后,网络安全监控技术规范要求实时警报和应急响应。
这是指对异常情况进行实时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网络监控系统应当能够通过短信、邮件、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以便他们可以做出相应的处理和应对。
同时,网络监控系统还应配备应急响应人员和流程,以保障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监控技术规范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实施定期登录监控、底层监控和实时警报,可以有效地发现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保障网络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监控技术规范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网络监控主站设备技术要求1)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由计算机和服务器软件组成。
管理服务器一般安装在二次设备室中,主要功能:用户管理及权限认证;视频设备管理;网络报警模块管理;流媒体转发、视频直播和点播;日志管理;报警联动管理;非现场检查图片检索;时间切片录像快速检索;Web浏览访问等。
主机能通过10M/100M/1000M网络传送音频/视频图至全厂区域数字化监视系统。
对整个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的系统设备管理、用户和权限管理、录像计划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日志管理等功能。
系统管理服务器必须预装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应用软件。
采用机架式结构,基本配置和主要性能要求如下:CPU:满足32路高清视频监控需求内存:≥2*8GB主板芯片:服务器级(支持7×24小时运行)网络接口:满足本工程需求网络数字硬盘录像机(NVR):网络数字硬盘录像机NVR存储设备2)视频存储服务器(NVR)本工程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应采用以网络集中存储为主的存储方式,对重要视频应采用本地录像存储与网络集中存储相结合的存储方式,以便当网络出现故障时,确保重要视频的可靠存储。
本地录像存储和网络集中存储均采用高清数字硬盘录像机NVR进行保存。
数据存储时间不得少于20天.负责具体前端设备的图像存储,接入报警信号(干节点信号)。
主要功能:图像显示;语音功能;对讲功能;录像存储;检索回放;控制功能;系统保护;单机播放;备份及外设输出等。
NVR设备是监控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负责前端视频图像的实时存储与历史图像的检索回放等功能。
NVR存储设备所用的存储硬盘必须使用企业级SATA 硬盘。
其具体的指标要求不得低于如下(但不限于此):主处理器工业级嵌入式微控制器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系统资源同时多路实时录像、单路实时回放、多路多人网络操作、USB备份操作界面16位真彩色图形化菜单操作界面,支持鼠标操作画面显示1/4/8/9(8ch)816画面图像编码H.264(High Profile);监视质量监视器:D1;VGA:高清;HDMI:高清回放质量1080P/720P/960H/D1/HD1/CIF/QCIF视频接入16路1080P/16路720P/24路D1接入存储移动侦测每画面可设置396(22*18)个检测区域;可设置多级灵敏度(仅限本地通道)音频压缩G.711A对讲支持录像方式手动>报警>动态检测>定时本地回放12/4路回放录像查询时间点检索、日历检索、事件检索、通道检索录像存储本机硬盘、网络备份方式网络备份、USB移动硬盘、USB刻录、SATA刻录报警输入16路报警输出4路网络接口RJ45 10M/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口云台控制1个RS485、1个RS232或其他安全稳定的通讯协议;支持多种种云台协议USB接口2个USB接口硬盘接口8个SATA接口(每个最大支持3T)无线接口3G、WIFI(通过USB扩展)Onvif协议支持尺寸442mm(长)* 430mm(宽)* 91mm(高)3)系统软件应采用标准的互联网协议(如TCP/IP),能架构在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网络之上,可以和各种类型的不同的以太网设备无缝连接。
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安全监控系统是指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摄像机、网络和相关设备来对特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报警的系统。
如今,安全监控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保护房屋、企业、学校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安全。
为了确保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和提升监控水平,以下是有关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
一,高清晰度视频安全监控系统需配备高清晰度摄像机,确保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可见度。
这将帮助安保人员更好地辨认人脸、车牌等细节,提供更有效的安全监控。
二,广角和远距离监控能力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广角和远距离监控能力,以便监控更大面积的区域,并能够远距离监控,避免死角和盲区。
三,夜间监控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夜间监控能力,可以通过红外技术或其他低照度摄像头进行夜间监控。
这些摄像头应能够在黑暗环境下提供清晰的图像,并能够应对不同的光照条件。
四,智能分析功能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智能分析功能,例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车牌识别等,以便快速识别异常情况并报警。
这些功能可以通过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实现。
五,网络化和远程监控现代安全监控系统需要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实时查看和控制安全监控系统,随时随地了解监控情况。
六,可靠的存储和备份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可靠的存储和备份功能,以确保监控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
系统应具备足够的存储容量,并能自动备份和归档监控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七,实时警报和联动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实时报警功能,并能与其他安全设备进行联动。
当监控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例如入侵、火灾等,能够立即发出警报,并触发相应的联动措施,例如自动关闭门窗、向警察发送报警信息等。
八,数据加密和权限访问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加密和权限访问控制功能,以确保监控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查看和操作监控系统,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员篡改和滥用。
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适应不同规模和需求的安全监控场景。
安全技术审批、备案制度范文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信息安全,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用户隐私的保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技术审批、备案制度。
本文将探讨安全技术审批、备案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二、审批制度1. 审批范围安全技术审批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应用和变更。
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设备的接入、系统软件的安装、安全防护设备的配置和更新等。
2. 审批程序(1)申请:用户或相关部门需提出安全技术应用或变更的申请,并描述其目的、内容以及所需的资源。
(2)初审:由专门的审批小组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核,评估其合理性和安全性,并发表初审意见。
(3)论证:对初审通过的申请进行综合评估和技术论证,包括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影响,形成论证报告并提交给决策者。
(4)决策:决策者根据论证报告和初审意见,做出是否批准申请的决定,并通知相关人员。
(5)执行:执行部门根据决策结果,执行相应的安全技术应用或变更,并记录执行过程和结果。
(6)验收:由专业人员对执行结果进行验收,确保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和规范。
(7)归档:将审批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归档,便于后续的查阅和复核。
3. 审批要点(1)合规性:申请的安全技术应用或变更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遵循安全最佳实践。
(2)技术可行性:申请必须经过技术论证,确保技术方案科学可行且安全可靠。
(3)风险评估:申请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潜在危害,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权限控制:申请必须明确权限范围和访问控制策略,避免越权访问和非法操作。
(5)信息保护:申请涉及的信息应当经过加密和隐私保护,确保用户和组织的信息安全。
三、备案制度1. 备案范围备案制度适用于系统安全设备的部署和运维,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
2. 备案程序(1)设备部署:运维人员在系统中部署安全设备并配置相关参数。
ICS35.020L 70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XXXXX—XXXX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network security monitor system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0-12-02)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缩略语 (2)5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概述 (2)5.1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2)5.2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整体功能要求 (3)5.3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整体性能要求 (3)5.3.1 有效性要求 (3)5.3.2 效率要求 (3)5.3.2.1 延迟时间要求 (3)5.3.2.2 资源占用情况 (4)5.3.3 其它性能要求 (4)6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4)6.1 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4)6.1.1 概述 (4)6.1.2 系统全面性 (4)6.1.3 兼容扩展性 (4)6.1.4 集中存储性 (4)6.2 网络安全事件集成与分析技术要求 (4)6.2.1 数据预处理 (5)6.2.2 事故定义 (5)6.2.3 网络安全事故发现技术 (5)6.2.4 事故报告 (5)6.2.5 事故响应 (5)6.2.6 威胁评估 (5)6.2.7 安全预警 (5)6.3 网络态势展示技术要求 (6)6.3.1 事件维度 (6)6.3.2 时间维度 (6)6.3.3 空间维度 (6)6.4 安全告警技术要求 (6)6.5 知识库的管理 (6)6.5.1 知识库构建要求 (6)6.5.2 漏洞库 (6)6.5.3 威胁库 (7)7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接口要求 (7)7.1 内部接口 (7)7.1.1 数据采集接口 (7)7.1.2 态势展示接口 (7)7.1.3 网络告警接口 (7)7.2 外部接口 (7)图1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功能架构 (2)表1 网络安全事件格式 (7)前言本标准由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伟红、贾焰、舒敏、云晓春、张建锋、刘江宁、黄善伟、李爱平、张永铮、杨树强、周斌。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为互联网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指导,用于标准化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特别是针对大规模、国家级互联网安全监控系统。
本标准适用于计算机网络应急响应组织对互联网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实现等,也可供其他相关部门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1800-2008 信息安全运行管理系统总体架构YD/T 1827-2008 网络安全事件描述和交换格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分发和部署信息的整个基础设施、组织结构、人员和组件的总和。
3.2安全对象 Security object网络安全工作保护的企业网络、设备、应用、数据称为安全对象,安全对象的价值不仅仅包括其采购价值,还包括其受侵害后导致的企业损失。
3.3安全事件 Security event由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中的各种计算机设备,例如主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发现并记录下的各种可疑活动被称为安全事件。
3.4安全事故 Security incident安全事故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或互联网的硬件、软件、数据因非法攻击或病毒入侵等安全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者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被破坏的现象。
安全事故由一个或多个安全事件构成。
3.5入侵检测 intrusion detection通过对计算机系统中和互联网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3.6告警 alert当攻击或入侵发生时,入侵检测系统向授权管理员发出的紧急通知。
3.7响应 response当攻击或入侵发生时,针对信息系统及存储的数据采取的保护并恢复正常运行环境的行为。
3.8信息安全运行管理系统 Information 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 (SOC)信息安全运行管理系统是实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 的技术支撑平台。
它以信息以及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为核心,为安全运营和管理提供支撑。
4 缩略语SOC 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 信息安全运行管理系统IDMEF Instruction Detection Message Exchange Format 入侵检测消息交换格式IODEF Incident Object Description and Exchange Format 事故对象描述与交换格式ISMS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5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概述5.1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体系结构图1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功能架构网络安全关系着是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网络用户的切身利益,针对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情况日益复杂的局面,为更好地支撑政府对大规模网络安全的宏观监控和监管,有必要建立一套标准来规范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实现,这样不但可以规范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实现,也有利于更多网络安全监控的系统的集成,从而达到资源整合利用目的,提高网络安全监控的力度。
网络监控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知识库、事件集成与分析模块、安全告警模块、展示与预测模块和安全策略管理模块五大模块组成,在本标准的第6章将对每个模块具体的实现要求提出具体的规范。
5.2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整体功能要求针对大规模、国家级的网络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如下的功能:——应能够检测到网络上发生的基本攻击入侵行为,对当前网络面临的整体威胁做出评估,给出网络威胁态势和一个发展趋势;——应对大规模、国家级的网络中的重点服务状态、核心节点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大规模网络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挖掘分析,对整体网络存在的脆弱性有一个整体的评估,给出网络潜在风险的一个大小;——应对大规模网络的网络拓扑进行骨干网络一级的拓扑描述,体现出核心节点之间的关系;——应能够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实时的检测,能够检测出流量的异常变化,根据变化特点给出其风险警报值;——应提供丰富展示界面便于用户从多维度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详细的查看,满足用户对网络整体安全态势和局部安全态势的感知需求;——应提供完善的管理机制便于管理员对整个网络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级联式的部署配置,满足大规模网络监控的需求;——应对网络上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实时告警,通过语音、邮件等多种手段向管理员发出告警信息。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数据流程参见YD/T 1800-2008图2的信息安全运行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5.3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整体性能要求5.3.1 有效性要求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测的精确度。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对网络攻击检测的准确度是评测系统的主要指标,主要从漏报率、误报率两个方面对系统检测的准确度进行评估。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应将漏报率和误报率控制在应用许可的范围之内,不能对用户的正常使用产品产生较大的影响。
态势评估。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当前网络的安全状态,通过网络安全状态,使得管理者能够对当前所监控网络的安全状况有宏观的了解。
态势预测。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对未来的网络安全态势作出合理的预测,能够指导管理者提前掌握安全态势的发展趋势,做好防范。
信息发布。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策略要求,实现信息的定向发布,对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通知相关的人员进行处理。
5.3.2 效率要求5.3.2.1 延迟时间要求延迟时间是指从从攻击发生到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产生告警之间的时间,这个时间应该满足用户对系统使用需求,延迟时间越小越好。
5.3.2.2 资源占用情况资源占用情况应从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和带宽占用率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在同等有效性下,资源占用率越低越好。
5.3.3 其它性能要求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高的可靠性,保证能够防御一定程度的网络攻击,需要对考虑各种失效状况:包括单点失效、通信失效等。
6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6.1 数据采集技术要求6.1.1 概述数据采集系统是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应遵循准确性、完备性、实时性、可兼容性等要求。
6.1.2 系统全面性数据采集系统应从时间、空间、事件三个维度综合考虑数据采集的实施:——从时间维度来说,数据采集不但应满足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而且应采集到被监控网络每一个时刻的网络安全数据;——从空间维度来说,针对大规模、国家级的网络,数据采集应采集到关键网络、关键节点、核心设施乃至整个网络的数据;——从事件维度来说,数据采集应采集到包括流量数据、拓扑数据、服务状态数据、漏洞脆弱性数据以及各种网络攻击威胁数据。
6.1.3 兼容扩展性数据采集系统的可扩展性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数据采集系统应能够很好的集成现有的一些网络安全产品,能够在系统的部署中很方便的利用其现有的主流安全产品和设备的数据;——数据格式应该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采集系统需要采集多系统、多平台的数据,因此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规范话,这样才能更好的便于后续的事件集成与分析。
网络安全数据格式应遵循YD/T 1827-2008 《网络安全事件描述和交换格式》;——数据采集应该支持多种方式,包括syslog、socket、snmp等采集方式;——数据采集应支持分布式可扩展体系结构,能够很容易的集成不同位置的网络安全产品。
6.1.4 集中存储性为了从宏观上实现对网络安全的监控,数据采集系统应该采用集中式的数据存储,各采集点收集到的数据应实时的发送到统一的数据服务器去存储。
6.2 网络安全事件集成与分析技术要求6.2.1 数据预处理数据采集部分由于采用的是分布式可扩展的数据集成技术,因此从各数据点传输过来的数据来自不同的网络节点和不同的安全设备,其收集的数据可能存在很大的重合性,必须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过滤去重,便于还原出数据的原来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