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番茄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13.36 KB
- 文档页数:1
设施番茄栽培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设施番茄栽培技术备受青睐。
设施番茄栽培技术以其不受季节影响、可控性强、产量高等优势,成为现代农业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对设施番茄栽培技术的原理、操作要点等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该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一、设施番茄栽培的原理设施番茄栽培是指利用大棚或温室等人工设施进行保护和调控番茄生长环境,以获得更加理想的生产效果。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控制:番茄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0℃,因此在设施环境中,通过控制供暖装置、通风设备等,保持室内温度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番茄的快速生长和发育。
2. 光照管理:番茄对光照要求较高,通过合理放置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如玻璃或塑料薄膜等,促进光的穿透和利用,提高番茄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和品质。
3. 水分供应:番茄是一个耐湿涝植物,在设施番茄栽培中,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科学合理地供应水分,保持土壤湿度,避免番茄因水分不足或过多而生长受阻。
4. 营养调控:在设施番茄栽培中,可通过水培、土壤改良等手段,控制番茄所需的营养元素供应,如氮、磷、钾、钙等,确保番茄的养分均衡,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设施番茄栽培的操作要点1. 土壤选择:设施番茄栽培中宜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以便促进番茄根系发育和水分、养分的吸收。
2. 播种管理:在设施中进行番茄栽培时,可采用盘栽或钵栽方式,尽量保持苗期环境温度稳定,适当控制湿度,促进幼苗快速生长。
3. 支架搭建:番茄生长过程中需要支撑,设施番茄栽培中可使用竹杆、铁丝网等材料建立支架,有助于提高通风透光,促进果实的形成。
4. 病虫害防治:设施栽培环境相对封闭,容易滋生病虫害,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使用生物农药、人工捕虫、熏烟等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 管理措施:在设施番茄栽培中,定期修剪、支援番茄植株,清除病叶杂草,保持栽培环境卫生,有利于番茄的通风、透光和抗病虫害。
设施番茄高产栽培技术一、选址与建设选择合适的地点是设施番茄高产栽培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应选择阳光充足、风向通畅、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
应尽量避免森林、高楼、高压线等对光照和风向有影响的地方。
对于大型的设施番茄高产基地,还需要考虑周边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道路等。
建设设施包括温室、棚室等。
温室包括玻璃温室、塑料温室等,主要用于保护番茄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还需要配置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加热系统等设施,以确保番茄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得到良好的生长。
二、土壤准备土壤是番茄生长的基础,土壤的选择和准备对番茄的生长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0-7.0之间。
如果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砂土或者黏土,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腐殖质和矿质肥料来改良土壤。
在准备土壤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卵,以减少病害和虫害对番茄的影响。
三、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设施番茄高产栽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根据栽培的季节和市场需求,可选择早熟、中熟或者晚熟的番茄品种。
还需要考虑品种的抗病能力、耐贮运性、产量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生产的番茄品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番茄品种包括圣女果、黄金番茄、玉米番茄等。
四、播种管理播种是设施番茄高产栽培的第一道工序。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育苗盘或者育苗箱进行育苗,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
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土壤的湿度、温度和通风,以保证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还需要注意播种密度和行距,以充分利用地块的空间。
五、管理技术设施番茄高产栽培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包括供水、施肥、植保、调控、采摘等。
水是植物生长的必须条件,供水要适量适时,保证番茄的生长需水量。
施肥是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应根据番茄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植保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应密切关注番茄生长的过程,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设施蔬菜主栽作物栽培技术要点一、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一、茬口安排依据不同棚型结构、栽培季节、当地生产水平和业已形成的产业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安全生产,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合理安排茬口。
目前,我区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主要有早春茬、秋冬茬、冬春一大茬三种茬口类型。
二、品种选择选用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应具有果形好、色泽鲜艳、高产、肉质硬、耐低温弱光、耐贮运、抗逆性强、抗bing等特点。
目前生产上可选用硬质红果:保罗塔、倍盈、赛琳娜、阿德利斯、安娜、奥利1167、阿尔法,适宜所有茬口种植;硬质粉果:芬达、G101、G102、欧盾、保莱,适宜于早春茬、秋冬茬种植,不适宜冬春一大茬种植;粉果:粉立达、粉安娜、海娜、瑞芬,适宜于早春茬、秋冬茬种植,不适宜冬春一大茬种植。
三、定植(一)定植时间冬春一大茬8月中旬-9月上中旬定植;秋冬茬8月中下旬定植;早春茬1月底-2月初定植。
(二)定植前的准备1、整地清除前茬作物残株杂草,深翻旋整土地30-40厘米。
种植三年以上的日光温室,深翻前每亩用五氯硝基苯三公斤和过筛细土1:5拌匀撒入棚内,随即深翻旋整,对土壤进行消du。
2、施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8-10立方米、硫酸钾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磷酸二铵50公斤,发酵好的饼肥1000公斤。
结合旋地先施入60%的有机肥与复合肥,再按1.5米畦间开宽50厘米、深20厘米沟,施入其余有机肥与饼肥,并与土混匀,其余40%的复合肥作畦时边起垄边均匀施入垄中。
3、作畦土地旋整完,散墒后起垄,垄面上口宽80厘米、下底宽120厘米,垄高30-35厘米,沟上口宽70厘米,下底宽30厘米。
配备滴管的将滴管按间距40厘米铺在垄中间,每垄两条。
没有配备滴管的可在垄中间做成宽40厘米,深20厘米左右的“V”型暗沟,再铺地膜压严两边,以利保温保墒。
注:垄底面宽120厘米、垄面宽80厘米、垄高30–35厘米、走人沟开口70厘米、底面30厘米、暗沟开口40厘米、深20厘米,苗距暗沟边5厘米小拱棚高15–20厘米。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番茄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探讨不同栽培技术对番茄生长的影响,为提高番茄设施栽培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番茄品种:选择当地主栽品种“京欣系列”番茄。
(2)设施条件:采用日光温室进行栽培,面积100平方米。
(3)栽培基质:采用珍珠岩和蛭石混合基质。
2. 实验方法(1)播种期:选择在3月初进行播种。
(2)播种密度:每平方米播种50株。
(3)水分管理:采用滴灌系统,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适时灌溉。
(4)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
(5)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6)植株调整:采用单干整枝法,摘心、摘叶、疏花疏果。
(7)数据记录:记录番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状况实验结果表明,番茄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
植株长势旺盛,叶片翠绿,果实发育正常。
2. 产量实验期间,番茄产量达到4500千克/亩,比露地栽培增产20%。
3. 品质番茄果实颜色鲜艳,果实大小均匀,口感好,品质优良。
4. 不同栽培技术对番茄生长的影响(1)水分管理:适时灌溉有利于番茄生长,缺水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
(2)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过量施肥会导致植株徒长,影响果实品质。
(3)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
(4)植株调整:适时摘心、摘叶、疏花疏果,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结论1. 番茄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产量和品质较高。
2. 适时灌溉、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植株调整等栽培技术对番茄生长有显著影响。
3. 本实验为番茄设施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
五、建议1. 在番茄设施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合理选择栽培品种。
2. 加强设施建设,提高温室保温性能,降低能耗。
苏州地区设施番茄绿色栽培关键技术1. 引言1.1 苏州地区番茄生产概况苏州地区是中国优质番茄的主要产地之一,其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番茄的生长。
苏州地区的番茄生产以设施种植为主,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番茄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苏州地区的番茄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生产体系,包括种植、管理、采摘和销售等环节,每年都能产出大量的高品质番茄产品。
苏州地区的番茄生产主要集中在苏州市郊和周边县市,这些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番茄生长。
当地的农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种植番茄的技术要领,使得苏州地区的番茄生产水平逐渐提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苏州地区的番茄生产概况良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为番茄绿色栽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相信苏州地区的番茄生产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1.2 绿色栽培的重要性绿色栽培还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用绿色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风险,减少能源消耗,同时有利于土地的长期利用和保护。
在苏州地区的番茄种植中,推广绿色栽培技术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绿色栽培,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于苏州地区的番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设施番茄种植技术设施番茄种植技术是绿色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苏州地区作为番茄重要生产基地,采用设施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
在设施番茄种植技术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基质,通常采用的是泥炭、珍珠岩、腐殖土等具有良好透气性和保水性的基质。
其次是选用适合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抗逆性强、品质好的番茄品种进行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修剪、浇水、施肥,保持温度和湿度适宜,以促进番茄的生长。
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定期检查番茄植株的健康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设施番茄高产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番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温室蔬菜之一,其丰产和高质量的种植与管理技术非常关键。
以下是番茄高产种植与管理技术的要点。
1. 土壤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进行充分的土壤消毒和整理,添加腐熟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
2. 种子处理:选择高质量的番茄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
种子可以通过浸泡在细菌消毒剂中,如10%的次氯酸钠溶液中进行处理。
3. 播种与育苗: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和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行播种。
在播种前,可以进行苗床的消毒处理,并使用适宜的育苗介质,如腐熟的庭院土壤。
4. 控制温度与湿度:温室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非常重要。
通过合适的通风和加湿设备,控制温室内的温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 灌溉管理:番茄对水分需求较高,需要保证适度的灌溉。
在干旱季节,增加灌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
6. 营养管理:番茄需要适量的营养供给,特别是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通过施肥和施用有机肥料,保持土壤的肥力,促进番茄的生长和发育。
7. 病虫害防治:番茄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如番茄疫病、红蜘蛛、白粉虱等。
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和安装防虫网等,保护番茄的生长。
8. 结实管理:番茄属于开花结果的植物,合理的结实管理可以增加产量。
可以采用人工授粉、修剪枝条和合理疏果等方法,调控番茄的生长和花果发育。
9. 收获与储存:在番茄成熟后,进行及时的收获和储存,避免果实过熟变质。
可以采用适当的包装和储藏条件,延长番茄的保存期限。
10. 病情监测与记录:定期监测番茄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建立健全的病情记录系统。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防止病害扩散。
番茄设施栽培管理技术番茄设施栽培管理技术⼀、实验⽬的学习番茄设施栽培的管理,包括定植,植株的调整,掌握设施内吊蔓、引蔓、落蔓的基本⽅法,⽐较果蔬类蔬菜在设施条件和露地条件下⽣长发育习性的区别。
⼀、实验原理果蔬的植株调整包括搭架、整枝、打叉吊蔓、摘叶、疏花、疏果等,对植物⽣长发育和产品器官的产量品质有重要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设施栽培番茄、⽵竿、绳⼦、笔、剪⼑、标签等三、试验⽅法与步骤1、番茄栽培茬⼝秋冬茬(秋延后茬):7⽉上旬育苗,8⽉中旬定植,11⽉下旬开始采收。
冬春茬(早春茬):11⽉上中旬育苗,元⽉中下旬定植,3⽉下旬开始采收。
越冬-⼤茬(越冬茬):7⽉下旬育苗,9⽉上旬定植,12⽉上中旬开始采收,可收获到翌年3-4⽉,管理得当可延长到6⽉份。
2、定植2-3⽚真叶时分苗⼀次,苗期应注意及时松⼟除草,秧苗⽣长到5-6真叶时挖⽔蹲苗,准备定植。
定植后管理1)温度调控缓苗期⽩天温室温度控制在25℃-28℃,晚上不低于15℃。
进⼊开花坐果后⽩天20℃-25℃,夜间13℃-17℃,进⼊坐果期,果实逐渐膨⼤成熟,应适当提⾼温度。
2)肥⽔调控定植后及时浇⽔,并追施氮肥和磷肥,促进营养⽣长。
结果期追施钾肥,防⽌脐腐病,同施钙肥。
4、植株调整1)为了增加叶⾯积,提⾼番茄的光合作⽤,促进幼苗⽣长,缩短缓苗期,第⼀花序以下侧蔓(叉头)不应过早切头。
应在见第⼀架花蕾后切掉,这样做是为了增加番茄前期的群体⽣长作⽤,促进早果。
2)第⼀架花序以上侧蔓(叉头)切头时,应当保留底层叶⽚,只取掉叉头,增加⼆架以上的叶⽚,提⾼叶光合能⼒,促果增重。
3)绑缚番茄主蔓应当采取§型弯曲上升。
即第⼀花序处与基部拐弯绑缚,抑制养分快速向顶端运输第⼆花序再反⽅向绑缚。
或者在花序前绑绳,可紧⼀点(即绞缢),绑⽽不断,其作⽤是阻⽌养分快速向上运输,把养分集中在果实上,深⾄0.2厘⽶时要松开。
4)⼀般番茄有7~9个果或4~5个果。
经多年试验,每花序以3~4个果为好。
设施番茄高产栽培技术设施番茄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条件,进行番茄的高效生产栽培。
它借助了设施的气候控制、土壤调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优势,大大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设施番茄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设施选择与准备1. 土地选择设施番茄一般选择空旷阳光充足、空气流通良好的场地,避免高压线、树木等遮挡。
土壤宜为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大棚内外的环境应尽量保持清洁。
2. 设施类型设施番茄主要依托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进行栽培。
选择设施时,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日照时间、温度变化等因素,以及农民自身的投入能力,综合考虑设施的价格和使用性能,选择合适的设施进行番茄栽培。
3. 设施准备在栽培前,需要对设施内部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消毒、地膜铺设、排水系统的安装等。
保持设施内部环境的卫生和整洁,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和发育。
二、品种选择在设施番茄的栽培中,选择优质、抗病性强的品种非常重要。
一般可以选择一些早熟、耐贮藏的番茄品种进行栽培,以确保较高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栽培管理技术1. 土壤管理设施番茄主要以土壤培养和营养液供给为主。
在进行土壤培养时,通常需要进行土壤消毒、施肥、翻耕等工作,保持土壤松软和富含养分。
根据番茄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以满足番茄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
2. 种子处理与播种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消毒和浸种处理等,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力。
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通常在气温适宜、光照充足的时候进行播种。
3. 控温与通风设施番茄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在温室、大棚内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温和通风。
根据不同的气温和湿度变化,及时进行通风和降温,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4. 浇水与施肥设施番茄通常采用滴灌、喷淋等方式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保持土壤湿润和营养充足。
合理施用各种有机肥和无机肥,满足番茄各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5. 病虫害防治在设施番茄的栽培中,由于环境封闭性和高密度种植等原因,病虫害易发生。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设施番茄栽培是现代农业中一种重要的种植方式,其通过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为番茄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
本文以设施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主题,从种植基质、温湿度控制、光照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设施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需要综合运用种植基质的选择与管理、温湿度控制技术、光照管理技术、水肥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和策略。
通过科学的栽培模式设计与优化,实现精准施肥和智能化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番茄的生产效率、品质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农产品需求的增长,设施番茄栽培作为一种现代化、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设施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提供相关的研究框架。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技术和策略的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并推动设施番茄栽培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一、设施番茄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素1、种植基质的选择与管理种植基质是设施番茄栽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根系发育和养分供应。
合理选择和管理种植基质可以为番茄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的果实产量。
首先,种植基质的选择应考虑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基质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等。
通气性是指基质中的气体流动性,影响根系的呼吸和生长。
保水性是指基质中的水分保持能力,影响植株的水分吸收和利用。
保肥性是指基质中的养分供应能力,影响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化学性质包括基质的pH值、盐分含量和养分含量等。
合适的pH值和低盐分含量可以提供适宜的酸碱环境和避免盐分积累。
养分含量则应满足番茄的生长需求。
其次,基质的改良与调控是种植基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质的改良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质、矿物质和添加剂等来改善基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机质可以增加基质的保水性和保肥性,改善基质的通气性。
番茄设施栽培技术番茄设施栽培主要有冬春茬栽培、秋延后栽培、早春茬栽培等,其具体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如下:一、冬春茬番茄栽培(一)品种选择冬春茬番茄是指秋季播种育苗,第二年夏季拉秧的番茄。
在品种选择时要注意选用耐低温,耐弱光,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种。
在我省表现较好的有圣粉,宝冠,毛粉802,西安大粉,L401,佳粉151号等。
(二)育苗1.苗床准备苗床做成长6~10米,宽1.5~2米,深0.5米,栽667平方米番茄约需苗床6平方米。
苗床建在日光温室中,育苗的温室,在播种(或分苗)前要对温室或苗床进行消毒处理。
方法是:用45%百菌清烟雾剂和10%速克灵烟雾剂各熏一次,用量为每667平方米温室各用300克。
2.配制培养土、填床番茄育苗用培养土要求疏松、肥沃、细碎、肥料充分腐熟,肥、土掺和均匀、没有病虫和杂草种子。
比例为:4份田园土(要求非茄科田间的表土,最好是葱蒜类或芹菜地的表土)、6份腐熟的有机肥,打碎、过筛、混合均匀。
再加上2%磷肥和1肠的千鸡粪。
培养土配好后,将其均匀填人苗床,厚度为10厘米,踩实、整平。
3.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按下列步骤进行:(1)晒种:将用于播种的种子摊在阳光下晒2~3天。
(2)温烫浸种及药剂处理晒过的种子用55℃温水烫种15分钟,烫种时不断搅动并加热水保持恒温,15分钟后,只搅动不再加热水,当温度下降到30℃时,停止搅动,让其自然下降至常温。
为了加强杀菌效果,种子经烫种处理后,在常温清水中浸3~4小时,再用40%福尔马林100倍药液处理15分钟,这样可预防早疫、晚疫等病害。
处理后将种子取出放在盆中密闭2~3小时,用清水淘净。
病毒病较重的地区,再将种子在10%磷酸三钠或2%氢氧化钠溶液中浸15分钟,之后清水冲洗。
然后将种子常温水中浸8~10小时。
(3)变温处理为了提高耐寒性,经浸种后的种子每天在0~5℃的低温中放14~16小时,然后用10℃左右的水将种子化开放在18~20℃条件下8~10小时,这样反复进行4~5天。
设施番茄花期及座果期管理技术
一、肥水及温度管理
开花坐果以前的管理以促发根系、保证状秧、早花、早果为目标,一般不施肥、浇水,同时适当降低温度,保持白天温度25—28℃,30℃通风;夜温14—16℃,地温18—25℃(土壤水分明显不足或温度过高可适量浇水)。
二、绑蔓
设施番茄栽培主要采纳吊蔓栽培,吊蔓要求架高2米以上,用12号钢丝做成。
吊蔓用塑料带,也可用细麻绳等替代品长3米左右。
吊蔓带一端绑在钢丝上,另一端在植株2—4节处绑一环状活扣,茎蔓顺绳缠绕,保证秧头向上生长。
三、整枝
每株只留一个主枝,第一个花序下第一侧枝长度达到8—12厘米时,从基部除去第一花序下全部侧枝,以后发生的侧枝要及早抹除。
四、保花保果
设施番茄的自然授粉率低,可用20—25ppm2,4-D蘸花或用20—
30ppm的防落素喷花。
五、张挂反光膜
进入11月后,温室内光照强度明显减弱,准时在后墙上张挂反光膜,提高温室中后部光照。
六、垄间覆草
在垄间掩盖麦草或稻草,可有效降低温室内温度,提高CO2浓度。
七、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当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预防、减轻多种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在花期和座果期的防治措施:①采纳地膜掩盖高垄栽培,合理密植,膜下滴灌,大沟覆草等技术等措施减轻病害的发生危害。
②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掌握氮肥用量,平衡施肥,提高植株抗病
力。
③准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果、残花。
④黄、蓝板诱捕:温室内悬挂肯定数量黄、蓝板,诱杀白粉虱、斑潜蝇和有翅蚜等。
⑤温室入口、放风口及温室前沿掩盖防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