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时间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降水量时间分布规律
一、季节性变化
我国降水量在季节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春季(3月至5月)和夏季(6月至8月)是降水的主要季节,尤其是夏季。
这两个季节受到季风的影响,大量水汽从海洋输送到内陆,导致降水量显著增加。
相比之下,秋季(9月至11月)和冬季(12月至2月)的降水量较少,主要是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水汽输送减少。
二、降水带分布
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
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降水量逐渐减少。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几十毫米。
这种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是受到地形和季风的影响。
三、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是我国东部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
这个时期,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亚洲内
陆的冷空气在我国东部地区交汇,形成持续的阴雨天气。
梅雨季节的降水量约占我国东部地区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台风影响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每年夏季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台风带来的暴雨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洪涝、泥石流等。
因此,防范台风带来的灾害是我国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受到季风、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国的气候预测、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1年—2020年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摘要本文利用TRMM卫星的降水资料,对我国2001年—2020年的平均降水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平均降水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选取了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对其十年间的降水距平和四季的降水距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2005年和2006年全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示:由于我国受季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降水随着空间和时间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变化;华北地区的降水距平高于西北地区,且波动更加剧烈,在西北地区春、秋、冬季的降水距平在零线附近,降水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华北地区四季波动相对强烈。
关键字:降水TRMM 时空变化降水距平目录摘要 (I)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引言 . (1)1.1研究意义 (1)1.2研究现状 (1)1.3本文研究内容 (2)第二章资料和方法 (2)2.1资料说明 (2)2.2方法 (3)第三章数据资料分析 (3)3.1 2001年—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分布特征 (3)3.2 2001-2020年降水的季节平均分布特征 (5)3.3降水距平分析 (8)3.4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 (10)第四章结论 (11)第一章引言1.1研究意义大气中的水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到达地面,称为降水。
其主要形式有降雨和降雪,以及雹、露、霜等。
降水是水循环基础的一个环节,且是水量平衡方程的基本参数之一。
降水是地表径流的源头,也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头。
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与时间变化上的不稳定性是引起洪涝,旱灾的主要原因。
所以对降水的研究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大部分区域位于大陆气流和海洋气流的交汇区,这两种气流汇合形成了我国主要雨带,二者的强弱,消长容易造成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水文学原理(四降水)----ee421e4a-6eb5-11ec-a01b-7cb59b590d7d水文学原理(四降水)第四章降水主要内容1234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的表达方法降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方法区域(流域)降雨数据的试验hhu§降雨要素时空变化的定义及其降雨要素时空变化的表示方法§1hhu§1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1降水定义:降水定义:hhu大气中的液态水滴或固态冰雪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空气阻力,从空中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
空气阻力,即从空中落到地面的现象,被称为降水。
雪雨露冰雹霜§1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2降雨的基本要素hhu降雨量(深):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总雨量,用深度表示,以mm 计。
降雨持续时间:降雨从一个时间到另一个时间的持续时间称为降雨持续时间;从降雨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称为降雨持续时间,以min、h或D.min、hd计算降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称为降雨强度,以mm/min或mm/h计。
降雨面积:降雨覆盖区的水平投影面积称为降雨面积,以平方公里计算。
暴雨中心:暴雨集中的较小的局部地区,称为暴雨中心。
§1降水元素及其时空变化的表达方法3降水时间变化的表达hhu(1)周期降雨量直方图:周期降雨量与相应周期之间的关系(1)周期降雨量直方图称为周期降雨量直方图。
降水量(mm)降水量(mm)时间:13:4214:0014:3015:3417:0018:1019:00时段降雨011.533.531.91.62.20五万零四百零三万亿和二百二十亿一亿一百二十二万三千四百五十六降水量过程图时间间隔§1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3降雨时间变化的表示hhu(2)降雨量累积过程线:从降雨开始至某时刻的降雨量与(2)降雨量累积过程线该时刻时间之间关系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过程线。
时间:13:4214:0014:3015:3417:0018:1019:00时段降雨011.533.531.91.62.20累积降雨量011.545.076.978.580.780.7120.0100.080.060.040.020.00.0降水量(毫米)累积降水量过程线121314156171819次§1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3降雨时间变化的表示hhu(3)降雨强度过程线:降雨强度与相应时间之间的关系曲(3)降雨强度过程线线称为降雨强度过程线。
气候微专题(二)降水(雪、雾)1.降水: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狭义上:包括垂直降水如雨、雪、雹和水平降水如雾、露、霜。
广义上:主要指降水2.形成条件:降水形成实际就是水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或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1)源源不断的水汽(降水的“原料”)供应,气流源自或流经海洋都会携带水汽形成降水。
(2)遇冷凝结:水汽冷却凝结的主要条件是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
当湿空气在某种外力作用下被抬升后就会被促使空气冷却,导致降水。
(3)凝结核:空气中有足够的杂质、微粒,水汽易凝结。
※可以类推雾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有利的冷却条件、凝结核3.降水过程: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温度愈高,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愈强。
气温越低,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所含水汽含量越少。
温度越低,空气越易达到过饱和状态。
4.降水类型:(按促使空气上升的动力原因)分类①对流雨②地形雨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被迫抬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强度较大,时间较长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山地迎风坡,背风坡降水少③锋面雨④气旋雨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被抬升内部暖湿气流辐合上升持续时间长、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范围广温带地区锋面气旋雨:温带地区5.降水特征的描述:思路总结:①年降水量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若为某地区的特点还需描述空间分布(哪多哪少)其它描述语言:最常见:多和少;其它:干燥、少雨、湿润、多雨例1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m,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
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4分)6.降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①降水量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全年多雨型—赤道附近(南北纬10°以内)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少雨型—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夏季多雨型—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热带草原和季风气候)冬季多雨型—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全年湿润型—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而言,大陆性较强的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海洋性较强的气候;季风的不稳定性使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变化大。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要点一:降水的变化(重点)1.降水(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定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是毫米。
(3)降水的等级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量等级表2.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1)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3.降水量柱状图降水量柱状图是用柱状或条状图形表示某地在一定的时间里(通常是一年)的降水量变化状况。
我们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阅读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重点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较集中等信息。
(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①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②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以某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③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例题1】下图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最大的是( )点拨: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可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
图中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属全年多雨型;B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季节差异大,属夏季多雨型;C地降水均匀,雨量适中,属常年湿润型;D地各月降水都很少,属全年少雨型。
答案:B要点二:降水的分布(难点)1.等降水量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在降水量分布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降水量线。
降水的时间变化
1·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
气象部门为确定一定时间内降水的数量特征,并用以预报未来降水数量变化趋势,将降水强度划分为若干等级:
雨量和分级:
种类
24小时
降水量
目视特征
小雨<10.0 mm 雨滴清晰可辨,地全湿,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10.0 ~24.9
雨滴连续成线,可闻雨声,地
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25.0 ~49.9
雨滴模糊成片,雨声激烈,地
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50.0 ~99.9
雨如倾盆,讲话受雨声干扰而
听不清楚,地面积水→水流大暴雨100.0 ~249.0
特大暴雨>250.0
2. 降水的日变化
可大致分为两个类型:
(1)大陆型:一天有两个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午后和清晨;两个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夜间和午前。
(2)海洋型:一天只有一个最大值,出现在清晨,最小值出现在午后。
3.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变化因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而不同。
可分为:
(1)赤道型:全年多雨,其中有两个高值和两个低值时期。
春、秋分之后降水量最多;冬、夏至之后,降水量出现低值。
这种类型分布在南北纬100以内的地区。
(2)热带型:位于赤道型南北两侧。
由于太阳在天顶的时间不像在赤道上间隔相等,随纬度的增加,两段最多降水量时间逐渐接近,至回归线附近合并为一个。
(3)副热带型:副热带全年降水只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
大陆东岸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季风型),大陆西岸则冬季多雨(地中海型)。
(4)温带及高纬型:内陆及东海岸以夏季对流雨为主,西海岸则以秋冬气旋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