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摄影的分类

关于摄影的分类

引言: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感觉不同的对于摄影的分类总是不同,可见关于摄影的分类确实也还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就如民俗摄影,有的把它归入人文类而在外延上有了扩大,有的更多从题材考虑,显得比较单一但也比较纯粹。细心看一下一些影站和赛事的分类,门类很多的,完全体现了一些摄影组织对于摄影分类的不同看法。也正因此,网摘一篇关于摄影分类的文章,供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文章长了点,但也不无道理。关于摄影的分类

(网摘。作者:舒予)影像文化成为当今读图时代的文化主流形态,对人们耳濡目染,影响深远。摄影是影像文化的基础,摄影理论构建对影像文化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关于摄影分类的讨论是摄影理论建构中非常重要而基础的容。同时,摄影的分类也是最让人困惑和棘手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由分类入手来对摄影理论中的基本概念进行反思与考察,是一个新颖的视角和有力的尝试,能够正本清源,又可以廓清逻辑关系。

一、关于摄影命名与分类的考察反思

反思摄影分类需要首先来考察摄影命名。“命名”其实

就是定义“概念”,对名称的探讨是一种概念分析,一种“形而上”的理论建构。由于摄影是“舶来品”,对摄影命名的深入理解需要涉及两方面因素:一是对摄影命名历史背景的了解,二是对摄影命名的中文译介情况的梳理。

考察摄影命名的历史背景可以获得很有价值的涵信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这句名言深刻揭示出名称是因物而生、指物而有的。所以,一般而言都应该是先有物而后有名。历史上,“摄影命名”通常也都是发生于相关的“摄影行为”之后。如在摄影术诞生之初,摄影行为方式是唯一的:拍摄于现场,后期只有显影与定影,并无组合加工,即写实性摄影是摄影术发明之初的唯一拍摄方法。所以那时只要一个通用名词“摄影”(Photography)即可,无需其他命名。可是,随着摄影实践的深入,多种多样的“摄影行为”不断发生,因而相应的命名便纷纷出现,如肖像摄影(Portrait Photography)、风光摄影(ScenicPhotography)、高艺术摄影(High-art Photography)等。这些名称的诞生说明了摄影人各有特色和追求,摄影已经开始分门别类。

值得反思的是:纪实性摄影是在摄影术发明之初就采用的一种原初拍摄方法,即拍摄于现场且无任何人为的改变加工。然而“Documentary photography”这个英文专有名词(中文译名为“纪实摄影”)却最早出现于1889年的《英国摄影杂志》,当时摄影术发明已经50年。为什么“纪实摄影”

命名如此滞后于实践行为呢?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探析到关于摄影功能拓展演变的一些值得深思的结论。

其实,“Documentary photography”的名词出现为的是特指一类源自于真实记录因而具有史料档案价值的摄影类型,并以此特色区别于当时的为了艺术审美价值而合成加工创作的“High-art photography”和照相馆里为人物留影而拍摄的“Portrait photography”以及不惜远足辛苦捕捉的“Scenic Photography”等其他摄影类型。“Documentary photography”这一名称诞生的姗姗来迟表现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摄影的分类已经不仅仅限于对拍摄对象和风格等表面现象的区

分,而是开始深入到对摄影功能这种在性质差异的甄别。关于这一点的认识对讨论分类非常重要。

对摄影命名的中文译介加以考察也十分必要。中国摄影中的很多术语和命名并非原创,而是来自于对域外摄影术语“舶来品”的译介。因而“摄影命名的译

介”准确如何,事关国人对摄影理念的理解和摄影理论的建构。名称术语的逻辑层次不同,其涵与外延便差异极大。故如果名称译介不准确,必然影响其涵外延,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扭曲。比如仍以“Documentary photography”为例,中文名称有的译为“纪实摄影”,有的译为“文献摄影”,这就必然给中国读者带来理解上的矛盾———因为这两个中

文名词分属层次不同的种属概念。“纪实摄影”是区别于“非纪实摄影”的大类,凡是拍摄于现场且无任何后期组合加工的摄影都应归属于此类。“纪实”是此类摄影的本质属性,而“文献”是此类摄影的某种功能。“纪实”性摄影作品及时发布可具有“新闻”价值,未及时发布但因其“纪实性”也可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显然“文献摄影”只是“纪实摄影”这个大类下的一个“子类”,“文献摄影”的畴完全被包括在“纪实摄影”的畴之中。用这样具有上下位逻辑关系的两个中文名词来译介同一个英文名词“Documentary photogra-phy”,必然会造成概念上的混乱。

反思当下的摄影分类,逻辑混乱是一大通病。要解决定义混乱与概念冲突的现实问题,正本溯源的历史反思和理论梳理工作不可缺少。“分类”是确定“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摄影流派加以分类应是梳理“流派之间的关系”。可是,在通常的

摄影理论书籍中,对摄影流派的发生和发展一般都是依据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介绍。带来的问题是:摄影流派非常之多,具体的流派个性虽然比较清晰,但各流派相互之间的在联系不容易揭示清楚,犹如看到了无数的支流,主脉络却反而隐而不见。这是初涉摄影者在阅读摄影理论书籍时普遍感到的困惑。

很多有实践经验的摄影人“过于笼统地将摄影看成是一

种没有层次分别的视觉形式,甚至仅仅是将摄影看成是一门‘艺术’,很少从功能的角度将图像制造分别开来,以致于不能正确地看待那些自己所不熟悉的摄影形态,也不能明白自己的摄影活动处在一种什么样的位置上,无法对自己拍摄的图片给出一个准确的价值判断,更不清楚自身以后的摄影发展方向。”[1]面对万花筒似的各种流派,摄影学习者会觉得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取舍,无从借鉴学习其根本方法,容易陷入表面模仿的窠臼。

如果把每一种摄影艺术风格作为孤立的对象来看,那么,摄影流派将数不胜数。如果把摄影艺术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历史地和立体地加以研究,就可以将摄影艺术的各种风格加以高度归纳后而从某种本质相似性来加以分类。分类是化繁为简的好方法。分类可以合并同类项或者相似项,将纵横交错的摄影流派分支梳理出较为概括而清晰的渊源关系。

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与理论建树中,对摄影作品和摄影流派等方面的分类很多,莫衷一是。其实辩证地看,每一种分类法都是一种观点的表达,见仁见智,并无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之别,关键取决于分类的角度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摄影理论书籍对摄影分类存在着一种逻辑不严谨的学理毛病,这就导致了命名混乱和概念错误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图1人像摄影、艺术摄影、纪实摄影和广告摄影的关系比如,目前国比较通用的分类法是将摄影分为人像摄影、艺术摄影、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