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第三单元 达标训练9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42 KB
- 文档页数:7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诞.生(dàn)刹.那(shà)撕.碎(sī) 缺陷.(xiàn)B.凝.聚(níng) 依赖.(lài)典型.(xíng) 履.行(lǚ)C.求援.(yuán) 专横.(hèng)辜.负(gū) 罪蘖.(niè)D.仁慈.(cí) 嬴.得(yíng)渊.源(yuān) 秩.序(zhì)解析:选B。
A.“刹”应读“chà”;C.“蘖”应为“孽”;D.“嬴”应为“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解析:选A。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意思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遭遇了这场变故,他面容憔悴,形象大变,精神恍惚,2月6日从拘留所里出来,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
B.窑洞、黄土高坡、高亢的信天游……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镜头中反复出现的这一幕幕陕北农村场景,令观众触景生情。
C.体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舞蹈《丝路霓裳》,不仅是盛唐文明的永恒符号,更是中外艺术交流的结晶。
D.周公庙遗址近200座大中型周代贵族墓葬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曾入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解析:选C。
A.表意不明。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4第3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人教实验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3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辨认流动频繁礼上往来咄咄逼人B. 度日归根结蒂丰盈饱满不足为奇C. 提炼枯躁无味节外生枝冠冕堂皇D. 撕碎勃然大怒瞬息万变残羹冷灸2.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诞dàn生刹shà那撕sī碎缺陷xiànB.凝níng聚依赖lài 典型xíng 履lǚ行C.求援yuán 专横hang 辜gū负罪蘖niaD.仁慈cí嬴yíng得渊yuān源秩zhì序3.下列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4.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浑浑噩噩针贬时弊狗苟蝇营贪脏枉法(B)脱颍而出繁文缛节回肠荡气不径而走(C)风声鹤唳纷至踏来积毁消骨穿凿附会(D)人才汇萃草菅人命风靡一时步履维艰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拖沓娇生贯养伶俐倜傥不羁(B)造次索然寡味迁徙惨绝人圜(C)描摹幅员辽阔惶恐法网恢恢(D)窥测慷慨激昂装祯提要钩玄6.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 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C.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巩固(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孱.头(càn) 尴.尬(gān)自诩.(yǔ) 凝.聚(níng)B.玄.虚(xuán) 脑髓.(suǐ)蹩.进(biē) 专横.(hèng)C.慰藉.(jiè) 隔阂.(hé)烹饪.(rèn) 罪孽.(niè)D.蜕.除(tuì) 摒.弃(bìnɡ)譬.如(bì) 赢.得(yíng)答案 C解析A项,“诩”应读xǔ;B项,“蹩”应读bié;D项,“譬”应读pì。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丰盈频繁嘻戏冠冕堂皇B.自诩糟粕消受归根结底C.吝啬国粹提炼残羹冷灸D.躁动急燥检索咄咄逼人答案 B解析A项,嘻—嬉;C项,灸—炙;D项,燥—躁。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②做人要坚守道德原则,不可攀结权贵,靠人施舍,以受残羹冷炙....之辱。
③小李在学习上很有一股钻劲,不管遇到什么疑难都要归根结底....,弄个明白。
④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⑤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⑥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④⑤⑥答案 C解析①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使用正确。
②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练案9 苏轼词两首(1)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用时40分钟。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41594098( C )A .纶.巾(lún) 酹.酒(lèi) 樵.悴(qiáo) 卷.起(juǎn ) B .华发.(fà) 故垒.(lěi ) 毫.杰(háo) 樯橹.(lú) C .狼狈.(bèi) 雨具.(jù) 吟啸.(xiào) 蓑.衣(suō) D .料峭.(qiào) 箫.瑟(xiāo ) 泠.然(léng) 贬谪.(zhé) 【解析】 A .“纶”应读guān ,“樵”应写作“憔”;B.“毫”应写作“豪”,“橹”应读lǔ;D.“箫”应写作“萧”,“泠”应读líng 。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01( D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 .一尊还酹.江月 酹:祭奠。
C .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
D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担负。
【解析】 D 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的意思。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02( C ) A.⎩⎪⎨⎪⎧ ①大江东去.②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B.⎩⎪⎨⎪⎧ ①一尊还.酹江月②秦王还.柱而走 C.⎩⎪⎨⎪⎧ ①山头斜照却相.迎②儿童相见不相.识 D.⎩⎪⎨⎪⎧①竹杖芒鞋轻胜.马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解析】A项“去”:①动词,离去,流去;②动词,距离。
B项“还”:①副词,还是;②动词,环绕。
C项“相”,都是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有指代作用。
D项“胜”:①动词,胜过,超过;②形容词,优美,美好。
4.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41594361(C)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最新精选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三单元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人教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8岁以下的孩子还不会爱,他对爱的是感谢和高兴。
②“政协”和“人大”两会备受全国人民的关注,因为两会的议题与国计民生。
③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A、反映休戚相关阻止B、反应息息相关阻碍C、反应休戚相关阻碍D、反映息息相关阻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天气闷热难堪B、他感到有点难堪,微微涨红了脸C、这匹马毛都掉光了,实在难堪D、小伙子干活比不上老年人,那就太难堪了。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诞(dàn)生刹(shà)那撕(sī)碎缺陷(xiàn)B、凝(níng)聚依赖(lài)典型(xíng )履(lǚ)行C、求援(yuán)专横(hèng)辜(gū)负罪蘖(niè)D、仁慈(cí)嬴(yíng)得渊(yuān)源秩(zhì)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脑髓.(suǐ)蹩.进(bié))孱.头(càn) 给.予(ɡěiB.玄.虚(xuán) 刹.那(shà)幼稚.(zhì) 糟粕.(bō)C.吝啬.(sè) 专横.(hénɡ)牲畜.(xù) 苇.草(wěi)D.自诩.(xǔ) 譬.如(pì)履.行(lǚ) 倘.使(tǎnɡ)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国粹残羹冷灸磕头礼上往来B.罪孽咄咄逼人渊源归根结蒂C.撕碎休戚相关辜负稍纵既逝D.囊括燥动不安推衍风合日丽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B.春节快到了,李书记到学校看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并且说:“辛苦了!老师们。
”C.“这次矿难事故的发生到底是因为矿工操作失误?还是因为安全管理出现纰漏?”他吼道。
D.这孩子看上去有十五、六岁的样子,本应该读书的他却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即使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B.汉室西迁长安,一把大火,使得河洛焦土一片,寸草不生,赤地千里....。
C.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D.突然有一天,马德兴拎着一瓶“贵州醇”找到王俊生,两人扺掌而谈....,杯酒释前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些曲调通俗甚至有些低俗的口水歌,却经过网络流传于大街小巷,被誉为“网络神曲”,而所谓“神曲”本身就是一种反讽。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落地生根一挥而就雅俗共赏络绎不绝B. 落地生根挥洒自如喜闻乐见源源不断C. 瓜熟蒂落挥洒自如雅俗共赏源源不断D. 瓜熟蒂落一挥而就喜闻乐见络绎不绝【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B【解析】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竖立起一种“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B. 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座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C. 不过原是因为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而这回接受这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D.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榻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答案】C【解析】A项,“竖立”应为“树立”。
B项,“座落”应为“坐落”。
D项,“榻败”应为“塌败”。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3.(1)文本一第④段“幽静、典雅”中的顿号是去掉好还是保留好?请简析。
3.(2)分析文本一第⑤段故事的作用。
3.(3)文本一末尾引用陶渊明诗句是否妥帖?请评析。
3.(4)请以文本二提出的学者散文的概念及特点,对文本一进行评价。
目标·重点1.把握文章结构,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2.了解孩子爱的能力发展阶段及特征,理解父爱、母爱的特点与区别,理解作者的观点。
3.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①罪孽.( ) ②咄.咄逼人( ) ③惶.恐( )④休戚.相关( ) ⑤归根结蒂.( ) (2)多音字①刹⎩⎪⎨⎪⎧ 刹.那( )刹.车( )②给⎩⎪⎨⎪⎧ 给.予( )交给.( )③称⎩⎪⎨⎪⎧ 称.职( )称.赞( ) ④创⎩⎪⎨⎪⎧ 创.造( )创.痛( ) ⑤横⎩⎪⎨⎪⎧专横.( )横.竖( )⑥担⎩⎪⎨⎪⎧承担.( )担.子( )2.写对字形 (1)⎩⎪⎨⎪⎧yín ɡ( )得léi ( )弱蜾luǒ( )(2)⎩⎪⎨⎪⎧ dàn ( )生垂xián ( )yán ( )席(3)⎩⎪⎨⎪⎧鼓lì( )严lì( )lì( )届(4)⎩⎪⎨⎪⎧kě( )求jié( )力碑jié( )(5)⎩⎪⎨⎪⎧缺xiàn ( )chǎn ( )媚 3.近义词辨析 (1)体验·体会辨析:两者都有“亲身经历,设身处地”的意思。
“体验”侧重于在实践中感受,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
对象多是生活、现实等,多用于书面语。
“体会”侧重于领会、理解,从理性方面认识事物。
练习:①《特种兵之战狼》是动作演员吴京的转型之作,他为了演好中国特种兵冷峰的角色,曾亲自到部队________了两年的特种兵生活。
②通过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纲领性文件的学习,我们深深________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2)遵循·遵照辨析:两者都有“遵守”的意思。
“遵循”侧重于依照顺从,不偏离。
语意比“遵照”重。
对象多是组织或领导者所制定或指出的方针、政策、路线、原则、方向、道路、规律等。
第三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本考案共六大题,16个小题,满分为120分,用时12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石学的兴衰与传承创新朱凤瀚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
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
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
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
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代在康熙朝后,开始极力提倡儒家经典之学,推崇“朴学”以巩固其统治秩序。
而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
清代学者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上有不少建树,而石刻方面则着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
但此时期被作为研究对象的青铜器等古器物及相当一部分石刻,仍然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
同时,对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始终未能厘清,对铭文虽有考证,亦由于未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且囿于传统史观,故进展不大,且研究的路径与结论始终未能摆脱“证经”之套路。
金石学作为一门属于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内涵的学问,基本止步于二十世纪初,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即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各种古器物)、金文与古代石刻的研究,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
辛亥革命前后,伴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学术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进,特别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竖立起一种“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B. 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座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C. 不过原是因为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而这回接受这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D.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榻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答案】C【解析】A项“竖立”应为“树立”B项“座落”应为“坐落”D项“榻败”应为“塌败”故选C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基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刻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B. “就在这城里” 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基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刻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C. “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基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刻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D. “就在这城里” 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基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刻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具体考查引号的用法直接引语有三种方式标点符号有对应的用法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本题属于第三种情况“某某说”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所以“我说”后面的标点符号应该是逗号所以ABD的标点使用均有错误直接引语中句末标点应该在引号里面所以“就在这城里”的逗号应该在引号里面 BD也不准确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3.(1)阅读第②~⑤段后简要概括三文鱼的生命历程3.(2)试述作者在对三文鱼生命历程的描写中突出了它们的哪些“魂魄精神”3.(3)试述第⑥段画线句子中“生命的无限”一词在文中的主要意思3.(4)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写作该段的目的3.(5)读了本文结合自己的平常的想法和作法概括说一下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方法【答案】不安于故乡游向菲莎河披荆斩棘游向太平洋夫妻相携回故乡全部殉情葬故里【解析】(1) 概括每段段意即可第②段写三文鱼出生后不安于故乡,游向菲莎河;第③段写三文鱼-对对披荆斩棘游向太平洋;第④段写三文鱼夫妻相携游向故乡;第⑤段写三文鱼在故里全部殉情而死【答案】不满足安逸的生活,为了追求生命的意蕴,千难万险不回头,为家族的繁衍勇于献身【解析】(2) 第②段“身长七八时寸时就不再安于故乡河湖的促狭”;第④段“就要完成鱼类与家族的伟业一繁衍子孙传宗接代”;第⑥段“生命意蕴”"精神作为的最后行动”,从这些地方可以获取信息【答案】主要指在三文鱼巡游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永不满足,奋斗不息的精神三文鱼有形的生命只有几年,但它们的精神却代代相传,永不磨灭【解析】(3) 抓住信息语询,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第⑥段中“鲑鱼们并未因为它们短暂的身体的消亡,就魂消魄散;倒因为它们精神作为的最后行动,而使其族类传之千古,它们的魂魄精神也就永不消散”对“有限的生命总想寻求生命的无限”的阐释,赞扬了三文鱼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通过对三文鱼生命历程的描述表现出来的【答案】作用是呼应首段的“对生命有了大悟” 使文章结构紧凑;目的【解析】(4) 第①段中“对生命有了大悟”是作者对三文鱼生命历程的总体感受,第⑧段则联系实际,以反问句收束答案其实在第⑦段“人们越来越淡漠了魂之存在,越来越看重形的膨胀,越来越轻精神而重物质”中有所阐述,国人轻精神重物质,与与文鱼形成对照,首尾遥相呼应【答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好态度:文明,宽容,公平有礼团结互爱,多观察多行动【解析】(5) 本题是开放性题按文章中的作者学到的为人之道,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以及生活中的体验,进行相关地概括:文明,宽容,公平有礼,团结互爱,多观察多行动4.(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2)选文第①段中写道“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皇上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4.(3)第⑤段描写了那些托后裙的内臣们的形象请你想象一下他们从东摸西摸到托着空气开步走心里嘀嘀咕咕地都想了些什么请你以他们的口吻把你的想象写出来4.(4)小孩子为什么会说真话?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最后被一个小孩揭穿了真相【解析】(1)这段文字节选自《皇帝的新装》结尾部分描述的是皇帝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下穿上新装到街市游行却被一个小孩揭开了真相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是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最后被一个小孩揭穿了真相【答案】(2)皇上在镜子面前转身子、扭腰是装出欣赏自己的新衣服的样子以便掩饰自己看不到新装的事实这反映了他虚伪、愚蠢而又荒唐的性格特点【解析】(2)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内容根据下文内容去判断从前文可知皇帝并没有看见织布机上的布而“看不见布的人都是愚蠢的或不称职的” 由此可以判断皇帝现在又是转身又是扭腰是装出来的是为他掩饰看不到新装的事实这反映了他虚伪、愚蠢而又荒唐的性格特点【答案】(3)示例我怎么看不见新衣呢?难道我就那么愚蠢?且不管它说不定我能摸着后裙呢!哎呀这后裙到底在哪里呢?难道我真的不称职或许根本没有那件新衣?管它呢我就装着拾起后裙吧那些愚蠢而不称职的家伙是看不出我在装的好了皇帝要走了看样子我是真的拾起后裙了就是没有我也要装到底不能让别人看出什么破绽来【解析】(3)这是一道半开放性题型解答此题关键要把握文章主旨找到题干所问与原文内容的契合点再联想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况从文中可知大臣们都怕说出自己看不见新衣而被认为是愚蠢之人所以都假装看到了新衣他们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我怎么看不见新衣呢?我是不是愚蠢啊但这种情况一定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假装能够看到还要演的真实一些以免让外人看出破绽答题时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不要偏离题意可以模仿文中大臣和皇帝看织布情况时的心理描写要点明看不见的事实、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假装看见的愚蠢、装到底的虚伪【答案】(4)小孩子天真单纯无私无畏所以讲真话这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天真单纯的童心才能做到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解析】(4)解答此题关键要读懂文段结合小孩子的特点分析原因大人们不敢说真话是因为“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而小孩子年纪还小天性纯真既不担心被人说愚蠢也不用怕丢掉官职所以他没有任何的顾虑大胆地讲出了真相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天真单纯的童心才能做到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5.(1)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5.(2)结合全文解释“爱的契约”的含义5.(3)小说中“我”的形象有何特征?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有何作用?5.(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①结婚时的情形与新的社会风尚形成对比,表达“我”对新时尚的羡慕之情②交代故事背景,为写要与妻子签订契约作铺垫【解析】(1)作品开头是为写好下文准备的,分析它的作用就应该浏览全文,看开头与下文都有哪些地方的照应,如此就知道开头的作用是为下文作铺垫及切题、入题和引起下文等作用【答案】(2)①表层含义:签订在纸上的分配夫妻责任与权利的契约②深层含义:夫妻相互体谅和关怀,心甘情愿地为对方做一切事情【解析】(2)对于标题的理解一方面要从表面字义理解,一方面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写出其深层含义【答案】(3)①追逐时髦,对妻子缺乏理解,不懂得爱情的真谛②“我”与妻子的形象形成了对比,衬托出妻子对丈夫的理解、体谅和对爱情的深刻见解,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解析】(3)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依据文本中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另外还要知道分析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是什么如此才能准确概括人物形象【答案】(4)(观点一)是画蛇添足①从情节结构来看,倒数第二段已经照应了妻子的“油煎饼,想尝尝吗?”问话,结构严谨;同时借“我”吃油煎饼的“味道” 委婉地写出了他对爱情真谛的领悟,至此情节已很完整删去最后一段会使小说更加简洁②从内容来看,小说夫妻之间的对话已完成,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已蕴含其中删去最后一段无损于主题的表达(观点二)不是画蛇添足①从情节来看,最后一段中“我也从包里拿出两只油煎饼” 的举动出人意料之外,再次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②从内容来看,最后一段写出了“我” 对妻子的态度和行动的转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解析】(4)本题是开放性探究题,无论什么样的观点都言之有理,有理有据不能脱离文本回答本题时要先亮出观点,然后依据文本内容写出自己的分析6. (1)下列有关“父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6. (2)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父爱与母爱一样都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B. 父爱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它不像母爱那样是无条件的C. 父爱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D. 父爱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答案】C【解析】(1)C.对“父爱”的理解不正确属于值换概念“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是父亲的任务而不是“父爱”的内容【答案】B【解析】(2)B.从原文“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可以看出【答案】C【解析】(3) C.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使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是缺少“母爱的良知”的表现而不是“只有母爱的良知”的表现7.鲁迅批评了当时国民政府哪些错误的做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批评当时的民国政府采取盲目的“送去主义”政策从而博得外国的廉价的喝彩的做法这样写的目的是先驳后立应出下面自己的正确的观点【解析】这里首先要对前五段的内容进行概括,这样就可以看出当时政府作法的错误这篇文章是驳论文,前面指出错误实际就是为了为后面的立论打基础8.(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8.(2)“我”对鹅卵石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8.(3)插叙参观“天然奇石馆”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A. 同是给鹅卵石命名“我”所命的名字朴实无华而奇石馆商人的命名则功利十足这是因为“我”与商人对于鹅卵石的态度不同B. 之所以说“任何一块不同形状的鹅卵石都是美不胜收的” 是因为每块鹅卵石都有内心的血性、星光四射的火焰以及坚强的魂魄C. 作品从“我”喜爱鹅卵石入笔依次描写了鹅卵石的挑选存放、命名观赏、身世由来、精神实质、历史意义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D. 作品以“鹅卵石”为线索组织材料以对鹅卵石的形象描写为形以对鹅卵石的来历与精神展现为神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答案】C【解析】(1)C项“依次描写......身世由来”错由文中“我不知道它们生在何处”可知作品没有具体描写鹅卵石的身世由来【答案】(2)①鹅卵石的精美外表令“我”欣赏从文中“它们有的呈青黛色…… 有的通体透明…… 有的身披一袭靓装……”等语句可以看出②鹅卵石的精神实质令“我”心生敬畏从文中“刚毅果断”“随遇而安”“它绝不会妥协屈从更不会奴颜卑膝”“它朴实无华可观可鉴它不媚不躁、含而不露就像一位历尽坎坷洞穿世象的圣哲”“内心的血性和那团星光四射的火焰”等语句可以看出③鹅卵石带给“我”巨大的人生启迪从文中“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等语句可以看出【解析】(2)“我”对鹅卵石情有独钟的原因需要回归文本根据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概括归纳原文第二段集中描述了鹅卵石的外表对“我”的吸引三四段表现了“我”对鹅卵石精神实质的欣赏最后一段是鹅卵石为“我”带来的人生启迪从这三部分进行分析即可【答案】(3)①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顿生波澜避免平铺直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我”对鹅卵石初衷不改仍然欣赏它的内心的血性和坚强魂魄作铺垫③暗讽了现代有些商人的十足功利性④反衬出“我”对鹅卵石的喜爱和赞赏【解析】(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在表达效果上对文章主线内容有所丰富避免平铺直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情节上“然而更珍惜的是我对于鹅卵石的初衷”一句为下文“我”“不追求它的完美无缺更喜爱它的斑驳陆离” 更喜欢“它素美的外形和坚强的魂魄”作铺垫在内容上通过记叙鹅卵石展馆老板在鹅卵石上刻字却打着“天然奇石”的幌子这件事暗讽了现代有些商人的十足功利性在主题上商人的功利性反衬出“我”对鹅卵石的喜爱和赞赏与全文主旨相扣三、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昆剧在表演艺术上_____高雅而且优秀艺人为了______观众常常以通俗的语言_____剧本A. 品味接触润色B. 品位接近润饰C. 品尝接近装饰D. 品格走近装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高雅是形容品位的,利用排除法可得, B答案正确10.某著名中学为纪念建校一百周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继往开来》的专刊请你用生动鲜明的语言为这本专刊写一段简短的刊首语必须从比喻、对偶、排比、反复、借代中选用两种表现手法不超过80字【答案】百年名校,虽历经风雨而能与时俱进,桃丰李盛,栋直梁坚,荣誉满载,可喜可贺!忆往昔峥嵘,令人缅怀和欣慰;望前程灿烂,促人励志和扬鞭【解析】这是一道有关语言的实际应用题需要学生按照题干的要求写-句话,首先要熟悉这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挑选其中的两种去组织语言百年名校,虽历经风雨而能与时俱进桃丰李盛,栋直梁坚,荣誉满载,可可贺!忆往昔峥嵘令人缅怀和欣慰;望前程灿烂,促人励志和扬鞭。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弈.(yì) 孪.生(luǎn)
诞.生(dàn) 自怨自艾.(yì)
B.烫.手(tàng) 熨.帖(wèi)
刹.那(chà) 归根结蒂.(dì)
C.赢.得(yíng) 羸.弱(léi)
水獭.(lài) 不着.边际(zhuó)
D.罪孽.(niè) 分蘖.(niè)
履.行(lǚ) 呱.呱落地(ɡū)
解析A项,“孪”应读“luán”;B项,“熨”应读“yù”; C项,“獭”应读“tǎ”。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名媛 源远流长 无缘 孤立无援
B.休憩 休戚相关 萌孽 孽根祸种
C.拾掇 审时度势 懒堕 咄咄逼人
D.截留 开源节流 倍增 出奇不意
解析B项,“孽”应为“蘖”;C项,“堕”应为“惰”;D项,“奇”应为“其”。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空中WiFi”服务的提供在科技发展的趋势下是无可厚非的,对于不少商务人
士或者对网络 度比较高的人群来说,这肯定是一个不错的服务。
(2)媒体有义务爱护和保护那些为人民群众带来欢笑的老艺术家们,但那种认为
是老艺术家,就应该被保护的说法很 ,更是很不健康的心态。
(3)一个国家只有放弃对战时罪行的辩护并明确表示忏悔,才能真正 起领
导者的角色。
A.依赖 幼稚 承担
B.依靠 幼小 承认
C.依靠 幼稚 承认
D.依赖 幼小 承担
解析“依靠”指指望(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依赖”指依靠某种人或事物
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按语境“依赖”更合适。“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幼小”指
未成年或未长成,在语境中“幼稚”更合适。“承担”指担负,担当;“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
可;根据语境,“承担”更合适。
答案A
4.导学号506800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
...
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是否承认主权归属存在争议,归根结蒂....是个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如果这个问题
不摆正,也就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C.斯诺登事件在美欧关系中属于“节外生枝....”,但冲击力十足,以至于某欧洲国家
高层人士发出警告说:美国需要重建和欧洲盟友的互信关系。
D.很多人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往往优柔寡断....,畏首畏尾。殊不知,这样很可能会
错过一个好的机会。
解析A项,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境中没有“同处困境”的意思。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
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
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
得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
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解析A项,否定词误用,“漏举的”即遗漏的、没有举的例子,故应将“没”删除。B项,
并列不当,“床上用品”属于“生活用品”,可以将“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改为“床上用品
等生活用品”。C项,语序不当,“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应改为“五年以后,甚至两年以
后”。
答案D
能力提升
一、延伸阅读
导学号506800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额头与额头相贴
毕淑敏
小时候家中有一支精致的体温表,银头好似一粒扁杏仁。它装在一支粗糙的黑色
钢笔套里。妈妈把体温表收藏在我家最小的抽屉里——缝纫机的抽屉里。
那时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得吞到嘴里尝一尝。我跳皮筋回来,
经过镜子,偶然看到我的脸红得像在炉膛里烧好可以加到冷炉子里去引火的炭煤。我
想我一定发烧了,我觉得自己的脸可以把一盆冷水烧开。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