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东部配电网远程集控模式构建与实施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胜利孤岛厂电力数字化带来高效管理把纵横交错的电网浓缩于方寸电脑屏幕之上,大到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输电线路分布,小到每一基电线杆塔位置、设备参数,均可以图像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工作人员无需野外跋涉,在操作室内轻点鼠标,就能将操作指令准确传达到几十公里之外……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随着电力数字化管理的推进,许多过去被认为遥不可及的场景正逐步呈现在面前。
足不出户遥控电力生产8月11日,孤岛厂水电大队“配电网生产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突然发出报警信号,技术人员迅速查看报警信息,发现垦90北线出口开关跳闸。
与此同时,调度室也接到垦利区报障电话:垦90北线所带油井停电!为及时恢复生产,技术人员立即启动远程操作系统,对跳闸开关进行试送电,停电油井一次送电成功!随后,电力巡查人员对垦90北线展开全面巡查,最终将此次停电原因锁定为“沿路一台变压器烧毁”,及时抢修后故障得以彻底排除。
监测电网、搜寻故障点、远程送电……以往繁琐的电网故障检修过程,如今足不出户便可遥控进行,电力数字化管理给孤岛厂电力维修人员装上了“千里眼”。
孤岛厂电力系统担负着孤岛油区生产、生活及工农业用电任务,管理着6KV配电线路76条,计600余公里,覆盖面积1200平方公里,供电线路地形复杂。
为维护油区电力系统正常秩序,通常采取“地毯式搜寻”的巡护方法,大海捞针般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人力、物力投入巨大。
随着配电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2005年,孤岛厂开始致力于开发建设电力数字化管理系统,“配电网生产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网结构和地理信息及地理图形进行数据集成,从而实现了配电系统正常及故障情况下检测、保护、控制、用电、配电管理的自动化运行。
目前,孤岛厂已累计在29条6KV线路安装FTU检测终端设备49台,在孤二、孤三、孤九变电所出口安装RTU远动终端单元装置3套,并于2009年将十个变电所新改造完成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统一接入“配电网生产运行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配电线路电流、电压、功率、故障信息等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极大方便了工作人员及时监测和分析电网运行状况。
高压低压配电柜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高压和低压配电柜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对电能进行分配和控制的关键作用。
为了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及提升安全性,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逐渐应用于高压低压配电柜的运维。
本文将介绍高压低压配电柜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包括其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带来的益处。
一、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的基本原理高压低压配电柜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借助物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实现了对配电柜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测和远程操作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传感器与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配电柜关键参数的数据,如电流、电压、温度等,并将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
2.数据传输与通信: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以太网、无线网络(如4G、5G)、LoRa等。
3.数据处理与分析:远程管理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实时监测、故障预警、数据统计等功能。
4.远程控制:通过远程管理平台,对配电柜进行状态监控、设备控制、操作指令下发等。
二、高压低压配电柜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的应用场景1.智慧工厂:通过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可以对工厂内的高压低压配电柜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操作,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能源监测: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结果进行能源管理和调整。
3.物业管理:远程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对大型物业的配电柜进行统一管理,便于故障检测、维护和节能管理等。
4.城市电网:借助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城市电网管理部门可以对多个配电柜进行集中监控和调度,提高供电效率。
三、高压低压配电柜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的益处1.实时监测:远程监控技术能够实时获取配电柜的运行状态和关键参数,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提前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2.故障预警: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故障预警模型,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提早进行维修和更换设备,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浅议胜利油田110kV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方向摘要:综合当前国内外的数字化变电站发展情况,结合胜利油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对胜利油田110kV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方向进行了论述,特别对过程层网络的组成方式以及过程层设备数字化配置进行了分析,列出了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一些需要注意的技术环节。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网络一、国内外数字化变电站发展建设状况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如通讯协议、应用程序接口、数据描述等不断增加,急需一个标准来统一,以便不同厂家的各类设备能够在一个变电站内集成、互联、实现相互操作。
IEC61850标准就是在这种需求下,逐步发展完善建立起来的。
二、胜利油田变电站发展建设趋势目前,胜利油田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正处在转型调整期,从传统的有人值守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向无人值守集中控制变电站发展。
集控站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变电站的信息化水平。
一些变电站开始进行无人值守化改造,但只是对综自站增加相应的监控设备,达到对变电站的全貌监控。
胜利油田新建变电站在整体结构上已经实现了分层分布,但是仍然存在着常规变电站的缺陷。
典型的110kV变电站系统为110kV/10(6)kV结线方式,结构为半户内布置,主变户外布置,110kV 部分采用室内GIS设备,10kV部分采用室内开关柜,并集成了测量、保护、控制模块。
这种变电站在二次方面采用常规CT和PT,二次设备采用微机保护,设备信息无法有效共享,每套保护设备均要经过模拟量和数字量的来回转换实现功能。
10kV馈线的保护实现了就地化,与后台机也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大大减少了二次电缆,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主变的保护、测控和PT二次电压仍通过电缆接线实现。
未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和减少电缆投资。
推动实施以IEC61850为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是未来变电站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胜利油田110kV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以IEC61850标准构建的数字化变电站分为典型的三层结构,即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
采油平台电力组网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在我国石油开采过程中,中心平台通常会选择建立独立的主电站,采用单一电源,而没有电站之间的联系。
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供电的稳定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每个平台都配备了独立的主电站,导致了投资的大幅增加。
为了寻求经济性与供电可靠性的平衡,我们建议构建一个多电源电力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平台电源组网供电,通过高压联络线路实现电站之间的联系。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投资,还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基于此,本文就对采油平台电力组网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概述。
关键词:采油平台;电力组网;设计实现构建电力组网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减少备用发电机组的容量,降低投资,二是可以通过电站之间的联络,实现电力的互相补充,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三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电力故障导致的石油开采工作中断,所以需要重视和做好电力组网的设计工作。
一、采油平台电力组网优势分析首先,平台间可互供电力、互为备用意味着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期,各个电站可以互相支援,平衡负荷。
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单个电站的运行压力,提高了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
同时,在电力供应过剩时,平台间可以互相输送电力,降低调峰电厂的运行成本,从而降低整个电网的运行成本。
其次,平台间互为备用有助于增强电网抵抗事故能力。
在事故情况下,如某平台电站出现故障,其他平台可以迅速提供支援,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举大大降低了事故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水平。
此外,平台间互供电力、互为备用还有助于提高各电站的安全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通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各电站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供电可靠性。
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平台间的互相支援可以迅速遏制事故扩散,降低事故损失。
能承受较大冲击负荷的电力设备。
在电力系统中,冲击负荷可能导致电压波动、频率偏差等问题,进而影响电能质量。
具备良好抗冲击性能的设备能够在负荷波动时保持稳定运行,有利于改善电能质量。
油田电网是油田企业为生产建设和居民生活供电的各级电压电网的总称,主要由网内发电厂、变电所、配电网及输电网四部分组成。
油田电网不同与普通电网,具有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对供电质量及安全性要求更高等一系列特点。
因此,油田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稳定性对于油田的生产建设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升油田电网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油田电网面发展现状及问题1.1我国油田电网发展现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投入使用,新油田的开发和老油田开采规模的扩大速度越来越快,促进了油田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目前,大中小型自备电厂、网架已在各大油气田不断建设,逐渐形成了油田电网的专用电力系统,并且还与外部电力系统紧密连接,保障了石油企业的正常生产。
我国油田电网在经历了电网成型阶段、电网优化阶段、电网技术改造阶段之后,已经迎来了电网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阶段。
1.2油田电网特点油田电网不同于普通电网,主要服务于油田生产建设和居民生活。
油田开发生产形势变化较快,油田企业对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要求较高,为油田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原油产量形势日渐严峻。
电力是油田企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无论是原油生产还是运输,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这就对电网的可靠性、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油田新老油井的深开采,油田电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油田电网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油田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一项任务。
1.3油田电网面临的问题油田电网负荷过于分散,结构复杂,分支多,线路长,分布面广,造成了整个电网的供电半径较大,据统计,油田电网主干线路长度基本达到5km以上。
油田电网变化性较大,部分油井枯竭封井后,其供电线路就可能拆除或者废弃;而新油井的开采,也将预示着供电线路需要架设到该地区。
信息系统工程 │ 2018.10.2067SYS MANAGEMENT 系统管理摘要:胜利油田最基层的原油开发单位为采油管理区,将采油管理区逐步实现信息化是油田的既定目标。
文章介绍了项目实施的背景和采油管理区的概况,阐述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突出了信息化实施的过程和效果。
通过信息化的实施,油气田的原油开发过程实现了可视化,自动化,降低了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油田;信息化;自动化一、企业概况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国有特大型企业,胜利油田分公司为其下属的分公司,胜利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
采油管理区为胜利油田最基本的油气开发单元,承担着某一区块或某几个区块的原油开发任务。
本文就油田某一采油管理区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管理区基本情况。
该管理区油井总数113口,开井94口。
注水井19口,开井17口,年产原油5万吨。
管理区现有职工194人,下设综合管理室、经营管理室、技术管理室和生产指挥中心四个部室。
基层站有注采站3个,集输站1个,维修站1个,合计5个基层站。
生产过程采用单井罐车拉油方式,将油井产液由罐车送到集输站,由集输站脱水后,通过管道外输。
二、项目实施背景中国石化的总体信息化目标是:贯彻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化融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在“十三五”(2016-2020)期间全面实现老油气田可视化、新油气田自动化和高压气田、酸性气田、海上油气田智能化,并打造一体化油气生产运行指挥平台。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该采油管理区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的有关工作。
三、项目建设的原则(一)按照集团公司(中国石化)统一安排,推进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为油气开发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强大动力。
(二)以简洁、实用、高效、经济为原则,按照“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的原则,实现数字巡检、中心值守、人机联动、快速响应,形成以生产指挥中心为核心,注、采、输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化采油管理区运行模式[1]。
优化输配电管理提高油井线路运行时率发布时间:2021-07-02T14:10:22.973Z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3月作者:范永涛、孙建新、李逢春、齐燕、王东、李晓丽[导读] 随着供电市场的变革,油田输配电网需着眼主网稳固、配网可靠,为油气生产提供电力支撑保障和技术服务,将变电运行和油井配电线路运维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油井输配电网管理模式,通过高低压运维有机统一,简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协调节点,重塑油井输配电线路故障处理流程、实施反转赋能式培训等措施,实现业务融合、人员融合、技术融合、组织融合,以优质电网运行维护水平,提高油井线路运行时率。
山东东营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电力分公司范永涛、孙建新、李逢春、齐燕、王东、李晓丽 257000摘要:随着供电市场的变革,油田输配电网需着眼主网稳固、配网可靠,为油气生产提供电力支撑保障和技术服务,将变电运行和油井配电线路运维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油井输配电网管理模式,通过高低压运维有机统一,简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协调节点,重塑油井输配电线路故障处理流程、实施反转赋能式培训等措施,实现业务融合、人员融合、技术融合、组织融合,以优质电网运行维护水平,提高油井线路运行时率。
关键词:输配电运行时率变电站线路“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少停电就是多创效”,提高6kV油井线路运行时率是顺应采油厂技术经济指标考核的需求的重中之重。
随着油田机构优化和集控管理的推进,供电管理区对油区6kV输配电线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直接关系到油井生产时率,然而6座集控站与12个采油厂、9个区域调度之间的生产运行调度工作流程各个环节,随着“一区域一管理”模式的建立亟待进一步优化。
1分析影响时率因素线路运行时率是指线路年累计实际生产时间与年累计生产日历时间的比值。
油田电网6kV线路故障跳闸次数考核指标为117次,依据6kV线路运行时率计算公式计算,按照故障处理平均每次3小时计算:随着油田各供电管理区机构优化的完成,对油井供电实现变、配、用一体化管理,供电管理区直接对接采油厂各管理区,油、电两家单位捆绑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输配电线路运行时率直接对接油井原油产量,虽然该指标已经符合考核要求,但是依然有潜力可挖,集控站对6kV配电线路是否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综合控制和管理,强化与用户单位之间的市场化运行和合作共赢理念,对6kV输配电线路的运行时率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关于提高油田电力高低压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06-16T10:58:21.773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5月作者:范永涛、孙鲁、孙建新、单连强、蒋荣、王东[导读] 油田电力企业必须以服务保障油田主业发展为己任,强化经营理念,细化制度落实,全员全要素全方位坚持总体思路不变,在变电站集控管理、输配电线路运维、用电监查治理等方面创新管理方法,形成系统的高低压一体化精益运营管理体系。
山东东营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电力分公司范永涛、孙鲁、孙建新、单连强、蒋荣、王东 257000摘要:油田电力企业必须以服务保障油田主业发展为己任,强化经营理念,细化制度落实,全员全要素全方位坚持总体思路不变,在变电站集控管理、输配电线路运维、用电监查治理等方面创新管理方法,形成系统的高低压一体化精益运营管理体系。
实现以强素赋能平台为途径,提升技能素养,培育高低压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综合型和能效型团队;以精益管控平台为抓手,拓展管理深度,提高高低压一体化工作时率,完善高低压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体系的系统化和智能化;以党建质量平台为依托,党建引领转变观念,发挥组织优势,强化高低压一体化责任,明确先进性和引领性;全流程全方位保障高低压一体化的“实时服务圈”。
关键词:一体化、精益、运营、专业化、服务1管理需求1.1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油田供电企业在抓好新型供电管理区队伍融合、管理融合、文化融合的同时,积极分析新型供电管理区日常高低压运营管理暴露出的深层次的矛盾,存在管理理念的差异、职能定位的不同、设备保障的限制、技术服务不足等等,急需突破高低压之间的业务壁垒,构建形成专兼结合、区域整合的高低压一体化高效运行组织架构和体制模式,筑牢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1)油田电力“运行”向“运营”管理转变的理念差异,需转变理念、转变工作方式,解决“大而全”运行管理模式向“精而优”的运营管理模式转变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2)油田电力细分专业化运维与高低压一体化服务的定位不同,在油田电网主体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必须解决为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保障油井时率为目标,实现高低压一体化服务职能定位。
数字化模式下的油田电网调度管理张凡;孙毓泽;魏合;范玉莹【摘要】长庆油田电网存在供电范围广、站点分散、线路多的特点,目前实行的"厂生产指挥中心—大队集控站—操作维护班"的数字化调度管理模式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对人员业务水平、数字化设备的运行状态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油田电网数字化采用对无人值班变电所集中监控、集中巡检的集控运行管理模式,在管理上分为厂指挥中心层、大队级集控站层和操作维护班层.随着油田电网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从目前的调控分离模式向"调控中心+操作维护站"的调控一体化模式过渡的条件将愈发成熟.%The Changing Oilfield power grid has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rang, scattered stations and multiple lines.The current digital dispatching mode of"production command center-centralized con-trol station-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eam"is facing a grim situation and high requiremerts for levels of personnel services and operation preparation of digital devices are required.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centralized monitoring and routing inspection is used in oilfield power grid, and the management is divided into the plant command center, the group-level centralized control sta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station. With the advance of oilfield power grid digital construction, the transition conditions from the current regulation mode to integrated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system will become more mature.【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7(036)005【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油田电网;数字化;调度管理;调控一体化【作者】张凡;孙毓泽;魏合;范玉莹【作者单位】长庆油田水电厂;长庆油田水电厂;长庆油田水电厂;长庆油田水电厂【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各地均大力推广“三集五大”模式,以形成适应智能化电网的调控一体化这一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在原有的传统调度运行值班业务基础上,整合调配资源,增加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功能,实现调度运行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智能型进行转变[1]。
胜利油田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作者:梁琦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期【摘要】随着胜利油田应用业务的不断扩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各种信息化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油田的应用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紧密,对IT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也要求越来越高,确保油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是油田网络与系统管理科面临的普遍问题和考验。
因此运维管理团队迫切需要一个有效实用的运维与监控管理平台,简称一体化运维平台,以自动化和规范化运维工作流程,提高运维管理水平,提升资源可用率和利用率,为业务部门提供稳定高效的IT 基础设施服务。
【关键词】胜利油田一体化运维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一、引言一体化运维平台的上线,可以帮助胜利油田网络与系统管理科提高业务的预判与处置能力,提高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给油田网络建设与维护带来长期的效益。
一体化运维平台建立了完整、统一的展示界面,从不同维度去监控油田业务系统的运行情况与使用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预知业务的运行情况,实现自动化运行维护和优化的流程化管理,并建立起了有效的经验积累机制,实现真正的运维可控。
通过一体化运维平台,不仅可以提高维护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同时对业务相关部门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建设目标和系统内容建立油田涉及“网站、系统、平台”的综合性信息化服务门户,成为油田信息化工作唯一服务门户。
“网站”即IT统一门户,以信息化动态、考核、宣传、新技术发展、成果展示等传统网站内容为主,在油田层面设置主站,在二级单位设置分站,用微软门户技术统一网站内容和技术架构。
“系统”即统一管理系统。
以运维流程服务、知识库、统一呼叫服务、工单流转、工作量统计为主,全油田统一建设,涉及基础设施、应用管理、数据服务、信息安全、项目管理等内容。
利用流程中心、办公平台完成各项流程的制定,统一进行整合服务,各部门、各二级单位在各自节点上进行业务申请及处理,各运维团队接受任务并进行工作量统计。
油田配电网无功补偿监测系统的建立摘要:随着油田井网的不断加密,油田配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针对网内无功补偿装置型号复杂,安装位置点多面广,专业维护力量缺乏的管理现状,通过对在网的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改造,加装电流互感器、GPRS和WIFI功能模块,实现远程监控功能,在配电线路上形成无功流向监测点,监测分析无功流向,建立无功补偿监测系统,制定单井就地补偿方案,进一步降低网内无功流量,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有效降低电网损耗。
关键词:配电网;无功补偿;损耗;监测系统1.油田配电网无功补偿装置现状一是变电站集中补偿,主要作用是分级平衡电网的无功功率,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改善变电所母线电压,对配电网的降损效果不明显。
某厂变电所集中补偿电容器共有82组,为了提高系统电压,结合所带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符合容量等因素,全部投入运行。
二是线路分散式补偿,主要使用于功率因数较低的线路,负荷较重的线路。
通过近几年的资金投入,某厂现有6kV线路高压无功补偿装置592台,其中具备远传功能的322台,线路功率因数最高达到0.90以上。
但是仍有119条线路功率因数在0.9以下,同时整体距离经济运行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是站库配电间跟踪补偿。
某厂共有站库220座,每座站库配电室都设计有0.4kV无功补偿装置,经调查统计,共有85套0.4kV无功补偿装置因投运年限长、无法购置维修配件等原因不能投运,造成站库0.4kV供电系统功率因数低,电能损耗大。
四是单井就地补偿,单井就地补偿效果是最显著的补偿位置。
某厂共有采出井8743口,大多数井投产时虽然设计有无功补偿装置,但由缺少专业维护力量,巡检维护不到位,导致了补偿装置投运率低、网损较大。
2.配电网无功流向分析及数学模型建立2.1电网结构特点对无功管理的影响分析油田电力系统用电负荷绝大部分为拖动各类离心泵、压缩机、抽油机井等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些用电负荷均为感性负载,任何工作状态下都需要从电网汲取无功功率,这些感性用电负荷产生的无功电流被称之为“正向无功”,这些无功功率在输电线路上传输,会给电网带来有功损耗。
胜利油田东部配电网远程集控模式构建与实施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配电网目前实际情况,和存在的管理方面的诸多矛盾,提
出了应用高科技手段和新的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大胆构想,对所管辖的整个东部沿
海地区配电网进行远程监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管理上要效益,
以科技创新保持可持续发展。
标签:精管增效 配电网 远程集控
引言
胜利油田东部沿海地区配电网覆盖面积大,广泛分布于城市街区及野外的各
个角落,众多线路位于田庄、王岗、六户及广利港等偏远地区,区域广、跨度大,
线路下建筑物星罗棋布,地形错综复杂。应用传统管理模式,电网的日常巡视维
护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目前低油价的严峻形式矛盾极为突出,面对目前的
严峻形势,整个油田在精算经济账,采取各种方法降本增效,电力市场也在经受
前所未有的挑战。原先的粗犷式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必须加强精
细管理,运用科学高效的管理办法提升电网管理水平,提高公司整体工作效率。
1远程集控方案的制定
电网远程集控,由线路部分和变电站部分两大板块组成。
其核心内涵为:通过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以物理实体电网为基础,融合各种
现代先进技术:传感测量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
控制技术等;使所辖电网所有线路的开关操作、各种数据采集、事故查找等维护
管理工作通过远程数据传输达到远程遥控管理,所辖变电站集中控制,实现无人
管理,从而改变传统的维护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并且通过
电子闭锁技术杜绝非专业人员的私自操作,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运
行。
2 线路远程集控实施
配电线路远程集控主要由1、电网远程操作综合配套体系;2、架空线路故障
定位指示系统;3、电力电缆故障测距及定位系统;4、地理信息系统;5、可视化集
中控制指挥系统;6、GPRS(GSM)远程信号防盗系统构成。
线路远程集控六大系统在现场科学选点安装。远程监控操作体系主要实现柱
上断路器、-3刀闸的远程操作及计量箱的远程抄表功能。
电力电缆故障测距及定位系统:选取了出口多为电缆出线的九座变电站55
条纯电缆线路进行集中式安装;选取线路跨接干线电缆175条进行分散式安装。
截至目前,已全部施工完毕。
地理信息系统:我公司安排技术人员和线路承包人员一起,对配电网的每一
基电杆使用GPS手持机进行了地理坐标定位,并逐级导入胜利石油管理局地理
信息系统中。
3 变电站集控实施
通过调研,从目前变电站的设备状况、周围环境,值班人员交通、生活,变
电站无人值守后的管理,集控站的建设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东区集控站设在
110kV辛安变和110kV辛六变。
根据现有条件情况首先改造辛安变集控站,完善改造集控站和配套改造;将
具备初步具备条件的辛安、靑东5、莱东、广一、永一变5座变电站通过完善通
信网络,新上通信设备,综自完善和辅助监控系统建设接入辛安集控站;永二、
莱一变2座变电站通过完善通信光缆和新上通信设备,综自完善和辅助监控系统
建设接入辛安集控站;然后改造辛六集控站完善改造集控站和配套改造;将初步具
备条件的辛六、辛八、锦华变3座变电站接入辛六集控站,通过完善通信网络,
综自完善和辅助监控系统建设接入辛安集控站,王岗变通过完善通信光缆和新上
通信设备,综自完善和辅助监控系统建设接入辛六集控站;进行田庄、六户、辛
冷、永三、广南变综自改造,通信网络完善,辅助监控建设;最后将改造后的综
自站接入集控站。
以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远程工作站方式,借助光纤通讯网络,通过变电站无人
值守改造,实现对19座变电站的远程集中监控操作,达到变电站“五遥”功能。
4、油田东部配电网远程监控管理的实施效果
通过专利技术的组合应用,以高科技手段实现了配电网的远程监控管理。新
的管理模式实施后,电网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减低,电网的
事故明显下降,线路损耗明显降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1、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工作效率提高
油田东部配电网实施远程管理模式后,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劳动强
度大幅降低。以往必须到现场才能完成的各种电力设备的操作,目前在电脑前只
需轻轻一点鼠标即可完成,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大幅提升了工作安全性。远程监
控系统具有实时检测功能,可以随时对现场进行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各种变化,
對电网的管理提供最为及时准确的信息。电网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2、事故明显减少 事故查询时间平均减少2小时
架空线路事故指示系统及电缆故障测距系统为事故查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大幅降低了事故查询时间。经统计,事故平均查询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同时,
各种电力设备采用远程操作,具有电子闭锁功能,彻底杜绝了非专业人员私自操
作各种电力设备的现象,消除了由此造成的线路事故。同时,各种缺陷可以在第
一时间发现和消除,配电网事故大幅降低。
3、网损大幅下降
远程抄表系统实现了远距离抄表,和用电情况的信息实时监控;并且具有开
门窃电报警功能,杜绝了偷窃电现象,减少了电量流失,整个配电网的损耗大幅
降低。
5、结语
配电系统优化运行管理,扭转了油田东部配电网管理工作难度大、供电可靠
性低、电能质量差的局面。降低了配网损耗,提高了配电网络的供电能力,配电
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电能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配网运行更加安全、经济、可
靠。同时,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减轻,可以有效保证整个电网的正常维护
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油田东部配电网远程监控管理模式是我公司创新管理的大胆尝试,经过一段
时间的运行证明此种管理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在实
践中对此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并进行全方位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