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情绪智力文献综述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7.51 KB
- 文档页数:6
知识性员工情绪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知识性员工情绪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2)2.国内研究现状 (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当前时代为知识的时代,更加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
当前我国企业均已经对知识型员工的关键性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而知识型员工也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我国公司竞争的主要助力。
当今时代,公司对知识型人才有着越来越强的诉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人才是有利的战略资源。
有效提高知识型人才的生产力,即是有效提高整体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的重要标准。
但是通过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所公布的《工作幸福指数调研报告》当中明确提出,在被调查的5350人当中,工作幸福感指数相对较高的,仅占据了9.7%,而有64%的员工提出自身的工作幸福感较低。
与此同时,该调查结果也表明,相关被调查员工当中往往拥有更多的消极情绪,比如害怕、愤怒及痛苦等。
这些消极情绪也必定会影响其工作效率。
依托于行业内部视角,针对这些调查进行有效地分析,医疗与卫生服务行业获得幸福感指数最高,而金融产业得分的数值最低,仅为2.4分。
依据本次调查结果,约87%的相关被调查人员为大学及以上学历,因此可以表明知识型员工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现象相较为严重。
根据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知识型员工所拥有的消极情绪代表了其幸福感相对较低,很有可能形成人才的流失。
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文针对A银行B分行的相关员工作为调研对象,依托于数据统计的方法,探究知识型员工消极情绪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知识型员工消极情绪管理提供有效地借鉴。
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在理论层面之上,本探究课题有效地丰富了知识型员工消极情绪管理的研究内容。
与此同时,本文借助当前已经拥有的针对消极情绪管理的各项内容探究之上,以我国特有的经济与文化作为研究背景,将调研对象设置为A银行B分行的知识型员工,可以更好地丰富国内关于知识型员工消极情绪因素分析的内容,有效地作为知识型员工消极情绪管理策略方法支持,所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情绪智力文献研究综述
邓奔驰
【期刊名称】《炫动漫》
【年(卷),期】2024()2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人不仅注重生理健康,更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人总是因未能合理调整自身情绪而使得自己陷入内耗的心理状态,这一现象主要与情绪智力有关。
何为情绪智力?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概念界定、理论模型、测量工具以及影响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情绪智力的发展现状,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总页数】3页(P0239-0241)
【作者】邓奔驰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
【相关文献】
1.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情绪智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2.成就动机、情绪智力与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3.基于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4.情绪智力影响注意偏向的研究综述
5.国内外情绪智力发展研究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学中的情绪智力研究情绪智力是现代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人在处理情感的能力。
情绪智力并不简单地指一个人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如何理解别人的情感。
它更加深入地探究了一个人的情感处理能力,包括情感识别、情感管理、情感运用和情感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学中的研究。
情绪智力的概念情绪智力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戈尔曼(Daniel Goleman)于1995年提出。
他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良好的社交技巧。
情绪智力对人类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当时这一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那时起,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情绪智力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
情绪智力的研究情绪智力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方向。
一是理论方向,二是实践应用方向。
在理论研究方面,情绪智力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教派,一派主张情绪智力是基于潜在的个体能力的,也就是说情绪智力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与智力类似的能力。
然而,另一派学者认为情绪智力是基于人们经验的。
基于此,情绪智力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由社会环境和经验经验塑造的能力。
在实践应用方面,情绪智力已经被广泛的研究,尝试了各种应用场景以及应用结果。
情感智力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培养、基于情感的家庭治疗、教育、体育、医学、还有更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情绪智力的认知模型情绪智力方案协调了情感管理理论和元情感理论,描述了一个人在处理情感信息时所采用的策略和技巧。
情绪智力模型被看作是一个有用的分析情感管理的模型。
情绪智力的认知模型可分为四个方面,情感识别、情感表达、情感理解和情感调理。
这几个方面描述了一个人的情感处理过程,也展现出情感智力的多方面的含义。
情感识别是情感智力的显而易见的维度,为了识别情感,一个人需要对表情、声音、姿势做出深层次的理解。
而情感表达则需要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包括身体和言语这两种表达得方式。
情感理解需要了解他人的情感反应并且知道何时该考虑他们,情感调理则体现了管理自身情感的能力。
中学生情绪智力量表(EIS)中文版指导语:亲爱的同学,请你仔细阅读以下的每一个句子,然后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句子后面相应的数字上打“√"。
对你来说,数字代表这个句子是否符合的程度。
具体如下:①=很不符合②=较不符合③=不清楚④=较符合⑤=很符合请注意:回答没有对错之区分,所以请给出最符合你的选择谢谢你为科研做出的贡献!谢谢你的合作!1、我知道什么时候该和别人谈论我的私人问题。
①②③④⑤2、当我面对某种困难时,我能够回忆起面对同样困难并克服它们的时候. ①②③④⑤3、我期望我能够做好我想做的大多数的事情①②③④⑤4、别人很容易信任我. ①②③④⑤5、我觉得我很难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
①②③④⑤6、我生命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让我重新评估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①②③④⑤7、心境好的时候我就能看到新的希望。
①②③④⑤8、我的生活是否有意义,情绪是影响因素之一。
①②③④⑤9、我能清楚意识到自己体验的情绪①②③④⑤10、我希望能够有好的事情发生。
①②③④⑤11、我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情感. ①②③④⑤12、情绪好的时候,我知道如何把它延长。
①②③④⑤13、安排有关事情,我尽可能使别人感到满意. ①②③④⑤14、我会去找一些让我感到开心的活动。
①②③④⑤15、我很清楚我传递给别人的非言语信息。
①②③④⑤16、我尽量做的好一些,以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①②③④⑤17、-当我心情好的时候,解决问题对我来说很容易. ①②③④⑤18、通过观察面部表情,我可以辨别别人的情绪。
①②③④⑤19、我知道自己情绪变化的原因。
①②③④⑤20、心情好的时候,新奇的想法就会多一些。
①②③④⑤21、我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①②③④⑤22、我很清楚自己在某一刻的情绪。
①②③④⑤23、学习时我会想象自己即将取得好成绩,以激励自己. ①②③④⑤24、当别人在某个方面做的很好时,我会称赞他们。
①②③④⑤25、我能够了解别人传递给我的非言语信息。
解读心理学中的情绪智力理论心理学中的情绪智力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对人类情绪与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
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和智力相互影响,二者互为重要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对情绪智力理论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彼得·萨拉基曼和约翰·迈耶提出的,他们认为情绪和智力对个体的行为与适应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情绪智力理论强调了情绪与智力的相互作用,并且认为情绪和智力是可以被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在情绪智力理论中,情绪被定义为对于内外刺激的情感反应,包括喜怒哀乐等。
智力则是指人的认知能力,包括思维、判断、解决问题等。
情绪智力可以被分为四个方面:知觉与评价情绪、调节情绪、利用情绪以及理解情绪。
知觉与评价情绪是指个体的能力去感知和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且能够准确地评价这些情绪。
这一方面的情绪智力对于人际交往、情感管理以及解读他人的情绪意图具有重要的作用。
调节情绪则是指个体的能力去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包括情绪的表达和情绪的调节。
一个情绪智力高的个体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并且能够有效地缓解消极情绪。
利用情绪是指个体的能力去利用情绪来影响自己的思考和决策。
情绪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个体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并且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动力。
理解情绪是指个体的能力去理解情绪与其他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包括情绪与智力、情绪与人格等。
情绪与智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情绪智力高的个体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
情绪智力理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情绪智力的培养被认为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成就。
在领导力和管理领域,情绪智力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素质。
领导者需要具备情绪智力来进行情绪管理和团队激励,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工作中的情绪压力。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间关系的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愈加被人们所关注。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区分、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或他人情绪的一种能力。
而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因此,本文将归纳整理了相关研究文献,以探究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首先,大多数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关系。
情绪智力高的学生在学习中更有自信心和韧性,容易面对挫折和压力,更能够有效地解决任务中的情绪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Bar-On,2006;Brackett和Katulak,2006;Fiori,2009;MacCann和Roberts,2008)。
此外,Studies of Academic Emotions(Niemivirta,2002)对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情绪和学习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即情绪智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情绪智力不同维度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是不同的。
Bar-On(2006)等人将情绪智力分为五个方面,即社交意识、适应性、情绪驾驶力、自我意识和情绪自律。
研究表明,情绪自律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社交意识和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情绪驾驭力和适应性的能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较小(Brackett和Katulak,2006)。
再者,情绪智力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学科和不同学龄的学生影响不同。
Linnenbrink-Garcia和Pekrun(2011)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的情绪智力和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性比男性更强。
而Mikolajczak等人(2009)的研究则表明,情绪智力对文科生的学业成就的影响比理科生更为显著。
此外,情绪智力的影响也随着学龄增长而不断加强(Qi和Xie,2015)。
总的来说,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关系,对于不同学科、性别和学龄的大学生影响程度不同。
但需要注意的是,情绪智力不同维度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情绪智力的重要性解析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认识、表达、理解和调控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以及提高工作效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情绪智力的重要性进行深入解析。
一、情绪智力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情绪智力对个人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情绪智力,个人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具有较高情绪智力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具备积极应对压力的能力。
这样,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也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
二、情绪智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情绪智力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备较高情绪智力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增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他们能够准确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并且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回应,从而建立起积极正面的人际关系。
情绪智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减少摩擦和冲突,促进和谐的人际交往。
三、情绪智力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情绪智力对个人的问题解决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具备较高情绪智力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保持冷静和理智的思考。
他们能够正确地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情绪智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情绪智力对工作效能的影响情绪智力对个体的工作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备较高情绪智力的人,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情绪智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同事进行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能和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情绪智力在个人的幸福感、人际关系、问题解决能力和工作效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增强自己的情绪智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情绪智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水平,取得更好的成就与成功。
情绪智力(EQ)职场成功的新钥匙情绪智力(EQ)在现代职场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衡量一个人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传统的智力商数(IQ)相较,情绪智力重点关注个体在处理和理解情绪方面的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交技能和他人关系的管理。
通过深入探讨情绪智力的各个方面,我们将看到它如何为职场成功解锁新的可能。
在职场中,具备高情绪智力的个体通常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他们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从而建立更为紧密的人际关系。
这种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尤为关键。
团队里,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而一个能敏锐捕捉变化的人能帮助团队在挑战面前保持凝聚力。
比如,当团队中出现冲突时,情绪智力高的人往往能够识别出问题根源,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自我意识是情绪智力的基石,它指的是对自己情绪的认知与理解。
具备高度自我意识的人能够清楚地识别自己的情绪,理解这些情绪如何影响自己的表现和决策。
例如,当一位经理感到焦虑时,如果他能认识到这个情绪并分析其来源,就能更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不是让焦虑主导自己的行为。
自我意识不仅能提高个人管理情绪的能力,还能为他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参照,形成积极的情绪氛围。
紧随自我意识而来的是自我管理。
这是将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职场上充满了各种挑战,能否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理智,直接影响职业发展。
例如,在面对紧迫的项目截止期时,一名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员工能够更好地统筹时间,有效地划分任务,而不是感到不知所措。
通过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不仅能提高个人工作效率,还能增强团队的整体表现。
能够妥善管理人际关系也是情绪智力的另一重要方面。
职场中的人际动态复杂多样,高情绪智力的人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境。
他们通常擅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无论是同事间的日常互动,还是与管理层的沟通,这种能力都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集体的工作热情。
例如,当一名团队领导能够与每位成员良好沟通,感知他们的需求和潜在问题时,团队的士气会显著提升,合作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作者:程建君董睿岫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16期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更多的人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精神生活上面。
心理的健康状态对于精神的满足感十分重要。
从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情绪智力出发,梳理情绪智力的发展历程、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模型。
最后,结合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展,指出它在相应领域的应用情况,旨在明晰研究情绪智力的意义。
关键词:情绪智力;概念界定;研究模型;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B84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6-0181-02一、情绪智力的起源情绪智力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最早的研究是从智力开始,当时心理学家主要关注的是智力的认识方面,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智商。
直到Thorndike开发了社会智力这一概念,它可以用来解释成功的许多方面是不能够通过IQ来预测的,其中情绪智力被作为社会智力的一部分,这即是情绪智力最初的雏形。
随后,到了19世纪80年代,Gardner对人与人之间和内心的智力产生了兴趣,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1],该理论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智力组成成分是相互独立的,它通过多元形式表现出来,人际智力和自知智力是智力的较为重要的组成成分。
二、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一)国外学者对情绪智力的定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直到19世纪90年代,情绪智力概念才得以正式确立。
Peter Salovey和John Mayor(1990)第一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2],他构筑了一个研究社会和情绪相适应的框架,认为情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子集,能够帮助监视自己和他人情感,并将其进行分割,通过这些信息认识自我的思想和行为。
之后(1997)他们又对情绪智力的内涵进行了延展,提出情绪智力是识别、理解、加工并且影响自己和他人情感、思想及行为的能力[3]。
随着他们研究的深入,他们(2000)进一步将情绪智力概况包含三个维度的能力:认识情绪意义与关系、利用知识推理并解决问题、使用情绪促进认知活动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张石伟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5年第08期【摘要】情商教育是影响大学生学习专业、发展自身和积极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对近些年我国有关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总结和回顾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研究现状,从而进一步为以后的研究明确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一、研究的现状(一)有关发表时间情绪智力理论在中国国内的传播始于1995年,但是根据所收集的相关文献来看,我国学者发表相关学术文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06年以后。
自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开始进入“就业困难”期。
很多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情商”较低,缺乏就业竞争力是导致就业困难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之一。
由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方面,还关系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全面健康成长。
(二)有关研究主体近几年,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多集中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这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有关。
高职院校大学生较重点大学或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学制时间短,学历低,要面临更多的心理、生理、环境的复杂变化,承受更多的专业、就业和人际等多重情绪的压力,此群体在情绪智力完善方面亟需更高的提高。
(三)有关研究人员从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得到研究人员的信息来看,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人员多元化,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如酒店专业、文化与传播专业、思政专业、心理学专业、机械专业等等。
此外还有来自不同行政岗位,如招生就业处,学生管理部门等。
研究人员角色的多样性证明我国的教育学者普遍对大学生情商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学者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主体没有统一的认识。
教育主体的不明确,有可能导致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工作随意零散,可有可无,难以达到培养高情商大学生的目的。
二、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及策略很多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生情商教育存在的问题,罗素萍将目前我国大学生情商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大学生的情商意识普遍淡薄;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必要能力;从情商教育情况来看,大学生的情商教育极其不足和匮乏,缺乏重视和常态化。
情绪智力: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艺术
情绪智力,即情绪智商,是指理解和有效管理自己以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情绪智力越来越被认为是成功和幸福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不仅仅是对情绪的感知,更是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保持冷静和积极应对的能力。
理解情绪的第一步是意识到情绪的存在及其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情绪,无论是喜怒哀乐,它们都是人类生存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然而,情绪也可能使我们做出冲动或不理智的选择。
因此,学会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反应至关重要。
管理情绪包括调节情绪以及在情绪高涨时保持理智。
这需要发展自我控制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例如,通过深呼吸、放松技巧或者寻求他人支持来缓解压力和消除愤怒。
有效的情绪管理不仅能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
情绪智力还包括能够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这种情商使个人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建立互信关系,并在冲突和紧张情况下保持冷静和理性。
情绪智力高的人通常更富有同情心,能够有效地支持他人,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最后,情绪智力是一种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通过意识训练、情绪管理技巧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
虽然每个人的情绪智力起点不同,但都有可能通过努力和实践达到更高的水平。
因此,情绪智力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幸福的关键,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有效领导和成功管理的重要素质。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情绪智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从而追求更加充实和满足的生活。
文献综述:情绪价值历史发展情绪价值的概念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商业管理等领域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情绪在个体心理发展和社会互动中的作用。
例如,李丹(2008)的研究回顾了0~3岁婴幼儿在情绪沟通、移情能力、自我控制行为、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强调了早期社会情绪和行为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性[1]。
随着研究的深入,情绪智力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成为情绪价值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荫萍(2012)的研究探讨了儿童情绪智力及相关理论,并分析了影响儿童情绪智力与社会行为的因素[2]。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关注度提高,情绪价值的概念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工作场所、商业营销、文旅产业等。
现状分析1. 情绪价值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个体心理发展中,情绪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武媛媛(2018)的研究发现,自然美感能够通过产生的积极情绪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3]。
这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塑造个体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王金涛(2015)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强调了情绪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调节作用[6]。
类似地,程润红(2016)的研究也指出,学习动机、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其中学业情绪在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7]。
这些研究共同表明,情绪价值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个体的行为模式、学业表现及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
2. 情绪价值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在工作场所中,情绪价值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喆(2013)的研究发现,员工的日常正面情绪与亲社会动机均对员工每日的顾客导向型服务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4]。
这一发现揭示了情绪价值在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性,表明积极情绪能够促进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
马剑虹(2011)的研究探讨了违背社会规范后产生的内疚、羞愧等情绪对后续博弈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了情绪价值在工作场所合作行为中的调节作用[5]。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间关系的文献综述作者:黄姚耿敬来源:《商情》2020年第04期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HUANG Yao 1GENG Jing 2(1. Guizhou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llege2.Yinxing Hospitality Management College,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文献。
发现现有研究未取得一致结论,情绪智力相关概念仍百家争鸣。
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应基于我国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学业成就的实验研究,阐述情绪智力对个人发展因素方面的影响。
加大情绪智力概念研究力度,拓展相关研究领域,以得到更科学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学业成就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has not reached a consensus conclusion,and the concepts related to emotion and intelligence are still contending.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to explain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personal development factors. Increase 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xpand relevant research fields to obtain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Key words: Emotional intelligenceAcademic achievement一、前言情绪商数与智慧商数一样是一种心理学定义,学称名为: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模型及应用综述摘要:本文对当前情绪智力两大模型的内涵、模型、测量、作用机制以及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应着重整合情绪智力的模型、改进测量方法,深入作用机制研究及实践为导向应用做出展望。
关键词:情绪智力、测量、工作机制、应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72-02长久以来人们发现,个体的智力并不预测其在未来工作上的成就,在职业成就中情绪智力(简称 EI)可能比IQ 更有决定性。
与改变IQ 的可能性相比,EQ 可能有更多的可培养性。
因此心理学界掀起一股研究EI 的浪潮。
然而自EI 的概念提出的20 多年间,有关EI 的内涵、模型、测量等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论构架,围绕EI 到底是一种基本能力还是由人格特质与能力混合作用的产物展开。
尽管它的定义与测量始终是心理学界争论的焦点,作用机制也尚不明确,但是出于对其应用领域的关注依然让EI 无法离开心理学界的视野。
一、两大模型之争EI 的概念正式提出的是美国学者Meyer 和Salovey,他们将EI定义为“审视自我和他人情感和情绪的能力,区分这些情感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为思维和行为服务的能力。
” Mayer 和Salovey 在最初的以情绪感知和情绪管理为核心的模型中增加了EI 的本质特征,即识别情绪的含义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模型被称为能力模型。
能力模型包括四个维度:知觉情绪、理解情绪、使用情绪和管理情绪。
能力模型的测量采用的是能力测试,代表是MSCEIT( Mayer -Salovey -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
量表的四个维度与模型对应,包括一小部分体现解决情绪问题能力的客观测验,和绝大部分整体评定和专家评定相结合的成就测试。
以Bar-On 和Goleman 为代表的人格能力混合模型代表了EI 的另一主流派别。
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展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展摘要情绪智力是正确理解情绪并利用情绪和情绪的相关知识去助长想法和行为的能力。
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可以分为三种:特定能力模型、综合模型与混合模型。
本文综述了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情绪智力;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管理1. 前言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正确理解情绪并利用情绪和情绪的相关知识去助长想法和行为的能力。
它与生活中的很多领域息息相关,情绪智力与个体的社会关系、身心健康甚至是工作表现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关系,情绪智力既是一种能力,又与个体的人格特质密不可分。
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可以分为三种:特定能力模型、综合模型与混合模型。
特定能力模型着重研究某种能力的单独作用,综合模型聚焦与多种能力的协同作用,混合模型的研究较为复杂,其对情绪智力的定义是更为广义的,超出了上述定义的界限。
本文综述了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及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设想。
2. 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2.1 特定能力模型(Specific-Ability Approach)EI的特定能力模型主要是聚焦于与EI相关的一种或几种基本能力。
主要有以下的几种能力:1. 情绪感知和识别能力情绪感知和识别能力主要包括个体对社会信息的解读(如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一群人的亲密程度等)和识别情绪表情的能力。
大多数的研究采用的是非言语的感知测试,两个使用频率较高的测量手段为:非言语识别正确性分析量表Diagnostic Analysis of Nonverbal Accuracy Scales(Nowicki & Duke, 1994)和日本人和白人情绪辨识简测Japanese and Caucasian Brief Affect Recognition Test(Matsumoto et al., 2000)。
DANV A有三个版本,其中DANVA2-AF 被用于测试成人被试对脸部情绪的识别能力,测试材料由24张照片组成,照片商有均等数量的开心、悲伤、愤怒、恐惧的面部表情,其中照片中的男女比例也是均衡的,被试的任务就是识别这些表情刺激(Nowicki Jr & Carton, 1993);DANV A-AP是用于测试成人被试对副语言(语气、语调等)的识别能力,该测试采用两个专业的演员(一男一女)用不同的情绪状态说同一句话,即“我出去一下,过会儿回来”的录音,让被试来识别传递的情绪;DANV A-POS 采用的是32张身体姿势的图片,图片中是2男2女通过不同的站姿和坐姿表达喜怒哀惧的情绪(Pitterman & Nowicki Jr, 2004)。
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 1、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最初萌芽于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二因素论时提出的应该用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并于1920年提出社会智力概念,将人类智力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三种(E.L. Thorndike, 1920)。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提出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W.P. Payne, 1986)。随之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探讨逐渐兴起,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即“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P. Salvoey, J.D. Mayer, 1990)。1997年二者对该定义进行了细化,称其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P. Salvoey, J.D. Mayer, 1997)这一定义现在仍被普遍应用。随着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深入探讨,1997年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旧引。”(Bar-On, 1997)。从内涵上说,其表述并未揭示其特有属性,从外延上说,把人格和人际方面的能力都纳人情绪智力范畴,又有扩大化倾向。所以尽管该定义涉及了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但仍是不尽完善的。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界定。有学者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人格中情绪与认知相互渗透的一个心理结构,即情绪与认知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这种定义讨论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但没有直接指出它与能力的关系,以致情绪智力概念游离于能力范畴之外,不利于与现时心理学体系的融合。所以也有学者从心理学意义上考虑,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括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卢家楣,2005)。这一点在国内外多数文献中得到共识。 2、情绪智力在理论上的讨论 国外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中对情绪智力的探讨主要有两大流派,其中不同的学者分别构建起了不同的理论模型。 一是能力情绪智力流派。此流派认为情绪智力是“运用尖端的信息加工手段去处理情绪及与情绪相关的刺激,以及使用这些信息去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Mayer,Salovey,Caruso),他们从情绪感知、情绪整合、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构建出了情绪智力理论模型。 二是混合情绪智力流派,又称为特质情绪智力流派。代表人物是Goleman,Bat-on,Petrides和Furnham等。不同于能力情绪智力流派,他们更多的从人的个性层面考虑,认为情绪智力是个性和能力的混合体。Goleman认为情绪智力是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鞭策和激励自己,并驾驭自己情绪与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情绪智力理论模型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社会意识、自我管理和关系管理四个维度。Bar-on则综合了影响一个人成功应对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非认知性潜能、能力和技巧,从内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压力管理、适应性和一般情绪状态五个维度构建了情绪智力理论模型。Petrides,rnham则认为情绪智力是指情绪相关领域的自我认知和处于浅层个性倾向性的集合,所以他们融合了Goleman、Bar—on及Mayer和Salovey的理论,构建出了共包括15个维度的理论模型。 3、关于情绪智力的实践研究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在实践中对情绪智力的研究多集中在管理者、被管理者的情绪智力以及其与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方面。 (1)国外的研究。 从管理者情绪智力和其工作绩效方面来说,Slaski和Cartwright对英国一个规模较大的销售组织的中层管理群体进行研究,使用EQ-i量表测量他们的情绪智力,由被试的直接二司对他们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相关分析表明被试的情绪智力及其各因子(除自我反省网子外)与被试的管理绩效显著相关,高情绪智力组被试的管理绩效要显著高于低情绪智力组,反之亦然。(Slaski,Cartwright,2002)。Egon Zehnder国际调查公司分析了来自拉丁美洲、德国和日本3种不同文化的515个高层管理者,发现具有高情绪智力的管理者比拥有丰富经验或高智商的管理者更容易取得事业成功。这说明情绪智力而不是文化对管理者的绩效影响更大,当然这个结论显然需要更多的实证验证。 员工个体的情绪智力影响其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其工作绩效。Laura Thi Lam和Susan Kirby的研究发现个体情绪智力的总体水平、个体对情绪的知觉能力和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都会对个体的任务绩效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Laura Thi Lam, Susan Kirby, 2002).跨文化的研究方面,有学者以中国某大型IT公司420个员工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个人情绪智力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员工工作绩效与其情绪智力呈现正相关关系。(Zhongming, Ouyang, Jinyan Sang, Ping Li, Jiaxi Peng , 2014)。 管理者的情绪智力也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绩效。Chi-sun Wong和Kenneth S. Law (2002)利用Mayer和Salovey 在l997年的情绪智力模型,基于MEIS开发了WLEIS量表,通过自评和他评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之后发现个体的情绪智力与其任务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的同时,也发现领导者的情绪智力虽然不会对下属的任务绩效产生影响,但是与下属的关系绩效相关。也有研究开始关注情绪智力和行为之间的关系。Ioan Pastora的研究发现领导者和员工的情绪智力对二者关系以及对员工行为的影响,领导者的情绪智力和员工工作绩效成正相关关系(Ioan Pastora, 2014) 有学者通过ECI考察团队成员的情绪胜任力,研究了团队成员的情绪智力与团队的绩效等级和凝聚力等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上级和下属的移情作用与团队的绩效等级正相关;下属的成就导向与团队的绩效等级正相关。(Brigette, Rapisarda, 2002)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对团队成员情况的理解(移情),上级和下属可以很好地安排和协调工作任务,并能够给予团队成员实现最佳绩效(成就导向)的机会。这主要关注了管理者和员工情绪智力其对团队工作绩效的影响。 概括说来,国外的研究关注管理者、员工自身的情绪智力水平对其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上面,这多数建立在本国的情景上,对国外的实证研究不是很充分。 (2)国内的研究。 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的研究角度颇为相同。管理者情绪智力方面,有学者使用WLEIS(由Law和Wong基于EIS编制)对211名企业管理者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的特征及它们与企业管理者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不同管理层级、不同管理岗位、不同地区的企业管理者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情绪智力的他人情绪评估维度对高层管理者绩效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一。(杨慧芳,顾建平,2007)同样采用WLEIS量表,余琼和袁登华对30家企业进行了管理者与
其下属员工的配对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及其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对员工的工作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领导一部属交换在管理者情绪智力对员工关系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一部属交换在管理者情绪智力对员工任务绩效的影响中起着微弱的部分中介作用”。(余琼,袁登华,2008) 被管理的员工方面,孙丽璐(2005)对徐小燕(2003)的《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进行了修订,在通过了信效度检验之后,制定出了适合青年销售人员的情绪智力量表,并从情绪觉知力、情绪评价力、情绪适应力、情绪控制力和情绪表现力这五个维度上对青年销售人员的情绪智力进行了考察。同时,她通过销售业绩、销售网络、销售成本和规章制度执行这四个指标获得了绩效数据。该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销售人员的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其中,情绪适应力和情绪调控力与绩效呈显著相关,并且女性在情绪觉知力和评价力维度与绩效的相关度显著,而男性在情绪适应力、调控力以及表现力方面与绩效的相关性比女性更显著”。(孙丽璐,2005) 总的说来,国内研究都集中在情绪智力对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绩效关系的分析上面,方向较为单一,今后应该借鉴国外研究,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情绪智力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 Thorndike. Intelligence and its uses. 1920 [2] Payne. A study of emotion: develop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lf- integration, relating to fear, pain and desire. 1986(01) [3] Mayer, Ipaolo, Salvoey. Perceiving affective content in ambiguous visual stimuli: A componen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1990 [4] Mayer, Caruso, Salove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eets Traditional Standards for Intelligence[J], Intelligence, 2000 [5] Bar-On. 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 Technical Manaual. 1997 [6] Mayer, Salovey, 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New Ability or Eclectic Traits?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8,63(6):503-517. [7] Mayer, Roberts, Barsade. Human Abilitie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7. [8] Goleman, 耿文秀等译. Emotional Intelligence(1995).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社.1997. [9] Mayer, Salovey, 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Theory, Findings, Im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Inquiry,2004,15(3) [10] Goleman, Boyatzis, McKee. Primal Leadership:Realizingthe Power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Boston:HarvardBusiness School Press,2002. [11] Bar-On, Emotional and Social Intelligence:Insights from the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 In Bar-On, Parker. (eds. 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ory, Development,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at Home, School, and in the Workplac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000. [12] Petrides, Furnham. On the Criterion and Incremental Validity of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ee.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7. [13] Petrides, Furnham, Emotional Intelligence:Psychometric Investigation with Perferenc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