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课时作业1:4.3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 格式:docx
- 大小:54.15 KB
- 文档页数:7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高中生物课程《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通过《遗传密码的破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遗传密码的基本概念、破译过程及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作业的完成,增强学生对遗传密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学生需回顾并整理遗传密码的基本知识,包括遗传密码的组成、特点、以及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等。
2. 破译过程探究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网络资源或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并尝试用流程图或文字描述破译步骤。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与遗传密码破译相关的实际案例,如某种疾病的基因突变与遗传密码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尝试总结出案例中遗传密码的应用及其意义。
4. 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实验或模拟软件,模拟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作业要求1. 格式规范作业需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完成,包括标题、正文、结论等部分。
正文中需分段清晰,条理分明。
2. 内容完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确保内容完整,每个部分都需详细回答或描述。
避免遗漏或简单复制教材内容。
3. 独立思考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需独立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团队合作在小组实践活动中,学生需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每个小组需明确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基础知识掌握程度;2. 对破译过程的了解程度;3.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4. 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和创新性;5. 作业格式和书写规范。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作业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遗传密码的破译》的相关知识。
遗传密码的破译素材阅读一、历史的步伐1、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
2、1883年,科学家发现马蛔虫配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中的一半。
3、1890年,科学家确认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4、1891年,科学家描述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5、1902年,鲍维丰(T.Boveri)和1903年萨顿(W.Sutton)在研究减数分裂时,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提出染色体是遗传因子载体,可说是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初步论证。
6、1909年的约翰逊(W.Johannsen)称孟德尔假定的“遗传因子”为“基因”,并明确区别基因型和表型。
7、1909年,詹森斯(F.A.Janssen)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呈交叉现象,为解释基因连锁现象提供了基础。
8、1909年,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开始对果蝇迸行实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伴性遗传的规律。
他和他的学生还发现了连锁、交换和不分离规律等。
并进一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而发展了染色体遗传学说。
1926年摩尔根提出基因学说,发表《基因论》。
9、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10、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实验。
11、1940年艾弗里用纯化因子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的实验。
12、1941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
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暗示了基因的作用是指导蛋白质分子的最后构型,从而决定其特异性。
13、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的《什么是生命》一书中就大胆地预言,遗传物质是一种信息分子,可能类似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电码的两个符号:“·”、“—”,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1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确认DNA是遗传物质。
15、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16、1957年提出一个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从DNA 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高中生物课程《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遗传密码的破译》这一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遗传密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及其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前预习学生需自行预习《遗传密码的破译》相关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破译历程。
2. 知识点梳理学生需梳理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遗传密码的定义及功能。
- 遗传密码破译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过程。
-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3. 探究性学习学生需以小组形式,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查找并整理关于遗传密码破译过程中重要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其贡献。
每组需选择一位科学家进行详细介绍,并准备PPT或报告。
4. 实践操作学生需动手操作,模拟简单的遗传密码破译过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密码破译游戏或实验,以加深对遗传密码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知识点梳理要求:- 知识点必须全面,重点突出。
- 记忆并理解相关概念,能够简单阐述其含义。
探究性学习要求:- 小组成员需分工合作,确保每位成员都参与到查找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
- 选择的科学家与遗传密码破译的关联性要强,介绍内容要详实、准确。
- PPT或报告需包含科学家的生平简介、主要贡献及对遗传密码破译的影响等。
实践操作要求:- 操作过程需详细记录,包括所需材料、步骤及结果。
- 模拟的密码破译游戏或实验需具有科学性,能够体现遗传密码的基本原理。
- 结果需有分析、讨论,并能够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探究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 实践操作的完成情况和科学性。
- 小组合作的协调性和成果的呈现质量。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将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遗传密码的破译》的相关知识。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回顾并理解遗传密码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并应用破译遗传密码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实验设计:学生需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破译某种生物的遗传密码。
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实验操作规范,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样本采集、处理、分析等步骤。
2. 文献查阅:学生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遗传密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并撰写一篇关于遗传密码破译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3. 小组讨论:学生需组成小组,围绕遗传密码的破译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等。
小组讨论应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作业要求1. 实验设计应详细、规范,并附有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2. 报告应字迹工整、内容完整、逻辑清晰;3. 小组讨论应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尊重他人观点;4. 所有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提交将不予评价。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报告质量和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实验设计可行性、报告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等方面;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结果,认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2.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将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3.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遗传密码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理解遗传密码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和方法;3. 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遗传密码?它对生物体有何重要性?(2)描述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并说明其科学意义。
2. 分组讨论:(1)请各小组选择一种生物(如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等),讨论其遗传密码可能的特征和可能的破译方法;(2)小组内分工合作,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形成初步结论;(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成果,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评价。
3. 个人完成课外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总结遗传密码破译的主要方法和挑战;(2)分析遗传密码的研究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作业;2. 小组讨论应分工合作,共同完成;3. 课外作业应独立完成,并书写详细;4. 提交作业时应注明小组成员及分工。
四、作业评价1. 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评分: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质量、课外作业质量;2. 评分标准如下:优秀(90-100分):作业完成度高,讨论深入,课外作业准确;良好(80-89分):作业基本完成,讨论较深入,课外作业较准确;及格(60-79分):作业基本完成,讨论较浅显,课外作业基本准确;不及格(60分以下):未完成作业或作业存在明显错误。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批改完学生作业后,将反馈意见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对于优秀的小组讨论成果,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也应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对于课外作业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和帮助。
此外,教师还应对本次作业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遗传密码的理解和掌握。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基础巩固1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科学家是()A.伽莫夫B.克里克C.马太D.尼伦伯格解析:伽莫夫提出了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设想;克里克第一个用实验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尼伦伯格和马太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法破译了第一个三联体密码。
答案:B2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破译出的第一个密码子是哪一种氨基酸对应的?()A.亮氨酸B.甘氨酸C.苯丙氨酸D.丙氨酸答案:C3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用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合成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时,加入细胞液。
下列是合成过程中利用的细胞液成分,其中正确的是()①ATP②酶③tRNA④苯丙氨酸⑤mRNA⑥DNA⑦rRNA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④⑤⑦C.②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答案:A4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为()A.重叠的B.非重叠的C.以任意3个碱基为1个阅读单位进行阅读D.以相邻的3个碱基为1个阅读单位即可答案:B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形成DNA。
下列哪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逆转录过程?()模板AGCUAGCTAGCUAGCT产物答案:C6若细胞质中tRNA1(AUU)可转运氨基酸a,tRNA2(ACG)可转运氨基酸b,tRNA3(UAC)可转运氨基酸c,今以DNA中一条链……A—C—G—T—A—C—A—T—T……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顺序可能为()A.a—b—cB.c—b—aC.b—c—aD.b—a—c答案:C7科学工作者发现野猪某一个基因与家猪的对应基因的某些片段不同。
下表Ⅰ是家猪和野猪的某个基因转录的两种不同的mRNA分子片段(每个密码子只写出前面两个碱基)。
表Ⅰ:UA UA UA UA UA UA家猪mRNAUU UU UU UC UC UC野猪mRNA表Ⅱ:密码子表(部分)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第三个字母U C A GU苯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U苯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C亮氨酸丝氨酸终止终止A亮氨酸丝氨酸终止色氨酸G请根据表Ⅰ、表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一、单选题1.遗传学上将某种分子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含有密码子的某分子是()A. 肽链B. DNAC. 信使RNAD. 转运R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mRNA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2.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
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
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A. GGUB. GGCC. GGAD. GG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替换,结果导致密码子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对比甘氨酸和缬氨酸的密码子可知,只有GUG与AUG相差一个碱基,而GUG与甘氨酸的GGG密码子相差一个碱基,因此基因未突变时,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G,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和密码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推断的能力。
3.最近,科学家在一种生物体内发现了第22种氨基酸--吡酪赖氨酸,并弄清楚了它的密码子,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吡酪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 基因中的某三个脱氧核苷酸B. 转运RNA上的三个碱基C. DNA一条链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 信使RNA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密码子是信使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若细胞质中tRNA1(AUU)可转运氨基酸a,tRNA2(ACG)可转运氨基酸b,tRNA3(UAC)可携带氨基酸c(括号中的字母表示tRNA顶端环状结构外露的三个碱基),现在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A—C —G—T—A—C—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则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可能是( )A.a—b—cB.c—b—aC.b—a—cD.b—c—a【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氨基酸a对应的密码子是UAA,氨基酸b对应的密码子是UGC, 氨基酸c对应的密码子是AUG。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高中生物课程《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1. 理解遗传密码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破译遗传密码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遗传密码破译过程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完成相关遗传密码的课前预习,并完成以下知识点的学习:- 遗传密码的概念及功能。
-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简述。
-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2. 实践操作任务学生需进行以下实践操作:- 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并整理关于遗传密码破译的历史背景及重要里程碑事件。
- 模拟破译一段简单的遗传密码,以小组形式进行,并记录破译过程。
-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DNA转录过程中遗传密码的作用,并撰写实验报告。
3. 思考题及拓展阅读设置以下思考题供学生深入思考:- 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现代生物学有何影响?- 遗传密码的准确性如何保证?在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提供相关拓展阅读材料,如《遗传密码的破译史》《遗传密码与生命科学》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三、作业要求作业提交要求:1.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不得拖延。
2.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需有个人学习笔记,并标注重点内容。
3. 实践操作任务需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结果记录,小组作业需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
4. 思考题需有个人见解和思考过程。
5. 拓展阅读需有读书笔记,并总结个人收获。
作业格式要求:1. 所有作业需用黑色或蓝色笔书写,字迹工整清晰。
2.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需制作成电子文档或手写笔记,拍照上传。
3. 实践操作任务需附上照片或图表,以展示操作过程和结果。
4. 思考题及拓展阅读需撰写个人见解和总结,并附上个人签名。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40分)。
2. 实践操作的完成情况及创新性(30分)。
3. 思考题的深度及个人见解的独特性(20分)。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一、选择题1.在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验证实验中,克里克没有证明的是()A.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B.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起点开始,无间隔C.遗传密码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D.遗传密码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2.关于遗传密码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密码子是DNA上能够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B.人和细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C.因为有20种氨基酸,所以遗传密码子也一定有20种D.遗传密码子的形成主要是在核糖体上3.第一个被破译的密码子和其编码的氨基酸分别是()A.UUU(苯丙氨酸)B.AUG(甲硫氨酸)C.GUU(缬氨酸)D.UAA(终止密码子)4.1个mRNA分子部分核苷酸顺序如下:……GAG CUG AUU UAG AUG……(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其密码编号是121、122、123、124、125,经翻译后合成的多肽链含() A.121个氨基酸残基B.122个氨基酸残基C.123个氨基酸残基D.124个氨基酸残基5.如图是两种化学合成的mRNA分子和两种以它们为模板合成的多肽。
两种多肽中存在的氨基酸种类最可能为()mRNA多肽……AGAGAGAGAGAGAGAGAGAGAGAG…… P ……AUCGAUCGAUCGAUCGAUCGAUCG…… Q6.一种人工合成的mRNA共有1 200个碱基,但只含有两种核糖核苷酸(含碱基U和C),其中碱基U的含量是碱基C的3倍,试问这种人工合成的mRNA最多可能有多少种密码子()A.4种B.6种C.8种D.64种7.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8.有一DNA片段的碱基序列为AGA TGG GAC ACT,若将第三个碱基由A改为T 时,按非重叠阅读和重叠阅读两种方式分别影响几个氨基酸()A.1、2 B.3、1C.1、3 D.1、19.mRNA碱基序列中,随机插入3个碱基,则此mRNA所控制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为() A.没有改变B.插入第一个碱基后的密码子所控制的氨基酸全部改变C.插入第三个碱基后的密码子所控制的氨基酸全部改变D.插入第一和第三个碱基间的密码子所控制的氨基酸全部改变10.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了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成功地揭示了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
你认为该实验中的最关键操作是()A.利用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B.利用了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C.在每支试管中只加入了一种氨基酸D.准确测定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种类11.mRNA的一段碱基序列如下,其中含有的遗传密码子有()↓起点G G U G U G C A C G C UA.4个B.3个C.2个D.1个12.大肠杆菌某基因原有18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180对碱基(减少的碱基对与终止密码子无关),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A.只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B.除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有改变C.长度不变,但顺序改变D.A、B都有可能二、非选择题(共26分)13.(6分)1961年,克里克和布伦纳等科学家用噬菌体做了如下实验:用诱变剂处理噬菌体的核酸,如果在一条核苷酸链的两个相邻核苷酸中间插入了一个碱基C,使得野生型密码子“……AUGCAUGUUAUU……”变成“……AUGCCAUGUUAUU……”,得到的肽链就会彻底错位。
如果继续在“UGU”后面减少一个碱基“U”,则密码子的顺序变成“……AUGCCAUGUAUU……”,结果合成的肽链只有两个氨基酸和原来的不一样。
(1)科学家在核苷酸链中插入碱基实际上是插入________;插入碱基后噬菌体的核酸中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克里克等人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下表是Khorana为破译密码子进行的实验结果。
他用人工合成的mRNA,在细胞外的转译系统中合成多肽,然后分析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组成。
请分析回答:说明:表中(UC)n表示UCUCUCUCUCUCUC……这样的重复mRNA顺序。
(1)细胞外的转译系统中除加入全套必要的酶系统、tRNA、人工合成mRNA和20种氨基酸外,还需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2)通过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密码子以及生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可以得出亮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
(3)通过对实验3所形成的密码子种类与氨基酸种类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0分)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以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经过理论推测和实验证明,科学家于1965年破译了所有氨基酸的密码子。
下面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a 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b 缬氨酸:GUU、GUC、GUA、GUG;c 甘氨酸:GGU、GGC、GGA、GGG;d 组氨酸:CAU、CAC;e 色氨酸:UGG;f 甲硫氨酸:AUG。
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含有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那么合成的多肽应该有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2)如果将含A、C两种碱基的核苷酸以25%、75%的比例混合合成mRNA,那么合成的信使RNA含有________种密码子,其中CAC理论上应占________。
(3)如果在基因的相关碱基序列中分别增加一个、二个、三个碱基,或者减少一个、二个、三个碱基,可推测,对蛋白质功能影响最小的最可能是________的情况。
(4)有一种六肽,当用化学方法将其降解后,得到了三种多肽,测得其中的三种多肽是:甲硫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
则该六肽的氨基酸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决定该六肽的mRNA最多可以有________种不同的碱基序列。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克里克的实验只证明了遗传密码的读取从固定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相邻的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但没有说明遗传密码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2.[答案]B[解析]遗传密码子是mRNA上能够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人和细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氨基酸有20种,但遗传密码子有64种;遗传密码子的形成主要是在细胞核中。
3.[答案]A[解析]尼伦伯格和马太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实验的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了一种氨基酸、除去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只有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肽链。
由此证明,决定苯丙氨酸的遗传密码子是UUU。
4.[答案]C[解析]当DNA转录为mRNA时,mRNA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后,由左向右进行翻译,得到多肽链。
由于题干中mRNA第124号是UAG,为1个终止密码子,故翻译过程到此终止,翻译后的多肽只含有123个氨基酸。
5.[答案]C[解析]多肽P的信使RNA是由AG组成的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从左到右按非重叠方式进行阅读,可以看出它只有AGA与GAG两种密码子组成;而多肽Q的信使RNA是由A、U、C、G四种核苷酸组成的重复序列,仍按非重叠方式进行阅读只可以得到AUC、GAU、CGA、UCG四种不同的密码子。
6.[答案]C[解析]不管U为C的几倍,现在只有两种碱基,而密码子是三联体,每个位置上有两种可能,所以是23。
7.[答案]A[解析]假如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会从缺失处受到影响,所以B、C、D 项都有可能,但可以表达为某些蛋白质产物。
8.[答案]C[解析]9.[答案]D[解析]mRNA上插入一个碱基后,其后的密码子改变,和原有密码子相比,相差一个碱基。
插入第二个碱基后,其后的密码子和原密码子相差两个碱基。
插入第三个碱基后,其后的密码子不再发生变化。
10.[答案]A[解析]细胞中原有的mRNA会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干扰实验结果,细胞中原有的DNA可能作为mRNA合成的模板,而新合成的mRNA也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需要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DNA和mRNA。
11.[答案]B[解析]密码子应从起始密码子(AUG、GUG)开始计算,每3个碱基组成1个密码子。
12.[答案]D[解析]大肠杆菌某基因原有183对碱基,后变为180对碱基,可以是连续的三对碱基减少,导致正好差一个密码子,而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还可能不连续减少三个碱基对,这种改变会导致改变处后面的所有密码子全部改变,除总数差一个氨基酸外,氨基酸序列也会改变。
13.[答案](1)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或碱基序列或脱氧核苷酸序列)(2)一个密码子(遗传密码)是由三个相邻碱基构成(或相邻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解析]第一小题经过比较即可以知道插入的是第四个位置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果得到了与原来不同的肽链,说明插入了一个碱基就使后面原有的遗传密码发生了改变,噬菌体核酸中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实验中第二次的实验操作是在UGU后减少了一个碱基“U”,前面的碱基则不变,这样的变化只影响到两个氨基酸,说明控制这两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则可以说明密码子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14.[答案](1)核糖体A TP(2)CUU、CUC UUC(3)一种氨基酸可有多个密码子[解析]根据体内翻译需要的条件可以看出,还需要提供核糖体和ATP。
(UC)n中有密码子两种,即UCU和CUC,(UUC)n中有密码子UUC、UCU、CUU三种。
对比1、2可看出苯丙氨酸和亮氨酸的密码子。
(UUAC)n中有密码子UUA、UAC、ACU、CUU四种,以(UUAC)n为模板生成的多肽含三种氨基酸,说明有一种氨基酸对应两种密码子。
15.[答案](1)2 (2)8 9/64 (3)增加或减少三个碱基 (4)精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5)192[解析](1)以C 、U 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 为模板合成的多肽只含有CUC 、UCU 决定的两种氨基酸。
(2)1个密码子含3个碱基,每个碱基种类可能性有A 或C 两种,所以合成的信使RNA 可能含有23=8种密码子。
A 与C 数量比为1∶3,所以CAC 理论上占34×14×34=964。
(3)3个碱基组成1个密码子。
(4)从3种多肽中重复出现的氨基酸可推出序列。
(5)由6种氨基酸、密码子的个数可算出该六肽的碱基序列有6×4×4×1×2×1=19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