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演示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22.12 KB
- 文档页数:48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复习资料11、操作系统的定义: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与计算机硬件紧密相关的•层系统软件,由•整套分层次的控制程序(模块)组成,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其它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文件等。
操作系统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工作流程,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系统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界面良好、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让用户无需了解硬件细节,而是直接利用逻辑命令就能灵活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为计算机软硬件功能的进•步扩展提供了个支撑平台。
2、操作系察与计算机软硬件有什么关系?硬件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础,包括可摸可见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相关部件;操作系统是与硬件紧密结合的一层系统软件,为其它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用户提供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屏蔽了使用硬件的细节,担当起统•管理硬件资源的角色。
3、、为了方便用户,操作系统采用了哪三项技歹操作系统具备了程序并发、资源共享和独立随机可访问三大特征。
程序的并发:在操作系统中,我们把•个功能上独立的程序的•次执行称为一个进程,每一个进程都需要占用一部分系统资源,包括占用处理器时间、内存、输人输出设盔等。
若某一段时间而同时看向个或两个以上进程在运行,则称为“程序的并发"。
资源共享:资源的共享是指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多个拥有授权的用户或程序所共用,以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
独立随机可访问:在关任务环境下执行的每一个进程在逻辑上具有独立性和随机性。
如果有充分的资源保障,每一个进程都会独立的完成并旦其执行速度与其它进程无关,进程执行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也是独立的并旦是随机发生的。
这种独立和随机性形成了对操作系统的客观要求,即必须具备同时处理多个随机并发进程的能力,操作系统的系统管理程序要保证对资源的访问的独立性和随机性。
4、操作系统的功能:(1)处理机管理:处理机管理是操作系统最主要任务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对中央处理机的使用进行调度分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处理能力。
2379《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总复习各类资料汇总作业讲评⑴《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从现在开始,我会在四次作业评讲中,把同学们杏做形成性考核题时出现的主要问题讲解一下,以帮助大家克服学习这门课的难点,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的定义是什么?分析:考核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基本认识。
参考答案:(1)操作系统是与计算机:硬件紧密相关的一层系统软件,由一整套分层次的控制程序组成,同意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其他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文件等。
(2)操作系统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工作流程,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系统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界面良好、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让用户无需了解硬件细节,而是直接利用逻辑命令就能灵活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3)操作系统为计算机软硬件功能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一个支撑平台。
解题思路:综合考虑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上面的作用,进行概括。
2.操作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分析:常识题参考答案:(1)处理器管理(2)存储管理(3)设备管理(4)文件管理(5)作业管理3.什么是进程?进程的特性有哪些?进程和程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分析:参考答案:进程是指一个可并发执行的程序(或程序段)在给定的工作空间和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
换句话说,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或基本单位。
进程的特性包括:(D进程是动态的,它由操作系统创建并独立地运行,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因某个条件不足而暂时被“阻塞”,当条件满足时又被“唤醒”并继续执行,直到任务完成而“撤销”。
因此进程具有生命期,并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动态地转换。
(2)进程具有并发特征,一个进程能和其他进程并行执行,但各进程在逻辑上又相对独立,同时各进程的执行速度是不可预知的、异步的。
因此,系统必须为进程提供同步机构,以确保进程能协调操作和共享资源。
进程和程序的主要区别是:(D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考核说明第一部分考核说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网络实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介绍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更主要的是能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典型操作系统在实现中所使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实现中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以此来指导学习者从事实际工作,能够学有所用。
课程资源:该课程文字教材包括由刘云主编的《网络实用技术基础》主教材,由课程组编写的《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实验》实验教材,两本教材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12讲录像教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CAI》课件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考核对象:电大系统“开放教育试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专业的学生。
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严格按照《网络实用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编写。
本考核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考核内容以所用教材《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及《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实验》为基础。
考核要求:考核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具体考核要求分为以下3个层次: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本课程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性地了解所学内容。
命题原则:1. 严格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的要求命题。
2. 试题的覆盖面较广,并适当突出重点。
3.试题的难易程度和题量适当,并按章划分各部分在考题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其中:第1、2章约占15%;第3、4章约占40%,第5、6、7章约占25%,第8、9章约占20%。
4.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应用题,参照模拟考核试题。
考核形式:采用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