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关于领取《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企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6]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科技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科技局: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体制改革部署,按照加强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科技部2016年5月16日附件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的,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支持基层科技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科技部共同负责管理。
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适时对专项资金进行评估,调整分配因素权重和支持方向。
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审定省级科技部门、财政部门上报的三年滚动规划,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开展绩效评价。
第四条省级财政部门、科技部门应当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专项资金管理细则,进一步明确资金使用重点方向和范围、支持方式和标准、三年滚动规划项目遴选标准和程序、资金支付方式、绩效管理及信息公开等。
刊首语文/本刊编辑部“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
自2008年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2009年,广东被确定为创新方法试点省,在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部分地市也相继开展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 R I Z)的推广应用工作。
2010年1月,国家科技部批复广州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赋予了广州市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
根据广东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部署并结合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情况,广州市初步建成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培训基地的服务平台,并在2013年4月举行了广州市创新方法宣讲会,启动了广州市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有效推进广州市创新方法宣传培训推广应用工作。
当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州市出台了全市创新驱动发展“1+9”政策文件。
以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为导向,重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
在此大好形势下,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指导下,配合省创新方法的应用推广,利用自身平台优势,联络广州各区县科信局,深入广州市开发区、番禺区、黄埔区、天河区和从化区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专题培训约30期,累计参加活动企业达400家、学员达2500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在开展创新方法推广过程中协助企业形成专利约70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
同时,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参与配合省科技厅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培训项目的实施,支持创新方法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向广东省科技厅推荐广州市重点企业9家,成功推荐广州无线电集团、T R I Z在广州&东莞. All Rights Reserved.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成为国家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标杆培育企业和示范培育企业;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成为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示范培育企业。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关于领取《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证书》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公布日期】2010.02.26
•【字号】
•【施行日期】2010.02.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关于领取《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证书》的通知
广州市各有关单位:
请派人携带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工作证)到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发展部领取《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证书》。
特此通知。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六日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37号1楼企业发展部
领取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 1:30-5:00
联系人:张文、马蓓洁、郑国雄
电话:83571897、83491780。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的
通知
正文:
----------------------------------------------------------------------------------------------------------------------------------------------------
关于印发《广州市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
穗科创规字〔2017〕5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计〔2013〕613号)、《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的管理办法》(粤科规财字〔2016〕39号)等文件精神,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我委结合市科技管理实际情况制定了《广州市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
现将《广州市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广州市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pdf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17年12月25日
——结束——。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包含有以下几个协会∙广东省生产力促进协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广东发明协会∙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创新方法研究会∙广东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珠三角技术转移联盟∙广东工业设计创新服务联盟∙信息安全和软件工业化产学研创新联盟各协会会员名单(网站上可查到的包括个人会员以及单位会员,不能查到的协会则不在以下体现)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会员企业理事长叶景图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务副理事长黄炳贺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副理事长周海涛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处处长袁志敏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浩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白千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意自佛山市南海东兴塑料制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瑞林侨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长江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南东广东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良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秘书长梁茹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副秘书长梁丽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林波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协调发展部部长朱先春广州道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法定代表人和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理事名单理事长:宋海原广东省副省长副理事长(27人):刘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廖兆龙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巡视员黄炳贺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徐安龙中山大学副校长章熙春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邵新宇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院长杨晓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副理事长黄宁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常务副院长廖森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书记刘敏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刘岩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伟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明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安勤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小能广州市京华网络有限公司总裁邓奕威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闫晓林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金发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川珠海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刘少群珠海市珈玛灯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文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卢天健广东顺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王保江佛山市顺德区北航先进技术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季统凯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廖兵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朱江洪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佑林广东省科技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法人代表)黄跃珍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刘亮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罗发银惠州市华昱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宁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冰冰佛山市顺德工业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先念惠州中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银虎深圳市中冀联合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理事(28人):刘洁生暨南大学副校长陈志强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孙国萍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张中强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副所长王成勇广东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孙颖楷广东华南家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国琴广东南方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延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赖海洋惠州市天泽盈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弢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元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兴浩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总裁温志芬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伦宏东莞市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欧阳秋桂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峰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沛明广东力优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少言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祥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军东莞市铭丰包装品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旭杰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臧晓钢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监谢小渭长园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尹洪卫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陈喆珠海汇金科技有限公司李跃先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朱世会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程韬波广东省科学院自动化工程研制中心刘宝泰中山市恒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顺祥中山四海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建国广东长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秘书长:卢进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产学研结合处处长副秘书长:裴启银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办公室主任林雄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产业研究室部长邵春广东省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广东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会员名册(排名不分先后)宋海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常务副会长陈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副会长刘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徐利森广东省基本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炳贺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徐安龙中山大学副校长章熙春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刘洁生暨南大学副校长陈志强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郝志峰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肖更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章超桦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徐小康深圳市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声醒原广东省政协办公厅副巡视员常务理事谢明权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理事长,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张志远原广东省人大副秘书长刘庆茂广东省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会会长,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巡视员文传道原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刘伟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武君原清远市政协主席黄爽茂名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梁伯彤广州百嘉信集团有限董事长理事颜国荣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肖新明广东省科学中心副主任何宏平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龙丽娟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赵黛青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廖兵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声雷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谭炳才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处处长刘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岳雄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检查局副处长李德应红楼文普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煜广东青山绿水农林生态有限公司总经理季统凯中科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任张国军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大伟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秘书长徐利森广东省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政访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产学研结合处副处长邵春广东省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法律顾问宋玉才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律师个人会员侯红明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科教处处长张虹鸥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阳建春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副所长吴清平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曾祥效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曾乐民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罗亮广东省计算中心主任江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中心主任万忠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操君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饮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徐志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处长郑业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杨少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陈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陈琴苓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处长张毕西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孙水裕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洪伟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学力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李绪洪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党志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马晓茜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实验室主任杨苹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丁焕峰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郑方辉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毅华南理工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主任裴启银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办公室主任鲍佑林广东省科技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林雄广东省生产单位会员(排名不分先后)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深发投资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科学中心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省计算中心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青山绿水农林生态有限公司广东嘉利拍卖行有限公司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百嘉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三资融合建设模式促进我省民营科技园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09•【字号】粤府办[2012]100号•【施行日期】2012.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三资融合建设模式促进我省民营科技园发展的意见(粤府办〔2012〕10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民营科技园是培育民营科技企业、壮大民营科技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创业就业、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基地。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推广番禺节能科技园推行土地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融合(以下称“三资融合”)的建设模式探索民营科技园建设新体制机制的做法,推动我省民营科技园又好又快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引导产业资本向民营科技园集聚,壮大民营科技经济发展规模(一)优化民营科技园布局。
根据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以及各地民营经济发展条件,遵循科技发展、园区建设等规律,制订全省民营科技园至2020年的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园区合理布局。
相关规划工作由省科技、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负责。
继续开展省市级民营科技园区认定工作,重点扶持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示范效应突出的民营科技园。
按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用地集约、科学有序的要求,优化各地级以上市民营科技园的区域布局。
(二)发展园区特色产业集群。
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民营科技园。
做好民营科技园与其他各类园区的统筹协调。
支持在开发程度较低的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内划出区域,发展民营科技园。
广州、深圳地区的民营科技园要突出与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紧密联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广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历程及发展建议文/韩莉娜 王臻0 引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总结了广东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历程及其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新时期强化广东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广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借鉴。
1 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及分类1.1 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科技创新平台最早由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1999年所作的研究报告《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趋势》中提出,该报告认为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基础设施及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最早明确提出“平台”概念是2004年发布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综上可见,科技创新平台是指围绕科学前沿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以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整合集聚科技资源、具有开放共享特征、支撑和服务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科技机构或组织,是开展基础研究、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阵地和基础力量。
1.2 科技创新平台的分类科技创新平台与政府、高校和企业联系密切,但因其建设主体、构建途径、功能定位等不同,各类型平台间的运作模式和产业形态存在显著差异。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科技创新平台的划分方法。
在国家层面,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我国按照国家战略需求和不同类型创新平台功能定位,将科技创新平台分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
在地方层面,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更加侧重于微观和应用性较强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为支柱产业尤其是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科技条件支撑。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办法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办法》(穗埔工信规字(2021)5号,以下简称本办法),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注册登记地、税务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及其受托管理和下辖园区(以下简称本区)范围内,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中小企业或机构(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章落户投资扶持第三条对在本办法有效期内,从广州市以外迁入本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扶持。
申请本扶持的企业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从广州市以外迁入本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执照的变更日期在本办法有效期内。
(二)企业在申请本扶持期间应在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效期内。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有效期为3年,工信部组织对入选满3年的企业进行复核,不符合条件或未提交复核申请的企业将予以撤销)第四条对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扩建项目根据由区行政审批部门或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审批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意见书》所注明的计容建筑面积,核算得到的新增计容建筑面积按每平方米4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扶持,每家企业获得扶持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申请本扶持的企业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企业是已在本区入统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原规划厂区已竣工验收,并已投入生产经营;(二)企业在现有工业用地的基础上,不新增用地,根据规划条件适当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扩建自用生产场地,新扩建的生产场地计容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三)实施增资扩产项目的企业,须在本办法有效期内获得区行政审批部门或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审批部门同意该地块设计方案或建筑方案审批结果,并提前告知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四)企业申请扶持上一年度在区内占地单位用地面积工业产值不低于1500万/亩,单位用地面积税收不低于80万元/亩;(五)企业的扩建项目在本办法有效期内已竣工验收,获得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核发的《广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意见书》及各项合格验收意见书,符合投产条件;(六)企业所扩建的场所主要用于扩大生产的增资扩产项目,用做孵化器、产业园区或出租用途的,不在此扶持范围。
广东省科技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二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2.07.16•【字号】粤科函管字[2012]995号•【施行日期】2012.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科技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二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粤科函管字〔2012〕995号)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委)、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科技部《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又好又快发展,我厅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十二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广东省“十二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规划纲要二○一二年七月十六日附件:广东省“十二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成绩显著,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发展成为全省科技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成为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科学指导“十二五”期间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㈠发展现状。
广东省科技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生产力促进机构备案实施细则》和《关于加强广东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十一五”时期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快速发展。
总体规模稳步扩大,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我省着力构建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服务领域遍及电子信息、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家用电器、轻工食品等主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