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6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2002年5月1日)一、粉尘类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二、放射性物质类三、化学物质类铅;汞;锰;镉;铍;铊;钡;钒;磷;砷;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质;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四、物理因素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五、生物因素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导致牙酸蚀病的危害因素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铬酸盐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嗜热性放线菌;棉尘;不良作业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一、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5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河砂开采辅助、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选矿辅助、非金属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来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选矿辅助(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运输、辅助、装卸、筛选、转运、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村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21)炼钢业:炼钢铸模、练钢砌炉(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祷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碴、坝基浇注(二)煤尘(煤矽尘)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煤巷打限、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打眼、爆破采煤、水力采煤、机械采煤、采煤装载、采煤运输、采煤支护、井下通风,采煤辅助、选煤运输、筛煤、煤块破碎(2)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上煤,磨煤、司炉,锅炉出灰、锅炉检修(3)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原煤输送、炼焦备煤、炼焦洗煤、炼焦选煤、炼焦配煤、炼焦干馏、熄焦、运焦、炼焦辅助、煤块破碎、煤制品制取(4)碱产品制造业:石灰锻烧、钾碱锻烧碳化、(5)无机盐制造业:硫化钠制取、碳酸钡制取(6)水泥制造业:水泥供料、均化、煤粉制备、输送(7)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碳素粉碎、煅烧、筛分、配料、合成(8)炼铁业:煤粉操作(9)重有色金属冶炼:锌矿焙烧(1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蓄电池封口(三)石墨尘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2、行业举例:(1)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石墨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进、选矿辅助(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催化剂干燥(3)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粉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烧成、磨制、物料输送、耐火砖干燥(4)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碳素制品清理、金属粉混合、石墨机加工、石墨制品制取(5)钢压延加工业:管坯穿孔(6)铁合金冶炼业:锰铁铸锭、其它铁合金铸锭(7)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挤压、穿孔(8)金属制品业:焊粉制备(9)机械工业:粉未冶金压制(1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锌锰电池制备、电池芯制备、炭棒混合(11)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支座装配,涂内层石墨、喷外层石墨、钨钼拉丝(四)炭黑尘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2、行业举例:(1)纸及纸制品业:涂料配制、色浆制取(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色带备料(3)其他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炭黑制备、造粒(4)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火柴制浆(5)橡胶制品业:橡胶配料、混炼(6)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配料、成型(7)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碳素粉碎、配料、煅烧、筛分、成型、冷却处理\包装(8)稀有金属冶炼业:碳化钨制备、复式碳化钨制备、铌制取(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锌锰电池备料、电池芯制配、炭棒混粉、电缆电线积压(五)石棉尘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2、行业举例:(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2)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选矿辅助(3)木材加工业:装饰板配料(4)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厂保温、锅炉检修(5)涂料及颜料制造业:二氧化钛制备、钛白粉制备、有机颜料合成(6)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业:聚酯脱醇、聚合(7)水泥制品业和石棉水泥制品业:石棉配料、制浆均和(8)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防水材料混合(9)石棉制造业:石棉梳棉、拼线、编织、湿防、处理、混炼、压制、磨片、汽车刹车片制造、铁路车连制动件制造、电气绝缘品制造、拆卸(10)炼铁业:热风炉操作(11)稀有金属冶炼业:复式碳化钨制备(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船舶泥工(六)滑石尘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2、行业举例(1)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滑石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选矿辅助、滑石粉加工(2)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帮料划裁、绷帮(3)造纸及纸制品业:投料、制浆(4)石油加工业:氧化沥青(5)其他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轧胶、氯丁胶备料(6)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粉剂制备、香饼压制、粉剂灌装(7)医药工业:药物拌粉、片剂压制、片剂包衣、制丸(8)橡胶制品业:橡胶配料、混炼、硫化、压延、切片、制管、模压、切制、成型、包装、医用乳胶制品制造(9)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防水材料混合、包装、卷毡(10)陶瓷制造业:陶瓷成型(11)金属制品业:焊条涂药(1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缆电线挤胶(七)水泥尘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喷浆砌碴、煤巷加固(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支护(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矿支护(4)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途业:化学矿支护、非金属矿支护(5)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6)水泥制造业:生料锻烧、熟料冷却、熟料粉磨、水泥包装、水泥均化、水泥煤粉制备、水泥输送。
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10类115种。
10大类分为:粉尘、放射性物质(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物质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有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有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科和口腔疾病的有害因素、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危害。
(1)粉尘类(13种):可导致尘肺病。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11种):电离辐射(Χ射线、γ射线)等,可导致放射性职业病。
(3)化学物质类(56种):可导致中毒。
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钡及其化合物、钫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锌、磷化氢、磷化铝)、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及其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氨、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氟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以及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4)物理因素(5种):高温、高压、低压、局部振动。
(5)生物因素(3种):炭疽杆菌、森林脑炎、布鲁氏菌。
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高温环境、高强度体力劳动、缺乏适应能力、空气污染物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首先,高温环境是高温职业病最主要的危害因素之一。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体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使体温升高,导致中暑、热衰竭等症状。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引起热射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高温环境还会使人体呼吸频率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导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高强度体力劳动是另一个导致高温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人体会更强烈地感受到温度的变化,同时还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完成劳动任务。
长时间持续的高强度体力劳动会导致肌肉疲劳、体力透支,增加骨骼、肌肉、关节等损伤的风险。
此外,高强度体力劳动还会导致体力过度训练综合症,引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种疾病。
缺乏适应能力也是高温职业病的一个危害因素。
人体对于不同的环境温度有着适应能力,但是如果工作环境的温度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范围,适应能力将会出现缺陷。
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的人容易产生不适应症状,例如头晕、恶心、乏力等。
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空气污染物也是高温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之一。
在高温环境中,温度升高会加速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导致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
例如,高温环境中化工厂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会增加,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慢性中毒。
此外,高温环境还会加速毒物吸入的速度,使有毒物质更容易进入人体,增加中毒的风险。
针对以上危害因素,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高温职业病的发生。
首先,必须做好高温环境下的个人防护。
从穿着上来说,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排汗的衣物,穿戴防护面罩、帽子和太阳镜等。
此外,应定期提醒工人及时补充水分,保持体液平衡。
对于高温作业环境,应尽可能减少直接日光照射,使用遮阳设备,保持室内通风。
其次,要合理规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高强度体力劳动过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职业病是指因长期从事其中一种职业或特定工作环境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危害因素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和温度等。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因素,高强度的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害,并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预防噪声危害可以采取隔音措施、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体防护措施。
震动是指机器设备造成的振动,长期接触震动会引起手臂、脊柱和内脏等方面的损伤。
防护措施包括加装减震装置、改进工作技术、合理安排工作等措施。
辐射是指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危害,如X射线、紫外线、粒子辐射等。
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辐射源的封闭和屏蔽、规范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设备等。
高温、低温和高压等极端温度和压力也会造成人体伤害,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间隔、改善工作环境等。
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畸。
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和标识、加强通风换气、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等。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病原体和动植物等。
职业性感染是生物因素的主要危害。
接触病人、动物、垃圾处理等工作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加强卫生和消毒措施等。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良工作环境、推行工作休息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十大类
①粉尘类(矽尘、煤尘等);
②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③化学物质类(铅、汞及其他有毒化学品);
④物理因素等(高温、高或低气压、局部振动等);
⑤生物因素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硫酸、沥青等);
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氮氧化物、紫外线、激光等);
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噪声、铬及其化合物、氟化氢等);
⑨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苯、砷、石棉等);
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棉尘等)。
1。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1. 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等,如在制造业中,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长期暴露于高噪音和振动环境中易患聋等疾病。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例如化工企业生产中,接触或吸入有害化学品可能导致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例如医疗机构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可能使医护人员感染疾病。
4. 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领导方式不当、工作安排不合理等,这些因素易导致员工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5. 生活方式因素:长时间工作、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等,这些因素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
1. 适当选择工艺和设备,降低物理因素对员工的危害。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隔音设备、减振装置,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递,保护工人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2. 加强化学品管理,采取防护措施来减少有害化学因素的危害。
在化工企业中,应进行封闭操作,戴好防护面具、手套等,避免有害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3. 建立健全的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在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在接触病原微生物时进行有效防护。
4. 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
企业可以提供员工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员工正确处理工作压力,增强抵抗力。
5.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健康促进活动。
企业应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组织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等,鼓励员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素质。
6. 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掌握防护方法,加强职业病防治的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提高员工的工作安全和生活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一、任务名称解读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指针对职工在工作环境中可能遭受的职业病危害,通过系统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的过程。
需要依据一些主要的依据来进行准确辨识,以确保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高低温、高压、低温、高湿度、低湿度、气压变化等。
这些因素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化学物质(包括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粉尘、气体和蒸汽等。
这些因素通过吸入、食入或经皮肤接触进入职工体内,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有害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等。
职工在工作环境中可能遭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虫咬、蛇咬等生物性危害。
4.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工作态度等。
这些因素会对职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职业病发生。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该标准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编码。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可以根据此标准确定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和代码。
2. 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作业环境制定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指导。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时,可以参考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分析和判断。
3. 现场调查和监测数据通过对工作现场的调查和监测,可以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存在情况和浓度水平。
这些数据是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实验室分析或现场监测仪器获取。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是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的结果。
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高温职业病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从事工作导致的一类职业性疾病,是由于高温引起机体产热、散热和代谢的紊乱,导致身体温度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身体损害的疾病。
高温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温环境:高温环境是高温职业病的最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由于空气中的温度过高,人体散热受阻,易导致体温升高,引起中暑和其他热应激反应。
2. 高湿度环境:高湿度环境是另一个常见的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
高湿度环境下,人体散热受阻,汗液蒸发受到限制,导致体内热量堆积,增加中暑和其他热应激反应的风险。
3. 高强度体力劳动:在高温环境中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会加重身体对热应激的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系统的负荷,加速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增加患热痉挛和其他高温职业病的风险。
4. 高温下的长时间工作: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使身体在长时间的热应激作用下适应不良,热耐受力降低,易导致中暑和其他热应激反应。
5. 工作与生活环境条件:一些高温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也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条件有关。
例如,工作场所没有适当的空调设备、通风系统不良、工作位置无防晒等,都会增加高温职业病的风险。
高温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1. 控制高温环境: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合适的空调设备和通风系统,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减少工人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时间,以减轻热应激和中暑的风险。
2. 增加休息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该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充分恢复体力和热耐受力。
3. 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工人应该佩戴适合的防护用品,如防晒服、防晒帽、口罩等,减少阳光对皮肤的直接照射。
4. 加强员工培训:提供关于高温职业病的知识,教育员工如何正确应对高温环境,如及时补充水分、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等。
5. 增加保健措施:定期体检和职业病健康检查,早发现和早治疗高温职业病,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划分评价单元
一、储罐区单元
分基础油罐区和添加剂罐区及其装卸台。
基础油通过物料输送管道由码头送至储罐或由槽车送至罐区储存,添加剂由槽车送至罐区储存;根据生产需要,基础油和添加剂再由输送泵通过管道输送至生产区。
正常生产情况下,本单元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各种基础油和各类添加剂等毒物,噪声和局部高温。
由于储罐、物料输送管道、输送泵、阀门、法兰、管道接头等设备不密闭,设备年久失修老化以及被腐蚀,管线上的排气口对外排气,管线上的自动切断阀失灵,槽车卸料过程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检修维护操作不当或清除设备管道内阻塞物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均可造成各种基础油和添加剂泄漏。
物料输送泵以及电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
局部高温主要产生在带加热盘管的储罐周围。
由于储罐或蒸汽输送管道外层保温层破损,或蒸汽输送管道排汽口对外排汽。
二、生产车间单元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的调配、暂存、灌装等工艺都在生产车间内完成。
主要设备有调和罐、暂存罐和成品润滑油灌装线等。
正常生产情况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有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润滑油半成品和成品等生产性毒物,物理因素有噪声和局部高温。
用量较大的原料通过管道输送至调和罐,用量较小的原料由加料泵通过软管直接抽至调和罐,在经计量、搅拌、加热、调和以及最后制得成品等生产工艺过程中,物料输送管道、输送泵、阀门、法兰、管道接头等设备不密闭,设备年久失修老化以及被腐蚀,管线上的排气口对外排气,直接加料操作不当、检修维护操作不当或清除设备管道内阻塞物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均可造成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润滑油中间品以及产品泄漏。
调和罐区主要的生产性毒物是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暂存罐区主要的生产性毒物是部分润滑油的中间品、各种添加剂和润滑油,成品灌装包装区主要的生产性毒物是润滑油、润滑剂和切削液等。
物料输送泵以及电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
局部高温主要产生在带加热盘管的调和罐周围。
由于调和罐或蒸汽输送管道外层保温层破损,或蒸汽输送管道排汽口对外排汽。
三、成品仓库单元
正常生产情况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润滑油、润滑剂和切削液等毒物散发的油雾。
由于成品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被腐蚀破损,或瓶盖锈蚀等原因,润滑油、润滑剂和切削液泄漏,成品仓库通风不良,空气中油雾的浓度会较高。
四、公用设施单元
空压站和冷冻站: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空压机、冷冻机、水泵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一般情况下空压机产生的噪声较高。
废水处理站: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各种润滑油等的含油污水经管网收集后排入废水处理站处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各种润滑油、硫化氢等。
污水泵运行时产生噪声。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见表
序号职业危害
因素名称
理化性质主要健康危害
存在状态闪电
(℃)
沸点
(℃)
毒性侵入途径健康损害
及可能引
起的职业
病
抗磨添加剂
1 EmkaroxV
G142 (聚
亚氧烷基
乙二醇)
淡黄色液
体
230 - 低毒类皮肤、眼
睛
除非加
热,佛侧
吸入不太
可能有
害,刺激
皮肤和眼
睛
2 Hitec317
(齿轮油
添加剂)
琥珀色液
体
- - 刺激性吸入、皮
肤、眼睛
刺激呼吸
道、皮肤、
眼睛,通
过皮肤吸
收
3 Hitec521
(液压添
加剂)
深褐色液
体
- - 刺激性吸入、皮
肤、眼睛
刺激呼吸
道、皮肤、
眼睛,通
过皮肤吸
收
4 Lubrizol
810 琥珀色液
体
121 - 刺激性吸入、皮
肤、眼睛
刺激呼吸
道、皮肤、
眼睛
润滑油添加剂
5 LZ5340
MW 淡琥铂色
液体
120 - 低毒类吸入、皮
肤
呼吸道黏
膜刺激症
状,长期
反复接触
6 CereclorE
40 C
(氯化石
蜡)
淡色液体- >200 低毒类吸入、皮
肤、眼睛
反复暴露
于高浓度
下会对肝
肾生产损
害,眼睛
轻微刺激
7 Duraal
125L 无色液体250 241-255 低毒类吸入眼
睛、皮肤
吸入刚浓
度产生神
经功能紊
乱对眼睛
产生轻微
刺激
防锈剂
8 AL0X 165 棕色液体>121 >232 刺激性吸入、皮
肤、眼睛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皮
炎
润滑油
9 润滑油油状液体- - 低微毒类吸入、皮
肤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过敏性皮炎,
10 噪声- - - - - 全身性,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化谢系统、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记忆
电图ST段缺血型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功能紊乱,永久性听阈位
移;
11 高温- - - - -
局部引起烫伤;
慢性热致疾病:胃肠功能障碍、慢性热疲
劳:
皮疹即热
痱子
六、职业危害卫生防护措施
1防护措施
①基础油、添加剂生产装置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
②物料运行在密闭的设备中。
2防噪声措施设备选型为低噪声设备,在部分高噪声设备加消音器。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防护手套、防护目镜、工作服,强噪声的作业岗位佩戴防噪声耳塞。
3应急救援措施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灌装车间和调和车间设置喷淋装置和洗眼器。
类比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①有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1人,定期督促检查各生产车间的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工作。
②生产装置区设有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标识。
③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安全教育。
在厂区醒目位置通过画廊形式宣传
职业卫生与安全知识。
④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