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人因工程学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107.15 KB
- 文档页数:2
1.人因工程学: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应用学科。
①国际人类工效学会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②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学全书: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③总结: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方法、作息制度及其改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3.微气候: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①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
②湿度:空气的干湿程度。
③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内所含的水汽质量。
④相对湿度:某气温、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⑤气流速度:空气的流动速度。
⑥热辐射: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
4.高温作业环境的定义及其分类: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h)的环境称为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幅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福射强度大,相对温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
5.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6.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①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屏蔽热源,降低湿度,增加气流速度。
②保健措施: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合理使用劳保用品,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人因工程重要知识点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人与工作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致力于改善人们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
在各个行业中应用人因工程原理,可以帮助设计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系统和产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风险。
本文将介绍人因工程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期提高读者对该领域的了解。
1. 人类认知特点人类的认知特点对工作系统的设计与操作有重要影响。
首先,人类的感觉和知觉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同时处理有限数量的信息。
因此,在设计工作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人类的认知负荷,合理减少信息处理的复杂性。
其次,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存在偏见和局限性,容易发生误判。
这意味着在设计工作系统时,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人们的误判,并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
最后,人类有一定的记忆容量和记忆能力,对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有依赖和借鉴。
因此,在设计工作系统时,需要合理利用人类的记忆特点,提供便于查阅和回忆的信息。
2. 任务分配和工作负荷人因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任务分配和工作负荷。
任务分配是指将工作任务合理地分配给工作人员,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同时,任务分配还应该考虑到人们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避免过度或不足的任务负荷。
工作负荷是指人在执行任务时所承受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过高的工作负荷往往导致人们出现疲劳、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为了降低工作负荷,可以通过合理分配任务、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技术支持,以及设立适当的休息时间等方式。
3. 设备与界面设计设备与界面设计是人因工程领域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设备与界面设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
首先,设备的布局和操作方式应与人类的身体特点相适应,避免反人类的设计,减少人们的体力负荷。
其次,界面的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复杂的操作步骤和冗余的功能,以减少人们的认知负荷。
同时,界面应提供清晰的反馈信息,以便用户及时了解操作结果。
此外,设备与界面的设计还应考虑到人们的各种需求和能力差异,为不同人群提供适配性强的设计方案。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2.人因工程的研究目标、性质(了解,不考)两个主要研究目标:1.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2.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
3.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步骤、和其他学科关系(了解)研究方法: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动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
从人因工程的发展史可知,他与系统工程,劳动科学,心理学等有密切关系,从工程角度看,人因工程必定要在系统工程思想指导下,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实现人机系统的最佳配置,同时还要利用心理学,劳动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追求提供最适宜的劳动条件,实现获得最高劳动效率和创造最舒适的工作环境等目标。
4.人机系统(理解)人机系统是指一个或多个人员、实体设备所构成,向系统输入给定的数据,就会产生期望的输出。
1.人工系统2机械化系统/半自动化系统3.自动化系统第二章人的因素1.生物钟、节奏(理解、不用背)2.心理因素,主要掌握人的能力(哪些能力,每个能力具有哪些特点,影响能力的因素)、动机(理解工作,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从三方面解释)、情绪(了解即可)能力:指哪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序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分类如下(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一般能力和认识活动密切联系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智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特殊活动范围内发生作用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如操作能力、节奏感、对空间比例的识别力、对颜色的鉴别力等。
人因工程复习要点1,人因工程学定义及研究范围?定义: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机器、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研究范围:产品和工具设计及改进、作业的设计和改进、环境的设计和改进。
2,神经细胞组成、神经元的主要功能及工作原理、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
主要功能:具有感受体内外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工作原理:神经元的树突接受由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经细胞体的整合后再由轴突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机细胞和腺细胞,从而在整个机体内形成传递信息的神经链。
作用:分布在神经元周围,对神经元起支持、绝缘、营养、防御等作用。
3,反射弧的构成?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4,人体测量及百分位的应用?人体测量:通过对人体的整体和局部进行测量、探讨人体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作用是,进化研究、体制变异研究,生长发育研究和工效学。
百分位的应用:人体的测量数据常以百分为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5,能量代谢的直接、间接测量法?间接:其基本原理是,能量代谢可通过人体的氧耗量反应出来,因此,首先测得单位时间内糖、脂肪等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氧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求得两者之比,由此再推算某一时间或某项作业所消耗的能量。
6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指标,中国体力劳动轻度指数计算考虑了哪些因素?评价指标:以能量消耗或相对代谢率作为指标制定的劳动强度分级,只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
中国标准:以劳动时间率和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为标准制定的,能比较全面地反应作业时人体负荷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如下,I=3T+7M,I---劳动强度指数;T----劳动时间率;3---劳动时间率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计算系数。
人因工程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人因工程》①基本定义:人因工程就是一门研究人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简单来说,就是怎样让人和机器或者环境配合得更好。
比如说,设计一个椅子,就要考虑人的身高、体重、坐姿习惯等,让坐椅子的人感觉舒适,这就涉及到人因工程了。
②重要程度:在很多领域都超级重要呢。
在工业设计方面,如果产品的人因工程没做好,可能用户就不想用这个产品。
比如有的手机设计得按键太小,按起来费劲,这就是没考虑人因工程。
在工作环境设计方面也很关键,舒适的办公室环境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③前置知识:需要一些基础的解剖学知识,因为要了解人的肢体动作范围等;还需要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毕竟要考虑人的心理感受嘛。
比如说人对颜色的喜好就和心理学有关。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太多啦。
像汽车内部的设计,怎么调整座椅、仪表盘的布局,让驾驶员开车既方便又安全;还有办公室桌椅的高度设置,合适的高度能防止员工长期工作得腰酸背痛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人因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和工程学、心理学、解剖学等都能挂上钩。
在整个学科体系里,像是一条线把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串起来。
②关联知识:和人体工程学关联紧密,很多时候这两个概念都有点分不清。
与环境学也有关联,因为人是在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像室内灯光亮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就会影响人的感受。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这门学科难就难在要综合好多不同学科的知识。
得先了解不同人的差异,人的身高、手的大小等都不一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 关键点:要学会从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光从技术角度出发。
比如说设计一款鼠标,光想着怎么把技术功能加进去,不考虑手握着舒不舒服可不行。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如果是设计类专业的考试,这是必考内容。
像工业设计专业,会考查如何根据人的因素进行产品创新设计。
- 考查方式:可能是出那种分析产品缺陷的题,让你找出哪些方面违背了人因工程原理;或者是给出场景,让你根据人因工程知识进行改善设计。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总结一、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1.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人因工程学起源于二战期间的工业生产需求,旨在通过调整机械设备,以适应人类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因工程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优化人类和各种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旨在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产品,以使其符合人类的特征和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和疾病风险,提高工作生产力。
3. 人因工程学的意义人因工程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合理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和产品,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提高工作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二、人因工程学的基本原理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旨在研究人类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以发现人类在工作中的特点和需求,并据此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产品。
2. 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了解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人机界面,使其更符合人类的视觉、听觉和操作习惯,提高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4. 工作环境设计工作环境设计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工作场所的空间、光线、噪音、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
5. 人机协调人机协调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原则之一,旨在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和产品,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6. 人因工程学的原则A. 适应性原则B. 一致性原则C. 简化原则D. 易学性原则E. 误用保护原则F. 可变性原则三、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人因工程学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生产工艺、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轻工人的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人因工程学,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英国是人因工程研究最早的国家)美国:人类工程学;西欧:人类工效学;日本:人间工学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第一次世界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课程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理测量法(5)心理测验法(6)图示模型法人因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等人因工程学与工程学科的关系: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的体现了本学科是人体科学和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工程科学包括工程设计、安全工程、系统工以及管理工程等学科第三章微气候环境空气温度:我国法定采用摄氏温度(°C),而美国则常采用华氏温度(°F)t(°F)=9/5 t(°C)+32空气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1.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舒适温度一般是(21±3°C),影响舒适温度的因素有:(1)季节(2)劳动条件(3)衣服(4)地域(5)性别、年龄等2.舒适湿度3.舒适的风速微气候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不舒适指数、有效温度、三球温度指数(WBGT)、卡他度三球温度指数也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考虑了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风速四个环境因素的综合温标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长期接触高温的工人,其血压比一般高温作业及非高温作业的工人高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高温作业环境下不仅引起人体不适,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使生产率降低低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低温时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降低;低温会导致神经兴奋性与传导能力减弱,出现痛觉迟钝和嗜睡状态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
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一、人因工程的定义人因工程是一门综合了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人类学知识的学科,旨在设计出更适合人类使用的产品和系统。
它涉及到人的生理过程、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人因工程旨在保证产品和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效率,并使其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人因工程的历史人因工程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关注人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于工作系统中人类参与的角色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人因工程的研究和实践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20世纪50年代,人因工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始崭露头角。
从此以后,人因工程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为不同领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人因工程的原则人因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体现了人们对于人类能力、需求和行为的理解,是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人因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机适配性:设计出更适合人类使用的产品和系统;2. 人的认知特征:充分考虑人的感知、认知和决策过程;3. 人机界面:设计出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4. 人的适应性:考虑人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5. 人的工作负荷:避免人的工作负荷过重;6. 任务分析:充分理解人的工作任务和需求。
以上原则是人因工程设计的基本准则,也是人因工程在实际设计中的重要指导。
四、人因工程的方法人因工程包括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术,旨在理解人的需求、能力和行为,并将这些理解应用于产品和系统的设计,以提高其可用性、安全性和效率。
人因工程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用户需求分析:通过对用户群体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他们在使用产品和系统时的需求和偏好;2. 人机界面设计:设计出合理、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准确性;3. 人体测量与建模:对人体进行测量和建模,以确定合适的人体工程尺寸和参数;4. 人因分析:分析人的工作任务和需求,以确定合适的产品和系统设计;5. 实验研究:进行实验和测试,以评估产品和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其工作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优化工作条件以提高人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因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人因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心理学、工程学、人体生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它以人为中心,研究如何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工具和任务,以适应人的需求和能力。
人因工程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的特性: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对工作任务的影响,包括人的认知能力、体力状况、情绪状态等。
2. 工作环境:研究工作环境对人的影响,包括噪声、照明、温度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3. 工作任务设计:研究如何根据人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工作任务,包括任务的复杂度、自动化程度、工作时间安排等。
4. 人机交互:研究人与机器、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包括界面设计、操作方式等,旨在减少误操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人因工程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人因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制造业:人因工程学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旨在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站、工具和流程,以提高工人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研究人的身体姿势、手眼协调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工作台面高度、工具形状等,减少工人的体力劳动和作业误差。
2. 交通运输:人因工程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关注驾驶员、飞行员等操作人员的行为和反应。
通过研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注意力分配等因素,设计更安全的车辆控制系统、驾驶员信息显示界面等。
3. 医疗卫生:在医疗卫生领域,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改进医疗设备的设计和医疗流程的优化,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研究医生的决策过程、视觉注意力等因素,设计更易于诊断和治疗的设备和界面。
4.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人因工程学的要求尤为严格,因为飞行员和宇航员的任务所涉及的风险极高。
人因工程学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包括设计人性化的驾驶舱、航天器控制界面等,以提高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质量。
人因工程学概述什么是人因工程学?人因工程学,又称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机交互学或人类工程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结合了工程、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旨在研究人体与工作环境的交互作用,以优化工作系统、技术和设备的设计,从而改善工作效率、提高生产质量和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
简单来说,人因工程学旨在设计和改进人机系统,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的需要和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操作和事故的发生,同时保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和舒适感受。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人因工程学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此之前,工业设计和机械工程等领域没有专门考虑人类因素。
两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工作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人机交互问题愈发突显,需要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来解决这些问题。
人因工程学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逐渐涉及到其他领域,比如医疗设备、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工业4.0的到来,人因工程学的应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因工程学包含众多的研究内容,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人因工程学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者需要了解人类的感知、认知、运动和行为习惯等,这些都是人机交互设计不可或缺的参考因素。
例如,设计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人员办公椅,需要考虑人类脊柱的构造、头部的倾斜角度、灯光舒适度等因素。
工作环境和任务分析对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了解工作人员所面临的各种物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对于汽车装配线的设计,需要考虑工作台的高度、操作的顺序、工具的选择等因素。
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是人类和工作系统之间的桥梁,人因工程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优化这个桥梁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直观地与工作系统进行交互。
学习指南一、课程学习方法1.从宏观角度把握课程内容结构。
掌握人因工程学课程的特点,将课程按照大的知识模块进行分类(导论、人的工作环境、人的工作效能、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人机系统与人机界面、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掌握各部分内容在人-机-环境系统优化中的作用。
2.对本课程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要进行拓展学习。
人因工程课程涉及较多的相关学科,知识点比较分散。
如医学、心理学,光学、电学、声学、劳动卫生、人体测量、安全工程及工程学科知识。
学习时会感觉有些知识了解的不够、不深。
建议同学查阅相关教材或研究文献,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3.重视实验环节,认真完成实验。
人因工程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课程学习中安排了相关实验。
可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
例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作业环境设计的主要参考。
微气候环境实验中通过测量不断改变的室内温度、湿度及风速,询问被试的生理、心理感受以及学生装配作业的效率,使大家了解微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的生理、心理及生产效率的影响,掌握作业环境的评价方法,并设计舒适微气候环境。
该实验过程把微气候环境的构成要素、对人的影响以及优化设计方法都训练了。
实验过程清楚了,理论内容也就都消化了。
自拟实验和人因课程设计是在基础实验及理论部分教学完成后开始进行的实践内容,这两个环节可充分调动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涉及学科研究前沿的课程内容,要注意检索相关研究文献,了解研究动态。
脑力负荷测量与预测方法还是在不断发展中,可参考的教材有限。
另外,拓展模块中有关感性工学和可用性方面的知识是研究前沿内容。
该部分除了掌握老师课上讲的知识和案例外,可参考网站提供的国外人类工效学领域研究期刊。
5.要注意各模块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人因工程各知识模块之间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是有内在联系的。
如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设计,人的信息处理系统与脑力工作负荷,作业环境、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设计与人为失误(安全管理部分)之间,都存在着知识之间的相互支持,而作业环境、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设计方面的问题就是导致人为失误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重点与难点分析
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
由于世界各国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存在差异,以及研究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故导致学科名称的使用亦不相同。
如,该学科在美国称为“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或“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是希腊文,意为“工作法则”。
由于该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科本质,词意比较中立,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采用希腊文“Ergonomics”作为该学科的命名。
日本采用该词的音译,称为人间工学。
2.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定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所以,尽管各国学者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两个方面却是一致的。
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即可,一方面它按中国语言方式定义,便于学习;另一方面它的典型性强,即“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
一般把生产系统或作业系统,都理解为广义的概念,人便是人-机-环境系统的主体,因此,工效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对人-机-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用科学技术建立一个合理、可行的实用方案,使人获得安全、健康、舒适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8个方面的问题:(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在人机系统中;(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5. 人因工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需要了解的一般方法有:调查法、观测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验法、图示模型法等。
6. 人因工程学的一般研究程序。
一般研究程序可以归纳为4步:确定目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和综合评价。
7. 人因工程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的问题:
测试方法的效度与信度。
研究方法的效度、信度是评价研究方法科学性的重要标准。
在开展研究的同时,要注意所选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和改进。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可从不同角度研究效度,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信度指的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