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解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及带来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4.83 KB
- 文档页数:2
收复台湾——郑成功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
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的无比愤慨。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
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
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
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虎门销烟——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福建侯官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
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郑成功收复台湾》读后感范文《郑成功收复台湾》读后感范文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入台湾,开始了他们残暴地殖民统治。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率两万余将士,于4月30日登陆台湾。
由于有台湾民众的大力支持,入侵者很快被逐出台湾。
而后,入侵者几次反扑,都没能在攻入台湾。
1662年2月,荷兰入侵者终于被郑成功一举击溃,一些残兵败将也狼狈的逃走。
从此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击败侵略者,收复了台湾,是依靠他那坚定的信念和意志。
他的进攻强而有力,弹无虚发。
足以表现他收复台湾领土,解放台湾人民的坚定决心。
他面对强大的侵略者,毫不畏惧,依然沉着冷静,一次次给敌人以痛击,最终收服了台湾。
被荷兰侵略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里。
郑成功,一个英勇无畏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中华儿女,他们都为祖国做出了贡献,我们怎能无动于衷?所以,我们要立刻行动起来,奋发向上。
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一份贡献。
宝岛台湾在17世纪的时候,就遭到欧洲荷兰人的侵略。
荷兰人看中了这块宝地,就在1624年侵入台湾建城堡,抢台湾人民的财物,屠杀他们,奴役他们,而明朝政府因为腐败无能,统治不稳,所以侵略者才有机可乘。
郑成功在明朝灭亡以后,曾经组织义军抗清,把福建沿海的厦门,金门和岛屿作为基地。
他得知台湾人民在侵略者的.压迫下十分痛苦,就决定在1661年春天率船队进军台湾,赶走侵略者。
郑成功在厦门又操练官兵,又聚集粮食,为的就是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中国军队乘风破浪,登上台湾,荷兰侵略者大惊失色,慌忙迎战,还是打了败仗,就龟缩在他们建的两座城之内。
郑成功把他们团团围住,并让他们投降,荷兰"总督"竟要求郑成功退出台湾,愿意年年进贡,被郑成功坚决拒绝。
1662年初,郑成功发动了总攻击,他向敌人的阵地猛烈开火,荷兰人民走投无路,只好统统举手投降,离开了台湾。
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高兴得不得了,他们赠送食物给郑军官兵,郑成功给他们东西表示感谢。
读郑成功收复台湾有感读郑成功收复台湾有感郑成功,一个令人敬佩的历史人物。
他不仅是明朝的一位将领,而且还是一位拥有崇高威望的爱国英雄。
他的收复台湾的壮举,是历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值得后人铭记。
郑成功唐突的行动,为了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和民族的尊严,他带领着由各色人等、由起义军、流离、贫苦、散众等组成的军队,胜利地占领台湾,建立了“大明宣和年间台湾洲全境之镇守使司”,标志着台湾身体农业展开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当时,在台湾的人民长期被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国的侵略和欺压之下,没有自己的国家和主权。
虽然在台湾存在有一些土著国家,但其实力很弱,经济、文化、军事都很落后。
而郑成功的到来,给予了他们希望,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豪感和尊严感。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台湾,而且会影响到中国的历史进程。
不仅如此,郑成功的精神力量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首先,郑成功是一个极具愛國主義精神的领导人,对于国家的利益和民族尊严把它摆在前面,视若珍宝,这一个精神是我们这一个时代非常缺乏的。
其次,郑成功的军事策略,具有前瞻性和谨慎性。
他在建立统治基础,以及与外敌打交道的问题上,都有着很高的智慧和眼光。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决策者,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作为现代中国的公民,我们应当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加强我们自己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以更加强有力的方式保卫我们祖先留下的一草一木。
同时,我们也应该继承郑成功的工作作风,不可贪恋功名,始终秉持着赤子之心履行自己的使命。
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路途上,他也曾经历了种种挫折和艰辛,但他的坚定信念和勇气,使他最终实现了收复台湾的梦想。
因此,我们也需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信仰,把我们的理想和事业进行到底,继续铸就历史的辉煌。
最后,我们向郑成功和所有用自己的行动和献身精神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贡献的人表示敬意,同时也敬告我们所有的同胞,只有我们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充满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责任和重任,才能够推动我们的国家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历史故事-郑成功收复台湾南明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他手下的大臣黄道周一心抗清,想帮助隆武帝出师北伐。
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
过了一年,清军进军福建的时候,派人向郑芝龙劝降。
郑芝龙贪图富贵,抛弃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权也就灭亡了。
郑芝龙有个儿子叫郑成功,当时才二十二岁。
郑芝龙投降清朝的时候,郑成功苦苦劝阻。
后来,他见父亲执迷不悟,气愤之下,就独自跑到南澳岛,招募了几千人马,坚决抗清。
清王朝知道郑成功是个能干的将才,几次三番派人诱降,都被郑成功拒绝。
清将又派他弟弟带了郑芝龙的信劝他投降。
他弟弟说:“如果你再不投降,只怕父亲的性命难保。
”郑成功坚决不为所动,写了一封回信,就此跟郑芝龙决绝。
郑成功的兵力渐渐强大起来后,在厦门建立了一支水师。
他跟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率领水军十七万人乘海船开进长江,分水陆两路进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
但是清军用假投降的手段欺骗他,郑成功中了计,最后吃了败仗,只能又退回厦门。
郑成功回到厦门时,清军已经占领了福建大部分地方,他们用封锁的办法,要福建、广东沿海百姓后撤四十里,断绝对郑军的供应,想困死郑成功。
郑成功在那里招兵筹饷都遇到困难,就决定去台湾发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趁明王朝腐败无能,霸占了台湾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
台湾人民不断反抗,遭到了荷兰侵略者的不断镇压。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湾。
这一回,他下决心赶走侵略军,就下命令要他的将士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
恰好在这时候,曾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何廷斌,赶到厦门来见郑成功,劝郑成功收复台湾。
他说,台湾人民受够了侵略军的欺侮压迫,早就想反抗了。
只要大军一到,一定能够联手把敌人赶走。
何廷斌还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把荷兰侵略军的军事布置都告诉了郑成功。
郑成功有了这个可靠的情报,进攻台湾的信心就更足了。
历史上的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驱逐红毛收回台湾
17世纪初,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侵略者(台湾民众蔑称为红毛),开始把魔爪伸向台湾。
先是以经商互市为诱饵,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得到福建地方官允许,在台湾筑城作为贸易场所。
继而通过利诱、威胁、武力恫吓等手段。
不断蚕食扩张,最终将整个台湾置于其殖民统治下。
在厦门坚持反清明的郑成功,眼看满清统一大陆已成定局,便将收复台湾的大计付诸
实施,以建立抗清根据地,并解救荷兰统治下的高山族等各族同胞。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3月23日,郑成功率大小战船200余艘,军士2万5千人横渡台湾海峡。
船队抵达台湾西部海港鹿耳门,适逢涨潮,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陆,经激烈战争,占领了海边阵地。
台湾城是岛上的第一大城市,又是荷军总督揆一的大本营,城垣高大坚固,配备有西洋大炮。
郑成功为避免过多伤亡,下令斩伐竹木,在台湾城四周编树栅栏,并挖掘深壕,将城中与外界隔绝,使敌不战自乱,束手就擒。
揆一狗急跳墙,曾几度突围,但每次都损兵折将,不能前进一步。
延至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1月,台湾城中弹尽粮绝,荷军或战死,或饿死、病死,只剩十之二三的兵力。
郑成功审时度势,发起总攻。
揆一为求活命,扯起白旗投降,并于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
随后,带领残兵败将滚出台湾。
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的台湾,复归中国所有。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不朽功绩,永垂青史!。
郑成功驱荷复台的故事郑成功是一位民族英雄,关于郑成功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收复台湾。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郑成功驱荷复台的故事。
驱荷复台的立场和功绩永历六年九月,台湾发生郭怀一起义,郑成功多方支持台湾人民这一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被忽视的福摩萨》有如下的记述:“岛上中国居民认为受公司压迫过甚,渴望自由。
他们受到国姓爷方面的鼓励,认为可以得到国姓爷的支援,于是举行了一次危险性的暴动。
中国人民的叛乱虽然很快被镇下去,地方秩序也已恢复常态;但公司仍然怕中国人会再次发生叛乱,甚至取得更大的成果……”台湾人民也期望郑成功能早日赴台,赶走荷兰殖民者;郑成功也更坚定驱荷复台的决心。
对于收复台湾的任务,郑军诸镇的看法很不一致。
为了统一议取台湾的决心,郑成功于永历十五年正月,召集各镇畅开门路,议取台湾:吴豪、黄延等人认为台湾航行险恶,台地又多瘅疬,居住困难,而且红夷[指荷兰人]船坚炮猛,很难取胜,因而反对东征;陈永华、马信、杨朝栋等人则极力赞成东征,收复台湾,认为这是一项正义的举措。
在经过一番辩论之后,高瞻远瞩的郑成功庄重声明:“本藩矢志收复台湾,故冒波涛进取不服之区,非贪恋海外,苟延安乐。
”并坚决地宣布:“台湾非吾亲征不可!”经过一番议率之后,终于取得一致的意见,决定东征复台。
人物简介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郑成功坚持抗清斗争及收复台湾郑成功在永历旗号下进行的抗清斗争和对台湾的收复是明清之际最重要的事件。
郑成功本名森,隆武帝见到他很是喜爱,赐姓朱,后来他就被称为“国姓爷”。
郑芝龙降清,他深以为耻,举起“背父救国”的大旗,招集义军。
他的队伍开始用隆武年号,后改用永历年号。
郑成功将中左千户所(今厦门)改为思明州,作为根据地,积极筹备北伐。
到顺治十五年(1658)为止,他三次北伐,九征闽、粤,成为清廷在东南的心腹大敌。
与此同时,张煌言也屡次出师北伐,与郑成功相配合。
顺治十六年,郑成功自任招讨大元帅,以张煌言为监军,联合北伐。
此次军事行动出动水陆大军十七万,分八十三营,声势迅猛。
义军在崇明岛登陆以后,破瓜洲、镇江,包围南京,震动江南。
最终由于轻敌和指挥上的失误,对南京的围攻被瓦解,郑成功退回福建。
向徽州进军的张煌言势孤力单,被清军击败。
张煌言返回浙东一带坚持反清斗争,康熙三年(1664)被捕,在杭州城外就义。
郑成功退回福建以后,决定攻取在荷兰殖民者统治下的台湾岛,作为反清的根据地。
荷兰人进入台湾是在明天启四年(1624),他们先侵占台湾南部,后来又从西班牙殖民者手里夺取了台湾北部。
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台湾人民不断进行着反对荷兰殖民者的斗争。
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率领舰队,渡过海峡,直驶台湾,经过几个月的战斗,终于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
郑成功在台湾创建政府,制定法律,开办教育,奖励生产,对台湾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事件的意义,不但在于郑成功父子以台湾为根据地,又进行了二十年的抗清斗争,更在于收复了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占的这块领土,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1。
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公元1661年,荷兰侵占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1661年(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永历十六年初,侵略军头目揆一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
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福尔摩沙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影响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
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
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
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
1653年(南明永历七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收复台湾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
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
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
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清顺治三年(1646),郑芝龙降清。
郑成功曾苦苦劝阻,未能阻止,遂率部至南澳(今属广东),起兵抗清。
郑成功感到,收复台湾已不容踌躇,于是召集文武官员,讨论进军台湾问题。
他认为,形势紧迫,“附近无可措足,惟台湾一地离此不远,暂取之,并可以连金、厦而抚诸岛”。
然后,“广通外国,训练士卒,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
于是,郑成功作出“亲征”台湾的重大决策。
这是郑成功战略上的一次根本性转变,也是一个十分英明而大胆的决策。
这对结束祖国的分裂局面,维护祖国的神圣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郑成功在酝酿、讨论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储备粮饷,练兵造船,侦察敌情,在物资上、精神上作了周密充分的准备。
其作战方针是:首先收复澎湖,作为前进基地,然后乘涨潮之机,通过鹿耳门港,于台江实施登陆作战,并切断台湾城与赤嵌城两地荷军的联系,分别予以围歼,再收复台湾全岛。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
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0��.�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复台�诗是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时写下的�第一次读它还是在多年前念中学的时候完全被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乃明末官员,其母田川氏则是日本人�明崇祯十一年(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崇祯十七年(年),郑成功为求深造进入南京国子监就读,拜入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别字�他是明弘光朝的监生�南明唐王隆武帝赐他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后来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而他又称郑延平�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腐败的明王朝大厦将倾勇猛的大清军队所向披靡�清兵打到福建时,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击清军,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的时候,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施琅族叔)将军队撤回福州�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在抗清问题上�郑成功与父亲郑芝龙一直存在分歧,这是回避不了的现实�郑成功对郑芝龙的不战而降表示反对�他哭谏父亲举兵抗清,父亲不听�老谋深算的郑芝龙看到南明的没落腐朽和大清的崛起反过来劝郑成功放弃抗清�此时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是郑芝龙�当时他的同乡洪承畴(明降将)承诺给予郑芝龙三省王爵的诱惑,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军投降�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兵将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投降清军之后不但能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将领博洛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郑成功收复台湾�杨国栋散文荟萃��却不幸碰上此次劫难�田川氏在战乱中被清兵强奸,遂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抗击清军的决心�他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愿意抗清的郑芝龙的旧部,更在南澳(今属广东)募集了数千兵力�隆武二年十二月(年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他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兵作战�山地作战非清军优势,也非郑军优势�但郑成功敢于高举抗清大旗不畏强暴的举动却让人赞叹!在诸多次大小不一的战斗攻防中,郑成功的军队有败有胜�后来他悟到大海作战是他的强项,便把自己部队的根据地设在海上的金门和厦门�隆武四年(年)春天,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率领部众与郑军联合,郑成功大喜�他鼓足抗清信心,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首先率领军队攻克同安县�不久,郑军围攻泉州�清军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弃守同安�大清援军在抵达泉州后,郑成功分析出敌强我弱的战情态势,为保存实力又主动放弃泉州,悄然领军潜回海上,以图将来�就在次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后永历帝册封他为延平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是时,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大明的官方部队和清军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土皇帝�郑成功对此很看不惯,他决定招降或剿灭这些土匪武装�公元年月,郑成功挥兵南下,除了打击闽南清军外,沿着厦漳线一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一个多月下来,从敌人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接着,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这样一来,郑军既扩大了地盘,又解决了部队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永历四年(����年),时郑成功族叔郑彩,郑联的军队占领厦门�郑成功退回闽南之后,为了拓展实力乃借口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采取施琅的献策,用计图取厦门�永历四年中秋节,郑成功趁著郑彩离开厦门的时机,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大意并未设防,惨遭刺杀身亡�不久,郑彩得知郑联的死讯,更加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便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自此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部队,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没过多久,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加上定西侯张名振等人前来投靠郑成功,使郑军的声势急速高涨�永历六年(����年)一月,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成功率领军队攻打长泰�清军派兵往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着对闽南地形较为熟悉,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清将领陈锦,歼灭多数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胜利�不久,郑成功又率军攻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郑军在海上大捷,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然而漳州守军亦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二经过多年征伐,郑成功认识到:有百姓的支持,才是战争胜利之本�他决定给闽南百姓钱粮安抚,彻底减免百姓各种税赋�赢得百姓一片欢呼!清廷派闽,浙督抚陈锦带散文荟萃泉州文学�����年第�期����������������/�0��.�兵数万,驻扎同安,又调潮州和汀州诸军,企图三面夹攻,消灭郑成功在龙溪,海澄的主力�郑成功早已侦察到敌军的动向,派五虎将之首甘辉埋伏江东一带,自己从厦门引渡精兵,埋伏于高屿附近的龙池岩�此时清军包围了离同安县城六十里的白礁城�白礁村民众奋起自御,坚守城池�但敌我力量悬殊,而清军又炮火猛烈�正当白礁民众面临一场血洗劫难之时,郑成功的骑兵宛如神兵自天而降,从腹背杀出�满清王朝的部队溃不成军,丢盔弃甲,被打得落花流水��闽海纪要�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陈锦获当年同安之捷,颇轻敌,全军皆殁,奔回泉州�成功乘胜攻长泰,拔之,属邑俱下�"据说,当年白礁慈济宫的敲钟人将钟声敲打得特别嘹亮高亢昂扬,猛烈的钟声为郑军助威,郑军也在这洪亮的钟声中勇往直前赴汤蹈火勇猛杀敌��清军失败后并未罢手�清廷又派清将固金山砺会同闽浙总督刘清泰,"统马步军数万,集十县民夫二万抬攻城器具,围攻海澄城","大小铳炮数百门,日夜连击无瞬息间断"�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之下海澄城墙坍塌多处�白礁村数百人连夜乘小舟赴海澄参战�郑成功亲自坐镇指挥,令部下将火药埋伏河沟边,待清兵过河,下令发地炮,把清军炸死,烧死�白礁人跟着将军甘辉乘胜追杀,大败清军��海上见闻录�记载:海澄为囤积粮食和生产兵器的陆上主要据点�所属地方,每家各出民夫一名�白礁村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出动,把白礁城的石头全部拆下来,一船一船运往对岸的海澄,短短时间里,就使海澄"城高二丈余,旧有五都土城,连而为一,皆灰石砌成,并筑短墙,安大小铳炮三千余号,周围以港水,巨浸茫茫,外通舟揖,内积米谷军器,据潮州之咽喉,与金厦二门相为表里,以为长守之计"�白礁民众为了支援郑成功修筑海澄城,加强抗清和收复台湾的陆上主要据点,做出了重大的牺牲�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都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见敌来势凶猛便且战且退�返回海上的金门根据地以保存实力�清军以为郑军大败而逃�便想乘势追击�金砺率清大军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在海上展开激烈战斗�在清军的猛烈炮火轰击之下,郑成功部队遭受部分损失,一些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便亲临阵前喊话,也险遭炮击�但郑成功毫不动摇�他知道�死打硬拼肯定失败�他在想着新招�当他侦知清军火药钱粮不继时,便主动诱敌决战,趁清军大举渡河之际,以火攻大破金砺,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海澄得保安全�清军两度大败后,于永历七年八月派遣使者与郑成功议和�郑成功见军队征战连年已然兵疲马困,也想借此机会筹措粮饷,稍事休养,于是便答应与清廷谈判�清廷拟封郑成功为海澄公,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地方安顿兵将;这样的条件不为郑成功所接受�清廷将郑成功视为心腹之患�清军定远大将军济度率三万大军入闽,会同驻闽清军,准备进攻厦门�面对来势凶猛的清军�郑成功决定放弃已占领的漳,泉两府属邑,并拆毁城墙让清军无所屯扎,收缩部队以巩固金,厦防线�这一回郑成功不是被动防御,他发现东南沿海有空虚之处�便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广东,令清军腹背受敌,难以兼顾头尾�北上郑军连战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郑军虽一度攻取揭阳,却遭到清援军击溃,死伤惨重�隔年四月,济度调集各路水师进攻厦门,于围头海域遭郑军痛击,清军大败而归�郑军取得泉州战役的胜利�永历十年(年)十二月,郑成功部队又在闽东北取得护国岭战役的胜利�郑成功军事上的成熟标志是:他明白根散文荟萃��据地在军事作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因而他始终坚持以厦门,金门等沿海岛屿为其家巢�但仅有根据地还不够,郑成功明了主动防御与被动防御的区别在于,不时地抓住战机主动出击,既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又可缴获大量粮饷资备,甚至补充兵员�郑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权,一方面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山五商),开辟货源以和外国人贸易来累积资金;另一方面以此募兵(包含日本,白人,黑人等外籍佣兵)及进口盔甲,铳炮,刀剑等武器来筹备军力,军备;又以内陆的商业据点为基,发展情报组织洪门�永历十二年(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郑张的联合标志着郑军的强大�他们加紧训练,练水上作战科目,尤其练水陆兵军协同作战课程�一来为了北伐攻打清兵之需二来为的是有朝一日收复台湾�次年,郑成功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他们势如破竹所向无敌,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继而包围南京�由于寡不敌众,郑军包围南京失败,便改变战法,突然挥师南下,在福建海门港(今福建龙海东)歼灭清军将领达素所率水师四万余人,再次取得厦门战役的胜利,声威大振�三不久,郑成功趁热打铁,再度率领士气高昂的数万军队北伐,他们打到了金陵城下�他的�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是这样写的:"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断,不信中原不姓朱�"然而,攻打南京毕竟是个假象�郑成功这回的军事谋略是"声北击南"�谁都看出来,郑成功在声势浩大地攻打南京,没料想郑成功突然掉转枪口,挥师南下,率大军向沿海挺进,杀向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南宋和元朝的时候,中国政府就正式在澎湖,台湾设置官吏,进行管理�公元����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台湾民众不断起义反抗�公元����年春天,正当郑成功准备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时候,恰好有一个爱国人士,名叫何斌,从台湾来到厦门,向郑成功申诉了台湾人民渴望解放的心情,并献上了进军台湾的地图�于是更加坚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这是永历十五年(����年)的春夏之交,台湾海峡的海面依然平静,只是海底下涌动着巨浪暗涛�郑成功在攻台之前,就在沿海一线有所部署,一是建造和收集船舰;二是训练水手兵勇;三是大量筹备粮草�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像旋风似的进入金门�郑成功吹响了驱逐荷夷,进军台湾的战斗号角后,军队从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与此同时,沿海一线百姓兵勇也飞舟跨海支援前线,军民形成合力向台湾驻敌压去�荷兰侵略军在台湾拥有两大防御要塞,一是位于大员的热兰遮城(今台湾台南市安平古堡);二是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的普罗民遮城�四月初一(����年月日),郑军经由鹿耳门海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今台南赤崁楼)�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托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四天后(����年�月�日)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这样,郑军基本控制了台湾�说起与荷兰人打仗,郑成功早有先例�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至东南亚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年到����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散文荟萃泉州文学�����年第�期����������������/�0��.�船,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就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郑成功的大军在一个海水涨潮的夜晚,于鹿耳门的禾寮港登陆,进攻赤嵌楼�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郑成功留下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自己亲率大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台湾失地乃合情合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不肯投降,仍然组织兵士企图据险顽抗�郑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也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但是荷兰在台最高长官揆一仍然拒绝投降�郑成功怒不可遏,他下死命令调集炮火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双方损失都很惨重�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为长期包围的战略�没过多久,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台湾海峡,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这时节,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物资装备�等到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善抓战机,是郑成功作战的一大特点�这年十二月,郑成功抓住一位德籍荷兰士官叛逃的时机,在其提供情报之后,果断地组织军队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八日(年月日),荷兰在台最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几经谈判,荷兰人终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年月日)向郑成功屈服,退出台湾�侵占台湾年的荷兰侵略者投降了�台湾宝岛终于收归中华版图,郑军将士和闽台百姓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载歌载舞!郑成功主政台湾期间,下令屯垦台湾的范围,包括东北宜兰,西南屏东,以及云林,彰化等地域�郑成功倡导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宁,使得民众安居乐业�由于常年征战积劳成疾,郑成功的身体每况愈下,加上他听到父亲和兄弟被清政府杀死于流放地宁古塔,不久便仙逝于台湾�郑成功的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又因他乃一代儒将,喜好诗歌文章,故有�延平王集�行世�康熙皇帝曾说�"朱成功明室遗臣,非吾乱臣贼子!"这一定位使清王朝对郑成功不再诋毁�康熙还为郑成功写下楹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赠与泉州三邑南安郑氏祖坟�自此逐渐将郑散文荟萃��一座有一幅发黄的老照片极具视觉冲击力:近处是茂密的榕树,远处是巍峨的山峦,一条古道隐约地穿行在一片杨柳之间,一行长长的古牌坊蜿蜒而去,直接远处的古城墙,有两座古塔傲立城中,让人极易辨认出那是泉州古城�照片是����年一个叫艾克的德国考古学家拍摄的,那年早春,正是桃红梨白时节,他与厦门大学教授张星烺沿着泉州东门外那条古驿道一路走到凤山下,满山遍野的桃花点燃了教授们的激情,而那一行看不到尽头的古牌坊更是让他们啧啧称奇�于是,艾克教授按动快门定格了眼前的美景,这成了上世纪初泉州东门外唯一的一张全景式的珍贵照片�只是,这张黑白照片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关于那些姹紫嫣红的景色只能凭想象了,但那消失已成功宣传为"忠义典范"�年,清政府派遣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台办理海防事务,沈葆桢在该年底与其他官员联名上奏,以郑成功"感时仗节,移孝作忠",值得为民表率,请光绪皇帝准为其建祠祭祀,有助于"正风俗,正人心"�朝廷准其奏,正式在台为郑成功立祠,并由清廷礼部追谥为"忠节"�年代,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有关郑成功的刊物大面积流行,具有日本血统的郑成功在这些刊物当中也成为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象征人物�年,蒋中正败逃台湾后亦亲题"振兴中华"匾额,悬挂于延平郡王祠正殿入口�在台湾,有许多学校,街道,乡镇的命名皆来自对郑成功的纪念�包括"台湾省立成功中学"(今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原台湾省立工学院改为国立成功大学,台湾南投县国姓乡,台中县成功岭,延平路,开山路,台南市东宁路等�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课本中,称赞郑成功"驱逐了外国侵略者在台湾的势力��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郑成功击败在台荷兰人,成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许多历史课本写道:"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团结当地的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共同发展生产事业�"这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也是他被世人永久怀念的理由所在!散文荟萃泉州文学�����年第�期的守望�郑剑文古牌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解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及带来的影响
导语: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处于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个的将领,收复失
地台湾也是由他发起的。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是怎样的呢? 郑成功收
复台湾过程主要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处于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个的将领,收复失地台
湾也是由他发起的。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是怎样的呢?
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主要是由于郑军攻打南京失败,郑成功带着疲
惫不堪的将士们满目踌躇,明朝的疆土稳固在先,如何才可以解决作
战中的粮食供给问题呢?在荷兰统治下38年的中国台湾一直是国家的
心病,收复失地既可以免去国家的心病,于是经过满朝文武的战前议
政,最终攻打台湾收复失地的战事被提上日程。
三月初,郑成功率众将士2.5万直取台湾,面对荷兰侵略者他们面
不改色,分别乘坐几百艘战船冒着大风大浪一路出发越过台湾海峡,
历经澎湖之后全面调节整装待发以最佳状态直取台湾,驻守在台湾的
荷兰侵略者们也获取到了郑成功要收复台湾的消息,也开始担忧起来,
虽然他们也把部队集结起来在赤嵌城和台湾城内,另外在港口也设置
障碍阻止郑军上岸,但是郑军依然成功趁海水上涨的时候上岸围攻了
赤嵌城,切断了台湾城内援军到来的必经之路,在战斗过程中郑成功
一挥号令,60多只战船同时开炮击沉了荷兰侵略军的“赫克托”号战舰,
荷兰军面对援军无望,在经历八个月的垂死抗争之后最终被郑军打败。
这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荷兰侵略者抵抗失败全面投降,郑成
功成功收复失地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郑成功收复台湾成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一伟大的军事斗争,
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