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建筑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课程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4.90 MB
- 文档页数:116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我国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令人十分忧虑的是,这些最能完整地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古城,在历尽沧桑,饱经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后,大都已面目全非,面临湮没的威胁。
如何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它们在科技进步时代,仍能保持其历史个性及其岁月,并富有创造性地留传给后代,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1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况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定标准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还要这种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是否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二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现状的格局和风貌应该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三是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和建设方针有重要的影响。
1.2 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
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和认识的误区2.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要意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美学价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以留存城市的记忆;也不只是继续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它同时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按照历史和自然文化特征,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可分为7类:①历史上以政治中心为主的都城、省城、州城或府城、县城;②风景如画、依托山水名胜和重点文物古迹为主的名城;③以传统手工业、商业特别著称的名城;④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色突出的名城;⑤边境、口岸及长城沿线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历史城镇;⑥以海外交通为主的港口名城;⑦重点革命纪念地名城。
其中有不少名城可以兼有几个特征。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分为2级: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②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等为法律依据,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历史价值、地理条件、民族特征、布局现状、建设需要和发展限度而作出的带有综合性的专题规划。
划分整个城市为不同的环境风貌分区并确定分区的基调,这是保护历史老区和建设新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对比统一、在规划上“分而治之”的首要准则和手法。
环境风貌和基调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
历史文化名城的这种反映,主要包括在两类风貌分区和相应的两大基调之中。
一是来自城市历史舞台的遗存和记忆,即反映历史文化基调的历史保护区,如历史分区或历史风貌分区;二是来自城市现代生活,以反映当代建设和发展为基调的新建区,或新建分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韩城、平遥、潮州是体现风貌分区规划,“分而治之”经验突出的佳例。
其中,历史分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浓厚,个性突出,在老城保护与建设中,失控甚少。
同时,新建分区则表现为一片新的环境风貌。
二者有明确的风貌分区界限,有完全不同的风貌基调。
但是在城市整体生活方面,在市政建设的道路交通、水、电设施等方面,二者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历史分区拥有较多有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的根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又有哪些呢?一、传统民居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传统民居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也是历史的见证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保护传统民居,使它们得以保存及传承,以此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需要重视传统民居的保护,保护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
同时,变革和发展也需注意避免影响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
二、古迹、古建筑古迹和古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代表。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古建筑,多是历史名城的象征。
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需要注意其保护准则和标准,保证其基本完好无损、原汁原味的展示出来,一方面不改变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保障旅游人数的过程中不造成风险,满足参观者的各种需求并提高参观者体验。
所有的古建筑保护工作都应按照国家的规范法规、技术标准以及理念传承和发展,确保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承。
三、历史文物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物包括各种物品,例如古代工艺品、书画、文献、铜器、玉器等. 这些文物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这些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历史文物,我们需要加强文物的管理、保护和传承。
文物保护工作需做好文保计划,加强保护技术和监管手段,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人都理解和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四、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地域、民族和国家相互作用和影响着的文化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重视对各种民俗文化的保存、发展和传承,努力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保护民俗文化的生态环境,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历史文化名城宛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过去的记忆,闪耀着岁月的光辉。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心灵的归依。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珍贵的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非简单地划定几个保护区、修复几座古建筑,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需要综合考量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深入了解和挖掘名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
比如有的城市曾是古代王朝的都城,有着宏伟的宫殿建筑和严谨的城市布局;有的城市是商业重镇,留下了繁华的商业街和独特的商业文化;还有的城市因宗教或文化名人而闻名,拥有众多的宗教建筑和文化遗迹。
只有对这些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评估,才能明确保护的重点和方向。
在进行保护规划时,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基础。
古建筑、古街巷、古桥梁等都是城市历史的物质载体,它们的保护需要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
原真性意味着要尽可能保留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建筑材料,不进行过度的翻新和改造;完整性则要求不仅保护单个的建筑,还要保护其周边的环境和景观,使其与整个城市的历史风貌相协调。
例如,对于一片古老的街区,不仅要保护其中的传统建筑,还要保护街道的尺度、走向,甚至是街边的树木和古井。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能忽视。
传统的技艺、民俗、节庆等都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
通过传承人的培养、文化活动的举办、相关资料的整理和记录等方式,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
比如,在特定的节日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传统文化。
合理的功能定位也是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破坏其文化特色,也不能因保护而停滞不前。
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发展与文化相融合的产业,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
第 1 次课程教案漳州.南昌、济南,安阳,南阳,商丘(县),武汉,襄樊,潮州,重庆,间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n咕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报,敦烃,银川,喀什。
第三批37个(1994年):正定,邯郸,新纬,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衔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荤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第三节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1、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分类的目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有适合各个名城独有特征的规划设计和推进方法。
这是为了使每—个名城产生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将城市的共同特性和问题归纳起来可以针对同类的情况采取相同的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区别对待,这也就是对历史文化城市进行分类的目的;分类之结果称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第五类:近现代史迹型——以反映历史的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遵义、延安、上海、重庆、天津等城市。
第六类: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并且往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城而的特征,如自贡以盐城而著杨,景德镇有“瓷都”之称,毫州则是“药都。
”第七类: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占迹作为历史传统体现的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吉林等城市。
许多历史名城,历史上曾辉煌一时,由于历代战争破战、经济衰落或近年来打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占迹和传统街区遭到破坏,但城中还存在许多历史遗迹有一定影响,如历史上曾为省会级的地区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延续性强,其性质因素构成多,但中心不突出,类型归属不明显,如徐州、济南、武汉、南蹭、长沙、成都、宵休、沈阳等。
本章小结:我国的历史城市与欧洲完全不同,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80年代初我国城市经济大发展的初期,及时地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避免了这些优秀历史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遭到建设性的破坏。
99个历史名第 2 次课程教案。
2023年城乡规划师《管理法规》复习要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条件(1)保存文物特别丰富;(2)历史建筑集中成片;(3)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4)历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要地,或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其传统产业、历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能集中反映本地区的建筑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内应有2个以上历史文化街区。
2、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的条件(1)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2)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3)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不小于1ha;(4)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面积的60%以上。
3、申报程序A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国务院批准公布B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政府确定的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二、管理的依据与原则2、方针原则(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针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文物:历史原真性、建筑完整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原状;保护其承载的传统起居生活形态、文化习俗和人文精神;保护历史遗存的完整的街道格局和建筑风貌;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更新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三、管理的主要方法(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方法1、划定文物保护范围2、划出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实体、环境(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1、划定不同类别保护范围界线;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群、文物古迹;分为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两层次;划定环境协调区;紫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界线。
2、保护传统格局、风貌和空间尺度。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下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个要点。
一、城市规划与保护城市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首要任务。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特点,保留和强调历史建筑、街道、城墙等重要元素。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发展,避免破坏历史遗址和风貌。
保护措施还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内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减少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
二、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保护历史建筑需要进行维修和修复工作,确保其原始结构和风貌得以保留。
修复工作应尽量使用原材料和传统工艺,保持建筑的历史特色和文化价值。
此外,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
三、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通常拥有大量的文物和遗址。
保护文物需要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包括文物的鉴定、登记和保护计划的制定等。
此外,应加强对文物的修复和保管工作,确保文物得以完好保存,并向公众开放展示。
四、文化传承与教育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建筑和文物的保护,也包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教育。
应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
此外,也应加强教育机构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研究。
五、公众参与与社区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支持。
社区居民和当地居民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应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和合作,鼓励社区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经济和旅游项目,提高居民的文化认同和参与度。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不同国家和城市之间可以分享保护经验和技术,并共同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和就业机会。
总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文化传承与教育、公众参与与社区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才能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
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的措施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是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方法:1.制定法律和政策:建立和实施相关法律、规章和政策,明确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标准和程序。
这些法律和政策可包括历史城市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以确保保护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2.制定保护规划:制定历史城市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保护措施和实施计划。
规划应考虑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3.修缮和维护:及时进行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保持其原有风貌和特色。
这包括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历史建筑物、古迹和文物,防止进一步的破损和退化。
4.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其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文化遗产的普及和传播。
5.限制开发和建设:对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区域,采取限制开发和建设的措施,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和现代化对历史环境的破坏。
建立严格的规划和审批制度,确保新建设项目符合历史环境的特点和要求。
6.建立保护机构和专业团队: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团队负责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这些机构和团队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协调各方资源,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
7.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保护经验和技术。
通过参与国际组织、举办论坛和研讨会等方式,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合作和共享。
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需要政府、专业机构、社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这些措施和方法可以帮助确保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