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机组运行优化的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16
300MW机组供热优化及灵活性改造分析摘要:现阶段,全球经济变暖问题的出现使各个国家加大了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纷纷落实了相应的政策来减少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倡开展绿色生产,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对于各项生产活动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
企业要想与该项发展要求相一致,就必须做好原有生产结构的改进工作。
其中,发电厂供热机组运行期间,消耗的能源非常多,根本不符合节能减排政策。
而应用大型供热机组换小型机组能够减少能源过度消耗,可是时间运行方面还有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存在,不利于提升基础的整体质量。
文章中全面论述了机组供热优化和灵活性改造对策。
关键词:300MW机组供热优化,灵活性改造分析在发电厂运行过程中,主要是以小型电热机组的形式开展热能供应操作,虽然单个机组运行过程中消耗的能源非常小,可是多个机组相加到一起造成的能源消耗量是非常大的。
运行期间产生的烟气直接影响了周围环境状况,完全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政策。
针对于以上存在的各项问题,有的发电厂使用小型电热机组替换为大型电热机组的方式,确保热能得到有效供应。
可是在具体应用中了解到大型电热机组和小型机组的运行方式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存在,以往单一的维护管理方式也难以确保机组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运行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整体性能和效果的发挥。
1、对于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发电机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供电需求量非常大,供电范围有了明显程度的拓展和延伸,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电热机组的运行负荷受到了影响。
因为有关操作人员技能较低,无法有效管理电热机组,导致电热机组在供热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供热能力下降,电厂效率得不到提升。
针对于电热机组运行期间存在的各项问题,表现在多方面,比如热网循环水回水压力下降,电热机组运行期间因为原滑压曲线的作用影响了机组运行质量,系统设计不规范,热网系统的运行质量降低,必须再次优化以后才可以体现出基础的整体性能。
2、对于造成问题的分析2.1热网循环水回压力不明原因的分析在机组运行期间普遍存在着热网循环水回压力下降现象,压力下降幅度不一致,热网循环水泵性能受到的影响,直接威胁到了循环水的热能供应现象。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文件国电集生[2011]269号关于印发《火电机组运行优化导则(试行)》的通知有关分(子)公司:现将《火电机组运行优化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1 —火电机组运行优化导则(试行)1 总则1.1 为推动火电机组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指导和促进火电企业节能降耗各项措施的实施,制定本导则。
1.2 火电机组运行优化技术是以最优化理论为指导,依据机组主辅机设备实际运行情况,从运行角度入手,通过全面优化试验的结果及综合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使机组能在各种工况下保持最佳的运行方式和最合理的参数匹配。
1.3 运行优化应在设备健康状态良好、确保机组安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缺陷管理是设备健康状态保证基础,应严格执行缺陷管理制度;机组负荷和煤种变化对运行方式优化有较大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机组运行主要的负荷区段,燃用实际煤种情况下,开展运行优化工作。
1.4 运行优化的内容包括全厂的运行管理及机组主辅系统的运行方式优化,重点是锅炉、汽轮机组及相关辅助系统的运行优化和设备治理。
1.5 汽轮机组运行优化的目的是提高各负荷下汽轮机和热力循环效率,降低辅机耗电率。
主要通过提高机组通流效率、凝汽器真空,减少系统泄漏和冷源损失以及优化进汽参数、辅助系统和辅机运行方式等手段来实现。
1.6 锅炉运行优化的目的是提高锅炉效率,降低锅炉辅机— 2 —耗电率,优化各负荷下蒸汽参数。
主要通过提供相对稳定且满足锅炉运行要求的燃煤,维持良好的燃烧状态,保持受热面烟气侧和汽水侧清洁,合理的参数控制,采用良好的保温以及优化辅机运行方式等手段来实现。
1.7 本细则主要适用于300MW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其它可参照执行。
2 运行管理2.1 指标管理加强能耗指标过程管理。
根据年度供电煤耗、厂用电率计划目标,应逐月分解落实;在执行过程中,做到闭环管理,及时控制偏差。
细化对标管理。
以全国、集团公司、分子公司(所属区域)三个层面,对照同类型先进和自身设计水平,深入开展对标工作,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提升指标。
背压式50MW热电联产机组启动过程优化探讨热电联产技术已成为当前工业领域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
背压式50MW热电联产机组是一种集发电、供热、供汽于一体的高效节能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启动过程是重要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根据实际工程经验,探讨了背压式50MW热电联产机组启动过程的优化措施。
一、预热系统的设定在启动过程中,预热系统对保证机组正常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热系统主要由蒸汽预热、排汽预热、水回收预热、润滑油预热等组成。
其中,蒸汽预热可通过蒸汽在余热锅炉或汽轮机低压缸体系中进行加热,从而达到蒸汽回收的目的。
排汽预热则是通过回收蒸汽排气中的余热,将其用于提高进气空气的温度,减少启动时的热负荷。
水回收预热可通过回收发电机冷却水或热交换器排出的冷却水,进行预热。
润滑油预热则可以在机组运行前,在机器内部进行润滑油温度升高,以保证系统润滑油的质量。
以上预热系统的设定能保证机组在启动过程中快速达到运行温度和压力范围,保证了机组启动后的正常运行。
二、炉膛温度的控制在热电联产机组中,炉膛是热环节的关键部位。
在机组启动过程中,炉膛温度应该严格控制在设定范围之内,以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其中,控制炉膛温度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燃料加热,另一种是通过炉膛内循环水温度控制。
燃料加热方式下,燃料应逐渐加入炉膛,然后逐渐增加燃料负荷,以保证炉膛温度的均匀升温。
而循环水温度控制方式下,冷却水和热水的比例应该逐渐增加,同时控制水流速度和出口水温,以保证炉膛温度达到设定要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机组实际情况,确定最合适的控制方式,确保炉膛温度的控制和稳定。
三、汽机机组的逐步提速汽轮机组是背压式50MW热电联产机组的核心部件之一。
在对汽轮机整体进行启动过程中,应进行逐步提速。
首先启动低压缸,待逐渐升温到规定温度时,再启动中压缸和高压缸,以保证汽机组启动过程的顺畅稳定。
在汽机组逐渐提速过程中,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排汽压力等参数需要严格监控,以确保汽机组的安全运行和质量要求。
热电联产机组厂区供暖方案优化王晓波摘要:在调整了国家能源政策之后,大力发展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实现能源的节约以及促进环境保护成为了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如今,将供热作为主要任务的电力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开来,然而,不节能的生产方式以及能源的不合理利用现象却普遍存在。
随着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推进,发电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节能不仅成为了社会的主要责任,而且也是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
鉴于此,本文就热电联产机组厂区供暖方案优化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热电联产机组;供暖系统;设计方案1.常规厂区采暖系统配置厂区的采暖系统可以给电厂厂区中的各种生产建筑、厂房、附属建筑物提供采暖热源,如今热水、蒸汽以及电能成为了火力发电厂常用的采暖热媒,当使用蒸汽开展采暖工作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蒸汽的参数为0.4MPa,143℃;如果使用热水采暖的时候,则热水的参数为110/70℃、130/70℃或95/70℃,然而电厂中的热控、电气以及通信等不宜使用热水或者蒸汽采暖的建筑物,通常需要使用用电采暖的方法,设备可以使用分体式热泵空调器或者是电暖器。
目前,热水采暖系统是厂区采暖系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新建厂区中发电工程厂区采暖系统的热媒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110/70℃的高温热水,这一参数是热水采暖系统中其他两种温度参数,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由于供水温度太高引起的厂区采暖系统压力过高现象,同时和95/70℃热水相比,又能够达到节省散热器以及采暖管道消耗,确保采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效果,能够减低热能损失,节约水量。
2.常规厂区供暖系统设计方案2.1设置独立汽水采暖加热站通常情况下,将汽机的辅气联箱作为厂区采暖加热站蒸汽热源,使用减温器将其减少到饱和温度之后,进入到管壳式的换热器完成相变交换,和水进行热交换,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热水会进入到厂区的采暖系统中完成采暖工作,在确保凝结水检验合格之后,可以将其回收到机务系统中,如果不合格,就需要将其排到补充水箱中,给厂区的热网系统进行补水。
火力发电厂的热力系统节能措施优化摘要:电力的供应对于煤炭开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火力电厂企业作为一种高能耗的企业运行模式,在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运行中,虽然能耗较高,但是节能的潜在空间相对较大,因此,为了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应该将系统的节能运用作为核心,通过节能降耗技术的使用,提升火力发电厂的竞争力,满足当前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的运行需求。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节能优化;能源利用率1我国火力发电厂能源消耗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平均供电煤耗、输电线损率和装机耗水率等指标分别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30g、2%和40%。
因此,从我国目前火电厂的运行现状来看,主要能耗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能源严重浪费,而且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火电机组的结构设置不合理,中低压参数机组数据比例较大,发电设备技术比较落后。
2015年全国6MW的火电机组约为5000台,总容量为2.8亿kW,平均机组的容量可以达到55MW。
其中300MW以上的机组容量占42%,高效率的机组仅占火电总装机总量的2%。
同期同等级容量的国产机组供电煤耗与进口机组也存在较大差别,在生产管理机制与运行水平一致的情况下,供电煤耗量差主要是由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技术落后和技术不完善所导致的。
因此,不断提高国产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是实现企业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
2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措施2.1明确热动系统节能运行方式首先,优化调度模式。
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节能技术使用中,通过调度模式的优化,可以针对发电调度的规则,实现节能、环保以及经济性的调度目的,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调整提供支持,具体的调度优化模式如图1所示。
通过这种节能调度方法的构建,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热动系统节能的目的。
其次,在热动系统节能技术使用中,需要结合进行机组真空系统运行状况,进行汽轮凝结器的使用,通过机组运行状态的分析,合理实现电厂热动力系统的调度调整,由于火力发电厂中热动力系统的技术改造是十分重要的,其改革成本相对较低,通过对热动系统排烟量以及排污水量的综合处理,可以达到蒸汽余热的处理目的,满足火电厂热电系统运行的节能使用需求。
背压式50MW热电联产机组启动过程优化探讨
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高效能源利用率和较低的碳排放量等优点。
在机组启动过程中存在着能耗较高、启动时间较长等问题,需要进行优化探讨。
在启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热源预热方法可以降低能耗。
在机组停机后,可以通过保持相应系统的温度,减少再次启动时的热能耗损。
在启动之前,可以利用余热发电机组或其他资源提供热源,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减少启动过程中的能耗。
通过优化启动过程的控制策略,可以降低启动时间。
在启动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高机组的初始负荷,以快速建立稳定的工作状态。
通过合理的控制热源的供给速度和压力变化等参数,可以缩短启动过程中的稳态达到时间,减少能耗和时间消耗。
在机组停机和启动过程中,可以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各部件的正常运行。
在启动过程中,可以通过预热系统对关键部件进行预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启动过程的模拟和仿真,可以详细评估和优化启动过程的各个环节。
通过分析并优化启动过程的各个参数和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机组的启动效率和稳定性,降低能耗和启动时间。
背压式50MW热电联产机组启动过程的优化可以通过合理的热源预热方法、控制策略优化、设备维护和仿真模拟等手段实现。
这些优化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机组的启动效率和稳定性,还能降低能耗和启动时间,进一步推动热电联产机组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华能长春热电厂是一家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大型热电联产企业,拥有多台大型发电机组和供热设备。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污染排放的严格要求,热电厂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适应新形势,华能长春热电厂决定制定专项行动方案,以实现清洁高效的发展目标。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发电效率: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 减少污染排放:采用先进的治理设施和技术手段,降低大气污染物和废水排放。
3. 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比例,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三、具体措施1. 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1.1 发电机组升级:对老旧的发电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
1.2 脱硫脱硝装置改造:对现有的脱硫脱硝装置进行改造,提高脱硫脱硝效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1.3 烟气治理设备升级:更新烟气治理设备,增加除尘、脱酸等功能,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2. 能源管理与节能措施2.1 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发电机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2 发电过程优化:通过优化发电过程中的参数调整和操作方式,减少能耗损失。
2.3 节能设备应用:引进节能设备,如余热回收装置、高效燃烧器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3.1 废水处理升级: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加强废水处理工艺的监管和操作。
3.2 大气污染治理:加强烟囱排放口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3.3 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4. 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4.1 光伏发电项目:在厂区内建设光伏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4.2 生物质能利用:引进生物质锅炉和发电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
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篇一: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背景:华能长春热电厂是华能集团在吉林省投资的一座大型热电厂,主要承担着吉林省内电力供应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热电厂的运行效率和燃料消耗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因此,华能长春热电厂需要实施专项行动方案,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燃料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文:1. 提高热电厂的运行效率热电厂的运行效率是提高燃料消耗和碳排放的关键。
因此,华能长春热电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其运行效率。
措施如下:(1) 优化燃烧过程:通过改进燃烧技术和设备,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碳排放。
(2) 加强能源管理:通过优化能源管理,包括能源采购、能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等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碳排放。
(3) 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水平:通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碳排放。
2. 降低热电厂的燃料消耗热电厂燃料消耗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
因此,华能长春热电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其燃料消耗。
措施如下:(1) 采用节能技术: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如高效节能锅炉、高效节能窑炉、高效节能电机等,降低能源消耗。
(2) 加强燃料管理:通过加强燃料管理,包括燃料采购、燃料储存和燃料运输等方面,确保燃料供应充足,降低燃料消耗。
(3) 实施燃料替代:通过实施燃料替代,如使用生物质燃料、天然气、油料等,降低燃料消耗。
3. 加强碳排放管理碳排放管理是降低热电厂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华能长春热电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其碳排放管理。
措施如下:(1) 实施碳排放监测:通过实施碳排放监测,及时发现碳排放异常情况,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
(2) 实施碳排放控制:通过实施碳排放控制,如减少燃料消耗、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水平等,降低碳排放。
(3) 加强碳排放报告:通过加强碳排放报告,篇二: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背景介绍:华能长春热电厂是华能集团下属的一家热电厂,主要承担东北地区的电力供应任务。
供热机组深度调峰中供热方式的优化改造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同时,为了相应可持续发展政策,国家在各行各业大力进行节能减排,小型供热锅炉逐渐关停,大型电站供热开始成为了主流,用电结构发生变化,在深度调峰过程中,经常出现供热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对供热机组深度调峰中供热方式进行优化改造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以某电厂供电机组为例,对其供热机组深度调峰中供热方式的优化改造进行全面分析。
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为同类型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供热机组;深度调峰;供热方式;优化改造前言:近年来,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同时,整个国家的用电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工业用电比例逐年下降,城乡居民用电比例逐渐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本地电力系统日常运行峰谷差值必然不断加大,这一点在用电高峰期表现最为明显,需要对其进行深度低负荷调峰运行。
但是,在调峰过程中,机组普遍出现供热压力低、热源品质差等问题,进而影响其效果的充分发挥。
本文基于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对其供热优化改造进行分析。
一、案例分析在K电厂中,其2号机组锅炉为亚临界压力、单炉膛,内部采用前后墙对冲的燃烧方式,同时,其结构为全钢架悬吊结构,固态排渣的2000t/h煤灰炉,配备单轴四缸、四排汽、冲动、双背压凝式汽轮机[1]。
在原设计背景下,供热汽源为再热冷段抽汽,在正常工作背景下,其蒸汽压力为1.7MPa,供热温度能够达到321℃,基本能够满足当地供热蒸汽压力1.5MPa、供热温度为250℃的硬性要求。
但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火力机组深度低负荷调峰运行已经形成了常态化,在调峰过程中,蒸汽压力下降到了1.3MPa,已经无法达到供热标准,因此,对K电厂供热汽源进行改造具有一定现实意义[2]。
二、基于具体案例的供热机组深度调峰中供热方式优化改造(一)改造整体思路分析图1为K电厂2号机组锅炉的供热系统。
图1 K电厂2号机组锅炉的供热系统根据图1中的内容可知,该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供热母管、减温减压器等结构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机组的抽汽经过供热母管后,通过减温减压器在热网加热器中完成热量释放工作,并将供热介质从进口温度加热到出口温度,并对热量进行传递。
热电厂机组运行优化方案一汽集团热电厂现有运行机组9台,总装机容量91MW,其主要职责是满足一汽集团生产用热、采暖供热和厂区电负荷的需求。
在实际运行中,生产用热、采暖供热、机组发电负荷三者之间相互偶合、互相制约,很难同时满足一汽集团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是以牺牲机组发电量的方式满足生产、采暖的用热需求。
因而,如何更好的调控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机组优化调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一汽集团热电厂具有更好的实践意义。
一、热电厂运行现状1、生产用热一汽集团的生产用热包括东厂区、西厂区、锻造、铸造、高温水生产用热。
随着一汽集团生产任务的变化,生产用热量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般而言,工作日(周一至周五)的生产用热量要高于休息日(周六、周日),白天的生产用热量要高于夜间的生产用热量。
下图为2006年11月1日至15日的生产用热曲线。
2、采暖供热一汽集团的采暖供热包括东宿舍、二宿舍、东厂区、西厂区、老厂区的采暖供热。
其中东宿舍、二宿舍为一汽集团生活区采暖,东厂区、西厂区、老厂区为厂房采暖。
一般而言,随着室外平均温度的降低,热电厂的采暖供热量随之增加。
下图为2006年11月1日至15日的采暖供热量曲线。
在热电厂采暖供热量中,生活区采暖供热量大约占80%,厂区采暖供热量大约占20%。
3、机组发电负荷机组发电负荷中,部分用于热电厂自用,其余部分用于满足一汽集团的厂区负荷。
机组发电负荷也具有工作日高于休息日,白天高于夜间的特点。
下图为2006年11月1日至15日的机组发电负荷曲线。
4、三者所占比例三者之间,生产用热大约占热电厂输出负荷的35%,采暖供热大约占50%,机组发电大约占15%。
二、热电厂目前运行策略和控制方式1、热电厂控制的优先次序热电厂首先需要保证一汽集团的生产用热,提供适宜的生产用汽和高温水。
然后是保证一汽集团的采暖用热,提供适宜的一次网流量和供水温度。
在保证一汽集团生产用热和采暖用热的基础上,提供一汽集团厂区负荷的需要,在发电负荷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还需上网购电。
2、生产用热的控制方式生产用热包括生产用汽和高温水部分。
一般保证生产用汽的蒸汽母管压力(表压)在0.8MPa~0.9Mpa之间。
当蒸汽母管压力高时,说明生产用汽的需求量减少,此时需要减少1.0Mpa抽汽(对应机组为#1、#2、#8、#9机)或排汽(对应#5机);而当蒸汽母管压力低时,说明生产用汽的需求量增加,此时需要增加1.0Mpa抽汽或排汽。
高温水的控制范围是130℃~135℃。
当水温高于135℃时,需要减少加热器的进汽量;当水温低于130℃时,需要减少加热器的进汽量。
3、采暖用热的控制方式采暖用热按供热区域可分为生活区采暖和厂区采暖两部分,按供热方式可分为直供系统和间供系统。
下图是直供系统的控制方式。
根据不同的室外平均温度,确定相应的供水温度。
下图是间供系统的控制方式。
同样是根据不同的室外平均温度,确定相应的供水温度。
其操作方式是室外平均温度在-10℃以上时,供水温度按75℃~80℃运行;-10℃~-15℃时,供水温度按80℃~85℃运行;-15℃~-20℃时,供水温度按85℃~90℃运行;-20℃~-23℃时,供水温度按90℃~95℃运行。
4、机组发电负荷的控制方式由于一汽集团热电厂执行“并网不上网”、“零上网”的电力政策,所以热电厂的发电负荷必须按照一汽集团的厂区负荷运行。
有多少厂区负荷,机组就发出多少相应的电量。
一汽集团厂区负荷也具有工作日高于休息日,白天高于夜间的特点。
而且在实际运行中,为防止厂区负荷突然变化,即使机组能满足厂区负荷的需要,热电厂仍保持4MW的受电量。
上图是2006年11月1日至7日的机组发电曲线,其中机组供电量等于机组发电量减去站用电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厂区负荷低谷期,机组能够满足一汽集团的需要,即使还有很多发电空间,也必须限电运行;而在厂区负荷高峰期,机组满发也不能满足一汽集团的需要,还需要上网买电。
三、影响热电厂效益的因素从热电厂运行现状来看,改进采暖控制策略,提高机组发电空间,将有助于热电厂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益。
1、改进采暖控制策略目前,热电厂主要根据室外平均温度控制一次网供水温度。
在实际操作上,一次网供水温度在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运行。
这种控制策略的好处是:宜于运行调整,简便易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回水温度的变化,可以判断所提供采暖供热量的大小。
其缺点是:不能事先判定每天应提供多少供热量。
这样容易出现在室外平均温度高时多供热,用户开窗散热;在室外平均温度低时供热量不足。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室外平均温度降低时,采暖供热量升高的并不明显;而当室外平均温度升高时,采暖供热量也没有立即降低。
提供采暖供热量的多少,完全通过一次网回水温度变化起到的反馈作用来实现。
而当用户室内温度升高时,一些用户会通过开窗散热来维持室内温度,在初末寒期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而此时一次网回水温度却不能很好的反映。
由于热电厂采暖供热主要是按面积收费,在保证用户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过多供热必然造成采暖成本升高,从而影响热电厂的运行效益。
按照后面列出的供热量公式校核2006年11月1日至15日的采暖供热量,大约多供了6.5万GJ,占应供总量的33%。
按每17元/GJ计算,相当于多投入110万。
而根据室外平均温度确定采暖供热量的多少,会更为合理,目前也是可以实现的。
2、提高机组发电空间热电厂应尽可能的满足一汽集团厂区负荷的需要,减少买电量。
下图是2006年11月1日至7日,热电厂买电和最小买电曲线。
其中,在最小买电情况下(即机组最大可能的发电情况下),热电厂多发电创造的效益将增加13.8%。
机组发电空间受到机组最大发电量和厂区负荷的制约,此外锅炉可以提供的蒸汽量,汽轮机的运行功况等也影响机组发电量。
这些制约条件都属于客观因素,运行人员无法通过运行调整来改变。
而在运行中,为了控制一次网供水温度在规定范围内,有时不得不减少机组发电功率,在此情况下,采暖制约了机组发电量。
这种情况,在采暖初末寒时期,是时有发生的。
若采用控制全天供热总量的方式,在厂区负荷高峰时机组多发电,尽可能满足一汽集团的需要,多供的热量进行累计,而在厂区负荷低谷期少供热,实现全天供热总量的均衡。
采用这种运行方式,必将提高机组发电空间。
并且,通过对管网特性分析,采用动态供热方式,不会对用户室内温度产生明显影响,可以保证热电厂供热质量。
四、动态供热运行策略分析1、采暖供热量关系式。
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得到采暖热负荷与室外平均温度的关系曲线。
下图为2005-2006采暖季,生活区采暖供热量与室外平均温度关系曲线。
可以得到热电厂采暖供热量与室外平均温度关系式为:为室外平均温度(℃)w w t )GJ ()t 18(762Q -⨯= 在实际运行中,可以根据运行状况,用户室内平均温度进行修正。
有了采暖供热总量关系式,就可以根据室外平均温度确定该日的采暖供热总量了和平均供热功率。
2、机组热电负荷特性实施动态供热的目的,是为了使机组更好的发挥其运行特性。
通过对热电厂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各台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
(1) #1、#2双抽机组:9587P .34438D .08363D .00908.7D 0+++=T ∏ 14P 765D 080D 0≤≤≤≤≤≤T ∏ )为新汽量(h /t D 0 )为机组发电功率()抽汽量(为),抽汽量(为MW P ,h /t 0.118Mpa D h /t 1.0Mpa D T ∏其中采暖供热量与机组发电量的关系为: #1、#2机采暖供热量(MW ) 相应采暖抽汽量(t/h ) 机组发电量(MW ) 0 0 7~127.37185 10 7~14 14.13385 20 7~14 20.89585 30 7~14 27.65785 40 7~14 34.41985 50 7~14 41.18185 60 7~14 44.56285 65 7~14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2机组供热量发生变化时,发电量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增加或降低。
#1、#2双抽机组没有热电偶合关系,因此可以将#1、#2机组作为采暖调峰机组。
(2) #3机组,低真空运行时相当于背压机组。
12P 49917.0R 956.26.7879P D 20≤≤=-=9856.0R 1144.12138P .4Q 2=-=#3机组采暖供热量(MW ) 机组发电量(MW )15.7408 419.9546 5 24.1684 6 28.3822 7 32.596 8 36.8098 9 41.0236 10 45.2374 11 49.4512 1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当#3机组采暖供热量增加时,其发电量也随之增加。
(3) #4机组,低真空运行时相当于背压机组20P 49609.0R 7945.52249P .5D 20≤≤=+=9663.0R 437.41474P .3Q 2=+=#4机组采暖供热量(MW ) 机组发电量(MW )17.0266 420.174 5 23.3214 6 26.4688 7 29.6162 8 32.7636 9 35.911 10 39.0584 11 42.2058 12 45.3532 13 48.5006 14 51.648 15 54.7954 16 57.9428 17 64.2376 19 64.2376 19 67.385 20同样,增加#4机组的采暖供热量,其发电量也随之增加 (4) #8抽背机组0243P.848305D .05483.8D 0++=T14P 4100D 0≤≤≤≤T其生产抽汽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采暖供热量和发电量之间的关系。
下表是生产抽汽量为50t/h 时,采暖供热量和发电量之间的关系。
#8机组供热量(MW ) #8机组排汽量(t/h ) #8机组发电量(MW ) 10.61626 14.798 416.04229 22.8223 5 21.46832 30.8466 6 26.89435 38.8709 7 32.32038 46.8952 8 37.74642 54.9195 9 43.17245 62.9438 10 48.59848 70.9681 11 54.02451 78.9924 12 59.45054 87.0167 13 64.87657 95.041 14在确定的生产抽汽量下,增加#8机组的供热量,其发电量也随之增加。
(5) #9抽背机组9088P.665207D .0424.13D 0++=T 14P 4100D 0≤≤≤≤T下表是生产抽汽量为50t/h 时,采暖供热量和发电量之间的关系。
#9机组供热量(MW ) #9机组排汽量(t/h ) #9机组发电量(MW ) 16.61057 23.6627 421.2823 30.5715 5 25.95403 37.4803 6 30.62576 44.3891 7 35.29749 51.2979 8 39.96922 58.2067 9 44.64095 65.1155 10 49.31268 72.0243 11 53.98441 78.9331 12 58.65614 85.8419 13 63.32787 92.7507 14在确定的生产抽汽量下,增加#9机组的供热量,其发电量也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