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加作品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5
美术艺术风格分析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样的风格呈现给我们不同的审美体验。
在美术领域,艺术风格是指作品在形式、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风格。
本文将通过对几种典型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探讨它们的特点以及对观者的艺术享受。
一、印象主义印象主义艺术风格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
印象主义画家以捕捉瞬间的光线和色彩为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场景。
他们注重描绘光线的变化和色彩的变化,运用明亮的色彩和轻快的笔触,创造出一种模糊和流动感的效果。
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
印象主义的艺术特点是追求瞬间的变化和光影效果,以直接观察为基础,削弱了线条的轮廓,强调了色彩和光线的运用。
这种风格给人以轻快、朦胧的感觉,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二、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将物体分解成各种几何形状,并同时展示多个视角。
立体主义艺术家试图通过抽象和几何形状的使用来表达形式和空间之间的关系。
著名的立体主义艺术家有匹卡索、勃拉克等。
立体主义的艺术特点是注重几何形状和抽象的运用,强调形式和空间的结构。
它以一种简化和拆解的方式来展示物体,给人以一种冷静和理性的感觉。
三、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试图通过形象的变形和夸张来表现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表现主义艺术家常常以艺术家自身的情感和经历作为创作的出发点,表现内心的冲突和痛苦。
著名的表现主义艺术家有蒙克、基立克等。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点是尖锐、夸张和变形的形象,剧烈的色彩对比和粗犷的笔触。
它以一种激烈和冲突的方式来表现艺术家内心的体验,给人以一种强烈和冲击的感觉。
四、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中叶的一种艺术风格,它试图通过超越现实的方式来表达潜意识和梦境。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常常运用梦幻、幻觉和荒诞的元素来表达对现实的否定和对超现实的追求。
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有达利、马格利特等。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艺术概论(专升本)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A. 艺术作品创作规律B. 艺术审美价值C. 艺术发展史D. 艺术与社会关系2、艺术的审美价值表现在()。
A、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求B、能够满足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C、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求D、能够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双重需求3、艺术创作中,以下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美化和再现B. 艺术是创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表达C. 艺术是抽象和概念的表达D. 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4、在艺术创作中,以下哪位艺术家被称为“光影魔术师”?A. 毕加索B. 梵高C. 达芬奇D. 德加5、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的黄金时代,它主要发生在哪个世纪?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4世纪6、以下哪种艺术形式强调在静态画面中表现动态的生活?A. 雕塑艺术B. 雕塑艺术C. 雕塑艺术D. 雕塑艺术7、艺术创作中的“意境”是指:A. 艺术作品中的具体形象B.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C. 艺术作品中的审美体验D. 艺术作品所营造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境界8、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注重的绘画元素之一是“气韵生动”,这一概念主要体现在哪一类作品中?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工笔画9、艺术创作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艺术家主观世界的体现?A. 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B. 艺术作品的题材选择C. 艺术家的创作风格D. 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10、艺术创作中的“灵感”现象通常表现为以下哪种情况?A. 突如其来的深刻感悟B. 逻辑推理的结果C. 长时间思考后的成果D. 他人启示下的启发11、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包括:形式美法则、内容、情感和()。
A、材料B、技巧C、构图D、主题12、在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上,被称为“巴洛克艺术”的时期大约是哪个时期?A. 古典时期B. 文艺复兴时期C. 巴洛克时期D. 现代主义时期13、以下哪位艺术家的作品《格尔尼卡》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之一?A. 毕加索B. 梵高C. 高更D. 毕沙罗14、以下哪位艺术家被誉为“印象派之父”?()A、雷诺阿B、莫奈C、塞尚D、梵高15、以下哪位艺术理论家被誉为“艺术哲学之父”?A、歌德B、黑格尔C、康德D、泰纳16、以下哪位艺术家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A. 马蒂斯B. 毕加索C. 巴尔蒂斯D. 布尔乔亚17、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法”最早见于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具体是指()。
印象派代表人物印象派代表人物:马奈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象主义画展,不过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画理论和作品。
1832年马奈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因为热爱艺术,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的前程,成为一位画家。
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
他受过古典艺术的薰陶,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宏大和庄重的气魄,他的画在造型上有极大的写实技巧,但在色彩上还没有发展到其后一些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分解物体颜色的水准。
他对色彩的处理比较完整,每一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之感。
《吹笛子的少年》是马奈的一幅的作品,在总的暗调子中,突出几块明亮鲜艳的色彩,使之更加响亮耀眼。
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奥林比亚》也同样使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段。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
1874年由他发起组织了首届印象派画展,他的油画《印象·日出》一画在展览中引起反响,从而使“印象派”这个名称正式出现。
《印象·日出》表现的是画家对所看到的“日出水面”这个转瞬即逝景象的感受和印象。
画中表现的是在天水一色的朦胧晨雾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水中的船和岸上的景物用蓝绿色彩轻松的勾画出来,整个画面的一切物体都融成一片。
在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忽视对物象形体的写实。
侧重于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上色彩关系的独立美。
他是第一个真正强调外光写生的画家。
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户外写生完成,而且态度非常认真。
为了保持印象的真实性,常常是早晨时画的画,如果没完成,就等到第二天的同一时间继续画,直到画完。
他还常常对着一个景物,分别画出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色彩变化。
如油画《草垛》《里昂大教堂》等就是画家实行这种色彩试验常被人们提及的作品。
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美术作品是艺术is展现,传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中外美术评析和欣赏是提升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既能增加对艺术的理解,也能丰富个人的文化品位。
本文将就中外两个方面的美术作品进行评析和欣赏。
中式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代表作之一。
这种绘画追求表现山川秀丽、亭台楼阁、树木葱郁等丰富多彩的山水风景,蕴含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诸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作品都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
这些作品以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墨表现着天地之美和人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山水的气息和文化内涵。
与中式山水画相比,欧式油画以艺术化的手法表达着对现实的诠释和批判。
著名的欧式油画家如李奥纳多·达·芬奇、文森特·梵高和埃德加·德加等人的作品都是欣赏的佳品。
李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文森特·梵高的《星夜》都运用了大胆明亮的色彩和鲜明的笔触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而埃德加·德加的《午后的一条岸边大道》则采用了隐晦的线条描绘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状态。
无论是中式山水画还是欧式油画,它们都是艺术家通过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而作出的艺术品。
欣赏好美术作品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更需要有深入的文化功底和审美修养。
通过欣赏中外美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传统,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
总之,美术评析和欣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
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质,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充实、丰富。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艺术史上的两个重要艺术流派,它们对绘画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现代艺术的面貌。
本文将介绍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历史背景、代表画家及其作品,并探讨两者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之处。
印象派简介印象派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该派的画家们试图捕捉光线在不同时段和不同视角下的变化,强调对自然光线及其在各种表面上的映射和折射进行表现。
印象派画家以自然风景和日常生活场景为主题,追求在短暂的瞬间中捕捉自然界的氛围和情感。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他们的作品以明快的色彩、轻快的笔触和模糊的轮廓为特点,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精妙处理,呈现出一种充满活力和真实性的视觉效果。
莫奈的《印象·日出》、雷诺阿的《舞会之妇》、德加的《舞蹈课》等作品都是印象派艺术的典范,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画家独特的艺术视角,也引领了19世纪艺术的新风向。
后印象派的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艺术家开始对印象派的表现手法提出质疑,并试图在其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
这就诞生了后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们更加注重对形式和结构的探索,追求表达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塞尚、高更、凡高等,他们在色彩、构图和笔触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呈现出更加个性化和抽象化的艺术风格。
塞尚的《胡椒瓶和水果篮》、高更的《恶人之死》、凡高的《星夜》等作品代表了后印象派的艺术成就,这些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展现了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艺术风格比较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在艺术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印象派侧重于表现瞬间的光影变化和自然景观,追求真实性和朴素的审美感受;而后印象派则更加注重形式和结构的重构,强调对内心情感和想象的表达,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和抽象化倾向。
在色彩运用上,印象派的色彩明快、饱满,呈现出一种光与影的效果;而后印象派的色彩更加鲜明、夸张,具有更强烈的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
在构图和笔触上,印象派比较注重捕捉瞬间的细节和情景,笔触轻盈飘逸;而后印象派则更加关注形式的简化和变形,笔触更加有力且富有张力。
两个外国美术流派近年来,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外国美术流派在中国的艺术圈也逐渐受到关注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将为您介绍两个外国美术流派,分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法国印象派。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起源于15世纪初的意大利,并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发展。
这一美术流派的特点是追求自然主义和理性的表现方式,注重对人体解剖和透视的研究。
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成为艺术家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人的作品,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以其逼真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观察技巧而著称,例如《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米开朗基罗则擅长雕塑和壁画,其代表作《圣母像》和《创造亚当》等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
拉斐尔则以其积极阳光的作品风格而闻名,他的名作《雅典学院》呈现了古希腊哲学家的聚集场景,充满了和谐与高尚的气息。
二、法国印象派法国印象派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法国的一场艺术运动,它以细腻、明快的色彩表达和全新的画面构图而著称,对后世的现代艺术影响深远。
印象派的艺术家试图捕捉瞬间的光影和气氛,强调对色彩和光线的独特描绘。
他们放弃了传统的绘画技法,采用简洁而瞬间的笔触,使画面更具生动感。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
莫奈的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在不同光线下对着名的睡莲池进行的系列描绘。
在这些作品中,他利用明快的色彩和散点的笔触装饰了水面和花卉,传达出自然美的瞬间感受。
雷诺阿则擅长以女性和时尚为题材的绘画,他的作品《舞会》和《阳光下的草地》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线效果的敏锐观察。
德加则以其突破传统表现方式而闻名,他的作品《舞蹈课》和《浴女》等以独特的视角和裁剪方式塑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总结: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法国印象派都是外国美术流派中的重要代表,它们各自在艺术史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闺阁里的私密生活——浅谈妆浴题材在德加、勃纳尔和巴尔蒂斯之间的传承王恒立【摘要】@@ 绘画艺术的传承体现在形式、色彩、意向、题材等诸多方面,其中题材的传承是最易被人感知和谈及的.由于神话和宗教类题材、重大历史题材及各种肖像大都是画家受外界委托而创作的,他们的继承和创新主要体现在绘画本体方面,而在题材的选择上几乎没有主动性可言.因此,我们将把讨论的重点放在那些画家在传统中自主寻找适合自身题材的现象上.【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4页(P85-88)【作者】王恒立【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艺术系【正文语种】中文在欧洲绘画史上,女人梳妆和洗浴的题材屡见不鲜,但专门对此题材进行深入挖掘的画家并不多。
德加、勃纳尔和巴尔蒂斯从不同角度对妆浴类题材进行了深入的描绘。
他们出生于近似甚至相同的地域或时代,对私密性有着同样的过分珍惜和热爱,再加上画家之间的影响,妆浴题材在他们三人之间完成了传承。
他们传承的题材是“外衣”,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然而,题材和艺术的本真却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时代,成为了不朽。
他们保全了“真正的美”,完成了这种传承。
绘画艺术的传承体现在形式、色彩、意向、题材等诸多方面,其中题材的传承是最易被人感知和谈及的。
由于神话和宗教类题材、重大历史题材及各种肖像大都是画家受外界委托而创作的,他们的继承和创新主要体现在绘画本体方面,而在题材的选择上几乎没有主动性可言。
因此,我们将把讨论的重点放在那些画家在传统中自主寻找适合自身题材的现象上。
关于梳妆和洗浴的题材在欧洲油画中屡见不鲜,画面上大都是一个女人在旁若无人地、投入地或妆或浴,身边有时还会有一名侍者照应着。
当然,像《苏珊娜的沐浴》和《手执大卫王来信的拔士巴》这类宗教文化背景中的题材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
然而关于维纳斯妆浴的题材却不同,维纳斯虽是神话中的人物,但她的妆浴画是画家结合现实生活主动选择和创造的,是描绘女人体堂而皇之的完美借口,所以很多画家毫不犹豫地对此巧立名目进行了继承,甚至是身处观念保守的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也禁不住进行了描绘。
艺术作品的风格分析艺术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几种主要的艺术作品风格进行分析和介绍。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摒弃传统的客观写实,追求形式上的简洁、抽象和概念化。
抽象主义作品通常以线条、形状、色彩等视觉元素来表达抽象的意义和情感,让观众通过作品感受到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精神境界。
著名的抽象主义艺术家包括毕加索、克里姆特、庞德等。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真实、客观的表现方式,力求准确地描绘周围世界的一切。
现实主义作品通常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写实的场景来展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景物和事件,让观众感受到真实世界的丰富多彩。
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包括达·芬奇、米勒、梵高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对光影和色彩的捕捉,追求对自然景物的直观表现和情感体验。
印象主义作品常常以粗糙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来描绘自然界中的景物和情感,让观众感受到光影变幻和色彩斑斓的美感。
著名的印象主义画家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对内在思想和情感的直观表达,强调作品的个性化和情感化。
表现主义作品通常以夸张、扭曲和激烈的形式来描绘人物和事物,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体验来引发观众对作品的共鸣和思考。
著名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包括蒙克、基里科夫、斯凯勒等。
总结艺术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无论是抽象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还是表现主义,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精神体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谢谢阅读。
西方油画的发展及风格流派--印象派油画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
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
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展览,社会反响很大,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
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学院派的因循守旧,主张艺术上的革新。
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
他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对景写生,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这在绘画史上是很大的革命,也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由于印象派绘画很少反映人类生活的主题,使创作题材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
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可是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画理论和作品。
1832年马奈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因为热爱艺术,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的前程,成为一位画家。
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
他受过古典艺术的薰陶,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宏大和庄重的气魄,他的画在造型上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但在色彩上还没有发展到其后一些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分解物体颜色的程度。
他对色彩的处理比较完整,每一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之感。
《吹笛子的少年》是马奈的一幅著名的作品,在总的暗调子中,突出几块明亮鲜艳的色彩,使之更加响亮耀眼。
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奥林比亚》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段。
高二英语艺术作品风格练习题30题带答案1. The painting "The Starry Night" by Vincent van Gogh is known for its ______ style.A. realisticB. impressionistC. post - impressionistD. cubist答案:C。
解析:首先,“The Starry Night”(《星月夜》)是梵高的作品,梵高是后印象派(post - impressionist)画家。
现实主义(realistic)风格强调对事物如实描绘,与梵高的风格不符;印象派(impressionist)虽然和后印象派有联系,但梵高的风格更倾向于后印象派;立体主义(cubist)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以将物体分解重构为特点,与梵高作品风格不同。
2. Michelangelo's sculptures, like "David", are often considered to be in the ______ style.A. baroqueB. renaissanceC. rococoD. gothic答案:B。
解析: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时期的典型作品。
巴洛克(baroque)风格强调动感、戏剧性和夸张,与“大卫”风格不同;洛可可(rococo)风格更偏向于华丽、精致、柔美,不符合“大卫”的风格特点;哥特式(gothic)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上,以高耸、尖拱等为特点,与雕塑“大卫”的风格无关。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best describe the style of Monet's "Water Lilies"?A. abstractB. impressionistC. expressionistD. surrealist答案:B。
美术风格分析报告1. 引言美术风格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通过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对几种常见的美术风格进行分析和探讨,包括印象派、抽象表现主义和当代艺术。
2. 印象派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观察,并试图捕捉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印象派的画家们通常使用明亮的色彩和快速的笔触来表现光的变化和氛围。
这种风格的代表性画家包括莫奈、雷诺阿和德加等。
印象派的作品给人以模糊的感觉,画面缺乏细节和精确性。
观众需要站在一定的距离来欣赏画面,以便更好地体会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印象。
印象派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艺术界,也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强调对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表达,常常通过抽象的形式和非传统的材料来创作。
抽象表现主义的画家们通常以自由和自发的方式创作,尽可能地把他们的情感投射到画布上。
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通常具有无序的笔触和大胆的颜色运用,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表达力。
它追求情感的直接传达,不受传统绘画规范和形式的限制。
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性画家包括波洛克、罗斯科和德库宾等。
他们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当代艺术的发展,开创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4. 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艺术创作。
它宽泛地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
当代艺术不再追求传统的技巧和形式,而更注重表达艺术家的观点和思想。
当代艺术的风格多种多样,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风格。
有些艺术家选择继承传统艺术的技巧和形式,创作出精细而细腻的作品;而另一些艺术家则选择前卫的表现形式,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媒介来创作作品。
当代艺术的题材也非常广泛,涉及到政治、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它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反思,促使人们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有了新的视角。
《印象派作品》印象派画家作品介绍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色彩非常漂亮,是现在学美术的人几乎必须学习和知道的一个画派。
这里向你作知识性的介绍。
印象派的名称因为莫奈的一张“印象·日出”而来;因此莫奈是最忠实的印象派画家,而且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莫奈很喜欢到户外去写生,经常呼朋引伴同行,结伴出游成为印象画派的特色之一。
莫奈一些连作系统,像干草堆、教堂、或者莲花池等都是在观察记录光线短时间的变化.日出.印象50.5*60公分[ 法] 莫奈作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以反官方艺术沙龙垄断地位为基本出发点的艺术流派。
1874年,以莫奈、毕沙罗、雷诺阿为代表的一群艺术家,在一个摄影师的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画展。
画展名为“独立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艺术展”。
在标题中出现的“独立”二字,就是不愿与官方艺术沙龙合作。
不料,第2天,一家小报的记者写文章攻击他们说:“这些年轻人在胡闹,画得简直就是印象派”![就是指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没想到,印象派画家们倒是十分乐于接受这个说法。
他们索性以印象派自居,通过强化意识来统一风格,并决定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印象派的画展,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1886年。
印象派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干草堆莫奈作他在同一个干草堆前一天就画了16张写生。
他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色彩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
几乎所有印象派的特点,都出现在莫奈的作品上:光的效果瞬间的记录色彩由眼睛来混合装饰的美感有不少人在看到一些不理解的画时,常常会说:”这画的是什么呀?简直是印象派“!其实,印象派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画派,在西方美术史上,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画派,印象派画家对绘画的色彩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火车站莫奈作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印象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耶以及塞尚等人。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
教材从临摹名画入手,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学生个性。
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了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3. 教学准备名画图片、画笔、颜料、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画纸、画笔学具:名画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1导入新课.探究分析我们从小到大临摹了不少大师的作品,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讨论:我们如何向大师学习呢?从大师名作开始,打开我们的眼界与心智。
通过自省,成为一个观察者,临摹大师的作品,阅读大师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复制大师的风格,对古典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跟随大师,用新的方法看事物,并给予自己充足的时间,让自己在临摹中得以发展。
大师背景及作品介绍米勒梵高毕加索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比较梵高模仿米勒的作品(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你找到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教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
世界著名画家及其作品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4.15---1519.5.2)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凡.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
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
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
1890年7月29日凡高逝世。
虽为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
代表作品《向阳葵》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
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代表作品:《基督之翟足》;《最后审判》毕加索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生于1881年10月25日;死于1973年4月8日),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卡门》系列。
高更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个是塞尚、梵高。
自由创作美术代表人物及作品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雷东(Odilon Redon 1840--1916)法国19世纪末象征主义画派画家。
蒙克(Edvard Munch 1863-1944)挪威伟大的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卢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 1844-1910)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也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
波纳尔(Pierre Bonnard 1867—1947 )纳比派代表画家。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之一。
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 1867—1945)德国版画家、雕塑家。
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野兽派的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 1872— 1944)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克利(Klee Paul 1879~1940)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德裔瑞士画家。
费钦(Nicolai Fechin 1881—1955)俄裔美籍画家。
贝克曼(Max Beckmann1884—1950)出生于德国的莱比锡,逝于纽约。
德国表现主义大师。
夏加尔(Marc Chagall 1887 —1985)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
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奥地利画家,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斯宾塞(Stanley Spencer,1891-1959)英国著名画家。
米罗(J·Miro 1893-1983)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德加作品分析
汪箫然2006012861
NO.1
《贝里里家庭》这幅画是德加早期的作品,比较严肃,有古典写实的风格。
画的是德加姑妈贝里里一家人。
画中有四个人,站在画面最左边的是贝里里夫人,脸色阴沉地站在她看起来古板而谨慎的女儿后面,右手呆板地搭在女儿肩上,左手僵硬地扶在桌上。
贝里里夫人看着画面右边以外的地方,而站在她前面的大女儿眼神朝前,应该是在看着德加。
前面的椅子上坐着只有一条腿的小女儿,德加故意突出了她的一条腿,伸在画的最前景,她看着画面右边的地板。
而贝里里先生坐在左边的阴影中,看起来像跌坐在椅子中,疲惫、无奈,眼睛往下看而不愿正视他的家人。
墙上镜子与壁炉垂直的线,桌椅直而尖的脚,还有小女儿突出的一条腿,都把父亲和原本应该集中在一起的家庭分割开。
他穿的黄褐色的衣服也与家人的黑白两色不同。
硬而垂直线条的背景与人体曲线形成对比,黑白衣服断然分色,人物个个中规中矩,而且每个人的眼神都在凝视着不同的地方,互相不连接。
德加
通过这些写出了父母与儿女间的一份紧张感,并不是在说故事,只是捕捉住生活的某种片段。
这幅画已经开始显露了德加捕捉瞬间景象的能力。
NO.2
《舞蹈教室》这幅画画了一个老教授给女孩们上芭蕾舞课的场景。
这是一幅向右前方伸展的画面,穿着芭蕾舞裙的女孩们呈“C”字形围在教室的左边,一共二十一个舞者。
德加很好的抓住了每个舞者一瞬间的动作,在这个偶然刹那,德加观察到的不只是像雷诺阿笔下的女人优雅美丽的姿态。
相反的,画中的舞者,有的不耐烦的站着,有的在抓痒,有的在闲聊,有的在整理内衣,还有的在疲惫的打哈欠…中间是一位年纪很大的指导老师,他穿着黑色的芭蕾舞鞋,表情严肃笔直的站在那里。
两脚分开,双手抬起,搭在一只垂直于地面的拐杖上。
虽然头发已经全白,但显得很有风度。
老师的严肃而有分量的姿势正好与舞者们的漫不经心形成鲜明对比。
前景有只四处张望的小狗,角落上有只鲜绿色的水壶,颜色与前面舞者背后的大蝴蝶结相同,和鲜红的舞鞋、头顶上的花朵也行成了俏皮的美感。
着迷照相机的德加,也把照相机的特写镜头带入画中。
他模拟聚焦,将画面焦点对准某一主题,其余景物模糊。
人是一瞬间定格时的容貌,却代表了最自然的形象。
1878年的作品《女高音》最能代表这种特写镜头的运用。
画中的女人是仰视的方向,她大长着嘴,牙齿都可以看的清楚,鼻孔正对观众,肿眼泡,双下巴…从下往上看的视点,德加更延长了鲜明的黑色长手套,与背景的黑色呼应,制造出舞台灯光的效果。
德加认为“想要表现晚上活动中重要的灯光或烛光,最终要的不是在表现光源,而应是表现光的效果”。
画中由下而经上照射的舞台脚灯,灯在仰起的脸与手臂上,几乎使黑手套和歌者的身体分开。
另外,德加用醋蛋白混合干的粉蜡笔,来制造绷紧的感觉,他用这种湿的颜料涂在粉色衣服及背景直线条上。
而干湿混合的媒材又表现出
歌者身上驼鸟羽毛衣服柔软的质感。
德加的画中,最出名的就是芭蕾舞系列。
这幅《穿绿色芭蕾舞裙的舞者》也是其中一幅。
德加熟知这些七八岁就开始习舞,多半出身低层家庭的女孩。
为了争取较永久性的演出,使自己不要在十岁或十一岁的关键时刻被舞场赶出去,她们必须付出极端辛苦的训练代价,甚至期盼能在后台来往的观众中找到好丈夫。
德加觉得自己必须研究芭蕾舞者研习过程的每一步才行,所以,他从芭蕾舞教室画到预演现场,最后到正式演出的台前幕后。
这幅画就是画的芭蕾舞演员在上台之前整理舞鞋的瞬间动作。
画家用很漂亮的大红色做背景色,映衬了舞裙上的淡绿色。
德加是用色粉的高手,这幅画可以看出他用笔的熟练,虽然只是一幅很快完成的速写,但是生动有力。
还注意了虚实的变化表现衣服皮肤头发的质感。
德加还用粗的炭笔加粗了一些线条增加表
现力。
由于视力问题,德加晚年的作品以粉蜡笔或者油画颜料的“涂”代替了线条,人物变得粗枝大叶,而有雕刻作品的凹凸起伏。
1880年,德加开始创作其晚期代表作品“浴女”系列。
对于这些纯属隐私,不宜见人的妇女形象,画家只是冷眼画出妇女们丑陋的抬腿,在浴盆前半近半出的样子,还有就是浴后擦身体的不雅动作,或蹲着,或弓着背,或伸直着腿。
这幅《浴后》就是这样,像作者从钥匙孔里观察到的景象。
浴女在旁若无人的擦拭自己身体的一个瞬间,她半躺在椅子上,腿和胳膊有些扭曲,背部是拉紧的,显得十分用力,头也使劲向外伸展,样子相当不雅。
在画面的左后方还露出半个浴盆。
这幅画整个呈鲜亮的橘红色色调,德加还用黑色的粗线条勾勒了浴女及物品的边缘。
德加笔下的浴女,多半只画出背部,仿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捕捉到动作中一个不稳定的姿势。
他打破了传统以女神形式处理裸女的观念,把原本闺房的沐浴搬到画廊,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模特的一个瞬间,在当时的巴黎是相当引起震惊的事。
德加自己解释说:“我的女人都是诚实而且简单的人,无意识于其他事物,只是专心做自己的事。
”。