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史(一)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史〈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尚书》:我国古代第一部散文记,是已记言为主体的古史,有今、古文之别,今文《尚书》二十九篇。是经师伏生所传,用古文字写定,比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浩一类的言辞。

2、亚圣:战国中期,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孟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所以后世往往以孟子为“圣人”,以孟子为“亚圣”。他们开拓的儒家思想传统,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孟子》七篇。

3、骚.体.赋:一种一抒情为主,为“辞”或“骚”一种一状物为主,铺排描绘,夸饰文采。如权乘《七发》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赋是诗经时代是一种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之一。“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骚、体、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旱云赋》为代表。

4、建安风故:汉末魏初时期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是建安风骨的具体内容,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局人生无常的深远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格。

5、上官体:上官仪是贞观诗坛的新秀,他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别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的,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这种笔汉精他而秀逸浑成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了人们模仿取发的一种新的诗体。上官体的特点是:①皇视诗的形成技巧。②追求声辞之美。③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④雍容典雅的气质。

6、元和体:元、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筹”,“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同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他们两人的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

7、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8、变文:“变文”是唐传奇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变文”之“变”当指变更佛经本文而成为“俗讲”。但“变文”成了一个专称后,便不限定是敷衍佛经故事了。变文的体别是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的。

9、花间词派:①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辑的《花间集》。②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黄甫松、孙光宪、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魏承班、陆虔、阎选、尹鄂、毛熙震、李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编为《花间词》十卷。③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总集,花间词派也因此集而得名。④《花间词》实即供歌妓伶工唱的曲子词选本。⑤不过,大部分花间词人作词蹈袭的是温庭筠的香软词风,故后人提及《花间词》时,多以温庭筠为花间词的鼻祖和代表,认为婉丽绮靡是花间词派的主导风格。

二、简答、论述题

1、谈谈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繁盛的原因和发展概况。

答:繁盛原因:①从经济方面说:加之以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各诸侯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兵强国富。②从政治方面说: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③从文化方面说:“官学”对立的“私学”纷纷而起。④处士横汉有责任心的读书人,纷纷出谋划策,贡献出自己的思想游说,著述聚徒讲学,希图解决种种不良的社会问题,而拿些野心勃勃的诸侯,也愿意听取士人的说辞,以借签或采用。“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盛。⑤于是出现了《左传》、《国语》、《战国策》、这样以平易文体写成的历史著作,从而也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

发展概况:①春秋末至战国初,《老子》、《论语》、《墨子》、《老子》简篇短幅、《论语》辞约义富,

形象生动,《墨子》质朴无文,有语录体。②战国中期《孟子》、《庄子》长篇发论,说理畅达,文辞富瞻,论辩体。③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

2、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答:①结构精密完美,先从“四方”“统招”,次又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招,次从上天幽都一上一下分招,把魂灵招来之后,先引入呈都的修门,然后大篇幅逐局的华美富足和无比快乐。②长于铺排描摹、想象夸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这些“怪之谈”与《离骚》有着共同特色。

3、为什么说《九辩》不失楚辞的一篇精品和艺术特色?

答:①它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②其次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③《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同,长短不寸句,参差错落,抑扬变化,固然是对屈原的继承。但运用似较屈原更为圆熟。双声叠词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4、说说东汉词赋的演变。

答:①东汉时期,辞赋创作仍然有骚体和赋体两种类型。班彪《北征赋》、冯衍《显志赋》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蔡邑《述行赋》或记行以发慷慨,或述志以见情怀,抒情意味浓厚。②初期赋家继承前汉司马相如,杨雄的赋风,以京都为题材,创作铺张后的大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是其代表。③东汉时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赋体创作向着贴近闲事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也疾邪赋》、衡《鹦鹉赋》就是这类抒情小赋的代表。

5、说说《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第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第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第三,《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能够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第四,《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

6、简述《悲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①东汉末年,女诗人蔡琰所作。②王言《悲愤诗》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③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诗歌史上罕见。④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⑤全诗叙事多抒情融为一体,字字血泪,真实,生动,深切地反映了汉末动乱年代给人们带来的深悲苦难,有史诗般的韵味。

7、说说陶渊明的平淡自然之美形成的原因。

答:①心境的平和散淡,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威威于贫贱,所以诗歌情绪平和。②语言平易质朴,语言朴质无华,不加调饰,极尽纯净之美。

8、简述骈文的发展状况。

答:①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问正式形成的时期,骈文四个特征已具备。②齐梁以后是南唐骈文的成熟期,此时声律说已发明,骈文进入了排偶精工、用事绵密,声律严整,辞藻丽靡的阶段。③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期。此时属对更工,几乎全篇骈偶。而后代骈文流行四、六字隔句也大幅度增加。④孔稚硅《北山移文》吴均《与家元思书》陶宏景《》体大思周的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更是骈文的当前绝后之作。

9、谈谈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原因。(分主客观)

答:①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使他从小就得到优良的文化熏陶。②司马氏世典周史,的家族荣誉,令司马迁甚感百家。③司马迁曾经漫游各地的收集史料,为《史记》的写作做准备。④司马迁的思想中,有一种“圣人”情结。⑤身被腐刑的不幸遭遇,使他愤怒无极,痛苦不堪,激发他“发愤著书”的决心。

综上所述:写作《史记》内外不同的原因,基于荣誉感而激发出来的强烈愿望,和他胸怀大致的“圣人”“理想”,是他著述《史记》的内因。最根本的动力。“李陵之”所激发的“发愤”情绪,是他著述《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10、说说李白绝句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