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外艺术教育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课题研究报告( word 版)

  • 格式:docx
  • 大小:121.83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课外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课题研究报告

Xxx小学课题组执笔:xxx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表明,加强课外艺术教育,加快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艺术教育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而课外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延伸,它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及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对小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探索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和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课堂艺术教育场地比较狭小,办学条件比较差,不管是艺术教育多功能室,还是教学设备、学具等都比较简陋,教师中专业人员少,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学校的资源溃乏,导致学生的审美素质不高,爱好不广泛,掌握的技能技法低,学生考试成绩不显著。这充分说明:课堂艺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艺术需求,制约了艺术教育的目标的达成,限制学生艺术特长的发展,要解决我校目前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只有另辟溪径。

放眼世界,近年来,国外的艺术教育已经取得显著成果:艺术教育已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中获得体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形成了艺术教育学科、学科渗透、课外活动途

径多元化;形成了重视学生个性差异、艺术教育方法个别化;形成了艺术教育师资专业化。

近年来,我国已开始着手于学校艺术教育法规建设的研究;着手于学校艺术教育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着手于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着手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的研究。在大中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以上综述发现,国外研究重于学生的艺术体验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国内重视大中城市的艺术教育研究,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逐渐形成一定的艺术教育模式,但农村艺术教育还相对滞后,特别在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研究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与课堂艺术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尤为薄弱。我们在试图改善课堂艺术教育条件的同时,拓展课外艺术教育的途径,增强学生审美艺术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我们提出了《加强课外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这一课题。

所谓艺术教育,是指以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艺术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品质、智力、体力等方面和谐发展。所谓艺术素养:即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的素养。

我们认为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艺术资源,使课堂艺术教育与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有机整合,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因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又是认识的目的。探索一套科学系统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体系,其本质是实践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课外艺

术教育活动,也是学生艺术实践的过程。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才能探索构建、发展完善农村学校课外艺术教育活动体系。美育心理研究表明:美育的实施以必要的心理活动为前提,同时各种心理素质又在美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在美育中,人们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感觉、知觉、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等;与此同时,人的感知、观察、理解、想象和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构建体系,指导学生艺术教育课外实践活动要依据现代美育心理学理论,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发展现代教育、心理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潜能开发的过程就是素质训练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特长、性格和个性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应因材施教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学习中应注重整体综合运用。对学生全面实施审美、创新素质训练,要尊重教育、心理基本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差异性,去设计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美育基本原理和现代美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学生课外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只有遵循美的规律和艺术教育的规律去选择审美、创新的内容形式,才能符合美育的要求和农村艺术教育的实际。美学基本原理和现代美育理论是农村学校课外艺术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研究,确定课外艺术教育的地位作用,构建完善艺术教育课堂内外、校内外、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艺术教育体系,能促进学校重视课外各项艺术活动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能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充分开发艺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予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和创造提供场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开发艺术教育的功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其艺术需要,发挥其个性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外艺

术教育活动中开发和利用农村各种文化艺术资源,学生能充分地吸收到民间文化艺术,增强美的体验,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念。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对美的认识会更加生动、丰富,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表现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用美学基本理论和现代美育理论为基点去观察农村学校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能概括出新的艺术教育规律,丰富其审美教育理论,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体系,丰富其多元的艺术教育课程;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点去观察课外艺术活动实践中的学生,可培养人的感知、观察、理解、想象和思维能力,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研究,我们的总目标是:通过实验,在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的地位与作用、内容与形式、管理与评价,以及课堂艺术教育与课外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探索出一套适应学校发展长期存在教育改革的学校艺术教育的模式。实验具体目标是:探索学校艺术教育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学校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管理与评价体系,通过艺术课程、艺术活动、艺术环境的教育与陶冶,使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初步建立健康审美观,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各具一定特长。

二、研究方法

本实验课题研究的对象为一至六年级的学生的768名学生。研究过程中我们自制了问卷调查表和学生欣赏感受能力、学生鉴赏能力、学生对美的表现能力、学生创造才能等测查量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

1、研究程序:强化本实验的领导机制。由学校领导组成课题领导小组,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