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2.72 KB
- 文档页数:4
“农村小学体音美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糜杆桥中心小学体音美综合教研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农村,许多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语数等学科的文化成绩,而普遍忽视学生的体音美素质,同时许多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器材、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体音美三门学科不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了毕业考试阶段更是形同虚设,完全处于“抛荒”状态。
糜杆桥中心小学正确认识体音美小三科的地位,正常开展体音美小三科的教学,努力发展学生的体音美素质,着力培养有体音美特长的学生,逐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近几年来,体音美小三科教学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并开始形成学校的特色,在同类学校中博得赞誉,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研究目标体育、音乐、美术三门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质以及思想和文化素质的重任,正常开展这三科的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的起码要求。
通过课题研究,为广大农村小学探索出一条克服困难、正常开展体音美教学的最佳途径。
与此同时,搞好体音美三科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体音美素质,又促进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既提高了学校体音美三科的教学水平,又推动了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学。
另外,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色人才,使农村也能向上一级单位输送体音美专业人才。
广大农村有许多体育、音乐、美术天赋的学生因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培养而被埋没。
通过该课题研究,为广大农村小学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培养特色人才的方案。
三、研究现状,查找问题许多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器材、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体音美三门学科不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了毕业考试阶段更是形同虚设,完全处于“抛荒”状态。
存在的问题:一是兼职音体美教师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主体力量,这部分教师急需得到基本的音体美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在农村中小学,音体美课大多由有这方面特长或其他课时未满的教师兼代,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急需得到基本音体美理论与基本音体美技能的培训。
即使有少数正规院校音体美专业毕业的教师,因为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偏见的影响,认为教音体美课低人一等,因此改教语文、数学等主课,这也是造成农村现有专职音体美教师不足和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越南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以越南国立农业大学为例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高等农业教育对越南农业发展有重要贡献,涉农高校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形式适应农业发展需要、开设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科研成果与实践生产相结合等优势助力越南农业发展及农科人才的培养。
但越南高等农业教育中仍存有不足,制度不完善、交流合作程度不高、师资水平不强等方面成为越南农业发展的一大阻碍。
关键词:越南;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发展研究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 Vietnam—Take the National Agrarian University of Vietnam as an exampleCanting LI1, Yingtong LU2, Yiting HONG 3, Siyang LI3(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Yunnan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unnan Kunming 650500,P.R.China)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Vietnam'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tages of p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of 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ies, teaching form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major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practical production have helped Vietnam'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in Vietnam's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he imperfect system, the low degree of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nd the weak level of teachers have become a major obstacle to Vietnam'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Keywords: Vietnam;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studies1引言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教师现状及前景分析五篇教师现状及前景分析1新的一年开始了,新学期继续担任小班教师,虽然我班人气很旺,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小班老师的努力,希望在这个学期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和孩子们相处,能够取得不断的进步,让自己能够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等各方面,以身作责,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因此,结合我自身的情况和本学期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并总结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现在工作中的新情况,针对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计划如下:一、个人能力发展(1)、本学期我园继续使用的是《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包》这个新教材,希望通过新教材的学习和了解,让自己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得到新的突破和创新。
通过和小班孩子们的相处并借助教材、书籍、网络等,让每月的主题活动真正的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亲子互动活动、主题墙中体现出来。
通过一学期和小班幼儿的接触,让自己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自己对小班教学活动教育从较熟悉再到游刃有余得到这样的发展。
(2)、在舞蹈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幼儿。
本学期有庆六一的大型活动。
作为舞蹈特长的我来说,应该多为这次活动出自己的一份力。
舞蹈兴趣班要排练出两个舞蹈,通过六一节目表演真正体现出舞蹈班孩子的优势。
同时也要为我班幼儿排出具有小班幼儿特色的舞蹈。
(3)、本学期园里抓各班的动手能力,我讲协助班长文华老师主动完成我班每月所制定的阶段性目标,从而在和文老师的配合和学习下,是自己在美术方面这个薄弱环节取得一定的进步同时要求自己记录好教学笔记和观察记录。
(4)、六月份幼儿园将进行全园教师技能比赛,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让自己在技能上能多加学习,取得一定的进步。
为了很好的应对这次比赛,从现在开始就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创新(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ppt,来完成多媒体教学。
上学期有几次教学活动中自己已经很好的运用了ppt这样一个教学教具,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求自己更多的运用到ppt教学。
《指南》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问题及对策优秀获奖科研论文《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文件,也给幼儿教育事业提供了明确的教育方向和目标,更加注重幼儿的真实感受和内心想法。
农村幼儿园受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对比城镇而言,家园共育的效果有限,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
本文对《指南》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内容展开了分析,阐述了其具体内容,并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几点解决对策,望对幼儿教师有所帮助,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
从当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家园共育的问题上,有着非常大的漏洞,存在着家长认知不足,家园联系不够密切的情况。
基于此,家长和幼师都应快速调整自身的理念和认知,使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改善当前的情况,保证双方教育方向和内容的一致性,满足幼儿的真实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推动学前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指南》中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指南》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文件,其内容丰富,从各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并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议和方向。
《指南》中的内容丰富,在教学方面上,从语言、艺术、健康、科学、社会五个领域出发,对每一个课程、年龄段,都提出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和教育建议。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内容的选择,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深入落实《指南》中的各项要求,利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我国农村地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存在错误的认知,教育内容和方向不够丰富,《指南》中的要求落实得不到位。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幼儿园应加强家园共育的内容,提升家长的认知,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课程,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家庭教育意识不足农村幼儿园受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尤其在家庭教育中,更是缺乏对内容的正确认知,教育方式不当。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王慈溪小学校情分析发展是学校的根本问题,一所学校没有发展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发展,就要对学校现实的状况进行分析,对促进学校发展的条件、优势、机遇做出判断,从而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和策略。
学校发展诊断就是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明确发展思路的过程。
通过调查研究,在取得大量真实资料的基础上,学校集体进行充分地讨论分析、判断,最终形成了这篇文章。
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王慈溪小学位于永康西郊,原来是一所农村小学。
全校共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800名。
全校在职在岗教师21名。
90%的教师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95%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学校正处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探索改革创新的阶段。
㈠领导班子情况:学校现有正副校长3人、正副教导主任2人、总务主任1人。
领导班子的优势是:班子成员以中青年为主,年轻好学,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发展潜力很大;班子团结,有较强的凝聚力,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工作作风,既能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又能相互支持配合,统一意志;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心强,各自主管的工作都能较好地完成。
存在的劣势是:班子成员现代管理经验不足,教育理论水平和改革创新能力还处于一般层次;视野还不够开阔,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㈡师资队伍情况:师资队伍的优势是: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敬业爱岗,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青年教师居多,好学,易于接受新观念,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劲和活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校级骨干力量;有一定数量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
师资队伍的劣势是:缺乏冒尖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科研水平偏低,还没有形成浓厚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氛围;少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处于低层次水平;新任教师需要锻炼培养;另外,社会现实中一些非和谐因素对教师教学工作构成一定的影响。
二、办学条件情况王慈溪小学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8xxx多平方米;。
2024年农村小学学校工作计划范本一、指导思想全面____《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紧围绕教育科技体育局____年工作要点,用____统领学校工作全局。
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为建设成“人文气息浓郁,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的农村小学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1.强化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2.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围绕课堂教学,体现素质培养,完成德智双全,美劳兼顾的培养目标。
3.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质量目标:(1)学生行规合格率:95﹪,学生书写姿势正确率:30﹪,书本保存完好率:80﹪。
(2)数学、语文及格率一、二年级达____%,三、四年级达____%。
优秀率一、二年级____%,三、四年级为____%,。
(3)辍学率为零。
(4)课程落实率100﹪。
三、具体工作(一)德育工作1.教师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率先垂范。
2.教师认真____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道德观念。
3.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利用晨会或周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逐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育学生学会树立保护环境的意志,注重校园清洁卫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经常参加校园清扫活动。
5.以班主任为工作主线,抓好常规管理。
6.村校主任(或值周教师)要认真填写各项管理制度表册备查。
(二)教学常规工作1.做到按国家要求开齐开足课程,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不挪课、占课和随意调课。
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落实培优辅差工作。
做好各个教学科目的教学、研究、考试、考核,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任课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科教学计划,认真备课。
作业批改认真,讲评及时。
3.要注重经验积累,总结教学得失,撰写教学经验论文,每期不少有一篇。
小学教育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小学教育科研论文一(1):题目:基于学校管理的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研究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小学教育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现有的阶段, 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研管理方面的引用, 使小学教育抛弃原有的两点模式——即开场和结场, 因此教学的课题管理等层面变得科学而有效,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幅度的增进了课题研究的进度, 改善了课题管理不明显的漏洞。
因此, 以数字化建设将小学教育推进成现代化, 是科研管理科学而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进行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方面有一定研究, 并对其存在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对现有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结合第一小学课题研究数字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上, 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关键词:小学教育; 科研; 数字化建设;一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一) 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的不断改革, 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 在专业成长上, 教师也要进行科研, 从经验型教师转向成科研型教师, 以满足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科研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教学研究, 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 这样的做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另一方面, 科研还可以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养成严谨的教学风格——在课题研究的同时, 教师需要变得严密且认真, 在研究的过程中讲究科学化、细致化, 这也导致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也延续这种作风。
在几年的研究之后, 自身的习惯就会养成, 自身的意志也会变得坚定, 在进行科研和教育时就会变得勇敢且执着, 敢于实践。
所以, 科研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 是他们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关键因素, 科研不但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育上有了自己独特的理念, 还使教师养成了新的工作习惯——那就是他们会用心的理念去审视自己、改进自己, 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成为真正的反思教学。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现状与对策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现状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学诊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2、制度建设不完善:教学诊改工作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缺乏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
3、实施效果不明显: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未能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1、对教学诊改工作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学诊改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制度建设滞后:教学诊改工作的制度建设滞后,缺乏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导致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实施。
3、实施效果不佳: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案和监督机制,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实施效果不佳,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1、提高认识,加强投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学诊改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学诊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加强投入,为教学诊改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加强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诊改工作的制度体系,明确工作流程和标准,使教学诊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强化实施效果: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的实施方案和监督机制,确保教学诊改工作的实施效果,同时加强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改进。
4、加强合作与交流:高职院校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成果,共同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五、结论教学诊改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制度建设不完善、实施效果不明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提高认识、加强投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实施效果、加强合作与交流等。
《农村中学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验研究》结题实验报告天津市宝坻区大钟高中市级课题组尹庆鸿、李文恒《农村中学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验研究》结题实验报告【摘要】课题组从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农村中学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周期和方法、研究组织分工、保障机制、课题研究的实施、研究措施、研究成果、问题与思考方面进行结题报告。
【关键词】农村中学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我校申报的课题《农村中学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验研究》经过课题组两年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立起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队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努力提高了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作结题报告如下:一.研究背景1.政策依据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同时,教育部决定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项目中设立“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全力打造以学校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制度。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新课程实验》的报告中也指出:“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大势所趋,教育所向。
2 .国内外研究状况以校为本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个教育新理念,走向以校为本正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之一,也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变革潮流。
早在20世纪70年代,类似的理念就被引用到了教育领域,用来改善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的众多问题。
如美国纽约州1971年就成立了“以校为本管理委员会”,旨在实施分权化管理。
从此,美国学校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建学校运动”强调以校为本,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多角度剖析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现状及反思近年来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青少年提高科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能力,了解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创新能力。
一切科技教育工作和科普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但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情况,勇于剖析现状,找出问题所在,解决不足之处才能促使科技教育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一、分析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及问题所在1.科技工作者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核心广大的科普一线工作者,既是科普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很多时候也是活动的实施者。
在活动策划之初,科普工作者就应该在活动的各项环节考虑上避免形式化、表面化,重在活动的核心内容,真正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当下,逐步进入“大科普”时代,作为一线基层科普工作者对于各类科普活动是接触最多的人群,稍微跟科技或者科学的内容有一丁点相关的都被披上了科普活动的外衣。
先不论这些活动内容的好坏、程度的深浅或是益处的多寡,有些活动注重的就只是启动仪式,用营造出来的大场面达到媒体宣传的效果,再用参与活动人数的大数据来吹捧活动的成果。
这类活动的关注点通常都在于最后新闻里能告诉大家有多少人参与了活动,数量越多越好,根本就不在乎活动的质量,孩子能从中获得多少知识。
更应该摈弃一些是为了营造出大场面效果的活动,例如:邀请当地学校组织多名学生来参加活动启动,实质是启动仪式结束后孩子并未参加其他任何科普活动就离场了。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科普工作者在青少年成长发展道路上同样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科普工作很多时候是一种公益事业,也是一种良心事业。
科普工作者应该有所反思,有所警惕,有所避免。
我们应当遵循“真正有益于孩子”的原则来策划和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培养,在拉开活动普及面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科普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相对滞后除了科技馆、科学工作室、自然科学馆、博物馆等等社会上的科普场馆具备长期开展科技教育或科普活动,最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主阵地还是在学校。
对学校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书我校是一个农村小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现就我校的情况,谈几点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我校现状不可否认,近几年伊滨区已加大了投资教育的力度,纷纷拨出巨款新建、翻建、改建、扩建农村小学校舍。
就佳西石桥小学来说,许多硬件设施还很不到位。
教室内还没有班班通设备,现在仍然还是黑板+课桌,没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各种教学器材、图书等严重缺乏。
跟其他大村的小学相比,我们的教学器材、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都相差很多,更不用说跟白马寺的小学相比了。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学校生源随之大幅度下降,这就造成了一个班的学生数最多不超过二十人,也就是一所学校六个年段的学生至多也仅有一百左右人。
而按照我___个学生配备一个教师的方案,这样一所学校最多只给安排五、六名教师的编制。
这五、六位教师要负责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如班主任工作、主科语、数、英教学工作,基能科如音体美、电脑、科学、社会、思品等等诸多学科,教师的严重不足就没办法安排专职的基能科教师,造成每一位教师不得不身兼数科,长此以往,农村小学教师们由于力不从心而只能疲于应付质量监控中的主科语、数、英的教学,其他基能科只能是一个摆设,或被挪用上主科或让学生自由放羊。
至于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等都是空架子,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充其量只能是应付各级政府部门各种基础教育达标的摆设罢了。
其次,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被称为“教学能手”的优秀教师也纷纷进城。
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接受不到全面的培养教育,各方面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对此,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他们想帮子女摆脱困境,于是就想方设法,不惜重金,求爹爹告奶奶也要把孩子从农村小学“解救”出来,送到办学硬件都堪称先进的城镇小学来。
这是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
二、“读书无用论”“打工潮”的影响。
在比较落后的农村,目不识丁的家长大有人在,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不少家长还是认为读书无用,加之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拮据,所以认为孩子读书是费钱又误事的活,这样就有一部分孩子中途辍学。
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研究结题报告汕头市潮南区陈店中学课题组负责人:陈逢浩主要参研人员:钟旭升、陈泽璇、曾和石、谢伟齐、杨建清、陈瑞丰、方水波执笔:摘要:我校课题组承担的“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研究,历时一年多(从2010年5月开始至2011年6月结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报告对学校(农村面上中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问题与对策作了系统归纳,把对策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
实践研究探索了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班级管理、教育与课堂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区教育局和教研室领导多次来我校检查和指导工作,对我校“抓科研,促教学,提质量”的工作策略和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肯定。
关键词:乡村教师业务水平教学现状问题对策“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研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整体性的教研活动,目的在于深刻分析目前在新课改背景下我校农村教师的现状,反思和剖析新课标下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对策,把课教育学进一步引向深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此课题10年5月正式立项后,我校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管理方案”,扎实开展了课题研究,狠抓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整体上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极大地推进了我校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结题报告如下:一、实验研究的背景1、教育发展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新课标改革的推行使得乡村教育与教师素质水平提高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成为成败的关键。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但是把这种变化放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下,放在全区教育发展的环境中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必然成为教育改革的新阻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必将拉大已存在的我校与全区其它学校的差距。
2、推行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辽宁农业职业教育基本现状调研分析及对策金满文【摘要】Through the research on investment funds,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major set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the increase of investing forc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investing funds, the reinforcement of propaganda, the introduction of beneficial policy for teachers, the perfect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effective joint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通过对辽宁省农业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调研,具体分析了我省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专项的投入资金;加强舆论宣传,出台有力的助教政策;完善职教体系,实现农业职教中高职有效衔接。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篇一: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一、前言(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不断攀升。
而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又因外出打工而留守儿童较多,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手段陈旧及留守学生家庭数增多,对农村小学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何直面现实,改变现状,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习惯能使事情变得容易,习惯使阻力减到最低点,习惯使体能和心能都节省到最低点。
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
”这话足以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授之以渔,得益终身的心理感受、成功体验是值得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一套系统地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方案。
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最少却又获得更多。
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和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的影响学习效果。
农村小学学校工作计划5篇农村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以科研为先导,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力促教师专业成长,深入课程改革实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和实施“三项工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和谐科学发展,从而推动办学品位更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1、注重学校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增强主动性、提升执行力,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多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教研一线、深入工作实际,集中精力抓课堂,围绕质量抓服务;一方面学校教师树师表形象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积极打造师德高尚、业务过硬、锐意进取的学校教师群体形象。
2、强化学校常规管理。
注重实施“精细化”和“流程化”管理模式,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实干的态度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学校的每项工作做精致、做到位,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地寻求对策,去克服困难更好地解决问题,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项工作。
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做好学校教师每月的常规考核,使学校规范深入人心。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
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教育质量调研与指导工作,并不定期分学科、分年级进行学生各项能力水平测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优良,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发展。
4、注重德育工作实效。
注重学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不断拓展德育活动载体,创新德育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德育环境网络和德育管理网络,以家长学校建设为阵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立体德育结构。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让少先队活动成为学校一个亮点,不断放大学校少先队工作与德育工作品牌。
中国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参与、从事基层科研工作30多年头,经历了从院校体制内科研到地方企业科研,完成100多项具体开发项目的实际工作体验,结合部分自己看到、听到的真实情况,针对中国科研工作的一些现象、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1、什么是科研一线?“科研一线”的关键部分有两个,一个是“科研”,一个是“一线”。
首先明晰我们的科研工作是指什么?笔者认为,科研实际应该准确细分为创造性科研工作和创新性科研工作。
研究院、大专院校他们从事的主要是创造性科研。
他们距离市场远,与科技发展前沿技术近;他们的同行、竞争对手是国内外其他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探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技术进步,不是技术应用;追求的是学术高度、深度和难度;解决的是技术进步问题。
那些学术带头人就是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带领的团队成员属于名师手下的徒弟、苗子,起到辅助作用。
企业、民间生产机构的技术人员他们身处市场中,每天研究解决的是市场需求、产品问题,主要是用成熟技术理论和手段解决具体问题,属于创新性科研。
他们的同行和竞争对手是其他企业的技术骨干。
追求的是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产品效率,目的是获取市场回报和经济利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具体实践者和主力军。
这些科研人员的领导通常抓市场,干具体技术应用、技术实践的人从事的就是具体科研一线工作,几乎所有科研成果最后都要通过他们才能走向市场!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在未来、在学术、在理论进步;创新性劳动的价值在当下、在市场、在经济效益。
衡量进步、成果、对象的标准完全不同,相应的体制、机制也大不相同。
2、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知识产权是创造性脑力劳动的具体表现,一本书、一个图片、一个发明、一个软件、一个发型,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都有一定的知识产权。
这里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保护的价值、目的是什么?该不该保护?保护到什么程度?知识产权的核心是劳动、脑力劳动、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我们当然要保护劳动的价值,激发劳动的积极性,防止阻碍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问题。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对策课开设异常和教学不规范,师资匮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适当改善体育教师待遇等多种途径加以改善等建议。
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一)体育工作管理、教学要求没有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来办,存在着教学和管理失调的现象。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教学时数任意删减,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体育课在内容安排上,取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及兴趣,而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趣味性;另一方面,高年级根本不开设体育课。
田径运动就更不用说了,其结果就是知识层次越高,接受体育教育、进行体育锻炼越少。
(二)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有些农村学校缺乏标准的田径场,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活动需要。
部分农村学校缺乏专业体育老师,多由班主任代替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大大降低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农村家长对体育的片面认识影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才是硬道理,体育学不学都无所谓。
(四)农村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缺乏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
由于农村学校注重升学率,把时间都扣到学生的自习当中去了,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农村学校认为体育没什么用处,导致体育教师及体育教学的地位下降,从而许多老师占用体育课来上其他科目的课,这一点也是值得学校的注意和深思。
(五)教学方法不当。
由于场地器材缺乏,所以要想上好体育课,对农村体育教师的要求特别高,教师需要积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因地制宜,上课的内容需要多元化,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还要熟悉本地的风俗,结合本地的习俗,组织一些适应当地风俗的游戏和项目,然而,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农村体育教师并非专职体育教师,他们都有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他们往往并不懂体育教育,就不用说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了。
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XX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XXX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城镇学校“科研兴校”的意识越来
越浓,各自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
问题,从而使教师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声誉不断提升。
但是,就我县多数农村中小学来说,教育科研工作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对此,
笔者在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后,作出如下分析: 一、当前教育科研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不清楚。弄不清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的区别,研究
的东西价值不大。 2、目的不正确(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为了在督
导评估时有分值,属应付性)。 3、考虑不周,仓猝上马。勉强立了项,
却无实质性的进展,形同虚设。 4、做了一些工作,但缺乏系统的整理,
成果是零星的,不系统。 二、教育科研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的主要原因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意识淡薄,没有把教育科研作为一项
重要工作来抓,而是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是教育专家和城市学校的事,农
村学校开不开展无关大局,照样可以办学教书。 2、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
育科研素质普遍不高,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缺乏了解,不知道
从何入手去进行教育科研。 3、农村中小学资料短缺,信息闭塞,直接影
响到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4、由于教研机构人手少(一人兼职几科教研
员),事务多(教研人员常抽调做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事情),更无专职理论
教研员,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往往是无暇顾及,力不从心。
三、加强科研工作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强学习,转观念。有计划分步骤
地组织农村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