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8.60 KB
- 文档页数:3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外科手术患者应激性溃疡的管理效果分析》篇一一、引言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手术应激、药物使用、患者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作为一类强效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在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质子泵抑制剂在预防外科手术患者应激性溃疡的管理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术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其中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
质子泵抑制剂因具有起效快、抑酸作用强等优点,成为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常用药物。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资料。
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住院时间等指标,分析质子泵抑制剂的管理效果。
四、结果1. 发生率:实验组患者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患者比例为X%,而对照组为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严重程度:实验组患者中,应激性溃疡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
实验组出现重度溃疡的患者比例较低,而对照组则有较多患者出现重度溃疡。
3. 住院时间: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Z天,而对照组为W天。
这表明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
五、讨论质子泵抑制剂在预防外科手术患者应激性溃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从而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实验组患者在发生率、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这表明质子泵抑制剂的管理在预防外科手术患者应激性溃疡中具有显著效果。
然而,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肠道感染、骨质疏松等。
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引言:应激性溃疡是指在严重创伤、手术、烧伤、脑外伤等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胃肠道溃疡。
这种溃疡的发生与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液供应不足、胃酸分泌增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可以减少胃酸对黏膜的刺激,从而有望在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临床观察:1.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奥美拉唑是一种选择性、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H+/K+-ATP酶,从而阻断胃酸的分泌。
该药物在酸性环境下转化为活性形式,与H+/K+-ATP酶结合,形成稳定的共价结合物,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
奥美拉唑的作用可持续12-24小时,因此可以通过一次每日给药来维持胃酸的抑制效果。
2. 奥美拉唑在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中的应用奥美拉唑在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奥美拉唑能够显著减少应激状态下的胃酸分泌,从而降低胃酸对黏膜的损伤。
一项对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奥美拉唑治疗组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溃疡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
此外,奥美拉唑还能够改善应激状态下胃黏膜的血液供应,促进溃疡的愈合。
3. 奥美拉唑的副作用和安全性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中一般耐受性良好,副作用较少。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腹泻、便秘等,但一般轻微且自限性。
长期大剂量使用奥美拉唑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抑制过度,增加胃肠道感染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奥美拉唑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此外,奥美拉唑的使用也可能与骨质疏松、肠道感染、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等不良反应相关,但这些风险相对较低。
4. 奥美拉唑在其他相关疾病中的应用除了应激性溃疡,奥美拉唑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相关疾病。
例如,奥美拉唑可以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胃肠道疾病。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以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以及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预防。
结论: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在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应激性胃溃疡患者分别施以奥美拉唑治疗和雷尼替丁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于2022.6~2023.5就诊于我院的应激性胃溃疡患者72例为分析对象,随机方法分组分析,36例予以雷尼替丁治疗者纳入对照组,36例予以奥美拉唑治疗者纳入试验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较好,P<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胃液PH值、胃泌素水平明显较好,P<0.05。
结论:对应激性胃溃疡患者分别施以奥美拉唑治疗比雷尼替丁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在临床上应激性胃溃疡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内科疾病,具有较多的致病原因,比如严重创伤、休克、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以十二指肠、胃出血、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一般控制不及时,极易发生胃穿孔,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
为改善患者预后,需对该病积极、尽早治疗。
针对该病在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而选择一种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的药物至关重要[2]。
奥美拉唑、雷尼替丁为常用的药物,哪种药物效果更佳值得研究。
本研究选择于2022.6~2023.5就诊于我院的应激性胃溃疡患者72例为分析对象,进一步确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22.6~2023.5就诊于我院的应激性胃溃疡患者72例为分析对象,随机方法分组分析,36例予以雷尼替丁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年龄,(46.28±3.28)岁(21~76岁),性别,20例男,16例女;36例予以奥美拉唑治疗者纳入试验组,年龄,(47.10±4.05)岁(22~75岁),性别,19例男,17例女。
评估可比性: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结果P>0.05,可开展比较研究。
1.2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胃黏膜保护剂、止血、止痛、抗感染等治疗。
对照组:雷尼替丁,口服用药,每次150mg,每天2次。
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应激性胃溃疡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观察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我院收治的应激性胃溃疡的患者11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咪替丁。
对比两组患者胃泌素、胃液PH治疗前后变化以及止血时间、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经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液PH、胃泌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观察组达到96.43%(54/56)治疗有效率,对照组达到83.93%(47/56)治疗有效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激性胃溃疡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therapies of stress ulcer.Methods:112 cases from 2016 in our hospital,gastric ulcer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lotter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omeprazole,control group the use of cimetidine.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gastrin,gastric juice PH treatment changes and bleeding time during treatment,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Patients with bleeding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wo groups of adverse After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ac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ter th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PH,gastrin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treatment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reached 96.43% (54/56) treatment efficiency,controlgroup reached 83.93% (47/56)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gastric ulcer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is better,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reduced Patients suffering,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word]:gastric ulcer;Omeprazole;cimetidine;effect本文主要观察分析应激性胃溃疡采用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特选取2016年我院收治的应激性胃溃疡的患者11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胃黏膜的局部缺损引起,常常伴随着明显的疼痛和不适。
随着医学技术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胃溃疡的诊治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将从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胃溃疡的病因胃溃疡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导致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都有感染H. pylori的病史。
该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促进溃疡的形成。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是许多人缓解疼痛、抗炎症时常用的药物,但其对胃黏膜有明显的损害作用,长期使用会增加胃溃疡的发生几率。
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压力过大等,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伤害,使患者更易发生溃疡。
饮食因素虽然饮食对胃溃疡的影响并不如H. pylori或NSAIDs明显,但某些食品如辛辣、酸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显示,家族中有胃溃疡史的个体可能更易发病。
二、胃溃疡的诊断方法在早期阶段,胃溃疡常常难以被发现,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新的诊断工具已经被引入,以提高诊断效率及准确性。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一种直接观察消化道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清晰地看到黏膜损伤情况,并可在必要时进行活检,以排除恶性肿瘤。
组织活检在内窥镜检查时,医生可以通过组织活检检测H. pylori感染、探查潜在的癌变情况及判断溃疡程度。
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非侵入性的尿素呼气试验和粪便抗原检测,这些方法可有效确认H. pylori感染,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和CT扫描等方法能够帮助观察肠道结构及溃疡发展伴随情况,但通常不作为首选诊断工具。
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有助于确定患者整体健康情况,评估合并症风险。
三、胃溃疡的治疗手段随着对疾病机制了解的加深,胃溃疡治疗也日趋精细化,从传统治疗到新兴疗法层出不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除H. pylori治疗鉴于H. pylori在胃溃疡发病中的关键作用,根除该细菌成为治疗的重点。
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研究摘要】应激性胃溃疡是一种以炎性糜烂、浅表溃疡及胃肠道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变。
由于其发病因素与生活密切相关,发病人数日益增多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目前对该病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病理机制药物防治心理防治应激性胃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底和胃体部。
运动尤其是力竭性运动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
其病理机制主要是内源及外源性攻击因子和胃黏膜保护机制的平衡关系失衡,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能量代谢受损、黏液-黏膜屏障破坏。
另外,胃pH值降低、黏膜缺血、炎性介质、胃动力紊乱也是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原因。
1 病理机制1.1 大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胃酸分泌增加,造成黏膜糜烂与溃疡。
1.2 胃黏膜血流量明显减少。
1.3 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急性胃黏膜损伤的重要起始因子。
2 防治2.1 药物防治2.1.1 中药(1)15味黑药丸。
15味黑药丸的主要成份为寒水石、紫硇砂、藏木香、光明盐和干姜等15种纯天然矿、植物药。
此复方临床应用历史已久,具有散寒消食、破瘀消积的功效。
15味黑药丸能提高胃肌运动张力,促进胃排空,加速小肠推进速度。
(2)丹参。
丹参为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可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提高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近来研究显示,丹参还具有抗氧自由基,能降低胃酸,抑制胃蛋白酶。
此外大柴胡汤、芦荟、云南白药、左金丸、平溃散对此病也有疗效。
2.1.2 西药(1)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是质子泵阻滞剂,对于控制症状,促进溃疡的缩小和愈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铝碳酸镁。
铝碳酸镁具有独特的层状网络结构,能维持胃腔内最适宜的pH 值。
它能提高胃内pH是由于减少了胃蛋白酶的活性。
铝碳酸镁能可逆性、选择性地结合胆酸,保护胃黏膜。
(3)乌司他丁。
UTI有明显的抗炎性介质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应激态下,胃肠黏膜急性损伤,使其免疫屏障减弱。
UTI对溶酶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酶的活性,且由此抑制由中性粒细胞弹性酶诱导的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保护器官免受损害。
应激性溃疡诊治新进展摘要: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害,这些损害包括黏膜多发性糜烂、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之一。
本文现就应激性溃疡的诊断、治疗的进展及其预防性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31-02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亦称急性胃粘膜病变,是一种在机体受到严重创伤、重症疾病及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以急性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严重并发症[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5-10%),少数可并发穿孔出血,出现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
重症病人并发su的发生率很高,有报道危重病人su发生率高达60%[2],而且病人病情越严重,apacheⅱ评分越高,应激性溃疡及大出血的发生率越高[3]。
1应激性溃疡诊断的进展1.1su多发于原发疾病产生后的3-5天内,少数可延至2周。
原发疾病越严重,su的发生率越高,病情越凶险,死亡率越高,危重病人合并su大出血者,其病死率高达50%以上[4]。
由于su的临床表遍常被严重的原发疾病所掩盖,为了早期诊断,所有病例均排除消化性溃疡病史,均经留置胃管抽取胃液做潜血试验,以胃液潜血(++)及以上(排除胃管损伤及饮食等因素)作为应激性溃疡出血标准[5]。
1.2常规钡餐x线检查在诊断应激性溃疡中无实用价值,一方面患者不能承受检查,另一方面由于溃疡表浅,很少累及粘膜下层,故不能为胃肠x线钡餐造影所发现。
1.3纤维内镜检查是可靠的方法。
内镜检查可使80%~90%出血患者明确诊断[6]。
一般在出血的间歇期检查可获更高的确诊率,必要时可剖腹探查或切开胃壁探查出血部位。
1.4对活动性、持续性隐性出血,内镜检查无法确定出血原因和部位者,可行选择性腹腔动脉及分支胃左动脉造影,可检测出0.1ml·min-1的出血,是胃镜检查的有效补充方法,但su出血多为黏膜病变渗血,其临床诊断价值有限。
应激性胃溃疡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20-08-07T15:59:48.8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作者:黄河[导读] 应激性胃溃疡临床治疗研究进展黄河(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南宁530012)摘要应激性胃溃疡患者在近年来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而且多数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危急,需要立即给予治疗。
对于应激性胃溃疡患者,临床上主要是给予抗感染、止血、补液、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有诸多选择。
近年来应激性胃溃疡的用药已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质子泵抑制剂外,还用植物提取物、中药、金属络合物等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广,使用率最高,是临床上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首选药物;植物提取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在近年来逐渐增加,人们对其的认可程度也逐渐提高;金属络合物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研究较少,人们的认可度低。
这次实验就是对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治疗;进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饮食作息的不规律,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增加,而且还呈上升趋势。
胃溃疡发病部位通常会在贲门到幽门之间,偶尔还可以发生在十二指肠和食管的下端,最多发生在胃小弯,是消化内科中的多发疾病[1]。
应激性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应激反应,应激是指患者的身体机能在受到某种强烈刺激后产生的瞬间反应,应激反应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会损伤机体内正常的细胞[2]。
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病因素众多,和外伤、心理刺激、烧伤、药物等有明显关系,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的糜烂、溃疡,甚至是穿孔或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发生应激性胃溃疡时,机体的胃黏膜自我保护屏障被破坏,受到外源性因子和内源性因子的强烈攻击,从而导致胃黏膜细胞死亡,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代谢,造成机体代谢紊乱。
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反酸、烧心,甚至有黑便以及呕血等,病情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3]。
应激性胃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由于胃肠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致使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称消化性溃疡。
最为常见的是胃及十二指肠。
长时间饮酒、服用固醇类药物、不良生活习惯和精神因素是诱发此病的原因。
本文就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质子泵抑制剂抗酸剂【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31-02临床发病率约10%-12%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应激性胃溃疡,其癌变率可达1%~3%,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疾病,到目前未完全清楚其复杂病因[1]。
1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大部分溃疡患者是由于化学因素导致,即长时间饮酒、服用固醇类药物。
还有因为生活习惯和精神因素而诱发此病,不良的情绪活动可使迷走神经兴奋,使胃酸分泌过多。
此外,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活动性胃溃疡和慢性胃炎的主要的诱因[2],但难以解释清楚,溃疡患者只占hp感染患者的少数[3]。
2 治疗方法2.1 质子泵抑制剂。
2.1.1 埃索美拉唑。
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ppi)通过抑制h+-k+-atp酶来控制h+进入胃,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4],作为最新的ppi来联合阿莫西林克、克拉维酸钾和替硝唑起效更快,作用更强[5]。
2.1.2 奥美拉唑。
强效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具有特异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可降低胃壁细胞膜中的质子泵h+-k+-atp酶的活性,控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同时可以作为协同抗菌药增强对坳的杀灭作用[6],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具有疗效好、低复发、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2.1.3 康复新液。
美洲大蠊干燥虫体乙醇提取物——康复新液含有肽类、多元醇类、表皮生长因子、粘糖氨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活性物质。
研究表明,它可以促使表皮和肉芽组织活跃,使黏膜毛细血管和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加速创面修复。
应激性胃溃疡发病机制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莹;丁世兰;齐学洁;刘睿;崔元璐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
【摘要】应激是机体遭受强烈刺激后所产生的瞬间生物学反应,致使机体内稳态破坏并出现细胞代谢障碍和损伤。
应激性胃溃疡主要是指在应激状态下(包括各种创伤、危重病、休克等)发生的一种以炎性糜烂、浅表溃疡及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
尽管目前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机体对各种应激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总页数】4页(P186-189)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王莹;丁世兰;齐学洁;刘睿;崔元璐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抑郁症氧化应激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J], 王珑;王实涛
2.针灸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J], 王朝辉;王富春
3.胃溃疡合并出血发病及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J], 刘伟志;裴玲燕;王汉淙;王萌萌;崔箭
4.氧化应激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J], 齐苗苗;王琼英;孙润民;田丽;余静;白锋
5.氧化应激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J], 齐苗苗;王琼英;孙润民;田丽;余静;白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激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进展应激性溃疡是一种由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重症感染、休克、大手术等应激因素引起的急性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和溃疡。
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常可威胁病人的生命,死亡率高达30~50%。
应激性溃疡实为一种综合症,它是由多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胃肠粘膜的共同结果。
本病又称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
该病早在19世纪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认为此病少见。
近年来由于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的广泛应用,胃内照相术的发明,发现应激性溃疡并非少见,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20~25%,成为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迷走神经、交感神经、体液、肾上腺皮质激素、组织胺、乙酰胆碱等作用于胃粘膜有关。
高胃酸在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中作用是肯定的。
胃粘膜受损的程度和胃液内H+浓度密切相关成正比关系。
休克时缺血的严重程度和胃粘膜损害有直接联系。
胃粘膜处于缺血状态,组织细咆氧供应不足,酸性代谢产物增多,造成胃粘膜缺血、糜烂、坏死。
烧伤和败血症时有致循环血量的减少引起胃壁,特别是粘膜血液供应的减少,从而导致粘膜缺血,粘膜能量储备降低,粘膜细胞死亡而发生应激性溃疡。
近年来由于制酸剂及H 2受体拮抗剂甲氰脒胍、雷尼替汀的预防性应用,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
为加强临床工作中对应激性溃疡的认识,以便对该病患者做到及时治疗和抢救,结合国内外近几年关于应激性溃疡的文献报导,从本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出几点具体看法。
1 应激性溃疡的病因1.1大手术与应激性溃疡大手术后可以合并应激性溃疡。
如食管手术、左右半肝切除术、脾切除加门腔、脾肾静脉吻合术、直肠癌根治术、小肠广泛切除术。
这些手术之后尤应注意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因原发病危重,手术侵袭较大,术中出血较多,低血压持续较长,而使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造成氧分压下降,组织灌流不足胃粘膜坏死、糜烂、出血。
1.2烧伤与应激性溃疡大面积烧伤病人90%有早期休克,继而有创面绿脓杆菌感染或并发脓毒血症。
文章编号:1003-8507(2008)19-3858-03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B【临床与预防】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杜秀芳2,杨拯1,孟玲3,张晓1摘要:应激性溃疡是指由应激因素(如手术、烧伤、寒冷、缺氧等)引起的一种以炎性糜烂、浅表溃疡及胃肠道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
由于其发病因素与生活密切相关,发病人数日益增多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目前对该病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发病机制;药物防治;心理防治THETREATMENTRESEARCHOFSTRESSGASTRICULCERDUXiu-fang,YANGZhen,MENGLing,etal.(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081,China)Abstract:Stressgastriculcerisakindofacutemucouserosion,ulcerandalimentarytracthemorrhageofstomach,whichiscausedbystressfactors,suchasthesurgicaloperation,burn,chill,anoxia,etc.Foritsoutbreakfactorsarecloselyrelatedtonormallifeandtheincidenceisincreasing,soitisemphasized.Inthistext,thecurrentresearchconditionofitisoverviewed.Keywords:Stressgastriculcer;Pathogenesy;Preventionandcurewithmedicine;Preventandcurewithpsy-chotherapy应激性胃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底和胃体部。
运动尤其是力竭性运动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
其病理机制主要是内源及外源性攻击因子和胃黏膜保护机制的平衡关系失衡,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能量代谢受损、黏液-黏膜屏障破坏。
另外,胃pH值降低、黏膜缺血、炎性介质、胃动力紊乱也是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原因。
1发病机制在应激状态下,由于损伤因子的刺激和防御作用减弱,下丘脑调控垂体等内分泌腺体的功能会出现障碍,造成胃黏膜微循环障碍,胃黏膜屏障受损,迷走神经异常兴奋,壁细胞激活,胃黏膜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和氧自由基产生增加等后果,最终让胃黏膜对H+和胃蛋白酶失去抵抗力,从而导致胃黏膜病变。
1.1胃酸胃酸的攻击性很强,一旦发生溃疡,胃酸可加重病情。
有学者认为,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下丘脑会分泌大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胃酸分泌增加,造成黏膜糜烂与溃疡[1,2]。
1.2胃黏膜血流量明显减少目前认为胃黏膜血流减少是导致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胃黏膜供血量减少的原因是供应胃的小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
1.3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急性胃黏膜损伤的重要起始因子[3]。
应激过程中,胃黏膜循环障碍,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局部水肿、缺血基金项目:成都医学院“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SYSKF2007-47)作者简介:杜秀芳(1987-),女,成都医学院2005级临床本科乙班学生,研究方向: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通讯作者:杨拯,助教,教学秘书,研究方向: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E-mail:yz3191021@yahoo.com.cn作者单位:1.成都医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成都,610081;2.成都医学院2005级临床本科乙班;3.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因素会导致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自由基产生增加,组织出现过氧化物损伤。
胃黏膜保护的有效核心是足够的胃黏膜血流,胃黏膜血流不仅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还有输送碳酸氢盐,排出氢离子以及参与细胞保护等功能。
所有减少胃黏膜血流的因素都不利于胃黏膜的防御。
2防治2.1药物防治2.1.1中药(1)15味黑药丸15味黑药丸的主要成份为寒水石、紫硇砂、藏木香、光明盐和干姜等15种纯天然矿、植物药。
此复方临床应用历史已久,具有散寒消食、破瘀消积的功效。
寒水石含有碳酸钙,其抗酸作用持久,可能会降低胃黏膜攻击因子,进而保护胃黏膜,具有防治应激性溃疡的功能[4]。
15味黑药丸能提高胃肌运动张力,促进胃排空,加速小肠推进速度。
(2)丹参丹参为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可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提高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近来研究显示[5],丹参还具有抗氧自由基,能降低胃酸,抑制胃蛋白酶。
(3)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白芍、制半夏、大黄、枳实、生姜和大枣组成。
柴胡多糖对实验性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
大黄可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蛋白酶活性,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溃疡的目的。
(4)芦荟芦荟是一种古老的常用中药。
有研究显示,芦荟活性成分有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
因此,芦荟可加快溃疡面的愈合。
(5)云南白药有研究认为,在全身应用止血药物下使用大剂量云南白药,能增加血小板活化[7]。
活化状态下的血小板可加速凝血酶生成,从而促进血凝;同时云南白药也能促进胃黏膜血管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生成,加速结缔组织增生,促进创面愈合;另外云南白药还有消炎消肿、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等功能。
(6)左金丸左金丸由黄连和吴茱萸制成,具有良好的抑制胃酸分泌功能。
左金丸可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血浆皮质醇(CORT)。
有学者认为,左金丸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ACTH而抑制胃酸分泌,通过抑制CORT分泌,促进胃黏膜表面细胞的更新,改善胃壁血液循环障碍,从而提高胃黏膜屏障的保护功能,这突显出了左金丸防治应激性胃溃疡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和优势。
由于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与中枢应激调节机制以及神经、免疫、内分泌变化均有相关,左金丸调控ACTH、CORT分泌上游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8,9]。
(7)平溃散平溃散冲剂是由绞股蓝和沙棘等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理气、疏肝、温通经脉、活血止痛之功效,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黏膜再生,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增强防御因子的功能。
以往的研究表明,平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抗溃疡复发作用显著。
2.1.2西药(1)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是质子泵阻滞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系,而抑制H+的分泌,且作用显著。
此外,对胃液总量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对于控制症状,促进溃疡的缩小和愈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铝碳酸镁铝碳酸镁具有独特的层状网络结构,能维持胃腔内最适宜的pH值。
它能提高胃内pH是由于减少了胃蛋白酶的活性。
铝碳酸镁能可逆性、选择性地结合胆酸,保护胃黏膜。
因而铝碳酸镁具有明确的同时中和胃酸和胆汁酸的作用,其单独应用就能治疗上消化道溃疡。
铝碳酸镁还能明显地增加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使其对溃疡的修复较奥美拉唑的愈合质量更好。
有研究报道[10],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特别是伴有HP阳性的效果较单独用药好。
(3)乌司他丁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一种广谱的酶抑制剂,临床上已应用于胰腺炎、休克等的治疗。
在体外循环术中,用于防治并发症亦多见报道。
最近的研究显示,UTI有明显的抗炎性介质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应激态下,胃肠黏膜急性损伤,使其免疫屏障减弱。
UTI对溶酶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酶的活性,且由此抑制由中性粒细胞弹性酶诱导的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保护器官免受损害。
UTI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UTI预处理能显著降低血浆TNF-a水平,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亦明显降低。
血浆MDA含量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
2.1.3其他(1)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HSP70)是一组高度保守,与应激相关的蛋白,在细胞处于正常和应激状态下对维持细胞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机体可能经常处于各种应激状态,应激除可诱发应激性溃疡外还可诱导热休克蛋白的合成,而热休克蛋白又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HSP70开始表达,随着应激强度的增加,应激性溃疡出血加重,HSP70的表达达到了高峰,其保护作用也在增强,随着溃疡的好转,HSP70的表达则逐渐降低。
故轻微的溃疡通常可以自愈。
(2)孕激素孕激素对下段食管括约肌有松弛效应,可使胃酸分泌减少,并能增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孕激素还能够促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动,改善胃黏膜血流量,因此,孕激素可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由应激引起的胃黏膜缺血状态,以保护胃黏膜,抑制胃溃疡的形成。
与男性相比,妊娠期妇女患胃溃疡的机率明显偏低,但妇女在绝经期以后患胃溃疡及并发症的机率相对要高。
这些都暗示孕激素对胃溃疡有一定的影响。
(3)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CGRP是已知的体内最强的扩血管物质,它能明显改善胃黏膜血流量(GMBF),且二者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在众多的胃肠激素(如抑胃肽、胆囊收缩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等)中,CGRP抑制胃酸的作用是最强的,多项研究证实了CGRP的抑酸作用;研究表明,CGRP能有效地抑制胃运动,延缓胃排空,从而减轻黏膜出血、坏死;CGRP还能选择性刺激生长抑素的释放,而生长抑素能有效地抑制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
(4)褪黑素褪黑素(melatonin,MT)是由松果体、胃肠道和视网膜等多器官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昼夜节律和抗肿瘤等多种功能。
松果体是神经内分泌转换站,其释放内分泌激素(主要是MT)进入血液,参与机体多种功能的调节。
中枢MT对应激性溃疡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来进行的[12]。
(5)花生油花生油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主要不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提供能量来实现的。
花生油进入胃后,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无保护胃黏膜损伤的作用,而是脂肪酸在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部位在小肠。
脂肪酸可以刺激小肠释放多种胃肠激素,如肠抑胃肽、促胰激素、肠类胰高血糖素等。
近年来发现[13],胰高血糖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促胰激素及胆囊收缩素也有刺激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并增强黏膜抗损伤能力等作用,说明通过刺激近端小肠释放多种胃肠激素的综合作用来保护胃黏膜损伤可能是花生油的又一机制。
治疗溃疡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选择用药方案应考虑多种因素。
如患者年龄、溃疡部位、出血程度、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经济状况等。
药物治疗溃疡病应坚持足量、全程用药。
现代抗溃疡药物见效快,服用几天后症状即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